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2900000011

第11章 从"喜鹊登枝"到"金光大道"的人生历程及其创作 (11)

报纸杂志对作品的推广,引起了专门文学研究机构及人员的重视。1972年,武汉大学中文系、扬州师院、开封师院中文系等高校的读书小组组织关于《艳阳天》的讨论会,并发表评论文章。《金光大道》发表后,武汉大学、山东大学、辽宁大学、复旦大学中文系也纷纷组织工农兵学员发表文艺评论,大学教授文学课程的老师也撰文评论。这些评论文章均按照阶级话语分析作品的内容和人物。值得一提的是《文学评论》上范之麟的《试谈〈艳阳天〉的思想艺术特色》。此文第一次较为详细、有文学批评色彩地分析作品在塑造萧长春这一正面形象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指出正面人物的刻画主要是从"忠于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进行阶级斗争的本领"出发,进行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塑造,举小说细节为例说明作品对各类人物刻画细致且语言生动,弥补了之前的评论文章对萧长春英雄人物形象塑造的典型性意义评论不足的缺陷,进一步在小说经典化过程中铺叙重要话语。相对关于《艳阳天》的评论推动其经典化过程,《金光大道》的操作方式更为成熟。

在可以索引到的当时47篇公开发表的有关《金光大道》的评论文章中,笔者认为是由三篇重量级的评论文章一步步把小说推到无产阶级文学经典地位:1972年8月鲍定文的《向着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前进--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1972年10月金枚的《农村斗争的画卷--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1972年12月麓山草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带头人--读长篇小说〈金光大道〉》。选择此三篇评论文章,不仅仅是发表的报刊级别具有影响性,更重要的是在评论内容和程度上,三篇文章逐步升华《金光大道》的政治地位和文学意义,不断深化小说作为经典之作的评定。

鲍定文在文中确立"《金光大道》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中值得重视的新成果"。金枚首次分析高大泉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确立小说塑造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文学典型人物形象的功劳。麓山草更进一步明确《金光大道》在当时的文学意义:"《金光大道》在展示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斗争风貌,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等方面,已经显示出'文化大革命'以后文艺创作的许多特点。"该文把《金光大道》树立为"文化大革命"中"三突出"、"多侧面"创作方法的典范。直到1976年,关于《金光大道》的评论皆在此定论下进行衍生。学术机构对作品的评论,有力论证并不断推动《艳阳天》和《金光大道》走向经典地位。

(三)经典的读者认同

如果说十七年文学的经典化主要是通过党政文化部门运作,那么读者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从现代文学提出文学大众化开始,少有文学作品真正深入知识分子以外的农民群体,而浩然的作品做到了农民能读、爱读,这是小说经典化实现的重要一环。

《艳阳天》出版后,为适宜农民阅读习惯,浩然压缩篇幅,简化情节。196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艳阳天》第一卷的农村版。作者提到,在《艳阳天》发表后收到多达万件的读者来信。书出版十年间,发行五百多万册,并且翻译为朝鲜文、日文由延边人民出版社、日本青年出版社出版。20世纪70年代,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改编成连环画,中央广播电台以广播剧形式在电台播讲,使更多不识字、不读书的人和偏远山乡的人知晓。甚至这部小说成为当时农村合作社之间表示友好的礼物,大家敲锣打鼓,把书系上红绸带,相互赠送。更能戏剧性地说明《艳阳天》在当时之经典的故事是,据扮演《西沙儿女》的男主人公陈亮的张连文回忆,他去青岛崂山一个村子,支书夫妇请他吃饭,他们说,就因为浩然的《艳阳天》这本书,他们才结成夫妇。

吃饭时,书记念了第一句,媳妇就能接下第二句。不仅如此,许多活跃在文坛的知识分子也承认,在文艺萧条的年少时期,阅读浩然小说成为最早的文学启蒙。《金光大道》虽然在出版上几经周转,但一样拥有大量读者。笔者2010年6月采访了浩然家属,回忆了《金光大道》当时受读者欢迎程度:《金光大道》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出版界恢复出版文学作品后的第一部个人署名的作品,印数500万册,数量空前绝后,作者无稿费,收入养了整个出版社一年,包括留守在社里的和下放劳动人员的工资等。据浩然女儿梁春水回忆,曾听父亲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后院盖起一座小楼,用的就是《艳阳天》和《金光大道》的发行收入。以上这些足以说明浩然小说在当时的发行量之大,读者之众多。同时说明浩然小说经典地位的确立并非仅因其政治因素。浩然小说深入广大农村,在文学"大众化"的轴脉上,是完全有权利称为"经典"的。

(四)经典地位的最终确立

《艳阳天》从出版到引起广大评论关注,直到经典地位的确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跨越了整个十七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真正以政治权威话语形式确立浩然小说"经典化"地位是"文化大革命"期间。1974年5月5日,以初澜署名,《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在矛盾冲突中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评长篇小说〈艳阳天〉》。文章以"《艳阳天》是我国文艺战线上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激烈斗争中产生的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定性,确定了浩然小说不可动摇的政治地位。熟悉这段历史,翻阅过那个时期国家报刊的人都知道"初澜"是"文化大革命"中著名的写作班子的笔名之一。

文化组的写作班子主要有四个笔名:初澜、江天、宿燕、望浦。其中,"初澜"排在第一,一般用来发表被认为最重要的文章。在特殊的政治时期,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就算在全国取得了著作的经典权。随即,1975年,浩然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学地位的肯定带来作者政治地位的提高。不同于正常的文学经典确立历程,《艳阳天》在十七年其他长篇小说饱受批评、命运坎坷的年代,独秀一枝地被确立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经典。作者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金光大道》是"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称为"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的关键作品,作为"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多的、有官方殊荣出版的文学作品,本身已取得特殊时代的文学经典地位。

