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5300000027

第27章 《洛阳伽蓝记》的时间叙述(1)

《洛阳伽蓝记》的结构艺术:整体上以空间为经、为主,又融入时间叙述,时间为纬、为辅。

时间、空间在佛典中合称为"世界"一词,唐般剌蜜谛译《楞严经》卷四:"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

《洛阳伽蓝记》以空间为经,富于绘画性,叙写井然有序,饱满结实,层次清晰。每座寺院都清楚地处于大空间中,然后以正文的形式依次介绍佛寺的四邻、组成、创建者、兴建缘起及后来的变迁败亡等,为聚焦式透视、叙述;在注释中娓娓叙说相关的人、事、物、掌故传闻等丰富内容,为散点式透视、叙述。

以时间为纬,在空间叙述中,插入时间叙述,写佛寺的兴衰历程,写北魏王朝政治、军事、历史、社会大事历程,写有关人物命运的历程,这样人、事、物都有一个完整的生命历程。《洛阳伽蓝记》时间叙述的功能使全书既有一个历时绵久的时间大背景,又充分突出、集中展现北魏洛都时期的历史,即从北魏迁都洛阳到灭亡,北魏王朝后阶段的历史命运,还赋予北魏在历史文化、政治的中原正统地位,表彰北魏在政治、文化建设上的自信,完整而立体多层次地写出北魏在政治、文化上的建树。

另外,《洛阳伽蓝记》在空间叙述上,还把北魏王朝与佛教的盛衰融合在一起来写,一笔兼叙两方面内容;时间叙述上,注重把北魏王朝兴衰的历程与洛都佛寺的兴衰历程紧密结合起来。所以无论在时间叙述层面上,还是空间叙述层面上,都能将北魏王朝命运与佛寺兴衰命运结合起来,王朝有完整的兴衰历程,而佛寺也像一个生命体一样,有产生、发展、灭亡的生命历程。

这样时空交织,纵横交错,把共时性即横向的、璀璨多姿的社会文化景观,与历时性即纵向的、历史变化的社会文化景观结合起来,既富于历史沧桑感,又写出洛都璀璨斑斓的社会文化风貌,使全书立体丰富,明晰疏朗。正如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评价郦道元《水经注》所言,郦道元"赋予地理描写以时间的深度,又给予许多历史事件以具体的空间的真实感",将时空叙述结合起来。《洛阳伽蓝记》也兼有"时间的深度"、"具体的空间的真实感"。

一、《洛阳伽蓝记·序》中的时间叙述

(一)前半部分的时间叙述《三坟》、《五典》之说,九流百氏之言,并理在人区,而义兼天外。至于一乘二谛之原,三明六通之旨,西域备详,东土靡记。自项日感梦,满月流光,阳门饰豪眉之像,夜台图绀发之形,尔来奔竞,其风遂广。至晋永嘉,唯有寺四十二所。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愈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于是昭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金剎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暨永熙多难,皇舆迁邺,诸寺僧尼,亦与时徙。至武定五年,岁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览洛阳。

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今日寮廓,钟声罕闻。恐后世无传,故撰斯记。然寺数最多,不可遍写;今之所录,止大伽蓝,其中小者,取其祥异,世谛俗事,因而出之。先以城内为始,次及城外。表列门名,以远近为五篇。余才非著述,多有遗漏,后之君子,详其阙焉。自序是全书的总起,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前一部分追溯洛阳佛寺发生发展、走向高潮而又急剧衰败的过程,点明《洛阳伽蓝记》的主题、写作动机、全书的组织结构与佛寺写作的取舍标准等。

这里的时间叙述是:交代洛阳与佛教的因缘、北魏洛都社会与佛事的昔盛今衰经过,从历史的长时段着眼,完整回顾了洛阳佛寺在东汉发生、西晋发展、北魏繁荣而又衰败的历程。东汉发生--"项日感梦,满月流光,阳门饰豪眉之像,夜台图绀发之形";西晋发展--"晋永嘉,唯有寺四十二所";再详细写北魏繁荣而又衰败。

繁荣时,"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愈盛。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于是昭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金剎与灵台比高,广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京城表里,凡有一千余寺"。

衰败时,"暨永熙多难,皇舆迁邺,诸寺僧尼,亦与时徙。至武定五年,岁在丁卯,余因行役,重览洛阳。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野兽穴于荒阶,山鸟巢于庭树。游儿牧竖,踯躅于九逵;农夫耕老,艺黍于双阙"、"今日寮廓,钟声罕闻"。

