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是正宗的女真大餐,大块的鹿肉,王高吃得满嘴流油。
饭没吃完,门外突然一阵喧哗,原来是宋国王、太师、尚书令完颜宗磐来了。大雷喜形于色,对王高说:"我的哥们儿来了。"站起身快步跑到门口,一个体壮如牛、虎眼圆瞪的中年汉子已经闯进来了 。
这个人就是完颜宗磐。
"听说你已经到了会宁,我赶紧过来看看。"宗磐抓住大雷的手说,显得非常高兴。
"老哥,本该我去拜访您,没想到你却先来看我来了,叫我情何以堪?"大雷说。
"咱俩还客气什么?"宗磐说,"你上我家我上你家不是一样的吗?"
大雷说:"这些年我人在汴梁,全靠您在朝廷关照,真是感激不尽,这次走得急,也没给您带什么礼物。"
宗磐一边挥手一边说:"大雷你太见外了,你回来就是最好的礼物。"又对王高说,"你就是宋国使臣王高?"
王高说:"是。"宗磐打量了他一番,说:"没想到这么年轻。"他转身对大雷说,"最近皇上正在和我商议与宋谋和的可能,我向皇帝建议,让你回京,因为你熟悉宋国的情况。你一回来,还带来了 宋国的使臣,还说没带礼物,这不是最好的礼物吗?"
宗磐的话极富感染力,连王高都觉得他是一个友善的人,心想如果金国朝廷多几个他那样的人,金国和宋国就打不起来。
三人回到客厅,立刻说起了粘没喝,同大雷一样,宗磐对粘没喝没有好感,当初粘没喝出面阻止太宗皇帝立宗磐为安班勃极烈,宗磐心生龃龉,与他渐行渐远。太宗驾崩后,完颜亶即位,许多朝臣都开 始疏远宗磐,宗磐一度感到恐慌,想归隐老家,大雷知道情况后,从汴梁写了一封长信,劝说宗磐调整心态,效忠新皇上,并暗示说新皇上为人宽厚,你父亲太宗皇上是新皇上的最大恩人,新皇不仅不 会为难你,说不定还会重用你。这番肺腑之言使宗磐极为感动,患难见知己,大雷是值得信赖的朋友,他听从了大雷的建议,竭力取悦新皇上,并很快被任命为尚书令。
他清楚地记得,当完颜亶宣布他为尚书令后,粘没喝脸上露出了极其惊讶的表情,虽然他下朝后第一个向他表示祝贺,但仍然掩饰不住脸上的尴尬。
看得出来宗磐是性情中人,也许因为父亲的关系,他的言谈举止有一种我行我素的风格。他用了很长时间兴高采烈地向大雷描述宗翰死后朝廷中各种人的反应,说得已经无人可说,才问起了齐国的情况 。
大雷说齐国的情况不乐观,汉人人心未服,刘豫有心无力,宋军越来越强,如果任由兀术穷兵黩武,女真人迟早还得离开中原。
宗磐又向王高问起宋国的事儿。
"今年宋国的五谷收成好不好?"宗磐说。
没想到金国的丞相竟关注宋国的收成,看他那模样,好像是在担心宋人没饭吃。
王高说:"江南、湖广、四川都是天下粮仓,只要金兵不来抢粮,粮食吃不完。如果齐国闹粮荒,宋国把齐国的粮食包了,也不在话下。"
王高故意说点大话,好让金国丞相不敢小视自己这个宋国使臣。
宗磐瞥了他一眼,又问:"那些从北方逃过去的人呢?他们想不想老家?"
王高说:"当然想。淮河以北是他们的故乡,他们都盼望着有一天能回到故乡。"
宗磐点点头,说:"我们欢迎他们回来。"
王高说:"金兵在中原赖着不走,他们就不会回去。"
宗磐愣了一下,心想,这个宋使敢在会宁说这种话,胆子真不小,宋国人并不都是胆小鬼呀,怎么从前被金兵打得找不到北。
王高心中有气,宗磐不予理会。他关心的是宋国的国情。从王高几句话中,他已经知道了大概:宋国丰衣足食,上下齐心,看来又有力气了。这种情况和兀术上报的大相径庭。兀术的上表中,每次都说 :目前宋国百姓缺衣少食、士气低落,尤其那些逃到江南的北方人,很多都投奔了齐国。
宗磐又问:"赵构这个人怎么样?"
