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5400000038

第38章 论郭沫若爱情诗的形式独创性 (5)

接受者们还从作品语言、艺术得失、时代性等角度对三部作品进行切入,但未能尽如人意。

2.与《故乡》和《山野》相比,《丰饶的原野》在这一时期的传播与接受要深入得多,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西南农村绮丽景象的描绘。茅盾在《春天》开篇即说:"背景是西南边远省区内一个小小的农村。跟作者其他短篇小说一样,这里是富有'地方色彩'的。"周立波亦认为:"《春天》是南国田舍的新歌......绮丽的自然景色,灰暗的人生,斑驳的被涂染在这块画布之上;作者和过去一样,非常之爱好自然景色,却并没有沉醉在大自然的温柔怀抱里,而忘怀了人事。相反的,在他的画笔下面,大自然常常是充满了感性的东西。原野,天空,竹林和桤木树、车房和草屋的迷蒙的阴影;苍白的星子;以及不止一次描写的夜雾和朝露,常常做了他所申诉的忧凄阴暗的人生的有效衬托。"详细而精彩的地域风景的分析成为本文的亮点。此后冷火和向秀也肯定作品中地方色彩的存在,从而使得这一介入点在《春天》开始传播和接受之初就生成了既定视野。

(2)对农民复杂心理世界的解密。心理分析是周立波《春天》的特色:"心理描写的成功,成了《春天》的一个特质。邵安娃的被侮辱的寂寞的心理,刘老九的悲愁的心理,赵长生的恋爱心理,甚至于汪二爷教训仆人时指桑骂槐的心理,都绘画得非常的出色。"其分析让人信服,对作品的研究也达到一定的深度。向秀在认同心理描写的同时,还指出"在人物的刻画上,心理描写和自然环境同样重要",成为一个有待继续深入展开的期待视野。另外,茅盾和周立波还各自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农村的阶级情况。

由上可知,《丰饶的原野》是1937-1949年艾芜长篇小说传播与接受初期的最大收获。接受者们围绕人物形象、地方色彩、人物心理等方面展示了多向、丰富的接受视域,其中,地方色彩和人物类型分析生成既定视野,是《丰饶的原野》接受史上的重要收获。心理分析、农村阶级关系等期待视野虽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却为作品的接受环链的承续提供了契机。

而《故乡》和《山野》的传播与接受显得相对冷清。无论是劳辛、向秀对《故乡》的分析,还是孙陵和史笃对《山野》的介入,都需要后来接受者们的大力推进。

二、1950-1968年以文学史眼光为主的介入

1951年开始,艾芜及其作品成为本时期大部分文学史著的研究对象,但接受者所选取的介入点却各不相同,且篇幅安排也大不相同。在以文学史著为主的对艾芜长篇小说有所涉及的研究篇章中,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作品进行了切入:

1.对作品文学史地位的诉求。尽管王瑶认为《故乡》是"相当好的作品","是较丰硕的成果",但众多观点倾向于《山野》优于《故乡》。王瑶赞誉《山野》为"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有数的成功作品之一",丁易和复旦大学研究者等同样持此观点,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者甚至认为《山野》是艾芜抗战期间小说的"最高成就"、"是作者这一阶段创作成就的标志"。

可以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者的这段话概括了五六十年代接受者的共同意见,即《山野》的艺术水准明显要优于《故乡》,并确立了作品的文学史地位。

2.对作品的接受效应的分析。王瑶认为《故乡》的背景使人"看不见一点光明和新生的气象",但艾芜已经意识到"农民自身的反抗力",并"把斗争的意志赋予了正在觉醒中的农民身上",体现了艾芜"对新中国前途的坚定信念"。也有人说"难能可贵的是,作品暗示出红军才是真正的抗日力量,给读者从污浊的黑暗中展现了一线光明"。当然"对工人阶级写得贫乏无力,过高地夸张了知识分子的领导作用"等批评之声也表现出接受者们对作品接受效应的高度关注。

第16章 艾芜长篇小说1937-2009年间传播与接受研究 (2)

3.对作品思想主题的探求主要生成和发展于《山野》的传播与接受中。王瑶通过分析"抗日的坚定信心是极其有限的"地主兼商人身份的抗战领导者以及其他更消极的人物,暗示出"逐渐提高了政治觉悟的广大劳动人民才是抗战的重心和实际领导者"这一主题。丁易则明确指出作品的主题在于"说明村庄中上层人物对抗战不坚决甚至走妥协道路,真正决心抗战的是广大的工农群众"。刘绶松及其他接受者也对这一接受视野进行阐释,尽管措辞各异,并不妨碍其成为接受者们公认的既定视野。此后的接受者们也不过多是对其内涵的补充与完善。

