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500000009

第9章 中古汉语无系词判断句 (5)

(63)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世说新语·方正》)

(64)正色忠謇,则陈仲举之匹。(《世说新语·赏誉》)

(65)所可指的,唯此四事。(《周氏冥通记》卷一)

(66)此前六等并真人。(《周氏冥通记》卷三)

(67)此既小事。(《贤愚经》卷五,4/382c)

(68)语出力者,实非汝子。(《贤愚经》卷十一,4/429a)

其中例(62)是"本"、"非"两个副词连用,例(68)是"实"、"非"两个副词连用。

由上表可以看出中古前期《论衡》《太平经》无系词句副词个数较多,出现频率较高,自《修&中》以后无系词句中副词使用数量和出现频率骤减。这是因为后期无系词句使用频率大幅下降,无系词句中的副词数量自然也减少了,更多的副词用去修饰系词了。

副词"非"、"乃"、"即"等出现在无系词判断句中,曾经有人把它们当作系词。《马氏文通》(1898/1983:129)说:"凡以表决断口气,概以'是''非''为''即''乃'诸字,参于起表两词之间,故诸字名断辞。"可见马建忠是把副词"非"、"即"、"乃"与系词"是"、"为"划归成了一类,认为具有"表决断口气"的作用。后来,陈承泽《国文法草创》(1922/1982)、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1922/1983)、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24/1992)、杨树达《高等国文法》(1930/1984)都有把"非"、"乃"、"即"等副词看做系词的倾向。王力早年(1937,1943)也把这些词看做准系词或系词,后来他(1958)改变了看法。周法高(1961)把"非"、"乃"、"即"看做一般系词,洪诚(1957)认为它们是语气系词,主要作用是肯定语气。可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学术界曾经把"非"、"乃"、"即"等与真正系词归为一类,直到王力《汉语史稿》出版,明确提出汉语中真正系词只有一个"是",旧有的认识才有所改变。

判断句中的副词,主要是"非"、"乃"、"即"这三个,之所以被误认为是系词,原因有二。其一,它们主要修饰名词性成分,多出现在判断句中,这样人们在认知上就容易把它们与判断句自然联系在一起。也正是基于这个特点,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1992)在副词分类中把它们列为"判断副词",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学》(2004)在副词类中把它们归为"决断副词"。其二,它们在判断句中所处语法位置、所起语法作用与真正系词相似,也容易被看做系词。在语法位置上它们位于判断句主谓之间,处于系词的位置。

在语义表达上,它们往往需要用现代汉语中的"是"、"不是"来理解或翻译。具体来说,"非"字表示否定,在古汉语中它是否定判断句的标志词,在系词"是"没有产生之前它就经常与作为指示代词的"是"对举使用,在系词"是"产生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表达否定判断还要借助"非"字,要用现代汉语中的"不是"对译它。"乃"字往往表示没料想到主语所指是谓语所指,反而竟是谓语所指,或者一般认为主语所指难得是谓语所指,反而的确是谓语所指,理解翻译成"竟是"、"却是"或"就是"。"即"表示主语所指不是别的就是谓语所指,译成"就是"、"正是"。

但是这些词的确只能是副词。"乃"、"即"出现在判断句中时,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成分,省略掉并不影响判断表达;"非"字在系词产生之前虽然是表达否定判断必需的成分,但是如果肯定系词没有产生之前,先出现了否定系词,于理不合。而且更能说明这些词不是系词的"是",真正系词"是"产生后,它们还可以直接修饰"是"字,构成"非是"、"乃是"、"即是"等。如:

(69)我非是天。(《贤愚经》卷一,4/355c)

(70)仲堪此举,乃是国之亡征。(《世说新语·识鉴》)

(71)唼食诸虫,即是尔时得物之人。(《贤愚经》卷四,4/379a)

如果说它们是系词,那么一个判断句中叠床架屋连用两个系词于理不通。

副词在无系词判断句中起的作用有二:其一,分割主语和谓语。无系词句主语、谓语相续,在主语后没有"者"字出现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副词等修饰语,只能靠固有的语音停顿来分割主、谓语,而副词出现在这一位置上,等于加了个明确标志,可以消除对句子的歧解,不至于把判断句的主谓结构误解成联合结构或偏正结构。其二,加强判断语气,丰富语意。否定副词"非"字自不必说,它是无系词句表达否定判断必不可少的成分。其他副词"乃"、"即"、"则"、"必"、"皆"、"宁"等在判断句中,加强判断的同时还可以传达出肯定、感叹、反诘等语意。