王高说:"中兴之主,崛起于危难之中,深得民心。"
宗磐笑了笑说:"这跟我们的印象不同啊。王国使,你甭跟我装了。赵构这个人我虽然不很了解,但我知道他的父亲,那是个不错的文人,但治理国家不行。"
王高说:"宋皇虽然如他父亲赵佶一样仁慈,但勇武却胜不少沙场战将,能开两百斤弓。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都要对天发誓,重返汴梁,迎回二帝。"
宗磐愣了愣,心想,如果赵构是这么个态度,谋和的难度就大了。
大雷插话说:"老哥不必当真。'迎回二帝'不过是赵构的幻想,他办得到吗?"
"这话不能不当真。"宗磐皱着眉头摇了摇头,又问,"翰林院的学士们怎么判断局势?"
王高说:"巍巍中华,别说一个金国,从前五胡乱华,也没让中国灭亡。"
宗磐笑了笑,问大雷:"元帅,咱们什么时候能消灭宋国?"
大雷说:"只有天知道,我只知道齐国这几年败仗越打越多。"
宗磐说:"齐国的汉兵不行,不能代表金国,如果金兵出马,宋军不过小菜一碟。"
大雷大摇其头,说:"兀术的精锐怎么样?一样让宋军撵跑了。"
原以为大雷会说一些长士气的话,没想到他尽说泄气话,宗磐沉默了片刻,摇了摇头。
"时易势移。"他感触地说,"看来宋军确实变强了。"
宗磐又说,和宋国已经七八年没通使了,对宋国的情况不很了解。见到王高,听了王高的话,他对宋国有了直观印象。金国与宋国开战十多年了,谁也打不服谁。近来金皇觉得与宋国这样耗下去,除了 老百姓遭殃,对双方都没好处,想与宋国谋和,但有两个担忧,一是担心部分老臣反对,二是担心宋皇并无此意。反对的老臣主要是宗幹为首的一批人,这次免掉他的领三省事,就是向他敲警钟,当然 自己也被免了,但只是绑陪,自己是尚书令,不稀罕领三省事这个职位。
金皇拿不稳的是宋皇的态度。
"王国使觉得宋皇会答应与我国谋和吗?"宗磐试探着问。
"这个--金国可以派使去问宋皇。"王高说。
大雷见他打官腔,有些不高兴了,说:"你是使臣,难道不能代表宋国说话?"
王高一本正经地说:"我出使金国,另有要事,无权回答是否同意金国提出的媾和问题。"
宗磐觉得王高没把自己当朋友,心里有些不爽。
"我和大雷是朋友,我们是朋友间说话。"宗磐说,希望王高打消顾虑。
王高摇摇头,执拗地说:"望金相包涵,我是国使,不能越雷池半步。"
宗磐有些生气地盯着他看了半天,挖苦说:"王国使尽忠尽职,尽打官腔,宋皇真是选对人了,只是靖康年间,宋皇如能像现在这样知人善用,朝臣能够像您这般威武不屈,宋国也不至于落到偏安江南 。"
王高正要反驳,大雷赶紧把他压下去了。
"虽然宋金两国还是敌人,但咱们三人可以是朋友。"大雷马着脸对王高说。
宗磐点了点头,说:"咱们女真人最重友情,王国使是大雷元帅的朋友,也就是我完颜宗磐的朋友,上朝你是国使,但下了朝,你就是王高,朋友们在一起,我最讨厌打官腔。"
王高不置可否,心想,纵然是朋友,也不能干与国使身份不符的事情,何况和他还不是朋友呢。
宗磐加重了语气说:"金皇有意谋和,总比想和宋国打仗强吧?对于宋国来说,难道这不是好事?"
