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5300000028

第28章 《洛阳伽蓝记》的时间叙述(2)

另一方面,"迁京之始,宫阙未就,高祖住在金墉城。城西有王南寺,高祖数诣寺沙门论议,故通此门",暗示了北魏孝文帝对佛教的尊崇。迁京伊始,百业待举,孝文帝就十分亲近佛教,热衷佛事,这无疑在表明一种文化姿态:亲近佛教,表明了北魏立国的另一重要方面,以佛立国,构成全书二重复合型主题的另一方面--就是尊崇佛教。

按《魏书》写孝文帝奉佛的史料有"高祖时沙门道顺、慧觉、僧意、慧纪、僧范、道弁、惠度、智诞、僧显、僧义、僧利,并以义行知重","高祖每与名德沙门谈论往复,缵掌缀录,无所遗漏","高祖曾集沙门讲佛,因命宣论难,甚有理诣,高祖称善"。《广弘明集》载魏孝文帝《听诸法师一月三入殿诏》,可见孝文帝拓跋宏崇信佛教。

无独有偶,同样在奉行佛教为国教的南朝梁,梁武帝也有几乎完全相同的举动,据《梁京寺记》(已残)"法宝寺"条记载,梁朝都城有"西明门","梁武帝大通元年。创同泰寺。寺处宫后。别开一门。名大通门。帝晨夕讲议。多游此门"。

南北两个王朝,都崇奉佛教,都以帝王之尊亲自奉行佛教。所以,侯外庐等说:"中国历史上所谓南北朝,是中世纪社会秩序重新改编的时代","南北朝的佛教,通过了特殊的途径而同归于国教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实为中世纪社会秩序重新改编的反映。"法国著名汉学家戴密微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佛教被缓慢地改造得适合于中国人的心理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它既与道教相糅合,又被嫁接到道教之中,因此它就主宰了'中世纪'的中国,直到公元第一个千年之末都是这样。"

统观北魏王朝,我们不难看出,北魏王朝在文化上是颇有一番作为与建树的,初步确立了以儒治世、以佛治心的政治格局、文化格局。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应该说是鲜明体现了北魏王朝的国策和时代文化发展的主旋律,正如北朝史学家魏收在《魏书》中能够开天辟地写出《释老志》一样,都是把握住了时代、社会发展的关键,确有眼光。《魏书·释老志》,集中反映了北魏的宗教政策以及佛、道二教的发展演变趋势,是一篇北魏佛教兴衰史。后来,《隋书·经籍志》志四着录道经、佛经,是"正史"中又一关于道、佛二教的历史著作。只不过著者是以一统王朝的眼光阐述道佛典籍,兼具南北,比《魏书·释老志》更系统,其用了近两千字简述佛教的缘起与承传,从"推寻典籍"角度追述佛教自汉至隋在中土的传布。另外,在后代正史中,《元史》在传记中辟《释老》一类,与《魏书·释老志》交相辉映。

(三)自序中时间叙述的象征意义

自序中对时间层面的揭示:汉--三国曹魏--晋--北魏,从两个方面来展开时间叙述:

(1)交代洛阳与佛教的因缘、北魏洛都时期王朝与佛事的昔盛今衰经过,回顾洛阳佛寺在东汉发生、西晋发展、北魏繁荣而又衰败的历程。

(2)突出了城门从东汉、西晋到北魏孝文帝的因袭、变革情形。

这样注重时间叙述、历时叙述,以时间长河为背景,就赋予了佛寺、城门以历史的厚重感、时间的沧桑感,从而在全书注重共时性、空间性叙述中加入了历时性、时间性叙述,编织出明晰而又绵远的画面;在对时间的关注中,暗示并赋予了王朝正统的政治意蕴、文化寄托,为北魏王朝争正统,表明北魏王朝及其历史文化乃华夏历史文化的继承者,是古老华夏文化一脉相承而传承下来的。

《洛阳伽蓝记》生动描绘了一幅宏伟的文化景观:展现了北魏洛都时期王朝国力之盛衰、佛事之盛衰,王朝与佛教盛衰命运为一体,揭明了全书的二重复合主题:缅怀追忆北魏洛都昔日王朝曾经的繁荣、佛事曾经的繁荣,哀悼而今的北魏王朝与佛教的衰亡,抒发"麦秀之感,黍离之悲"。对昔日繁盛的赞美缅怀、对而今衰亡的悲怆感慨,二者共同构成全书的抒情主旋律,两种情意交织在一起,感慨遥深,使得《洛阳伽蓝记》的主题呈现复合型。