这样历时的叙述,完整交代了洛阳佛寺在东汉、魏晋、北魏、东魏发展的兴衰史,作者以史学家的眼光,如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诉说着那北魏洛都的一切,把洛都佛寺放在时间长河中,富于历史的纵深感。这样的叙事功能表现在:既完整交代洛都佛寺兴衰史,又暗示了北魏在社会文化中的正统地位,充满文化的自信自豪;还写出佛寺的今昔盛衰对比,富于历史沧桑感与抒情性。

这里的时间叙述,我们还应看到:《洛阳伽蓝记》全书是作者杨衒之在北魏灭亡后的追忆、缅怀。追忆缅怀,是一种痛定思痛、寄寓很深情意的叙述方式。

这种痛定思痛的追忆、叙写,是一种人生大痛,然而它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洗礼,经过了时间流逝的冲刷荡涤,所以回忆往往不是完全客观、公正的,正如杨公骥评论孔子弟子追忆恩师孔子而编撰《论语》时说的,《论语》"是孔子死后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根据记忆和听闻而笔录成书的。人对'话'的记忆往往是在不意识中对'话'的'选择':在所听到的话中只有那些被理解了的,并且打动了自己心灵深处的话,才能被自己记住,才能念念不忘。......(弟子们)以充满敬仰、虔诚、思慕、感念的心情,回忆或笔录老师对自己和别人的教诲"。

所以,追忆是一种对过去的拥有、保持,维系着与已经过去的人、事、物的联系;但同时,追忆也是一种过滤、一种澄清,把记忆里的一些东西省略、淡化、模糊,而另一些东西则强化、加深、突出,所以对要展现的东西,是经过复杂的重新组合组织来重新呈现的。与当时当地感受相比,追忆当然多了些理性,多了些反思,多了些岁月磨洗后的从容,对过去的人、事、物有了"时间的距离",有了更遥远、更从容的观照视角。因此,追忆肯定会有所遗失,但也会有增添;会有所淡化、模糊,但也有所强化而更鲜活、更明晰。

这里以佛寺为叙述中心,以时间历时性叙述展开,从宏观上揭明北魏洛都佛寺的兴衰过程。

(二)后半部分的时间叙述

序言的后半部分,叙述洛阳都城四门,详细叙述城东三门、城南四门、城西四门、城北二门的组成、建筑特色、名称沿革等内容。叙述十分简明,能够让读者一下子明白洛阳城门的空间组成、分布、建筑特色等,以及洛阳古都城门的古今演变。

而在写每一座城门时,则注重时间的历时性,分别叙述汉朝、魏晋、北魏城门名称的嬗变,几乎都用了相同的叙述模式,连句式也几乎完全一致,比如写青阳门:汉曰望京门。魏、晋曰清明门,高祖改为青阳门。这样按照时间叙述来写,围绕城门名称及其古今沿革这一中心来写,从而写出每座城门的前生今世。详写城东三门、城南四门、城西四门、城北二门,写每座城门名称从东汉、西晋到北魏孝文帝的因袭、变革情形,这样就井然有序介绍了城门的古今演变情况,城门的历史脉络就清晰、完整。作者叙述每一座城门,都注重时间叙述。

这里的时间叙述,主要叙事功能有:

(1)叙述每座城门都依历史顺序,分别讲明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的名称。

以东汉始,以北魏终结,时间上横跨四个历史时期,纵横数百年,这样就非常简洁明快地讲明了城门名称的古今演变,让人一目了然,从而完整动态地写出城门的沿革。

在对洛都城门的看似不经意间的说明点染,就让"城门"意象有了历史沧桑感、历史厚重感,意象就有了时间长河的动态背景。这里以城东门为例,先是大的空间叙述:将城东三门依次从北叙到南,即建春门、东阳门、青阳门;再写每座城门名称的沿袭或变革情形:东面有三门。北头第一门,曰建春门,汉曰上东门。阮籍诗曰"步出上东门"是也。魏、晋曰建春门,高祖因而不改。次南曰东阳门,汉曰中东门。魏晋曰东阳门,高祖因而不改。次南曰青阳门,汉曰望京门。魏、晋曰清明门,高祖改为青阳门。从东汉上东门到魏晋、北魏的建春门,这样写出变化全过程,赋予城门以历史沧桑感。

(2)深层用意,旨在突出北魏王朝与政治文化是华夏历史文化的合法继承。

作者一一数落这些城门在汉、魏晋、北魏的情形,追溯洛阳作为都城的光辉而悠久的历史。北魏孝文帝对前代名称承袭为主,或沿或革,其中包含有非常明显的政治意图,表明北魏王朝自觉继承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是华夏文化的继承者、光大者,在政治上尤其是文化上居于正统地位,有合法性,从而确立北魏王朝的正统地位,北魏是以华夏文化继承者的姿态来立国的,流露作者作为北魏遗民在文化上的自信自豪感。