离开杭州前,张浚曾说大宋决不与金国谋和,但是战是和,皇上说了算,这件事儿自己决不能轻易表态。
不过金国有意谋和,总比铁了心和宋国打下去好。想谋和的是金国,答应不答应是宋国说了算,主动权在宋国。
王高点了点头,说:"金皇想谋和,说明他有自知之明,对金国才是大好事。"
宗磐对他的挖苦不予理会,又说:"在这敏感时候,希望王国使与我们合作,劝导金皇早日决断。"
王高说:"劝导金皇放弃武力,我可以出力。只是我一个宋国来的使臣,金皇不会听我的。"
宗磐说:"这倒不一定,对于宋国使臣的意见,他肯定重视。"
王高说:"只能试一试。"
宗磐转怒为喜,觉得王高这人也是直来直去,便有了几分好感,又说:"这几天非常关键,本来皇上还在犹豫,粘没喝死前一番话,让他基本决定谋和了。"
大雷问:"粘没喝这个武疯子临死前说了些什么。"
宗磐嗤的一声,以轻蔑的口气说:"粘没喝说金国不行了。"
粘没喝去世前三天,皇上去病榻前看他,他拉着皇上的手说,我要去了,皇上不必悲伤。从攻打辽国宁江州开始,猛安谋克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将近二十年过去了,那些战功卓著的天之骄子,已 经死的死老的老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几乎耗尽了金国的元气。与金国的情况恰好相反,经过战争的打磨,南宋冒出了一批好汉。比如毛珓、毛璘两兄弟,如果兀术不去打陕西,谁知道那里藏着这两条好 汉?
粘没喝说,现在的宋军已经不是靖康年间一触即溃的宋军,金兵也不是收国年间攻无不克的金兵,粘没喝在世时没有灭掉宋国,粘没喝死后,就更没戏了。
粘没喝还说,自己快不行了,却感到很不放心,他担心死后战局对金国不利,中原得而复失。
"粘没喝的意思是,"宗磐说,"今后大金国能保住中原,就谢天谢地了。"
粘没喝的话听起来让人泄气,但是实话。他是金军的利剑,向来是进攻的符号,在他的内心,从不知道什么叫害怕,在临死之前,他能说出这种话,真不容易。
这个人虽然狂,但头脑还是很冷静的,临终前都不糊涂。
"粘没喝确实是个难得的帅才。"大雷由衷地赞叹。
"确实如此。"王高说。
不管粘没喝有多牛,他一去不回了,这个人一直提防着宗磐,他这一走,宗磐轻松了不少。
"粘没喝一走,他的哥们儿兀术恐怕是兔死狐悲吧。"宗磐说,哈哈大笑起来。
提到兀术,大雷说出了自己的担忧,这次皇上提拔的三个人,除了自己之外,另外两人,兀术和宗隽,都是阿骨打的儿子。
"咱们别高兴得太早,今后这朝政,恐怕是兀术说了算。"大雷忧心忡忡地说。
宗磐想了想,说:"兀术要在前线领兵,领了新职,也未必回来。"
宗磐劝大雷不要担心宗隽会和两个哥哥联手。宗隽、宗幹和兀术不是同一个娘生的。兀术的母亲是贵妃乌古伦氏,宗幹的母亲是光慈皇后裴满氏,宗隽的母亲是钦宪皇后乙石烈氏。裴满氏和乌古伦氏关 系好,和乙石烈氏关系糟,母亲们的矛盾在儿子们心中落下了阴影。尤其是阿骨打的二儿子,宗隽的同母兄弟完颜宗望死后,宗幹和宗弼与宗隽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这么多年把宗隽晾在一边,宗隽心中 可是憋了一肚子气呀。
皇上多圣明,早就看出这里面的奥妙了,所以他提拔宗隽回京担当中书令,表面上这三人都是他亲叔叔,但实际上是要五叔宗隽限制大叔宗幹和四叔宗弼两兄弟坐大。
"放心吧,"宗磐说,"这些年我一直很关照宗隽,我和他的关系很铁。"
联想起在葬礼上宗隽说的那些话,大雷心中有谱了。自己刚回会宁,就见识了这么些乱七八糟的事儿,朝政的复杂程度可能远超想象,如果不知深浅,一脚踩下就可能遭遇陷阱。
幸好有宗磐这个朋友指点迷津。
大雷由衷地说:"老哥不说,我还真不知道,今后要多向您请教。"
宗磐说随时欢迎大雷来家做客,并邀请王高一起来,他说自己是个大老粗,但女儿完颜真喜欢读书,自从她在汴梁遇见了王高,回家后经常夸奖他,说王高看起来这么斯文,脾气却倔得很,搞得她和完 颜亮下不了台。
"你一定来啊。"宗磐热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