当然,也不乏一些独具个性的研究。刘绶松指出《山野》采用间接素材为原料、凭借想象进行创作的方法导致作品"存在相当概念化的毛病",洁泯把艾芜前期的创作纳入到现实主义标尺下加以系统的衡量和分析。黄河对《丰饶的原野》乃至艾芜的整个前期创作活动做出系统性、动态性的阐释,但本时期《丰饶的原野》的接受工程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

总之,1950-1968年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学理论的更新,人们的接受观亦发生相应的变化。以文学史眼光为主的接受行为对作品的文学史地位和价值进行了确立和探求,并对作品的接受效应、思想主题等介入点做出剖析,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丰饶的原野》和《故乡》的接受没能走出局限于部分文人学者之间的处境,甚至有的研究呈现出偏向。50年代才真正开始传播和接受的《山野》,接受效应和思想主题的确立是本时期的重大收获,其他的期待视野虽然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得以充分展示,但却为《山野》的接受研究环链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三、1979-2009年间接受视野的拓展与深化

1979年后,《丰饶的原野》、《故乡》、《山野》的主要读者仍限于高校教师和学生及部分社会文学工作者。不过,在新的环境下,由于新的接受者的参与,新一拨的传播与接受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既有对《丰饶的原野》语言和思想主题的剖析、对《山野》国内外研究状况的关注和结构的探索等期待视野的承续和重构,也拓新出一大批具体的或者有待完善的、富有学术价值的接受视野,更是在比较研究和心理情感世界的探求两方面产生了让人欣喜的超越。

1.比较研究视野的生成与拓展。比较研究是王晓明对《丰饶的原野》、《故乡》、《山野》接受的一大特色,他把艾芜和鲁迅进行比较,还对艾芜的这三部长篇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细致而客观的指出几部作品的不同之处,其言论令人信服。谭兴国对《丰饶的原野》采取一种内部比较法:"和刘老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邵安娃。刘老九连血带舌吞进肚里,生出的是反抗和仇恨;邵安娃吞进肚里,生出的是忍让、屈服";"革命的目标首先是在解救邵安娃,革命的困难却首先是争取赵长生"。

谭兴国还把《故乡》与沙汀"三记"、《四世同堂》、《围城》等作品加以比较,拓展了作品比较研究的广度。张效民、唐弢、严家炎、冷嘉等人也采用过此方法,为比较研究接受视野的深化做出了各自的努力。这些不同的见解拓展和深化了艾芜长篇小说接受研究的格局和深广度,彰显出学术研究的进展。

2.对作品人物和作家心理情感的揭示。对心理情感的分析是王晓明研究的又一特色。他把比较研究和心理情感分析紧密的联系起来:"无论是余老太太的冷酷心肠,还是徐松一的疯狂心理,也无论是雷吉生对土地的迷恋,还是游汉英对世事的冷漠......每一个重要的细节都指向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指向战乱时期特有的那种自我保全的病态情绪。"王晓明指出,《山野》中青年知识分子徐华峰和韦美珍坚持抗战的"好胜心来源于更深藏的自卑感",并独到地分析出《故乡》相对于《丰饶的原野》和《山野》更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对作品人物心理的描写黄修己和杨义等人对此同样有所关注,心理情感分析由原来有待实现的期待视野向定向、深化发展,继而生成既定视野。

诚然,对艾芜作品的语言、艺术特色、国内外研究状况等期待视野的研究深度和力度还需加强。《丰饶的原野》和《故乡》的传播和接受在平稳中发展,《山野》则受到比较多的质疑。

1979-2009年间,由于评论者可以给予作家作品比较客观、科学而公正的评价,众多的接受视野得到了良性、健康的展示和具体化,从而使艾芜长篇小说的传播和接受产生了一批相当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谭兴国、王晓明、廉正祥、张效民等人的论著及一些研究文章。其中,王晓明的《沙汀艾芜的小说世界》和谭兴国的《艾芜评传》形成了艾芜三部长篇作品接受环链上的两座高峰。当然,生成既定视野并不意味着结束,无论是既定视野还是期待视野,都还需要后来者进一步展示和深化、超越,不断去开拓、创新。