所以,写城门名称变化是叙事之表,而叙北魏对华夏文化的承袭是叙事之里,暗含叙事表、里两个层次;或者换一种更准确的说法,是借城门名称变化写北魏政治文化的正统与合法,表彰北魏在政治文化上的伟大作为与杰出贡献,从而与南朝政权争正统。

(3)从文化角度看,城门名称也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从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地名、城门名称及其沿革等凝聚了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信息,折射出历史的流变,所以我们可以称呼地名、族名乃至人名等为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的"活化石"。

比如城东"建春门",汉代叫"上东门",就引出著名诗人阮籍的诗句"步出上东门",一下子就勾起读者的历史兴致。城门的前代名称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她代表了曾经经历过的时代,凝聚了历史的厚重,有了历史的积淀,在城门名称的古今嬗变中,历史厚重感自然显现,以此表明洛都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而这也正是北魏王朝汉化的典型表现之一。

(4)各城门中,城西承明门特别值得重视。 承明者,高祖所立,当金墉城前东西大道。迁京之始,宫阙未就,高祖住在金墉城。城西有王南寺,高祖数诣寺沙门论议,故通此门,而未有名,世人谓之新门。时王公卿士常迎驾于新门,高祖谓御史中尉李彪曰:"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此门宜以承明为称。"遂名之。作者巧妙借城门名称这一似乎很小的话题,来表达丰富而深刻的文化意蕴。

首先,承明门"迁京之始,未有名,世人谓之新门",是北魏孝文帝命的名--承明门。孝文帝说:"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此门宜以承明为称。"可以看出孝文帝对汉化的推崇,对华夏文化的熟悉、亲近与接受,所以这个小故事无疑是一种象征,象征北魏王朝奉行汉化之国策,尊重并继承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华夏历史文化传统。这段短小的文字,表达着重要的文化内涵:那就是孝文帝、北魏王朝亲近汉文化,实行著名的"汉化"国策。

同类推荐
  • 大唐帝国的黄昏

    大唐帝国的黄昏

    在安史之乱后,一批唐人登上了历史舞台。这里面有皇帝,有文臣,有宦官,有军阀。皇帝有复兴帝国之志,文臣有重振王朝之心,宦官有甘心为奴之情,军阀有爱国忠君之意。可惜的是,皇帝的志向没有实现,文臣的诚心没有兑现,宦官的情感没有释放,军阀的意愿没有实践。所以,一切都顺理成章地走向了反面。
  • 春秋霸业

    春秋霸业

    当天夜里,风势很大,大家都在呼呼大睡的时候,田风把他们叫了起来,吩咐这几十个人,去周边砍了些树,然后田风把这些树,拿刀截成一段段的,有从地上随意的捡起两块石头,搓呀搓的,众人都不知道田风要干什么,田风把手都搓的通红了,一会之后,突然一阵火光,烧在了被砍断的木条上。
  •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2

    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2

    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伟大帝国和伟大历史人物,从政界领袖到军事强人,从历史学者到商界精英,持续地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研究和阅读。蒙古帝国和成吉思汗所引领的法则,至今仍在深刻地塑造着我们今天的现状。《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中,著名元史专家孙钥洋在新近权威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权威、全面、立体地再现了历史上最庞沛的帝国--蒙古帝国空前绝后四百年的历史,也即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兴衰史。
  •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临高启明

    临高启明

    穿越到乱世不是被雷劈,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有人想称王制霸,有人想解民于倒悬,有人想以己之力,阻止最后一次野蛮对文明的征服,从而改写中华民族的历史。当然也有人想得只是三妻四妾,过现世过不上的极度腐败的生活。这群三心二意,各怀抱负的普通人,没有虎躯、没有王八之气更没有弱智光环道具。乱哄哄的挤在一艘旧船上,有的只是现代机器、科技还有各式各样的理论。穿越者们怀着现世无法达成的野心、梦想和理想,向着明末的乱世进发。目标:海南。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旺妇

    重生之旺妇

    从人人唾骂的扫把星,到旺夫益子的发达女人。从弱者到强者。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很憋曲,很难。但是,死过一次了,无论如何都要坚强地活着,不仅要打造幸福完美的生活,还要复兴没落的家族。
  • 六界女帝之三生情劫

