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是告诫我们:切断与小人的关系,才会得到君子的信任;应该亲近正直的君子,而远离善于钻营、溜须拍马的小人,忍住自己喜欢受恭维的心态;“倾心随从于年轻小子则会失去阳刚方正的丈夫”,因为二者是互相排斥的,是不可兼得的;随从于比自己更强的人,或是刚直的大丈夫,不但能给你带来安全感,还会给你很多帮助,更有助于你的成功。
不可否认,爱听好听的话是人的本性,但同时也是人性的弱点。阿谀奉承之人正是看透了人性的这一弱点。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往往都是心口不一的人,他们的甜言蜜语、巧言令色中都包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且阿谀奉承之人多半是捏造是非、挑拨离间之人,正所谓“说人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一旦满足了他们的欲望,他们便会忘恩负义,这些人在有甜头的时候钩住你,一旦没有了油水,就会毫不犹豫地离开你,甚者背后给你一刀。
因此,当有人只会挑顺耳的话亲近我们的时候,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分辨哪些是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之词,而哪些又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说的溜须拍马之语;在说人是非的话语中,哪些是确有此事,而哪些内容完全是凭空捏造、子虚乌有、挑拨离间的。
说起阿谀奉承、巧言令色,就不得不提到唐玄宗重用的两个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
李林甫是唐朝皇族,他不学无术,恐怕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品行又极差。但是,他依靠门第关系和工于心计、善于奉承的手段,由皇帝身边的侍卫小官,迅速攀上宰相的职位。
《新唐书》说:“林甫特以便佞,故得大任。”“便佞”者,巧言令色、阿谀逢迎也。李林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口蜜腹剑”的人物,这样的人非常符合后期唐玄宗的口味。
在唐玄宗看来,李林甫善解人意,不跟自己唱反调,用起来很顺手。这是李林甫长期受到宠信、身居相位长达19年的重要原因。
李林甫的“便佞”手段非常高明,他“深结宦官及妃嫔家,伺候上动静,无不知之,由是每奏对,称旨,上悦之”。意思是说,他每次上奏,玄宗都很满意,原来他早通过宦官和妃嫔,把玄宗的心思摸得一清二楚了。
李林甫当上宰相后,首先将谏官的嘴巴封住。他对谏官们说:“你们不要乱说话,你们没看到那些仪仗马吗?它们吃得很好,但只要一鸣叫,就要被淘汰,后悔也来不及了。”李林甫将言路堵塞,使唐玄宗有眼不能视,有耳不能听,变得越来越昏聩。
在李林甫当政时期,贤臣良吏无立足之地,而贪官奸佞非常猖獗。更可怕的是,他为了防止有能力、有名望的大臣“出将入相”,动摇他的地位,建议玄宗:从今以后,节度使要用寒族、“蕃人”,从而导致安禄山的坐大及后来的“安史之乱”。
唐玄宗重用的另一个宰相是杨国忠。杨国忠是杨贵妃的亲族兄弟,他也是不学无术,行为不端,巧言令色,吃喝嫖赌无所不为。
杨国忠也是一个“便佞”之人。《新唐书》说他“又便佞,专徇帝嗜欲,不顾天下成败”。《旧唐书》说:“上春秋高,意有所爱恶,国忠探知其情,动契所欲。”
杨国忠通过杨贵妃掌握了玄宗的心理和好恶,投其所好,很快得到玄宗的宠信。后来杨国忠以待御史升到正宰相,身兼四十余职。随着地位的升迁,杨国忠在生活上也变得极为奢侈腐化。
尽管朝中大臣都非常憎恶杨国忠,但唐玄宗充耳不闻。国人皆曰可杀的人,他偏认为可爱、可信、可用。
安禄山在朝中对老谋深算的李林甫十分害怕,而对杨国忠则根本瞧不起。杨国忠接替宰相后,看到不能制伏安禄山,便经常向玄宗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和迹象,想借玄宗之手除掉安禄山。他与安禄山的矛盾的激化,再加上他当政期间,奸佞当道,贿赂公行,政治腐败,民怨沸腾,终于使安禄山发动了以讨杨国忠为名,行夺取江山之实的叛乱。
唐玄宗重用阿谀奉承、不学无术的李林甫和杨国忠,最终引发安史之乱,坏了唐朝的大好河山,使得唐朝由盛转衰,不得不喝下自己酿成的苦酒。