例如自茅盾提出《丰饶的原野》"人物是活人,故事自然浑成,不露斧凿痕迹"以来,这一观点为广大接受者所认可,谭兴国亦颇为赞同。尽管80年代黄修己和王晓明的不同呼声展示了学术研究的多向探求的可能性,可这些本应该给艾芜长篇小说传播与接受带来新延展的非常有意义的观点论争和思想碰撞,却没有激起多少回应,实为可惜。与之相关的是80年代以后的接受者是否应该把《山中历险记》纳入到《丰饶的原野》研究体系中来的问题。从1979年第三部曲《山中历险记》面世以来,据笔者统计,有关的三十多篇研究文章中,只有杨义、谭兴国和张效民对其有所评价。其他未把《山中历险记》纳入批评范畴的接受者,其研究结论是否有所缺憾?对《丰饶的原野》的重新接受和认定,是80年代以后的接受者不可回避的现实。

本时期对《故乡》和《山野》的接受也有新的开拓,涌现了大批推陈出新的观点,如王晓明的"双重语调"、谭兴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及对作品重新评价和定位的呼吁等。50年代以来,众人一直倾向于《山野》比《故乡》更为优秀这一观点。唐弢和严家炎认为"《故乡》思想艺术性不如《山野》",杨义亦说《故乡》在"艺术结构"上不及《山野》。不过,思想的自由性和文学研究的独特性通过接受者们认真的研究态度和可贵的学术精神,彰显着学术研究的魅力。

如王晓明认为长篇小说守护神对《山野》"有点冷淡",对《故乡》"真诚欢迎";谭兴国亦指出"《山野》在艺术上较为粗糙,无论是在人物性格方面,在情节的自然发展和对生活的细节描写方面,比起《故乡》都逊色得多"。王晓明、谭兴国的观点与唐弢、杨义的观点构成的视界交锋及其形成的多向延展丰富了艾芜长篇小说传播与接受研究的格局。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一接受工程再无推进,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另一问题是关于《山野》和《故乡》的先后质疑。孙陵在1941年新1卷《自由中国》"编后记"中预告:"唯艾芜先生之小说《山野》从作者发表的顺序上来说,这还是第一部长篇创作,特请读者注意。"据查证,此实为值得商榷之说,而以此为据的关于《故乡》和《山野》的研究及成果,或可再思。

总而言之,从1937-2009年,七十多年来艾芜长篇小说的传播和接受成绩斐然,在《丰饶的原野》、《故乡》、《山野》不断生成和拓新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展示了接受者们对作品的独特感悟,这对于理解艾芜小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在艾芜长篇小说的传播和接受过程中,体现了近70年文艺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这为我们认识这70年来文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云南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同类推荐
  •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真的,“回报” 是幸福的。她让我们感到自我价值的丰富,人性光芒的闪烁,人生经历的厚重。我们生活得快乐健康或许是父母对我们的最大希望,他们或许没有想过要我们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以自己和父母都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做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华夏与民族(和谐教育丛书)

    天柱峰宝鸡天台山有一座巍然耸入云霄、气势雄伟壮观的奇峰,人称天柱峰。天柱峰上有座“莲花顶”。每当日落日出之时,这里霞光辉映,雾海翻腾,石莲游浮,蔚为壮观。人们称誉此峰此景为“三味生奇花”。相传中国国名“中华”即由此而来。传说炎帝神农成王之前,在天台山练出了一身好武艺。
  •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对我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坏处:首先,会大大妨碍我们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其次,会使我们对生活中许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现象感到费,解。此外,不懂文化常识,还可能使我们在许多场合“出糗”。为了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文化常识,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每天读点文化常识(插图典藏本)》选取了读者感兴趣又实用的文化常识,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涵盖了在生活中及与人交往谈话中所能涉及到的几乎所有领域,如天文历法,民族地理,王朝皇族,官制法律,礼仪宗法,军事兵器,宗教风俗,饮食器用,建筑交通,文化艺术,医药科技等。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灭魔志

    灭魔志

    魔人逆天而行,人,神尽皆诛之!当双方联合到一起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灭魔成功后,人类长呼浊气!准备迎接和平盛世的到来时,他们却惊奇的发现,真正的魔竟然会是,神……谁说人类不行,为三界最弱者?在这里,让我们来跟随主角的脚步,一步步的踩到神魔的头上吧!拿起武器,展现自己的怒颜,让我们一起来开创这段坎坷的灭魔诛神之路吧!
  • 飞翔的高度

    飞翔的高度

    本书是作者的精品散文集,包含江山多娇、我爱我家、走进美国等。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智慧。人的智慧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限量的。所以,人的智慧才是人类飞翔的翅膀。我们相信我们的智慧,就让它高飞;我们凭借智慧,让幻想高飞,让精神驰骋。
  • 豪门替身妻

