登陆注册
1055800000002

第2章 绪论 (2)

首先,按照余英时先生的观点,中国"知识分子"传统更加悠久。代表"社会的良心"的知识分子无论在西方社会或中国社会都是存在的。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中西的知识分子传统却有极大的不同。这个传统在西方是一个现代的现象,一般地说,其形成不能早于17、18世纪。西欧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philosopher)大概可代表西方知识分子的原型;俄国的intelligentsia的渊源也只能上溯到18世纪。在西方的对照下,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真可算是源远流长的了。我们的传统至少要从春秋战国时代算起,足足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且几乎可以说没有中断过。所以,在中国研究知识分子问题应当对于"士"、"士大夫"、"文人"等传统予以充分的考虑。

其次,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对"知识分子"的理解更多地强调劳动属性、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特征等外在表现形式。

比较早的定义为1956年版《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出自拉丁文intellegens--意指有理解力的人,有思想的人)是由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科学家、工程师、教师、作家、艺术家、医生、农学家和大部分职员等)所组成的社会阶层。作为一个阶层而不是一个阶级,知识分子在社会生活中是不能起独立的政治作用的"。《辞海》中也有类似的定义:"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如科技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教师、医生等。

"从国内研究者和工具书的一般理解可以看出,在广义的范畴上,我国的学术界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普遍共识,即"知识分子是文化程度比同时代社会劳动者平均水平超出许多的,主要以创造、传播、应用科学文化知识为谋生手段的脑力劳动者"。当然,知识水平有多高才算知识分子,是随着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50年代的中国,高中文化水平可以算得上知识分子。到了90年代,至少大学文化以上才可以进入知识分子行列。应当注意的是,这种认识和定义与政府执行的"知识分子"政策一道直接影响了公众对"知识分子"的理解。在研究大众媒体中的"知识分子"时,必须经常从受众角度思考问题,而这个角度更多地指向广义的知识分子定义。

第三,当下中国学术界对于"知识分子"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多元化,具有在认同西方理念前提下加以本土化改造的趋势。

有关"知识分子"现代意义的争议表明,知识分子不单是某一国度的特殊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关心的问题。它不仅反映了知识分子自我认识的高度,而且涉及知识分子未来的文化走向。许纪霖先生认为:"从一般的常识来说,知识分子首先是有知识的,是所谓的'脑力劳动者'......教育背景只能证明某人是知识分子出身,而不一定是知识分子。" 杜维明先生认为:"所谓知识分子,是指关切政治、参与社会并关心文化事业的职业人士。具体地说,他们来自学术、媒体、企业、政府、民间组织及社会各行各业。"郑也夫先生认为:"知识分子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在其社会生活中,在其工作、交往和表达时,比其社会中多数成员更频繁地使用符号象征体系和'一般性'的概念、范畴,即运用一种特殊的'语言'。

" 陶东风先生认为:"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个特殊阶层,即作为知识、思想、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的构造者、阐释者与传播者,一般而言,其知识、思想与价值观念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中处于领先的与引导的地位。" 萧功秦先生认为:"知识分子就是以知识为基础,通过对社会困境的独立思考而形成自己的信仰与道德理念,并以这种自己认同的理念为基础形成对社会的批判能力的人。" 裴毅然先生认为:"通过中西方学人的共同努力,知识分子的定义得到了必要的当代补充--除了宗教承当、社会良心、执掌理性等传统精神,还应推动现实、设计未来,最高境界则为创造文化,参与思想的生产与传播。" 类似的观点散见于近几年来大量发表于学术期刊的有关知识分子研究的学术论文中。可见,中国学者在输入西方有关知识分子理论的同时,结合了中国传统和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现状,积极地对"知识分子"的意指进行了思考。

(3)本研究中对"知识分子"的理解

鉴于知识分子群体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概念的多元性,十分有必要对于该定义有个全体性的关照。下面引用水秉和先生的总结和分析:

知识分子的定义至少可以有下列各种选择:

(一) 受过相当程度的教育的人;

(二) 受过教育并且从事脑力工作的人;

(三) 受过教育并从事创造、传播和使用文化的人;

(四) 受到教育后气质发生变化,从而在思想与行为上带有人文主义倾向的人;

(五) 以追求知识为目的而不是以其为手段的人;

(六) 能够综合各种思想,超越自己的阶级背景,并且了解整个社会、以解决社会上的问题为职责的人;

(七) 超越世俗的顾虑,在象征世界中为各种重大问题寻求解答的人;

(八) 以理念世界来批判现实世界的人。 (1)

前面三种是客观的和机械性的定义。例如,一个人只要拥有比较详细的人口统计资料就可以确定某一个社会中有多少人是知识分子,就像他可以知道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和多少文盲一样。从第四类开始,知识分子的定义就加入了主观的成分。第四类定义只要求知识分子在气质上有所变化,可是到第五类以后,知识分子不但要具备独特的气质,并且还必须对知识与真理或者对国家与社会具有一种使命感。