这种在空间叙述中加入时间叙述的写法,在朱自清著名的《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中也有。朱自清在写伦敦、威尼斯、罗马、庞贝等古城时,广泛又细致地写名人故居、雕刻绘画、建筑艺术、教堂、风情民俗等,喟叹"这些不言不语的顽石,居然背着多少万年的历史",名胜古迹都显露出"时代侵蚀的遗痕","镌刻着历史的印记",诉说着历史的"故事",让人在"现实的真切感之中又透射出历史的厚重感,唤起读者心中庄严肃穆的敬意"。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主编单之蔷曾撰文讨论都城空间的多重涵义,给人不少启发。单先生认为:首都就是时间和空间的交汇之处......皇帝代表时间,每换一个皇帝一般都要重新确定一个年号,时间是从每一个皇帝开始的,也可以说时间是从首都开始的。首都是时间的起点。......一国的历史也就是首都的历史。

首都与时间的关系千丝万缕。那些咏叹首都兴衰的诗篇所以能千古流传,就是因为首都的兴衰有一种深厚的历史感,首都的一宫一殿,是历史的符号。"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些千古名句仅仅描绘了一些景观,但因为这些景观都在首都,因此传达出无限的历史沧桑感。二、正文中的时间叙述

(一)永宁寺的时间叙述

写永宁寺,是全书的长文,篇幅宏大,共计4446字,仅次于卷五写惠生等西行取经部分。写永宁寺,叙佛寺之盛衰,叙王朝之兴亡,一笔兼写佛寺、王朝两面。所以作者以史家笔法写作,最为精心构思,写得最为细致、全面、完整,以最庄严的情感叙述永宁寺的一切。

把时空叙述结合起来写永宁寺。空间上,完整写永宁寺佛教建筑群构成;时间上,写出永宁寺的兴衰史、生命史,佛寺的兴与亡正如佛教《华严经》认为的一样,万事万物都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既从空间构成写永宁寺的组成,构成一个丰富的佛国世界,立足于佛寺的方方面面,来完整细写,展现佛国的庄严华丽和盛大,又写出从兴建到灭亡的过程,叙事写人曲折;时空叙述交融,从而完整写佛寺盛况,写佛寺的兴亡史、生命史,这样历时性写出永宁寺、北魏王朝走向衰败的历程。

1.动态写永宁寺自身的兴衰历程

先写永宁寺的兴:

"熙平元年灵太后胡氏所立也",写兴建缘起:"初,掘基至黄泉下,得金像三十躯,太后以为信法之征,是以营建过度也。"由灵太后胡氏所立,据史书记载,"太后性聪悟,多才艺。姑既为尼,幼相依讬,略得佛经大义"。

建成后,"诏中书舍人常景为寺碑文"、"明帝与太后共登之",作者自述"衒之尝与河南尹胡孝世共登之,下临云雨,信哉不虚"!西域沙门菩提达摩"口唱南无,合掌连日"。

再写永宁寺的亡:至孝昌二年中,大风发屋拔树,剎上宝瓶,随风而落,入地丈余。复命工匠,更铸新瓶。永熙三年二月,浮图为火所烧。......火经三月不灭。有火入地寻柱,周年犹有烟气。

至七月中,平阳王为侍中斛斯椿所挟,奔于长安。十月而京师迁邺。历时性讲述永宁寺的兴衰经过。作者以史家身份,用编年体史书体例将永宁寺自身的大事、北魏王朝与永宁寺相关的大事都一目了然叙述出来,叙事简明清晰,按时间顺序叙事,作者以一个耳闻目睹的见证者身份叙述这一切,真切如画,而且流动着诗人一般的深情,自然能打动人。这里写永宁寺像一生命体一样,有诞生、成长,有鼎盛、衰亡。永宁寺作为皇家佛寺、国家寺院,她的兴衰也是洛都佛寺共同兴衰的象征,更是北魏王朝兴衰的象征写照。作者将永宁寺放在正文的开头,是一鸿篇巨制,把佛寺、王朝共同的兴衰和盘托出,兴衰之感直贯全书。

