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没喝的丧事在庄重肃穆中结束,按照女真人的习俗,遗体运回按出虎水上游、完颜部落的老窝安葬,例封金源郡王,完颜亶亲自将他的灵柩送出五十里。
三天内完颜亶都没出朝。第四天,心情抑郁的他决定让韩眆为自己讲讲唐太宗,理理思路,他叫韩眆把宇文虚中和王高这两位宋国翰林叫来一起聊。
收到韩眆的邀请,王高觉得很意外,完颜亶还没和他说正事儿,就邀请他参加皇宫内小范围的私人聚会,似乎是在向他示好。
令他更为惊讶的是完颜亶要聊唐太宗,虽然王高此时已经知道金国许多权贵们都会说汉话写汉字,他们的子女都在学汉学,但绝没想到金国皇帝对汉人的唐皇感兴趣。
韩眆亲自驾着马车来接他,两人客气一番,觉得有点惺惺相惜。在去皇宫的路上,王高问金皇怎么会对唐太宗感兴趣,韩眆告诉他,这并不奇怪,自己一直都是金皇的侍学大臣,对他很了解。完颜亶年 轻时开始学习汉学,对中原历代王朝并不陌生,对于宋国的历朝皇帝和名臣,也很熟悉,这其中,金皇最推崇的是唐太宗,简直到了崇拜的地步。自从韩眆侍读以来,金皇几次和他彻夜长谈太宗的治国 之策,立志开创金国的贞观盛世,所以金皇在全国选拔汉族官员,推行汉官体制,号召贵族为子弟聘请汉人老师。韩眆说,这些做法,比金国的太宗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这个辽国汉人都看得目瞪口 呆。
在韩眆的描绘中,完颜亶英明神武,王高听得半信半疑,心想,怪不得身边这个人如此得宠,他对皇上可是打心眼里佩服啊。
来到皇宫,宇文虚中已经到了,王高下车与他施礼,宇文致歉说,那天在粘没喝家门外,没敢多说,回去后一直感到不安,今天听说王高要来参加金皇的讲习,十分兴奋,在这里,韩眆不是外人,金皇 对学士们十分包容,所以有什么话,可以直说。
宇文又问起王高的来路,当他知道王高是从四川考中进士时,感到很惊讶,因为宇文也是四川人,同样的四川人,同样的进士,同样的资政殿学士,同样的国使,同样的金皇的客人,王高简直就是自己 的翻版。
"咱们是四川老乡,"宇文说,"我是成都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等皇上召见完毕,务必请你到寒舍喝一盅。"
三人正聊得热闹,完颜亶龙行虎步走进来。韩眆、宇文与他互施君臣礼节,王高则施国使之礼,完颜亶一边还礼一边说,今后若非在朝上,王高见着自己,不必这么拘束。
"女真人天生自由自在,"完颜亶笑着说,"自从颁行了汉人礼仪,很多人都在背后骂我呢。"
众人一笑了之。
完颜亶再次对王高这位来自万里之外的贵客表示欢迎,并对自己这几天的怠慢致歉,他说粘没喝是金国的顶梁柱,虽然他老了,但只要他在身边,自己就睡得安稳。
"他这一走,"完颜亶望着天空忧伤地说,"朕突然觉得不踏实了。"
韩眆连忙劝解皇上节哀。
完颜亶沉吟片刻,问王高:"朕和赵构是对头,在赵构心中,朕一定是个魔鬼。但朕十分好奇的是,在宋国老百姓心中,朕是个什么样的人?"
完颜亶登基没几年,一般宋国老百姓还真不知道他,但不管是谁,只要是金国皇帝,老百姓绝对视若仇寇。
王高说:"这还用问吗?"
完颜亶愣了一下,等明白王高的意思后,苦笑着摇了摇头。
君臣落座,完颜亶严肃了几分,说:"昨天下半夜,朕醒来后就没有再睡。朕本来打算和各位聊聊唐太宗,但凌晨坐在窗前,突然心血来潮,要和你们聊一聊王安石,聊一聊宋国的熙宁变法。粘没喝死 后,这几天朕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金国入主中原以来,已经十几年了,新民始终视我为异族,这使我很揪心。想来想去,我觉得新民内心里始终不接纳咱们,是因为咱们治理国家的那套东西与从前宋国 的不同,宋国那一套不仅老百姓习惯了,而且确实比咱们的高明,要消除女真人与新民的隔阂,就必须进行变革,彻底采用汉制。"
完颜亶问宇文虚中:"你曾经被太宗皇上誉为国师,有何高见?"
宇文虚中说:"金国变制,势在必行。国初仿效辽制,现在应兼采辽、宋,以宋为主。"
完颜亶又问韩眆:"你是朕最信任之人,有何见解?"