因此,我们必须认清那些善于阿谀奉承、巧言令色的小人,并坚决地加以摒弃,让他们完全没有“用武之地”。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又要提高洞察力,对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徒做到心中有数,并远离他们。在现代职场中也是这样,如果你是一个单位的领导,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许多时候都是这样的,只要领导亲近小人,听信小人谗言,就会对正直的人不利,其中的一部分就会离他而去。
某省城某机关的张局长有个贴心秘书,整天忙前忙后的,起草了不少文件,提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帮他处理了一些棘手的难题,所以张局长本来是非常器重和赏识这位秘书的。然而突然有一天,一位基层干部向张局长说这位秘书打着他的旗号在基层耀武扬威,要这要那,并拿出基层同志的举报信让张局长看。张局长信以为真,几天后便把这位秘书彻底下放基层。这位秘书向张局长打电话、写信说明情况,张局长始终不信他说的。一年后,基层那位给张局长秘书下套的干部,犯了事被“双规”,这时他供出了这件事情的原委,原来是张局长身边的副职指使他干的。当张局长知道时,自己已经退居二线、无权无势了。他觉得很对不住他这位秘书,便亲自上门谢罪。
作为领导,在工作中遇到了麻烦,为了缓解矛盾,首先要切断与小人的关系,或解除小人的职务,让有能力的人代替。这样,才会重新得到下属或同事的信任,才会使工作顺利开展。
困卦:失道寡助,不要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
《困卦》九五爻辞:“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意思是:若是用割鼻子、剁脚的酷刑来治理天下,就会困穷在至尊之位;后来又走出困境,这是因为虔诚地祭祀了神灵。
《象》这样分析本爻:“‘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这里指出,“用割鼻子、剁脚的酷刑治理天下”,表明最高的领导者如果不体恤下级,滥施酷刑,就会落得个孤家寡人、众叛亲离的结果。“慢慢地又会走出困境”,完全是由于坚守中庸、保持正直品德的结果;“走出困境,是因为虔诚地祭祀神灵”,就是说诚心敬神,可以时时接受神灵恩赐的福分,求得吉祥顺利。
《困卦》九五这一爻处于困卦的君主之位,君王之困在于言路闭塞、上下不通,若施暴政,更会众叛亲离。守正持中,心地纯正,才能走出困境。
一个单位的领导人,由于自己的妄自尊大,把下级的忠言看成恶语,从而是非不分,引起别人的不满。由于自己对下级过于严厉,别人不敢给你提意见,都躲着你走,自然不能跟你志同道合。这个时候,你要转变自己的做法,采取怀柔策略,笼络人心,这样才可能走出困境。
战国时齐国代宰相田婴,因齐宣王不喜欢他,想在自己的封地薛地筑城,发展私家势力,以防不测。人们纷纷劝阻。田婴很生气,下令不允许任何人进言。
这时,有一个人请求只说三个字,多一个字,宁肯杀头。田婴觉得很有意思,请他进来。这个人快步向前施礼说:“海大鱼。”说完转身就要跑。田婴说:“你这话外有话吧?”那人说:“我可不想被砍脑袋,不能再说了。”田婴说:“没关系,恕你无罪,说吧。”那人说:“您不知道海里的大鱼吗?渔网捞不住它,鱼钩也钩不住它,可它一旦被冲荡出水面,就成了蝼蚁的口中之食。齐国对于您来说,就像水对鱼一样。您在齐国,如同鱼在水中。有整个齐国庇护着您,为什么还要到薛地去筑城?如果失去了齐国,就是把薛城筑到天上去,也没有用。”田婴听罢,深以为是,说:“你说得很对。”于是,他停止了在薛地筑城的做法。
齐国谋士的意思很明显,田婴的长处是经营整个齐国,将齐国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齐国为依托,就是不喜欢他的齐宣王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反之,到了薛地,地小人少,无法施展拳脚,那便处在任人宰割的地步,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适得其反。俗语说:“龙游浅水遭虾戏,掉尾凤凰不如鸡。”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把领导者比作汪洋大海中的“大鱼”,把员工比作汪洋大海中的“水”,那么,脱离了员工,领导者这条“大鱼”,同样会成为蚂蚁的口中之食,变成孤家寡人,任人宰割。