2.写永宁寺中插入三件王朝大事

原本在"至孝昌二年中,大风发屋拔树,剎上宝瓶,随风而落,入地丈余。复命工匠,更铸新瓶"。佛塔宝瓶随风坠落,似乎预示着永宁寺的多灾多难,永宁寺的命运注定会历经坎坷磨难,为寺院的命运罩上一层阴影。果不其然,后面就以编年的方式叙述发生在永宁寺的王朝大事和种种纷争,表明"永宁寺"并不"宁",佛国世界总是与尘俗间的纷扰、刀光剑影的厮杀关联着,脱不了干系,于是有了三件北魏王朝的动乱变故:"建义元年,太原王尔朱荣总士马于此寺。""永安二年五月,北海王元颢复入洛,在此寺聚兵。""永安三年,逆贼尔朱兆囚庄帝于寺。"

作者用新闻标题式的简括凝练来叙事作为正文(这一写法继承了古老的《春秋》叙事写法),点明时间、人物事件,按照编年体形式叙述这三件朝政大事,这些重大事件让北魏陷入动荡,让王朝走向衰败,让民心恐惧不宁,也使洛都佛寺走向衰败。

每条新闻标题式叙事之后,作者以注文形式历时性详尽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乃至影响,是史书宏大叙事,描画林林总总的人物众生相,从而多层次、鲜活生动地展现历史事件及人物。

"建义元年,太原王尔朱荣总士马于此寺。"《魏书·孝庄纪》:尔朱荣"乃害灵太后及幼主,次害无上王劭、始平王子正,又害丞相高阳王雍、司空公元钦、仪同三司元恒芝、仪同三司东平王略、广平王悌、常山王邵、北平王超、任城王彝、赵郡王毓、中山王叔仁、齐郡王温,公卿已下二千余人"。《魏书·尔朱荣传》:尔朱荣"因纵兵乱害,王公卿士皆敛手就戮,死者千三百余人",是为北魏历史上发生的著名的"河阴之役",洛都"人物歼尽,流迸之徒,惊骇未出","洛中草草,犹自不安。死生相怨,人怀异虑。贵室豪家,并宅竞窜;贫夫贱士,襁负争逃"。河阴之事是北魏晚期最大的历史事件,让北魏王朝元气大伤。

接着又是一系列的动荡变故:"永安二年五月,北海王元颢复入洛,在此寺聚兵。"南奔萧衍的北海王元颢,带领江淮子弟五千人入洛阳与魏庄帝争夺皇位,元颢大败被杀。"永安三年,逆贼尔朱兆囚庄帝于寺。"尔朱兆囚杀魏孝庄帝。

最终北魏灭亡,分裂为东魏、西魏,迁都邺城、长安。

叙事先用一句概括时间、人物、事件,眉目明晰,叙述简明,然后以注文形式细致叙述原委,把北魏王朝后期的社会纷扰、动荡再现出来,在皇家佛寺、国家佛寺里竟然发生了这么多大事,写出朝廷上层的纷争,上自天子、文武大臣,下到市井平民的不幸,想不到在佛门净地的永宁寺竟然见证了那么多龌龊、残杀。

佛寺衰败灭亡,人事也衰败,可谓同兴共亡,佛寺的兴亡史与王朝的兴亡史,二者同步,沉痛无比,感慨尤深。这样将佛教、王朝命运打成一片,哀悼佛教与王朝的命运,批判犯上作乱者、争权夺利者、豪奢享乐者、不体恤民生疾苦者,在叙述中,作者把哀悼与批判指斥相结合,把客观叙写与或明或暗的抒情议论相结合。前后盛衰形成强烈对比。

永宁寺既是卷一的开头,也是全书正文的开头,开篇就先声夺人,开门见山,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这种写法的审美效果同于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曹植《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大海扬其波",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些都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工于发唱"的范例。其写法、描述技巧、语言魅力等等都体现出来,所以这一节完全可看做是全书的浓缩代表,有典范意义。

这种在佛寺中写人间大事、将佛寺与王朝大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写法,在平等寺、宣忠寺中也可看到。