    豪门替身妻

    他们在一起四年,曾是一对让外人羡慕不已的夫妻。她一直以为,他们会一直这样携手走下去。谁知,一夕之间,往事的美好,全数破坏殆尽。一场大火,她从世人眼里消失,本该死了却没有死的她,这其中到底有何故事?三年后。重生的她,带着满腔的恨意归来。可笑,昔日夫妻重逢,夫竟不识对面的妻。这场代孕开始的游戏,究竟会有什么结果?本文大虐小虐若干,但不是为虐而虐。(提示一句:本书女主不是什么完美的女主,是人都有缺点,每个人都不意外。)《代理孕母》同属系列文推荐:晚风微尘《代孕前妻》幽夜罗《禁爱妈咪》北雪泠《危情狂恋》曼漫《代孕高中生》
  • 我被继承者求婚了

    我被继承者求婚了

    新书《婚权独有:傲娇老公甜蜜宠》男人眯了眯眼睛,不容置疑的态度,“夏子伊,跟我走,还是跟他走。”“我……”“时薪翻倍。”“成交!我跟你走——金主。”他的至理名言是,把这个女人宠得只有他才养得起的时候,这世上就没有男人敢跟他争了!!!
  • 阴魂不散

    阴魂不散

    越是禁止入内,越是诱惑人。于是就有那么些抵抗力差、好奇心重、不撞鬼不回头的同学闯了进去……
  • 无毒不嫡女

    无毒不嫡女

    她是最奇葩的天才医女,毒术医术样样擅长,身为现代人不用现代东西,喜欢一切与古代挂上钩的东西,手机电脑什么的在她眼里如同废墟。时空转换,人生的第一次失误导致她穿越异世,被人捞上来后,她已变成了十岁孩童。六年光阴转眼即逝,她追逐了六年的良人却在大婚前一夜将她送给那个傻王爷…曾经良人尽露真面目,她名声扫地,嫁了世人最不耻的傻王爷,被世人称为傻王妃。看着父亲母亲妹妹那不屑的眼神,她突然觉得自己对他们太善良了,回过神才发觉自己太愚蠢了。她们毫不留情面的算计深深得惹怒了她,那一刻,她终于明白,这世上从没有宽恕,世人都道:无毒不女子,祸害遗千年,既然如此,她便做了那祸害。从今以后,笑她蔑她之人,她必定要将她们踩在脚下,欺她负她之人,她必定要让她们跪地求饶。不就是哑夫君么,怕什么,她定要一步步将他捧上这世界顶尖,她要让世人知道,即便是盘烂泥,也能被她扶上她们仰望的高度,只是为何这只软货会突然由受转攻,还是强攻?强强对手,到底谁会服软?谁会甘愿轮落为“受”?【本文女强男更强,只有在心爱之人面前服软的男人才是国际好男人,且看女主如何斗死渣渣,如何成为强攻妞~】
  • 异客之旅

    异客之旅

    一个平凡到极致的普通人,遭遇意外后,意外重生到一个魔法与剑的世界,重生在一个平凡到极致的大块头身上。没有天赋,没有才能,没有奇遇,没有背景,甚至身上一无所有的他,又该如何在竞争非常残酷的异界中生存呢?独在异界为异客,难道他要一直都当一名平凡到极致的人吗?没有办法,他只能依靠着自身的毅力,坚持不懈,默默奋斗着,默默成长着,一步步向前迈进。为此,他付出无数血汗,过程异常艰苦。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为别人眼中的大人物。但这一切,不是侥幸得来的,而是经历无数艰苦、经历无数血战才获得的。有辛苦,有付出,就有收获。
  • 纳尼亚传奇5:能言马与男孩

    纳尼亚传奇5:能言马与男孩

    故事发生在彼得、苏珊、爱德蒙和露茜统治纳尼亚的时期。一天,少年沙斯塔发现自己将被他的养父卖给一个凶恶的卡乐门贵族为奴隶。夜里,他和贵族的战马布里一起逃跑。布里原是纳尼亚会说话的马。沙斯塔和它一起逃往纳尼亚。途中,他们遇到了贵族少女阿拉维斯和她会说话的母马赫温。阿拉维斯是为了不满包办婚姻而逃跑的。于是他们四个便结伴而行。他们历尽艰险,还得知卡乐门王子拉巴达什在向苏珊女王求婚被拒之后,试图突袭阿钦兰的安瓦德城,再进攻纳尼亚。最后,沙斯塔拯救了纳尼亚和阿钦兰。胜利后,他发现自己是阿钦兰王子,原名科奥,自幼被居心不良的叛徒偷走,后被渔夫所抚养。他后来继承了阿钦兰王位,并与阿拉维斯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