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3400000072

第72章 苏小妹两嘲三难

元林坤的《诚斋杂记》中说:"子瞻有小妹,善辞赋,聪慧多辩,其额广而如凸。"苏洵的小女儿苏小妹十岁时,随父到京城。少年时嫁给程濬之子程之才,结婚不久程之才因病死了,她回到娘家。苏东坡很喜欢他的小妹,爱和她比试才智。小妹也不示弱,经常将哥哥的军。有一天吃晚饭,大家坐着等小妹出来吃饭。小妹迟迟没有出来。母亲说:"小妹这孩子就爱看书,书一到手,饭也忘了吃!"

此时苏小妹从屏风后蹦蹦跳跳跑了出来。笑着问:"你们又在说我什么?"

苏轼戏弄她说:"我们说'莲步未离香阁下,梅妆先露画屏前'。"苏轼笑她人未到,额头先露出来。

小妹随即答对说:"去年一滴相思泪,如今流不到腮边。"苏东坡是络腮胡,苏小妹反唇相讥哥哥一脸络腮胡,把嘴巴都遮完了。

全家人大笑不止,都称赞她对得太妙。

苏轼拍拍妹妹的头说:"你这小灵精,算你对得好!"

在苏洵住的院子里有一树绣球花,时值春天,其花盛开,苏洵赏花心血来潮,展纸写下:

天巧玲珑玉一邱,迎目烂漫总清幽。

白云疑向枝间出,明月应从此处留。

苏洵尚未写完,突然门外来客,他就放下笔匆匆出去迎客。

苏小妹跑进花园见石桌上有四句诗。她拿起来一读,提笔接着写下了:

瓣瓣折开蝴蝶翅,团团围就水晶球。

假若借得香风送,何慕梅花在陇头。

苏洵送走客人回来一看,就知道是女儿的笔迹。他叹口气说:"可惜你是个女儿。如果是个男儿,我苏家岂不又要多一个科举中人吗!"

小妹出嫁后,回娘家探亲,全家人围着桌子吃四川名菜板栗烧鸡。这道菜刚端上桌,苏小妹一见说:"'栗破凤凰见',哥哥你对下联吧!"

苏东坡想了很久都对不上来,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仍不服输,一直想了两天。

佛印和尚是苏东坡的好朋友,诗文造诣很深。佛印来访问苏东坡:"苏学士新近有何大作,能否让贫僧先睹为快?",

苏东坡说:"大作倒谈不上,只有一副对联,我想了很久,一直对不上来。"

佛印说:"能难倒苏学士的对联一定十分绝妙。不知是何对联?"

苏东坡说:"'栗破凤凰见'。你看这下联该如何对?"

佛印觉得这上联出得很刁钻,于是说:"东坡居士莫非想考贫僧?"

苏东坡即刻解释道:"我绝没有这个意思,这是小妹给我出的难对。"

佛印想了一阵说:"下联对'藕断鹭鸶飞'如何?"

苏东坡将小妹唤了出来问:"禅师对得如何?"

苏小妹说:"对得好!对得好!"

随即佛印出对说:"无山得似巫山秀,此乃同音两意。"

苏东坡立即对曰:"何叶能如荷叶圆。"

苏小妹在一旁纠正哥哥说,不如对:"'何水能如河水清'。水对山,最为是对。"。

苏小妹学识渊博,个性倔强,从小就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气概。她虽其貌不扬,却看不上不学无术的少爷公子。由此,她的婚事也就围绕其才华,产生出不少故事。

苏洵到王安石府上讨论朝政,两人边饮酒边谈。不一会儿就喝得酩酊大醉,相互间比起儿女的聪明才智来。王安石说:"我的儿子王雱,看一遍书就能背诵。"

苏洵醉醺醺地说:"谁家的儿女需要看两遍!"

"老夫失言,不该班门弄斧!"王安石立即道歉。

苏洵接着又说:"不但我的儿子看一遍就能背诵,我的小女儿看一遍也能背诵。"

王安石惊讶地说:"我只听说你的儿子是奇才,从来没听说过你的女儿也是奇才!难道峨眉山的灵墨秀气,都集中到你家里去了?"