显然,第四类以后的知识分子必然属于前三类知识分子,而前三类中只有越来越少的人属于后五类。我们势必作一些区分。此处我把前三类一律称作知识分子或普通知识分子,在它们之间,到底应该只考虑教育程度还是应同时考虑职业,老实说,是个随研究工作者的目的而定的次要问题。第四类以后的知识分子,按照习惯的用法,在此处称为高级知识分子。

通过水秉和先生带有整体把握性的论述,结合叶启政先生对"知识分子"内涵唯实定义式的理解,即如何定义"知识分子"如同剥"苏州月饼","要怎么剥,剥到哪一层,那就得关照到时空条件了"。笔者认为,对于"知识分子"的定义,正如水先生的观点,应"随研究工作者的目的而定"。考虑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众对"知识分子"长期所形成的刻板印象,以及当代中国社会缺乏西方所谓的"纯知识分子",更主要的是,本研究所研究的对象为"电视上的知识分子",所以,此处对"知识分子"的理解更多地指向水秉和先生所提出的前三类知识分子定义。但需要强调的是,笔者坚定地认为"知识分子"或者"电视知识分子"应当具备后五类知识分子定义中所提及的素养,这一点在具体的问题分析中将重点论述。

笔者的研究态度是,笔者倾向于认同余英时先生对于知识分子的理解,"首先也必须是以某种知识技能为专业的人;他可以是教师、新闻工作者、律师、艺术家、工程师、科学家或其他行业的脑力劳动者。但是,如果他的全部兴趣始终局限于职业范围之内,那么,他仍然没有具备'知识分子'的充足条件。根据西方学术界的一般理解,所谓'知识分子',除了献身于专业工作之外,同时还必须深切地关怀着国家、社会以及世界上一切有关部门公共利益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 。在这里,笔者是将价值和事实自觉分开的,在研究过程中,将承认其"已然"状态(即前三种定义中提及的),而寄希望于其"应然"状态(即后五种定义中提及的),并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对"知识分子"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电视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本土概念的解读

对于"电视知识分子"一词的出现,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其来源于法国学者布尔迪厄的著作《关于电视》,如时统宇先生在2003年著文指出,"电视知识分子"的概念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提出的。让我们引用《关于电视》中的一段话佐证:"布氏指出,'电视知识分子'的特征是'在电视上挖一段时间,得以靠媒介生存'。"另外,陶东风先生于2003年7月31日在央视国际网站上答网友问时谈道:"'电视知识分子'这个概念在我印象中是一位法国的已故社会学家 此处指布尔迪厄(笔者注)。提出的,它主要指的是经常出现在电视上同时又是非电视专业从业人员,也不是电视剧或电影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那一类专家,他们主要是在电视上面作为特邀专家或嘉宾解答电视观众的问题或者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此后,国内一些学者,如陈力丹、许正林、李明伟、黄顺铭、白贵、李兴亮等人在相关论述中都有类似的表达,即公认"电视知识分子"一词是由布尔迪厄提出的。

但是,笔者认为这个看似常识的观念中存在着值得商榷的地方。汉语中的"电视知识分子"一词未必是由布尔迪厄的概念直接翻译而来的,下面从三个方面阐释理由。

1.在翻译《关于电视》一书之前,汉语中已经出现了确切的"电视知识分子"这一词组。

虽然毋庸置疑西文,也就是法语和英语中的"电视知识分子"概念应该是由布尔迪厄明确提出的。布尔迪厄使用该词的环境是,1996年3月18日录制的两次电视讲座,这两讲属法兰西公学院系列课程,于1996年5月由巴黎一台播出(《关于电视》和《记者场和电视》)。

而在其被翻译为中文之前,即2000年以前,在汉语中就已经有"电视知识分子"出现了。就笔者目前收集的材料看,至少有四处表述都先于2000年:

(1)何东在1997年的一篇文章中就曾提到"大概这也就是从电视频道大增大扩那一阵开始的吧,一时间电视上的话题、研讨、对话、座谈等等栏目也就日益见多,于是就有那么些许几位年纪不大却很不潇洒的社会科学电视'知识分子'(以下简称他们为'电视知识分子')应运而生,纷纷抢到屏幕上粉墨亮相" 。其中,从"简称他们为'电视知识分子'"的说法可以看出,中文的"电视"+"知识分子"的词语组合具有一定自发偶然性,和外来词汇的生成有明显区别。此前,何东在其他场合也谈到过"电视知识分子",但是没有具体论述,例如,他在《先锋的模仿--韩少功〈马桥词典〉读后随谈》中提到"又想到现在被许多'电视知识分子'和'报刊学者'常常挂在嘴边的'后现代'、'解构'之类的'大词新词'" 。