卷二城东平等寺:寺门外金像一躯,高二丈八尺,相好端严,常有神验,国之吉凶,先炳祥异。孝昌三年十二月中,此像面有悲容,两目垂泪,遍体皆湿,时人号曰佛汗。京师士女空市里往而观之。有比丘以净绵拭其泪,须臾之间,绵湿都尽。更换以它绵,俄然复湿。如此三日乃止。明年四月尔朱荣入洛阳,诛戮百官,死亡涂地。永安二年三月,此像复汗,士庶复往观之。五月,北海王入洛,庄帝北巡。七月,北海王大败,所将江淮子弟五千,尽被俘虏,无一得还。永安三年七月,此像悲泣如初。每经神验,朝野惶惧,禁人不听观之。至十二月,尔朱兆入洛阳,擒庄帝,崩于晋阳。在京宫殿空虚,百日无主,唯尚书令司州牧乐平王尔朱世隆镇京师。商旅四通,盗贼不作。作者巧妙借佛像灵异神奇来一一叙述王朝大事,用史家笔法,按照时间先后,十分简约概括写出王朝大事,北魏江山就在这些大事中走向衰败,走向风雨飘摇。

其他还有卷四城西宣忠寺详写庄帝手刃尔朱荣等。

同类推荐
  • 血海翻腾(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血海翻腾(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亚洲战场上,反法西斯阵营与法西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比较大型经典的海战。主要包括:登陆冲绳岛,珊瑚海战役,中途岛大海战,马绍尔群岛海战等。
  • 在历史的下降线行走

    在历史的下降线行走

    历史有时候前进,有时则会退后,有上升,则有下降。细碎处的故事,空白处的讲述,才能真正反映历史的原貌。这本书,充斥了这样的故事和讲述。诸如“当牛记者碰到强人的时候”、“戴大头巾状如印度兵的中国士兵”、“懂兵法的和会打仗的”、“对毒与赌的另一种期待”……都是重大历史事件中被正史省略的故事,但正是这些正史瞧不上的鸡零狗碎一样的故事,让你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感受到它的血与肉,并带你看到纷扰世界中另一番景致。
  • 汉唐天下

    汉唐天下

    没天理呀,一个马路的开口井,就把俺扔回了黑暗混战的五代十国。既没有高强的武功,也没有超人的学识,俺不过是一个历史爱好者而已。在这黑暗的时代,没奈何,看我一个没落贵族,如何赤手空拳,不甘不屈,取汉中,定西蜀,平西南,夺甘陇,争霸中原,豪夺江南。对阵四海英雄,享尽天下风流,重创一个辉煌的汉唐天下!!
  • 论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

    论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的影响。早在中国的史书《漠书》中,就有关于日本的记载。而在日本的史书中,关于中国的记载更是不胜枚举。就地理形势而言,在古代社会中,中国一直是距离日本最近的且各方面都较为先进的大国,因而日本把中国看成是自己民族学习的榜样。
  • 调教大明

    调教大明

    他是张居正的得意门徒!他向戚继光学兵法……和俞大猷学剑法,天下无敌!在他手中,有更辉煌的万历四大征!白手起家,掌握天下,笑谈之间,成就最强悍无敌的事业!在大明万历年间,张惟功以枭雄手段掌握国政,于大航海开时之时,开创属于中国人的大明时代!
热门推荐
  •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国古代圣人传

    中华文明史上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圣贤哲人,其作为、其思想、其成就一直对后世有着重大影响,不仅为华夏各民族所尊崇,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亦有重要地位。组编《中国古代圣人传》一书,旨在为进一步传播、交流、弘扬华夏文明做贡献。
  • 天书奇谭

    天书奇谭

    “用清水蒸,肥嫩绵软好生吞;用热油烹,爆鲜酥脆一口闷;没味须腌制,三泡三晒配菜羹……”“茉莉!这歌词太奇怪了!你的三观有问题啊!”立志改邪归正重新做人的吴解大声喊道,“我们这本书是正派的仙侠小说,不是黑暗流啊!”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刘向编著的《战国策》是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 豪门冷少追爱:呆萌小妻子

    豪门冷少追爱:呆萌小妻子

    “没有你,我会疯。”“疯吧。”“你不理我,我会生病。”“生病吧。”“失去你,我会死的。”“去死吧。”他沉痛无比,“怎么样才肯原谅我?”她蹙眉指着天空,“除非天地颠倒……”瞬间天在下,地在上,擦,倒立?!呜呜,又被坏哥哥欺负了。
  • 顶尖管理九定律