另外,程度副词"最"出现在无系词句中时,经常直接放在整个判断谓语前面,东汉《太平经》中出现了多例。如:

(72)此最道之下极也,名为下士也。(卷71/107)

(73)面者,最人之善者也。(卷88/129)

(74)帝王乃最天之所贵子也。(卷90/131)

(75)人者,最物之尊者,天之所子也。(卷116/206)

以上各例,"最"虽然处于整个判断谓语前面,但是在语义上只是修饰谓语中的形容词,比如例(72),"最道之下极"也就理解成"道之最下极",余例皆作如此分析。这种用法有违上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最"字直接置于形容词之前的语序规则。最先关注"最"字修饰无系词句谓语的是何亚南(2001),转引一条何举的《三国志》中例子:

(76)其欲使州郡考士,必由四科,皆有事效,然后察举......此最考课之急务也。(《三国志·魏志·杜恕传》)

何指出这种用法是《三国志》时代的新兴现象,但是我们在《太平经》中发现已有多处用例,这种现象的出现时代至少应该提前到东汉。

"最"字在无系词句中置于整个谓语之前可能是受其在判断句中修饰系词"为"的影响,"最"字自战国后期以来就可以修饰系词"为"字。如:

(77)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王制》)

(78)凡味之本,水最为始。(《吕氏春秋·本味》)

(79)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80)民刚恶,贪狼无信,多寇盗,最为强国。(《汉书·西域传下》)

到了东汉时代,无系词句和有系词句在口语中交替使用,由于有系词句越来越多的使用,人们在使用无系词句时可能会把有系词句的规则类推过来,把副词"最"直接放在无系词句谓语前面了,于是出现了反常规的特殊用法。而"最"的这种用法又类推到系词"是"上。如:

(81)祭酒,礼云:"饮酒必祭,尊其先也。"孙卿在齐,最是老师,故三称祭酒。(《意林》引《风俗通》)

(82)九丹金液,最是仙主。(《抱朴子·内篇·微旨》)

(83)又始皇刚暴而骜很,最是天下之不应信神仙者。(《抱朴子·内篇·极言》)

需要指出的是,中古前期无系词判断句中"最"字出现新兴用法的同时,它仍在沿用传统用法,即仅置于判断谓语中的形容词前。如:

(84)人则物之最贵者也。(《论衡·商虫》)

(85)鲁、卫,天下最贤之国也。(《论衡·知实》)

(86)酒者,水之王也,长也,浆饮之最善者也。(《太平经》卷69/105)

(87)此亭长,尚但吏之最小者也。(《太平经》卷86/127)

2.形容词、助动词作谓语修饰语

形容词、助动词作无系词句谓语修饰语在中古时期比较少见。就我们对中古六部专书的考察来看,作谓语修饰语的形容词只有一个"多",在《论衡》和《贤愚经》中各有1例:

(88)大川旱不枯者,多所疏也。(《论衡·别通》)

(89)掬中水多非海水也。(《贤愚经》卷一,4/354c)

中古时期出现了助动词作谓语修饰语的现象,但是实际用例不多见,中古六部专书中没有用例,转引何亚南(2001)揭举的3条用例:

(90)卦中有君本墓,墓中有女鬼,非君伯母,当叔母也。(《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91)与禅传相应,理当非虚。(《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注)

(92)主田野者,皆宜良信。(《三国志·吴志·楼玄传》)

例(90)、(91)助动词用"当",例(92)助动词用"宜"。

何指出助动词修饰动词是其正常用法,它一般不用来修饰体词性成分,中古时期无系词句谓语前出现助动词可能是受助动词修饰系词"是"的影响。

三、无系词判断句的语义关系

判断句的"语义关系"指的是判断句主语和谓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张双棣等(2002)称之为"表达功能"。最典型的判断句是那种表达等同或类属关系的句子,不过学术界讨论的判断句往往超出了这个范围,很多人认可判断句的"活用"或"引申",即认为判断句还可以表示比喻、解释原因、说明复杂关系等。

本书认可判断句有这些灵活用法,即承认判断句在表达判断的基础上,可以表达出同一、类属、比喻、因果等多种语义关系。我们的依据来自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根据范畴化的原型理论,范畴与范畴之间是一种非离散的关系,范畴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范畴内部存在典型成员与非典型成员,所有成员形成一个连续统。判断句范畴中表达等同或类属关系的是典型成员,居于范畴的中心,而那些说明原因、表示复杂内涵等语义关系的"活用"或"引申"的判断句属于非典型成员,处在范畴的边缘。