韩眆说:"目前最要紧的事儿,是如何治理好中原,安定好中原百姓,臣以为,改用宋国的体制,不仅有必要,而且恰逢其时。"
完颜亶深感欣慰。
以前女真人在森林里打猎,在按出虎水打鱼,根本不知道国家是什么玩意儿,爷爷阿骨打率领大伙儿起兵,消灭辽国,建立金国,才知道治理国家挺复杂,里边的学问大得很。太宗皇帝即位后,让完颜 宗幹领头仿照辽制为金国建章立制,金国才有了真正的朝廷。完颜亶记得,太宗那些做臣子的叔叔伯伯、侄子外甥们首次向他施礼时,他慌得从龙椅上站起来,是宗幹口称"皇上不可有失体统",强行 将他摁在龙椅上的。
说起来挺滑稽。
完颜亶说:"现在我们要改制,我有点担心宗幹太傅不喜。"
韩眆说:"皇上不必担忧,辽国那一套本来就是从宋国学来的。皇上改制,是正本清源,太傅理应不致带头反对。"
完颜亶深以为然。
"不管辽国金国," 完颜亶说,"老师还是宋国,这一点咱得承认。"
"所以皇上想与臣下聊聊北宋名相王安石?"韩眆讨好地说。
完颜亶点头称是,又说,朕从小也算熟读经史,纵观中国历史,每一次变法都历经曲折。远的不说,单说熙宁变法。王安石推动变法,司马光反对,朝廷也分作两派,各不相让。我曾经读过王安石向神 宗皇帝呈奏的《言事书》,洋洋洒洒一万余言,透过字里行间,能够感到他当时面对着一大堆难题,相当头痛,但王安石挺了过来。
完颜亶抛出话题,众人便围绕《言事书》,漫说熙宁变法,最后谈到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宇文自告奋勇地说,少年进学时,背过《答司马谏议书》,那时还没出川。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忘了多少,有意当场献丑。完颜亶说,国师不必自谦,我等洗耳恭听。宇文便背起来,一气呵成,竟 一字不差。宇文背完,完颜亶连声赞扬他好记性,不愧国士之才。韩眆又接过话头,详加阐释,两位金国宠臣一前一后,配合得天衣无缝。
王安石的文笔中激荡着浩然正气,深深打动了完颜亶,他沉吟许久说:"变革需要人才,咱们大金国有没有王安石?"
韩眆进言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藏龙卧虎。只要皇上对各族一视同仁,大金国有的是人才。"
宇文又讲了春秋时,郭槐对燕昭王讲的涓人千金市马的故事,说:"士为知己者死,皇上如果爱才如命,不惜血本,何愁天下士子不来投奔。"
韩眆的话令人深思,宇文的话则令人陶醉,完颜亶大为欢欣。虽然自登基以来,他重用了一些像宇文虚中和韩眆这样的汉人,但从未想过将重用汉人作为一项国策,在内心深处,自己何曾没将新民视作 异族,正所谓将心比心,你视新民为异族,新民自然视你为异族,宇文和韩眆的话使他突然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一刹那他觉得心胸变得更加宽阔,眼前的江山也变得更加宽广。
完颜亶又问王高有何高见,王高原本不想多说,但见他刚才所言,也都不是邪门歪道,正所谓孺子可教。想了想,便说:"送陛下三句话。"
完颜亶说:"请先生开言。"
王高说:"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三句话,也是王安石说的。"
完颜亶一边重复这三句话,一边颔首点头。
"说得好,金国变制,朕将始终铭记这三句话。"
完颜亶当即决定改革科考,科举取士的管辖权,由元帅府收归朝廷,建立乡、府、省三级科考,增加明经科和律科考试两项科考内容。
这些主意,韩眆早就对完颜亶吹过风,完颜亶也反复琢磨过,他觉得现在正是时候,便叫韩眆开干。
自己的主张被皇上采纳,韩眆满心欢悦。宇文虚中不想让韩眆一人出风头,提出在会宁建一座文庙,完颜亶也立刻同意了,并要宇文协助韩眆落实,建成之后,立即禀告自己,他要亲自前去祭拜孔子这 个万世师表。
听着金国君臣的对话,王高觉得仿佛回到了临安。在越过淮河以前,王高心中,金国上下是一群茹毛饮血、为非作歹的野蛮之徒,绝对想不到完颜亶和他的谋臣们激情澎湃地议论唐太宗、王安石和孔子 。
这一趟真是大开眼界。
君臣意犹未尽,内臣忽然来报,燕京行台司天官杨级已到上京,请求觐见皇上。
完颜亶接报站起身来说,自天会五年起,杨级已经研究《大明历》超过十年,这个人深居浅出,不问世事,他要见朕,必是《大明历》已经完成,这是大金国的大喜事,朕要立刻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