被誉为美国汽车大王的亨利?福特之孙福特三世,在其事业发展的最高峰的时候,变得刚愎自用,嫉贤妒能,一旦觉得某位下属“威高震主”,就不顾一切将其解雇,哪怕此人曾经为公司的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正是这一套做法使得福特汽车公司威风扫地。到最后,已经63岁的福特三世不得不辞去福特汽车公司董事局主席的职务,把掌管了35年的经营大权拱手让给外人,彻底宣告“万年福特王朝”的结束。
作为领导者,最大的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则是脱离群众。领导者要想站得高,看得远,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深入群众,赢得下属的支持,如此才能如鱼得水,有更大的作为。然而,可悲的是,现实当中还是有许多领导者重蹈前辈的覆辙,他们看重的只是个人的名利,而不是集体的利益。占据领导岗位一段时间后,便变得刚愎自用,嫉贤妒能,党同伐异,大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派头,动不动就以待岗、下岗相威胁,凡是看不顺眼的都赶走,使领导者与员工的矛盾不断激化。这种领导忽视员工的力量,得志后更猖狂,由官僚走向极端的自私,向思想道德品质败坏迈进;而下面的员工感到越来越不公平,由不满到敌对,甚至仇视。如果问题屡屡得不到解决,一旦员工心灵发生严重的扭曲,就有可能出现可怕的报复行为。如此循环,一条不和谐的幽灵在单位或部门游荡,游荡得越久,祸患就越多。
一个上级领导,如果不能坚守正道,自以为了不起,高高在上,摆派头,搞特权,对下属不知道体恤、关怀、安抚,仅靠罚款、严责来实施管理,必然失去员工的支持,他的领导地位必然不能长久。
而那些真正精明的领导者,他们不太看重个人的头衔,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善待、关心、爱护下属之上,从而争取到群众的支持,组成一个高效的团队。一句话,他们是用心去领导和影响员工,这样促使领导者和员工不断成长、发展、学习,从而把事业不断推向高峰。
所谓“得道多助,宽则得众”,作为领导者,必须懂得“以民为本”的道理。只有融入普通民众之中,舍得吃亏,薄己厚人,处处为他人着想,人际关系才能处理得十分和谐,才能赢得民众的支持,有利于事业的成功。
遁卦:功高盖主切记见好就收
《遁卦》九五爻辞:“嘉遁,贞吉。”意思是:能够进退自如地隐退避让,坚守正道,其结果是吉祥的。通俗地讲,也就是见好就收,没有不利的,不要去迟疑了。
这告诉我们:要懂得善观形势,见好就收,适可而止。选择最好的时机,把一切都安排就绪,没有什么好牵挂的了,及时退避,可获吉祥。要知道,是该自己选择退避的时候了。
古人云:“功成身退,为天之道;知进而知退,为乾之亢。”功成名就之后就应急流勇退,这才符合自然规律。对于功名利禄,明智之人忍耐住对权力的渴望,在事业成功之时,全身而退。这方面最著名的历史典范有范蠡、张良。
所谓“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狡兔死,走狗烹”,这是根据无数历史人物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名言。从古到今,与人共事多是“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安乐”。患难时,别人能任用贤能,以图恢复与发展功业,而安乐时,则会担心身边人谋夺其位,侵占其产。所以,如果你功高盖主,也无志于夺其权位,就应急流勇退,这才是上上之策。
我们来看看为刘邦打下天下、居功至伟的“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不同的结果就知道了。
对于萧何、张良、韩信三人,刘邦的评价精确而深刻。有一次,在酒席宴上,刘邦问群臣为什么他自己能得到天下,而比自己势力大得多的项羽却失去天下。群臣的对答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刘邦笑了笑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