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在朝堂上,赵构召见王高,正式宣谕王高为资政殿大学士,赴金使臣,择日起程。
群臣齐声高赞皇上圣明。下了朝,这些人便议论开了,说赴金国使,多重的担子,还以为皇上要派哪路神仙去呢,没想到派的是王高。朝廷这么多历经风雨、见过世面的大臣,皇上放着不用,却用了个 乳臭未干、球经不懂的小年轻,这不是闹着玩儿吗?早知如此,还不如自己当初毛遂自荐,到金国上京去耍一趟,自己再不济,也比王高强。说着说着,有的人叹息起来:哎,这小子寸功未立,就白捡 了个资政殿大学士,不知前世积了什么德。
群臣们好像故意要呛王高,经过他身边时,都提了嗓门说风凉话,生怕他听不到。王高听在耳里,却不敢言语,只好装聋作哑。到了晚上,他偷偷跑到相府,对张浚说自己年纪轻、资历浅,担任国使, 群臣不服,恐误了国家大事,要求张浚禀报皇上,收回对他的任命,另派贤能。
张浚目瞪口呆,问他何以临阵畏怯,王高便把下朝时听到的说了,张浚生气地说:"王高,朝臣中许多人都是占着茅坑不拉屎,他们除了说风凉话,不会别的。是皇上派你去金国,你听皇上的就行了, 甭理会这群小人。"
王高见枢密使大人态度坚决,才吃了定心丸,正要告辞,张浚一把拉住他,说:"正好,吃了晚饭再走,算是我为你饯行。"
张浚便叫厨子做了几道地道的川菜,并破例开了一瓶四川官员送来的好酒。吃完饭,王高已经喝高了,迷迷糊糊中又听张浚说:"王高,你就要出远门了,有什么话,赶紧说。"
王高想了想,说:"也没什么话。如果能活着回来,想休三个月假,回家省亲,看看父母。"
张浚问:"如果回不来呢?"
王高说:"就请枢密使大人派人给父母报个信。"
张浚说:"你一定能回来。"举起酒盅,说,"祝你凯旋。"
两人一干而尽,有点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味道。张浚放下酒盅,从怀里取出一张卷着的手绢,铺开了让王高看,只见上面绣着一丛寒梅,右上角绣着"凌寒独自开" ,左上角绣着"为有暗香来",这都是 王安石绝句《梅花》中的名句。
"猜猜是谁绣的?"张浚神秘地说。
王高感到纳闷,谁会送自己一张绣花的手绢呢,张浚不会,不说他是枢密使大人,没这闲工夫,但说他是个男人,也断不会绣花。
王高摇摇头:"不知道。"
张浚笑了一笑说:"你小子福气好,这是吴贵妃亲手绣的。"
原来是吴贵妃绣的。吴贵妃其实就是大宋皇后。赵构的大老婆刑夫人在靖康年被金国人抢走了,赵构登基后依旧封她为皇后,并发誓说不把她赎回来,不会另外封后。所以现在的后宫没有皇后,而赵构 的妻妾中,吴贵妃最得宠。
皇上牵挂父母,贵妃娘娘也很忧心,手绢上这丛寒梅和题跋,都是贵妃娘娘头天夜里亲手绣的。贵妃娘娘说,公公在金国人手里,丈夫郁郁寡欢,她一个女人,不知道该怎样为丈夫分忧,这张手绢,代 表她一点儿心意,希望公公还活在世上,希望王高带着它,去了上京后,能顺利见着公公。
拿着贵妃娘娘的手绢,仿佛贵妃娘娘就在身边,王高下意识地拿起手绢闻了闻,闻到一股醉人的幽香,好像是贵妃娘娘的体香,他突然觉得到金国上京去,真不是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