苏洵自知失言,连忙说:"老夫酒后失言,丞相勿怪。告辞。"

"老泉兄且慢,我这里有一篇文章想请先生点评。"随即他又转向书童说:"快去把公子的文章取来!"

王安石接过书童手里的文章说:"这是小儿王雱的文章,请先生赐教。"

苏洵接过文章,告别王安石。苏洵回到家倒床就睡,直到半夜醒来,才意识到:"我酒后夸女儿过目不忘,丞相就将儿子的文章拿给我点评,这分明就是提亲之意嘛!如果王雱的才能差,女儿不喜欢,我该如何是好呢?"

第二天起床后,苏洵迫不及待去翻看王雱的文章。到书桌前拿起文章仔细一读,自言自语地说:"嗯!是一篇锦绣文章!"他放心了。

苏洵坐下后,转念一想:"女儿小妹心高气傲,不知她是否看得上?"于是他把王雱的文章拿给女儿看。

苏洵唤来丫鬟说:"这是一篇名士的文章,我没有时间点评,你拿去交给小姐看看。"

丫鬟将文章送到苏小妹手里。苏小妹仔细看完后叹息道:"好文章,定是聪明才子所作。但是文章秀气泄尽,华而不实。恐怕此人命不久也!"

接着她在文章后批道:"新奇藻丽,是其所长;含蓄雍容,是其所短。取巍科则有余,享大年则不足。(即,要高中没问题,要长寿则很难。)"

苏洵将文章取回一看,大吃一惊。他想:"这点评要是送到王安石手里,必会招来报复。"于是就将点评裁了下来,粘接上他的好点评。

正在这时,王安石的管家跑来提亲。苏洵说:"小女其貌极差,不配公子。"

苏轼和苏小妹听到此话,故意在屏风后嬉戏。管家听到苏轼在讥笑妹妹说:"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苏小妹笑哥哥说:"欲扣齿牙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苏东坡接着又说:"几回拭脸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

管家听到苏轼兄妹俩相互讽刺的话后,即知苏小妹其貌不扬,配不上少爷。他回府向王安石禀报说:"老爷,那苏小妹是个凸额头,凹眼堂的丑女子。"

王安石不相信,就派人去暗访。得知苏小妹果然长得较丑,他再看那点评是改换了的,猜想苏小妹对他的儿子的才华似乎有异议,也就不再提联姻的事了。

果然如苏小妹点评所说,王雱十九岁中状元,还未上任当官就病死了。

《四库总目·东坡答问录》中说:"东坡之妹,少游之妻也。"苏小妹是怎样成为秦少游之妻的呢?

苏小妹用计拒绝了王安石的提亲以后不久,在京都就传出,"苏小妹才智过人,无人能及,连丞相的儿子都看不上眼"等流言。长安城的达官贵人,学士、才子听到后,都慕名去向苏小妹求婚。苏小妹没办法,就写出了以文征婚的广告。只有诗文被选中的人,才能上门相亲。

征婚广告一张贴出去,不少举人、秀才和官员子弟,都写诗文来应征。几个月过去了,没有一篇文章被选上。

有一天苏小妹收到一篇文章,她看完以后,提笔在文前写道:"今日聪明秀才,他年风流学士。可惜与二苏同时,不然横行一世。"

这篇文章是江苏秀才秦少游所写。苏小妹的批语是说:秦少游的文章除了苏轼与苏辙以外,没人能比。苏洵一看就知女儿选中了秦少游。于是对家院说:"除秦少游以外,其他求婚的人一律不见。"

秦少游名秦观,字少游。他学问渊博,擅长诗词歌赋,后来成了北宋著名词人。他是苏轼所赏识的"苏门四学士"之一,曾兼国史院编修官,年轻时有一些傲气。《淮海集》中记载,秦观在去京城前,由父母做主娶了高邮主簿徐成甫之女徐文美为妻。到京城后不久,他的妻子因病死了。他听说苏小妹以文章招亲,就想去看看苏小妹到底有多少才气。在苏小妹看中他的文章以后,他一怕苏小妹不肯嫁给他"续弦";二担心小妹太丑。因此他不去求婚。但是他又想:他被苏轼赏识,如能娶到他的妹妹,也是一桩美事。

三月药王会,官宦与富豪人家的小姐都会去赶药王会。这一天,秦少游打扮成道人站在庙门前。他想等苏小妹来仔细看看她的仪貌,考考她的才气。

中午时分,少游看到苏家的轿子到来。苏小妹刚下轿,秦少游上前合掌作揖道:"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苏小妹随口答道:"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少游接着说:"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小妹一边走一边答道:"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无舍。"

苏小妹烧完香走出殿来,少游又走上去问:"苏小姐一天喜欢,如何撒手宝山?"