表达等同或类属语义关系是判断句的基本用法,所谓"活用"或"引申"是判断句的扩展用法。根据对中古汉语无系词句的考察,我们总结出中古无系词句除了基本用法外,还有以下扩展用法,即:解释说明、说明原因、表示评价、表示列举。下面结合实例具体讨论中古各语义关系无系词判断句。

第一,归类式无系词句。这即是表达等同或类属关系的判断句。等同关系是一对一的关系,这也是一种归类,即在谓语所指范围内只有主语所指这个成员。归类句是典型的无系词判断句,出现数量也比较多。如:

(1)夫秦王者,秦始皇帝也。(《论衡·书虚》)

(2)迦夷卫者,三千日月万二千天地之中央也。(《修行本起经》卷上,3/463b)

(3)我,摩诃斯那。(《贤愚经》卷四,4/375c)

(4)兵者,金类也。(《太平经》卷65/99)

(5)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

(6)玄人周子良字符和,茅山陶隐居之弟子也。(《周氏冥通记》卷一)

例(1)~(3)是等同关系,例(4)~(6)是类属关系。

归类式表达等同或类属的语义关系,主要是对人或物的判断,所以这类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主要由体词性成分充当。

表示比喻的判断句我们也归入归类式。虽然客观上比喻式判断句主语所指和谓语所指不属一类,但判断句是说话人基于自己的认识对人或事物作出的主观论断,判断句在表达比喻时说话人主观上认为主语所指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谓语所指,说话人是把二者作为一类来看待的,因此,打比方的判断句实际上也属于归类式。在我们穷尽调查的六部专书中,表示比喻的判断句《论衡》有19例,《太平经》44例,《世说新语》11例,其他三书没有用例。下面举部分用例:

(7)与三军战,则士卒蝼蚁也,兵革毫芒也。(《论衡·谈天》)

(8)泉者,地之血;石者,地之骨也;良土,地之肉也。(《太平经》卷45/61)

(9)酉者属午,小皇后也。(《太平经》卷69/105)

(10)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世说新语·排调》)

(11)严仲弼九皋之鸣鹤,空谷之白驹。(《世说新语·赏誉》)

例(7)把"士卒"比喻成"蝼蚁",把"兵革"比喻成"毫芒"。余例皆有比喻关系,不再作详细说明。

第二,解说式无系词句。这是谓语对主语进行解释,说明主语的性质、特点、属性等。对"事"进行判断的判断句多属此类,此类判断句出现频率也相当高。如:

(12)丧亲民无闻,丧子失其明,此恩损于亲而爱增于子也。(《论衡·祸虚》)

(13)万物须雨而生,是其饮食也。(《太平经》卷36/45)

(14)我等所知,皆大师恩也。(《中本起经》卷上,4/151c)

(15)正色忠謇,则陈仲举之匹。(《世说新语·赏誉》)

(16)若披罩紫盖,游适偃房者,神仙之渐也。(《周氏冥通记》卷二)

同类推荐
  •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平时勤于积累,是打开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那么,我们要如何积累素材呢?一是通过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的语言、技巧等前人已经成功运用过的“间接材料”,为此,平时我们可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段,对于比较好的材料事例,可摘剪下来;二是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直接素材,无论是阅读积累还是生活积累,都围绕一个核心观察世界与社会,思考自我与人生,积累生活感悟。有感悟,你的文章才具有思想性。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个仓库,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
  • 妄谈疯话

    妄谈疯话

    诠释豪情人生的态度,剖析官场弊事的怪象,演绎男女情爱的风韵,解读处世哲学的智慧。
  •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日常商务信是指商业机构、公司、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一些有关的事务性书信来往。其作用是维持商业经营的正常运转,处理一些必要的商业事务,作为一些贸易活动中的过渡性、衔接性环节,保证商业活动的正常开展。
  • 经典音乐故事