(2)周安华也在1998年的一篇杂文中谈道:"三百六十行近年多出一个新'行业',叫做'电视知识分子'。严格地说,这不是一个行业称谓,而是人们面对一位'电视十项全能冠军'抓耳搔腮之下十分无奈的叫法。你说他是'电视编导',他似乎更多的是在玩'策划',你称他为'节目策划',他又经常忙碌拍专题片,搞综艺晚会等事儿,你叫他'制作人',可他又总是出现在嘉宾席上,有模有样客串主持或竞猜竞答。你说他是'嘉宾',没准他一会儿就拿出'走向新世纪电视辩论赛'辩题及比赛规则整套方案,并请各路专家侃侃而谈。"

(3)黄书泉在1999年研究央视《生活空间》栏目时提出:"直接让精英文化走进电视,如中央电视台开办的《文化观点》、《读书时间》等节目,由此而使一些学者成为所谓'电视知识分子'。"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3)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解密中国大案(二)

    解密中国大案(二)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国家药监局窝案中落马的小人物、原国家统计局长邱晓华重婚案之外,还对轰动全国的段义和杀人案、许晓刚受贿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

    《醒来的森林》是美国自然文学之父、著名散文家约翰·巴勒斯的成名作。在书中畅游,可以倾听森林百鸟的音乐盛会,欣赏鸟类筑巢可谓是鸟类的百科全书;在享受鸟语花香和自然的清新之余,还能增添对原野与丛林的兴趣与知识,明确一种对待大自然的态度,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柔软、细腻、沉睡的诗意。
  • 一生必读的名家随笔(当代学生经典必读)

    一生必读的名家随笔(当代学生经典必读)

    读诗使人聪慧。”文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中外文学史上群星闪耀,内容博大精深,其中每—个文章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灵光,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许多生活的真谛,为我们的生活点燃激情。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中外文海中精选了选取了—些名家随笔,让你在优美的文字中徜徉,汲取知识的力量
  • 夕阳残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夕阳残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上仙,哪里逃

    上仙,哪里逃

    她是妖界天真无邪、倍受呵护的仙妖结晶,他是仙界斩妖除魔、法力时灵时不灵的奇葩妖神,本该天生敌对,却不想痴缠万年。他用计将她关进寒冰盘古洞受尽万年折磨,她逃出已因爱成魔誓要毁天灭地,他只知她恨他,却不知她恨他娶了别人……
  • 非凡洪荒

    非凡洪荒

    “求大仙收小子为徒,小子愿终身侍奉大仙!”“哦?你是何人?”“小子鸿钧。”
  • 高血压食疗菜谱

    高血压食疗菜谱

    《常见病食疗菜谱丛书》是为常见病患者及其家庭精心策划的一套食疗养生菜谱丛书,其10本。《高血压食疗菜谱》精选了近60种对高血压具有一定的辅助疗效和预防作用的日常食材,详细、全面、科学地介绍其基础知识,并配备了近120道菜例,还包括一些高血压的常识,让读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轻松抵抗疾病威胁,健康生活每一天。
  • 梦回红楼

    梦回红楼

    鬼,鬼不过她,能将名人真迹变成绝迹灵,灵不过她,文武才华,哪一样不让须眉失色精,精不过她,即便是江湖老油条,乾隆大皇帝,时时都会上她的当怪,也怪不过她,别人眼中的魔鬼是她的朋友,别人眼中的大侠,她却嗤之以鼻,踩在脚下她,是个怪胎,是个矛盾的综合体。是传说中的白衣玉女,明明看似纤弱的很,却是鬼灵精怪集其一身。她喜欢白色的衣服,更有一手不凡的易容术,一身白衣潇洒红尘,时时化身万千,迷惑人间。闯丐帮,闹天地,一笑之间建立玉女帮,谈笑之余化解更多的朝廷恩怨,乔装改扮,戏弄江湖高手,嫣然一笑,骗得如意郎君,豪气一现,戏弄帝王君妃,她闯边疆,踏异国,多少故事由她写下,她就是这样凭着捣蛋的本事,在红尘闹了个纷纷扰扰,在红尘中留下了传奇。风华如他,淡淡笑容总是挂在嘴角,温润的风姿更是不知道让多少女子为他痴狂绝世如他,一手诡异的剑法让他显得那么的高深莫测,一双如星一般的明眸又显得深邃,让人摸不透他在想什么他是江湖北五省第一大帮傲魂宫的主人,是跺跺脚就能让武林颤抖的枭雄。一个傍晚,一只叫花鸡,从此让他和她结下了难解之缘,结义情,让他为她可是奔波千里,儿女情,让他为她独闯皇宫,相思意,更让他为她一怒为红颜,一夜之间灭了九寨十二帮。他狠,只为她而狠。他怒,只为她而怒。而他的冷静,也只为她而变动。只因为,他早已经认定,弱水三千,他要的不过是精灵一个。这是一个轻松诙谐的故事,原本和红楼无关,不过却引用了好些红楼人物,也穿插了一些历史人物,不过若真要用历史中的一些来挑错,那凤只好说成抱歉,这不过是个故事而已,不做历史资料,如若与历史相提并论,请绕道而走。凤的V作品价格:《穿越之我是黛玉我怕谁》V章节为11.19元《穿越之迎春当自强》V章节为21.69元《凤凰冰》V章节为7.83元凤凤小窝开新群号:66729265,欢迎大家来,可别催凤更新,嘻嘻凤凰窝的群号:35423282,还有几个空位置,嘻嘻,同样也别催凤更文。推荐区:推荐一本以真人真情为内容写出的故事,满山红遍真情之作《狂情二少》推荐好友君子颜作品:《三夜强宠》推荐好友作品《娘子偷欢》推荐好友作品《狂魅相公娇柔妻》
  • 南湖故事