    顶尖管理九定律

    无论你从事哪一类的管理,这些定律都适合于你,因为这些定律是世界级工商领袖和管理大师们在管理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真理性认识,是管理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正确地运用这些定律是进行有效管理的根本保证。
  • 步步生魅

    步步生魅

    【半价文】他,邪肆狂放,妖异惑人,初见时,轻勾手指,将她从死亡的边缘拉了上来,却在她决心追随的时候,一翻手又将她推入万丈深渊。他,明明对她动心动情,却一次次将她越推越远,直到她再披嫁衣,成为他人妇时,他才惊觉,原来他所追求的一切,竟然抵不过她唇边那醉人一笑。他眼神如风,身形似箭,势要将心爱的女人追回。哼,嫁人又如何,我若想要,哪怕你嫁十次八次,最后一次,也最终是嫁我!一次次的失望,让脱离枷锁的她,选择了温柔男子为伴。本以为那丝丝的柔情,会让她平淡的日子多一些幸福,可为什么那样的缠绵温柔却给了她锥心一刀……大厅中,喜色漫天,礼官正朗声颂道:“……夫妻对拜!”大床上,血染锦被,产婆焦急的对一旁丫头大喊“快叫大夫,夫人难产!”这天,她不顾大腹便便,快马加鞭地赶回家中,亲眼目睹了夫君另纳新妇;这天她九死一生为他诞下香火;却由妻成妾,她心若寒冰,双眸似刀,“从此之后,一刀两断!你给予我的羞辱,必将十倍奉还!”三年后,她一身紫袍男袍置身朝堂,纤手弄权,翻云覆雨,她双眸含剑,剑剑刺他心窝,条条皆罪,罪罪株他九族,包括……皇族!http://m.pgsk.com/px/m.pgsk.com请亲们帮我弟弟06号选手投票吧,只需要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码,就可以投一票,当然不会扣手机费用,每个ip每天只能投一票,当然亲们每天投票更好,花雨谢谢大家了。宋非:喜欢的亲们曾经我用镜头记录世界的美丽现在我用声音拉近你我的距离、感受生命的美好!穿越后宫之唯吾独尊:《宫廷计》http://m.pgsk.com/好消息:潇湘导购页面:http://m.pgsk.com/亲们通过这个页面购买淘宝产品,价格不变,但可以给亲们的潇湘账户上增加积分,可以换成潇湘币看vip文,嘻嘻,喜欢网购的亲们快去试试吧,花雨已经买了一件,一百多块的东西,送俺一万多潇湘币,爽死了。◆◆◆◆推荐《引凤阁》精彩好文◆◆◆◆【极媚九小姐】沐榕雪潇ttp://m.pgsk.com/info/m.pgsk.com【夜欢】素素雪【花妆】夜纤雪【傲风】风行烈【邪瞳】北棠【步轻尘】李筝【狂状元】雁无痕【简随云】草木多多【朕本红妆】央央【扶摇皇后】天下归元【军火皇后】潇湘冬儿【步步生魅】漫天花雨【爆君的独宠】秋如意【绝滟女帝师】枫飘雪【冷酷总裁的前妻】静海深蓝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做最棒的店长

    做最棒的店长

    本书针对目前加盟连锁门店的现状,结合作者多年的培训及实战经验,总结提炼出卓越店长的个人修炼方法、门店经营中的实战技术、标准化销售模式、店务流程的精细化运作模式及门店人员管理技巧等实战技能,是专为企业组织培训及店长、经理个人提升量身定制的实用教材。
  • 三国之四世三公

    三国之四世三公

    朝代更替,是偶然还是必然!皇室兴衰,是天意还是人为!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袁常,四世三公汝南袁家第六子,据一地称霸,引四方云动!王朝更替,皇室兴衰竟早有定论,且看袁常如何破解束缚千年之宿命!
  • 毅力·一千零九次拒绝

    毅力·一千零九次拒绝

    “只有努力才能成功”这样的通俗哲理想必已经被无数人否定过了吧!而否定的根本就在于努力通往成功的那座桥梁被大多数人忽略了,这座桥梁就是毅力。或者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说得完整点、富有逻辑点,“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成功!”而“不断地”这一形容词背后所包含的不正是毅力和坚持的重要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