    经典音乐故事

    西方古典音乐博大、灿烂,源出于古希腊和希伯莱文化,肇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繁盛在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西方音乐生长在西方文化的土壤里,具有浑厚的文化内涵,在西方的宗教精神、科学思想、民主意识滋养下,更透射出人类文明之光。然而,在一切艺术形式中,音乐里蕴含的捉摸不定的因素最多,这本小册子从西方音乐作品的时代文化背景入手,指明风格,析清流派,点评艺术价值,试图帮助音乐爱好者深入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音乐欣赏既能愉悦身心,又能提高修养。谈音乐、欣赏音乐,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音乐知识、专业名词一般性判断原则,这本小书里尽量避开复杂的专业术语,而那些浅显的知识一点就通,无须作更多的解释。
  •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本书是对中华民族积淀传承下来的经典之作的深度总结提炼,涉及到修身、养性、学习、处世、心态等诸多方而,在每条经典诗句后均附有出处、释义及延伸阅读,以期在帮助读者了解每一句经典之作的来源及现代解释外,引导读者向更深的层次去探寻、去思考。好的诗句会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中华句源(超值金版)》能为每一位读者带来缕缕春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热门推荐
  • 战天大帝

    战天大帝

    桀骜不驯的斗战天,为仙界所不容,飞升时被天帝算计,被迫兵解转世。转世后的他,却发现自己成为了异界的小乞丐。而且,似乎还和美丽的帝国公主,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妖刀帝王

    妖刀帝王

    当体内的战魂变异为妖,再无弱者的悲欢怜悯,体内沸腾的血液只剩下杀伐冷冽!人若犯我,斩草除根!为了兄弟,孤身独入百万大军取上将首级!为了红颜,放弃万里江山忍受千夫所指!孤儿徐雷,从小饱受白眼和欺凌,一次偶然机遇,体内战魂发生变异,祭出一柄绝世妖刀,从此,他变的凶残暴戾狡诈阴毒!红颜唤醒了他的情,兄弟唤醒了他的义。从此以后,妖刀还是妖刀,徐雷却将它用来做佛祖之事,在爱人和兄弟的协同下,一起开创了一条妖刀帝王之路!
  • 高效能人士的管理法则

    高效能人士的管理法则

    具有高效能成功素质的人,到哪里都是人才,到任何岗位上都会受到重用本书综合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的教育理念以及现代人才学、成功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出了高效能人士成功背后的黄金法则,这些法则会帮你发现成功的真相,更深刻的理解社会、人性和竞争的本质,合理运用它们,成功会越来越近...
  • 异客之旅

    异客之旅

    一个平凡到极致的普通人,遭遇意外后,意外重生到一个魔法与剑的世界,重生在一个平凡到极致的大块头身上。没有天赋,没有才能,没有奇遇,没有背景,甚至身上一无所有的他,又该如何在竞争非常残酷的异界中生存呢?独在异界为异客,难道他要一直都当一名平凡到极致的人吗?没有办法,他只能依靠着自身的毅力,坚持不懈,默默奋斗着,默默成长着,一步步向前迈进。为此,他付出无数血汗,过程异常艰苦。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别人眼中的大人物。但这一切,不是侥幸得来的,而是经历无数艰苦、经历无数血战才获得的。有辛苦,有付出,就有收获。
  • 阴阳师 第1卷

    阴阳师 第1卷

    日本平安时代,世界明暗未分,人鬼妖杂相共处。阴阳师安倍晴明,白衣飘飘,儒雅不羁;武士源博雅腰悬长刀,淳朴耿直。平安京异事频发,妖魅为祸,迷雾重重。看安倍晴明与源博雅,如何洞悉人心之咒,解决一桩桩动人心弦的诡奇事件!
  • 古墓里的新娘:狂暴二小姐

    古墓里的新娘:狂暴二小姐

    她,21世纪身份极其神秘的顶尖杀手,冷酷腹黑,口蜜腹剑!一朝穿越,却是纳亚家最无用的废物二小姐……天才?废柴?不屑?嘲讽?丫的!不怕死的都放马过来!想杀她?哼!那也要看看地府敢不敢收?呃!神马?魔君看上我了?好吧,长的帅的话倒是可以考虑……!
  • 中国式医患关系

    中国式医患关系

    作者以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视角,揭示了转型期中国医患关系的特点,剖析了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并提出了用新思维解决医患矛盾的对策。本书记录了近年来医疗卫生领域发生的诸多热点事件,包括“缝肛门”、“八毛门”、“录音门”、张悟本现象、教授之死、医生被害等,观点鲜明,文笔犀利。 本书分为“医者的尊严”、“患者的权利”、“医改的博弈”、“医学的温度”、“中医的忧思”5章,共20万字。
  • 与星星的距离

    与星星的距离

    一个不谙世事、做事认真的少女林希希,在偶然中,因为一张照片邂逅了来自于邻市的男孩安城,并当上他的导游。在相处后,林希希开始看到安城身上散发出的光芒。他会不会就是林希希所值得追求的星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