苏小妹随口答道:"疯道人恁地贪痴,哪得随身金穴。"说完就上轿走了。

进轿以后她琢磨着:"这疯道人必有些来历。"于是她对身边的丫鬟说:"小红,你去问问那疯道人是何来历?"

小红转身去找疯道人,恰巧看到秦少游和书童在一起换衣服。她走过去问那书童:"这位公子是从哪里来的?"

秦少游的书童说:"我家公子是从高邮来的秦少游秀才。"

丫鬟将这事告诉苏小妹,苏小妹付之一笑说:"其实我早就识破了他的诡计!他想考我,今后我要叫他知道我的厉害!"

回府以后,秦少游立即准备聘礼去苏家提亲。苏小妹是死了丈夫的女子,她也不嫌秦少游是结过婚的男人,但她要求秦少游要考上进士才能同她结婚。

第二年三月礼部大试,秦少游高中。苏洵对秦少游说:"你穿上官服时,就是黄道吉日,那一天你们就结婚吧!"

第二年三月十五日,朝廷封秦少游为国史院编修官,穿上了官服。当晚明月如昼,苏小妹和秦少游举行了婚礼。

新婚酒席刚过,秦少游走到洞房门前,只见房门紧闭。苏小妹的丫鬟站在门前,手捧纸笔对秦少游说:"小姐请姑爷先吟诗作对!"

少游醉醺醺地说:"什么诗对,给我拿来。"

丫鬟递上三张折着的纸说:"在纸上写着呢,你自己打开来看吧!"

秦少游打开第一张纸,只见上面写着:

钢铁投洪冶,蝼蚁上粉墙。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四句诗。诗中埋藏着"化缘道人"四个字。

少游看出这诗是在讥讽他化装成化缘道人的事。于是他就提笔写了:

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丫鬟将诗送进洞房,苏小妹见是一首"化缘道人"藏头诗,点头一笑。

少游打开第二张纸,上面写着:

张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缝线路中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

少游一看,就知道是一首藏名诗。于是在纸上写出:孙权、孔明、子思、太公望四个人名字,交丫鬟送进去,也顺利通过。

过了两关,少游得意地打开第三张纸,纸上是一副对联。上联写着:"闭门推出窗前月。"

少游想了很久对不出下联。他在门外的花园里走来走去反复琢磨。苏东坡在对面房里看到秦少游在花园里着急的样子,心想一定是小妹在为难少游。

他走出房门把丫鬟叫过来一问,果然如此。他知道小妹一定会在窗前监视少游,于是苏东坡拾起地上一块石头,抛进花园鱼塘。少游一听水声,回头一看是苏东坡,立刻知道是东坡在暗地里帮他。他一下就悟出:"投石击破水中天"的下联。

丫鬟将下联送进洞房。苏小妹看后,就叫丫鬟开门,请秦少游进去。他们就此结为夫妻。

(史料出自元林坤的《诚斋杂记》、清《四库总目·东坡答问录》,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以及民间传说等。)

同类推荐
  • 在北川的日子里

    在北川的日子里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之前,国人中,有人正为温饱生活打拼;有人正为小康生活忙碌;有人正为个人进步奋斗;有人正为股市下跌惆怅……
  • 得与失的智慧

    得与失的智慧

    这本《得与失的智慧》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因此,这本书适合大众阅读。叔本华将人生视为痛苦的悲剧,对人生持悲观态度,但其一生却保持奋斗进取的精神。他虽然生活孤独却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年青时虽然学术遇挫但坚持到晚年终获成功。他一直在探寻人生得失的奥秘,他对诸如幸福、人格、地位、荣誉、财富、教育、妇女、政治、伦理、爱情、不幸等一系列困扰人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独到见解,启迪后人。
  • 东鳞西爪集

