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真读完铭文,感触很深,他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弟子们要牢记啊!这些话实在而中肯,合情而又可信!随后孔子引用《诗》上的话:“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并且说:“行事如此,岂以口过患哉!”如果像这样为人处世,难道还会因为说话招来灾祸吗?
孔子的话不正与《艮卦》中的“艮其辅,言有序,悔亡”相通吗?
要知道,“否”字由“不”和“口”所组成,也就是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我们要从饮食上多加注意,不要吃不该吃的东西,喝不该喝的东西,这样会造成消化不良,阻塞不通;与人相处,我们更要注意,不该说的话不要说,以防祸从口出。
明朝大将夏充彝在《幸存录》中记载:一天,有五个人在某旅店里一起饮酒谈话。席间,一个姓徐的术士说魏忠贤作恶多端,不久肯定会倒台。另外四人有的沉默,有的害怕,有的劝他说话要慎重,不然会招来灾祸。谁知那位姓徐的术士反而更大声说:“魏忠贤虽然专横,但他总不能把我剥皮,我怕什么!”夜里,众人熟睡,忽然门被推开,闯进来几个人,把那位说大话的徐术士逮走了。不一会儿,又把一同饮酒的另外四个人带到一处衙门,他们看到姓徐的术士一丝不挂地躺在那里,手脚都被钉在门板上。魏忠贤高坐堂上,对这四个人说:“这位说我不能剥他的皮,今天不妨试一试。”就命令手下人取来熔化的沥青浇在那人身上,过一会儿沥青冷却凝固,用锤子敲打,只见沥青和人皮一齐脱掉,形成一副完整的人的皮壳。见此状,那四个人吓得半死。最后,魏忠贤赏给他们每人五两银子压惊,把他们放走了。
这里姑且不说魏忠贤有多么惨无人道,单就个人立身处世之道而言,口无遮拦,随意乱说话,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很容易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甚至会招致杀身之祸。“雄辩是银,沉默是金”,就是告诫人们不要不知节制任意发表意见。
就涉世之初的年轻人而言,尤其应该注意谨言慎行。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句话没说好,你和对方的关系就由亲变疏了,甚至多年的朋友就断交了;一句话不投机,领导从此再也不给你任何好的工作机会了。因此,为了避免说错话,在你说话之前,都该先想想自己想说什么,该不该说,对方听了之后会有什么反应。很多人心直口快,说话时不经大脑,根本不去考虑自己尖锐的言词是否会给对方造成伤害,也不去估量自己可能会为此将付出沉重甚至惨痛的代价。
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每次亮相都会吸引如潮的教民,而他身上那做工考究的长袍更令他气度不凡。据说,约翰?保罗二世拥有20多件这样的长袍,它们都出自大名鼎鼎的教皇御用裁缝拉涅罗?曼奇内利之手。由于曼奇内利手艺高超,为人谦恭严谨,所以颇受教皇和红衣主教们的青睐。
1995年,曼奇内利被教皇正式任命为御用裁缝。与新被任命的红衣主教们相比,他与教皇更熟。他常被召到教皇的私人寓所为其量体裁衣,而耶稣圣像所穿的黑袍也是出自他的巧手。
不过,曼奇内利却并没有因为认识众多的宗教名人而扬扬自得,相反,他总是对主教们彬彬有礼。尽管曼奇内利忙得不可开交,不过对待这些特殊的顾客,他仍然保持着应有的尊敬,为主教们量体前,他照例要亲吻他们的戒指,与主教们交谈,用词上更是委婉谦恭。
谈到多年来的心得,他认为自己能够发现客人体形上的不足,并想办法为他们弥补。比如,为一个略微驼背的人设计长袍,衣服的后襟就要稍长,前襟稍短,这样可令穿衣人看起来更挺拔。尽管这个穿衣人似乎是教皇本人,但曼奇内利拒绝证实。他守口如瓶,从不透露任何有关教皇和红衣主教的事情,绝不把听来的主教们的议论透露给外界。即使是教皇一件白色长袍的价钱以及制作细节,也无法从他嘴里套出来。正是他的这种谨言慎行使他赢得了教皇和主教们长久的信赖。
曼奇内利谨言慎行,才能善始善终,并获得长久的良好声誉。有些人可能是非常爱说的人,有些人还带有夸大、吹嘘的成分,甚至引起周围人的反感。在说话时一定要注意,言多必失,不该说的话不要说,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平时保持慎言、慎行,一旦出大事,不会殃及自己,就不会有后悔的事。
言语是不可缺少的交流感情、沟通思想的工具,也是一门艺术。善于说话,小则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大则可以兴邦救国。为此,我国古代就有“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的说法。
朱自清说:“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说话并不见得比写文章容易,文章写完了觉得不合适还可以修改,而一句话说出来了,想要收回就难了。正所谓“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博学多才,即使对于自己一知半解的事,也喜欢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这种舌烂莲花的功夫时间长了也会招人厌恶,别人对自己原本仅存的一点点好感,也会渐渐消失殆尽。还有些人喜欢无休止地辩白,以为过去的言行推脱责任。
孔子说:“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津津乐道口舌之欲,真的不是一件好事。
噬嗑卦:遵纪守法,坚守人际交往底线
《噬嗑卦》卦辞:“噬嗑:亨,利用狱。”意思是:噬磕卦象征咬合,亨通无阻,有利于明刑法,正法令。
以卦形来看,初九和上九像一个人的上下嘴唇;六二、六三和六五,像人的上下两排牙齿;而九四,正好像口内所含之物,被上下牙咬住不放,犹如一个人进入监狱似的,那是无法跑掉的,因此又可象征监狱。