    南湖故事

    龙脉绵延、凤凰振羽、唐王东征、士林传奇……不觉入梦。我梦见南湖变成了童话世界。美丽的凤凰仙羽飘飘、文彩斑斓,在南湖湛蓝的天空翱翔。碧绿的湖水里耸立着晶莹剔透的龙宫,龙王的夜明珠放射出灿烂光芒。威武的唐王身披战袍,携曹妃在南湖漫游。花径上跑着灰姑娘坐的南瓜车,游乐场里传来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喧闹……
  • 权少追妻N次方:豪门独爱

    权少追妻N次方:豪门独爱

    三年植物人,她从陌生的床上醒来,一无所有,父母已逝,只留下3亿诈骗巨债。“要么进娱乐圈还钱,要么,嫁给我!”总裁大人冷酷求婚。“可两个我都很感兴趣,都想做,权大总裁不介意戴绿帽子吧?”她想都不想地答。当她扛着巨债风风火火嫁进豪门,却意外发现自己被逼着打过胎,而罪魁祸首……正是他。
  • 三国的奥秘

    三国的奥秘

    曾仕强告诉你《三国演义》中做人做事的20大奥秘。·在乱世中安身立命的奥秘·刘备白手起家最终成功的奥秘·曹操乘势而起发展壮大的奥秘·选对老板跟对人的奥秘·动荡中纵横捭阖立于不败的奥秘·刘备突破发展瓶颈的奥秘·寻求合作共赢局面的奥秘·长远竞争中树立自我品牌的奥秘·孔明经营蜀汉集团由弱转强的奥秘·曹操得势却依然失败的奥秘·处理好竞争合作关系的奥秘·抓住机会做大局面的奥秘·曹操得天时却最终失去机会的奥秘·与领导有效相处的奥秘·关羽名重天下却以失败收场的奥秘·忍辱成就大事的奥秘·强势下属与弱势老板相处的奥秘·孔明保持晚节的奥秘·博弈中选择因势利导策略的奥秘·交代好后事,使局面延续的奥秘
  • 相爱恨晚

    相爱恨晚

    她进错了房,他睡错了人。一个意外的小生命让本是商场死对头的两人,不得不走进婚姻。盛世婚礼,他在当天飞往巴黎寻求心爱女子原谅,丢下她只身一人在婚礼上,受尽难堪。结婚五年,他在外风流,她视若无堵。他冷嘲热讽,她恍若未闻。她骄傲无法卑微祈求,却相信时间可以让他对自己改观!直到……“妈妈,我想见爸爸。”手术室里,女儿奄奄一息的昵喃着要爸爸,她含泪拔了他的电话……“顾泽恺……”“轩轩马上要准备手术,我没时间和你废话。”她一开口便被打断,再拔已关机。顾泽恺,为了那女人的儿子,你连亲生骨肉都不要了吗?当难以预测的命运暴风将两人牢牢席卷,爱还能为彼此找到出路吗?拨云见雾,这场以错误开始的婚姻,又该何去何从?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首席的杀手老婆

    首席的杀手老婆

    纽约,难以计数的摩天大楼林林立立,在夜色下,玻璃窗照映出来的光辉组成夜的天际线,壮观而妖娆。帝国大厦,今晚将有一场豪门盛宴即将举行。被邀请者,是全世界的商政巨子,最多不超过两百名邀请者入场。整条街道,被封锁,武装力量布满街道,宛如森严壁垒,行人难于靠近。一辆一辆世纪豪车在安排下缓缓驶入停车场,走下来的客人,个个都尊贵不凡。在离封锁大街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