    东鳞西爪集

    本书分三辑:风俗人情、禽兽鱼虫、草木花果。作者从历代画家常撷之入画的某一种题材入手,阐述其文史渊源、民俗特征、审美导向,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同时细说画境、画意、画法、画理,既具有宏观上的认识性,又具有操作上的实用性。
  • 文明之旅

    文明之旅

    本书是余秋雨亲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五大文明发源地和主要宗教发祥地,直面穿越千年的人类文化,以冷静疏朗的笔触描绘古老文明的昨日与今朝,辉煌与衰落。此次行程跨越亚、欧、非三大洲,一行人走过希腊、埃及、以色列、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众多异域国度,最终回归中华故土,虔诚寻访雪域高原和中原古都,倾听历史亘古悠远的声音。
  • 我读.3

    我读.3

    《我读3》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吸?,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问天之道

    问天之道

    一个山野少年无意之中走上了修仙之道,走遍天地人三界,闯地府、上天庭,追寻天之道的旅程......
  • 谈判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谈判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教你如何谈判成功:谈判人员的交流技巧、通用的谈判技巧、谈判桌上的基本策略、标准谈判手段、反击对方的手段、遇到特殊情况的注意事项等。
  • 南腔北调集(鲁迅作品精选)

    南腔北调集(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风月连城

    风月连城

    为与卓王孙“天下”一诺,风流骏赏的武林盟主杨逸之来到漠上,用一袭白衣,万朵桃花,弹奏出一曲千古风流的《郁轮袍》。可惜世事变幻,天涯隔知音。为救他生命中的公主,杨逸之于千军万马中浴血杀进杀出,更身陷地底之城,被作为非天向梵天所供奉的祭品。谶语迭出,江湖风波恶,漠上风尘,万里独人归。而当尘埃化成的一切蓦然在历史中沉碎时,那白色的妖魔发出了凄楚的怒啸。那是流传千年万年的悲哀,更如一件件隐秘出现的天人五衰一般,降临在杨逸之和相思身上。天人将命尽,重入六道轮回。谁是这个谶语的起咒人?谁又是谶语的应验者?谁是宿命的操盘手?谁又是宿命的演绎道具?
  • 非仆莫嫁

    非仆莫嫁

    我和万一鸣的爱情,来的突然,仿佛是上天给予我的恩赐,相识,相知,相爱,相恋。做梦的时候,我都是笑着醒的,我没想到爱情来的突然,令我措手不及的幸福,打开了大门。可是,红地毯上,那个曾经向着信誓旦旦的人,却因为钱和地位,牵着另外一个女人走过;当初给予我的那些承诺,全都用在另一个女人的身上……最后摔得我遍体鳞伤,还要在我的刀口上,撒上盐巴
  • 神武战天

    神武战天

    本来毫无属性天赋的武文却融合了所有的灵技,创造奇迹!觉醒血脉,得到老人的相助转世成为通灵修者,再战苍天,五行战神,逆天修神。我就是天下第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晚清有个李鸿章

    晚清有个李鸿章

    这种困惑与清醒是相联系的,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充分彰显了人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神秘性。更是相融合的。它不仅仅是对李鸿章本身的困惑和清醒,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作者更是将李鸿章作为一个符号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我写作李鸿章的动机却是非常明确的。李鸿章一个以喜剧的方式进入世界,却以悲剧终场的命运的宠儿。说他是命运的宠儿,是因为上天在铸造李鸿章的时候,同时也是对于世界以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困惑与清醒。,那源于清醒和困惑的交织——一种极端的清醒,也是一种极端的困惑。晚清重臣李鸿章,是对中国文化的困惑与清醒,去世不久,大儒梁启超便为他立传
  • 趣谈语言文学

    趣谈语言文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语言文学亦有深厚的功底,诸多名著让人目不暇接。《趣谈语言文学》以细腻的文笔,带领我们慢慢品读诸多经典之作,让我们在文学的殿堂寻找到那份已远去的宁静与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