从监狱的角度来分析卦形,初九和上九,好像厚实的狱墙。而墙内的六二、六三、六五,又像软弱的犯人,而九四正好像强悍的狱官或巡狱者。
《象》这样解释本卦:“雷电,噬磕;先王以明罚赤法。”
《象》指出:噬嗑卦的卦象是震(雷)下离(火)上,为雷电交击之表象。雷电交击,就像咬合一样;雷有威慑力,电能放光明,古代帝王效法这一现象,明其刑法,正其法令。
换一个角度讲,这是告诉人们要遵守法则,任何违犯者都要接受惩罚,甚至会走进牢狱。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同时是自己的法官、刑法执行人和监狱看守人,要管理好自己。
我们应该自觉用法纪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对违纪之行、“越轨”之事,不想干、不愿为,从而保持人格气节,创造美好人生。只有这样,才能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
当处在复杂的关系中,处于不利的形势之中,我们需要保持头脑冷静,明察形势,不为眼前小利所诱,不发非分之财,遵守法纪,不得触犯刑律。
这其实就是一个做人底线的问题。所谓底线,就是做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思想底线、道德底线以及法律底线。对于我们来说,思想的底线应该是积极、健康的,道德的底线应该是诚实、善良的,法律的底线应该是奉公、遵纪守法的。守住做人底线,就是确保自己的言行在道德、法律与自己心理的范围内进行。底线是为人处世的最起码的准绳,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维护自己尊严的根本。一旦越出底线,就是思想的蜕变,道德的沦丧,就容易走向违法或犯罪,不仅危害到别人,自己也将受到惩罚。
刘备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我们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你是声名远播的官员也好,是默默无闻的百姓也罢,没有人敢担保你永远能抗拒诱惑。
孔子说:“人在老年,戒之在得。”其实,人的一生都在想得,得权力,得金钱,得美女,得名声。这些东西诱惑之大,戒除之难,使得一些人抵挡不住诱惑,不顾做人的最起码的道德良知,甚至跌进犯罪的深渊。
西方有这样一个故事:
由于警察追捕太紧,一名走私犯躲进一家破旧的教堂,请求牧师答应将他的走私货物藏在教堂的阁楼里。那位虔诚的牧师断然拒绝,并要求此人马上离开,否则立刻报警。
“我可以给您一笔钱来报答您,您看20万怎么样?”走私犯苦苦哀求。
牧师坚定地说:“不!”
“那么50万呢?”走私犯忍痛增加筹码。
牧师依然拒绝。
“100万总行了吧?”走私犯仍不死心地问。
牧师突然大发雷霆,把那人推到门外,说道:“你快给我滚出去!你开的价钱,快接近我心里的数目了。”
这个故事意味深长。牧师尽管离上帝最近,可牧师也是人,也有“欲望”,只不过他给自己的道德定的底价比一般人要高而已。当他眼见走私犯报出的价码逼近这个底价时,他果断地掐灭了已经蠢蠢欲动的欲念,在巨大的诱惑面前勇敢地说出了“不”,最终守住了自己做人的底线。
在有些人看来,守住底线似乎并不难。不幸的是,高调之下,往往底线难守。做人怎样,往往与学问、地位的关系不大。俗话说:“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现实生活中,很多目不识丁的老百姓,做人未必比满腹经纶、张口之乎者也者差;很多满口仁义道德者,背地里干的却是卑鄙下流的行当。
噬嗑,意为上下颚咬合、咀嚼,合住嘴巴把嘴中之物咬住不放或吃掉。噬嗑卦下震上离,象征口里有物,且是不吉不顺之物,必要一口咬碎毁灭才行。
这启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通过果敢的行动来克服障碍,包括克服内心的私欲和非法之念,坚守正道,以取得最后的成功。
人际关系中经常充满了功利主义、尔虞我诈、居高临下、自私自利、相互利用等丑陋的东西,一些人变得冷酷无情、自高自大,就会把人际关系变成他们谋取私利的工具。
任何人在人际交往中,首先的底线就是要讲原则,要遵纪守法,这是保持人际关系健康发展的前提。为朋友两肋插刀、防于情面触犯法律底线、违法交易等行为,最终是要尝到苦果的。
人有才华,本应该是一件好事,如果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心中无法,甚至与邪恶结缘,小人物会走到身陷囹圄、千夫所指的田地,大人物则会落得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的下场。一代奸臣秦桧,可以说是才华横溢,智谋过人,然而他抛弃最起码的做人准则,以至其子孙后代们都发出了“我到坟前愧姓秦”的感慨。历史上的奸佞贪邪,他们把聪明用错了地方,造成的恶果远甚于泼皮牛二之流。
古人云:“薄酒可以忘忧,丑妻可以白头,徐行不必驷马,称身不必狐裘。”大厦千间,夜眠七尺;珍馐百味,无非一餐。要想守住人生的底线,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安安稳稳、踏踏实实地度过一生,只有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把持住自己,对个人名利和地位看淡一些,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知足常乐;防微杜渐,从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做起;正确对待工作,始终保持一颗进取心;正确对待权力,始终保持一颗敬畏心。要不然,将会走向反面,饮恨终生。
天堂和地狱之间相距其实并不遥远,它有时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中孚卦:言而有信,才能一呼百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