    六界女帝之三生情劫

    你可曾成全过你爱的人,你可曾背叛过爱自己的人?他们相遇太早,爱得太晚,恨的太突然……她历劫,他做伴,他们三生相遇却两世错过。此生一碗绝情水,一千年忧,他的一剑深刺却都不曾让她忘记初心。分别三年,她与他人厮守,他与她人定婚。命运多舛,三劫告终,她终成六界女帝。酒总要品过才知浓,情总要爱过才知重。他恨她,可命运不过如此。她爱他,可情劫终逃不过。恨也好,爱也好,到头不过只是一情劫罢……
  • 大神对对碰

    大神对对碰

    #新书《花萝江湖日常》求支持么么哒!#每一个大神都是由小虾米进化而来的,就连战力榜第一的大神『宁宁静涵』也不能避俗。即使人家是‘情定胜天’开服来一直的第一,也无法掩饰她曾经是个小虾米的现实。当『宁宁静涵』已经成为大神后,一个『莫诉殇吟』的小号与之传出JQ。某人满意的看着满屏幕的聊天,瞬间觉得心情舒畅。嗯……你是大神是吧。那他就也努力成为大神,那不就配对了?!
  • 擒兽

    擒兽

    薛航捶打着自己有些酸痛的腰——昨晚他的确太纵欲了一点,几乎天亮才睡,夏闻樱柔软的身体让他着迷,她那不是很合作的态度激起了他强烈的征服欲,甚至丧失了他一直引以为傲的冷静,总而言之一句话,他昨晚失控了。失控的后果就是,今天他真的很不想谈公事。“这个项目由你全权负责,为什么又扯上我?”安东尼干脆坐了下来,一拳打在薛航的胸前:“还不是因为人家徐总听说你薛少泡女人很有一套,一心想要跟你会会面,取取……
  • 剩女的梦幻庄园

    剩女的梦幻庄园

    跨过三十岁的大关,孟真童鞋成为一枚金光闪闪的剩女爱情的不顺,事业的一事无成让她对生活近乎麻木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城市的边缘得到一栋农家小院母亲留给她的玉镯也给她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剩女的生活也可以丰富多彩,咱也去种地,咱也去养狗,让平淡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女猪比较宅,胸无大志。
  • 弃爱1001次:首席娶我好吗

    弃爱1001次:首席娶我好吗

    “画画,她是万千孤儿中一颗绚烂的向阳花。“庭,我们结婚好吗?”“画画,你知道,现在的我给不了你婚姻“庭,我们结婚好吗?”,再等等我,他是豪门家族未来的傀儡族长,娶我好吗?”“画画。好吗?”“庭,我什么时候能等到你娶我?””
  • 李嘉诚一生三论:论谋事·论经商·论做人

    李嘉诚一生三论:论谋事·论经商·论做人

    李嘉诚的一生因富有传奇色彩而显得如此吸引人。少小离乡,幼年丧父;从一无所有,赤手空拳,到30岁成为千万富翁,而今李嘉诚的商业帝国更是遍及全世界数十个国家。走过人生七十八个年头,李嘉诚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向世人道出了自己成功的秘密。他在许多场合发表的有关谋事、经商与做人的言论,常常令人钦佩有加,获益良多。他的成功经验,值得每一位中国人学习和借鉴;他白手起家的历史,适合更多的普通人揣味与效仿。李嘉诚把儒家的情义之道与西方的进取精神极好地融合起来:他外圆内方,刚柔相济;他重信诺、讲义气、宽厚待人。
  • 参加猜谜俱乐部(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参加猜谜俱乐部(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废柴倾世之少主请接嫁

    废柴倾世之少主请接嫁

    有人告诉我,关于时间线,关于菡萏之心,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倾世之妆,朱雀为聘。心之所爱,吾之卿卿。君是安,华夏古武世家第一继承人,一生憧憬自由,前世死于最信任的人之手。一朝穿越,身无斗气,明珠蒙尘,受制于人。不知澜幽,朱雀之地掌权者,夕幻大陆最隐秘的隐世宗族少主,神秘势力之传承者。玄武之伤,青龙之变,他与她的邂逅,绕成日后的缱绻。轮回谷冒险,生死相依,她为他卸去伪装,他为她献出真心。她是他一生挚爱,噬心痕的证明,菡萏之心的跳动,终将她的心防攻溃。她含泪与他相拥,眼泪,有时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随他前往朱雀,却因废柴之名遭人诟病。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魅央宫现,独步天下。我自玲珑笑群芳,不慕春光,不染凄凉。她以一己之力接下各方挑战,坐稳主母之位。彼时,他与她,一个绝代风华,一个名动天下。四方涌动,争端各起。为守护菡萏之心,她不惜以命相护,携手同伴,毅然踏上了未知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