(五)经典的文学史书写

按照文学经典运作模式,作品必须得进入文学史,方可以巩固经典地位。不同于《创业史》、《红旗谱》、《山乡巨变》等十七年主流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的出版时间均在1962年后,浩然的长篇小说自然无缘进入五六十年代诸如1962年由华中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这类同时代的文学史书。1965年,浩然的长篇小说不断出版后,又恰逢"文化大革命",文学史的编写难以继续。而当1978年拨乱反正、进入新时期之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浩然的小说遭到否定,80年代的文学史对《艳阳天》、《金光大道》的评价或者是"全盘否定",或者是"否定中的部分肯定"。

1980年郭志刚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和1986年洪子诚编著的《当代中国文学概观》,在肯定《艳阳天》的同时,基本上把《金光大道》写成浩然进入"文化大革命"后的"创作歧途"。直到90年代末期出版的当代文学史,少有对浩然小说的专节介绍。时至今日,面对"文化大革命"文学,如何评价浩然创作依然悬而未决。鉴于这些情况,我们无法从文学史书写角度,给《艳阳天》和《金光大道》做出准确定位。但值得思考的是,R·麦克法奈尔、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共产主义统治下的文学》一章,唯有浩然享有专节的文学创作评价。1999年香港《亚洲周刊》评选世纪百强中文小说,《艳阳天》"以刻画农村的面貌入木三分"入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第四十位。1949至1976年的中国大陆小说,只有浩然《艳阳天》和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入选。2008年国家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榜上,《艳阳天》名列13位,是120本上榜书中唯一的一本文学作品。

三、经典化的主体性因素

在众多的十七年主流文学里,并非每一部小说都能有幸占据人们的视线,要成为十七年文学经典,除了艺术可取、相关文艺部门支持外,作者创作主体因素至关重要。在相同的表现社会主义新农村题材下,在共同的外界政策规约下,浩然小说何以能成为这一时期的文学经典?关注作家在相同的文学体制下,创作主体意识对文本经典化起到什么作用,是考察浩然小说实现经典化的必要追问。

《艳阳天》、《金光大道》为何能成为十七年到"文化大革命"小说创作的一面旗帜?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的他,为何能成为赢得广大读者和政策支持的有名作家?除了作家的辛勤写作、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时代的眷顾等原因外,相比同时代其他作家,浩然创作的主体因素起到决定作用。从工农兵作家队伍脱颖而出的他,真诚地信奉党的文艺政策,一心"为农民、写农民",抱着明确的写作信仰,浩然深信文学"是宣传党的政策、配合党的政治运动的武器,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的武器",文学工具论的信念扎根于浩然心底。相比同时代作家,浩然在对待政治与文学的关系上,是轻装上阵的,作家的主体创作信念为小说的经典化提供了可能。

根据这样的创作信念,《艳阳天》、《金光大道》由始至终均明确地依据政治需求、党的政策进行写作。以《艳阳天》为例。1962年,中央北戴河会议重提"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再次高度重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作家浩然有着一种敏感的政治识别力,熟知政策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此时的他豁然开朗,把反映"阶级斗争"作为开拓自己创作新天地的依据,立志在长期积累农村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写一部反映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长篇小说。和《创业史》、《山乡巨变》等农村小说不同,浩然有更明确的政治定位,为配合阶级斗争政策,作家明确表示《艳阳天》的写作动机是要打退"城市里的一些牛鬼蛇神"、农村"那些被打倒的阶级"对党的进攻。随着日益激化的斗争形势,作家对小说的构思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政治形势的变化。

同类推荐
  • 回想那风

    回想那风

    真应该回想那风了,可以滋养疲倦的心灵和饥渴的细胞。沉浸回想好比酿一坛酒,回想是人的反刍。一般来说,风穿过的门窗,门对着的山,我们不得不面对今天和明天的多彩而喧嚣的浅薄。昨天总是丰厚的,拾回昨天的芳香或追溯别的什么,是一杯没有污染的情水,比如,人的生命是哪一囝风卷来的完美而又脆弱的种子?如果没有回想,是排除了行尸走肉的生命的象征,这个世界还会灵智闪烁吗?我们这代人不能把所有的树木都砍尽了,不能把所有的清水都污染了,我回想故我在,我们的子孙后代正源源不断地哭着、喊着生出来。回想,窗含着的水。门关上了。咀嚼昨天。窗打开……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
  • 姥爷

    姥爷

    全书以第一人称。其中对于亲情的描写极具感染力,本书是蒋雯丽的首部自传体随笔作品集,动人心扉。,讲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作者与自己的姥爷相依为命的童年生活,从出生、成长到成熟,生命在亲情中传承,在温情中延续。文中弥漫着浓厚的怀旧情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记录了她内心深处的童年故事
  • 陈沂评说

    陈沂评说

    本书从小说、散文、诗歌、影评、文艺思想、政治思想、政坛伟人交往、文艺大师交往等方面对陈沂进行了研究
  • 书文化九讲

    书文化九讲

    来新夏“纵横三学”:历史学、文献目录学、方志学。90岁高龄的他,读书笔耕不辍。《书文化九讲》虽然只有15万字,却是资料丰富,内容翔实,信息量极大。前“四讲”讲述书籍的发展和演变,第五、六讲讲述书籍的“藏”与“传”,第七、八、九三讲分别介绍古代的重要书籍,全书有百余幅关于书的珍贵图片。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冷酷少东等等我

    冷酷少东等等我

    他爱她,从看见她的第一眼;她恨他,因为他来自那个“家”“我说过了,你不能去。”男人猩红着双眼看着女人。女人最终转身而去,陪着另一个男人走完人生的最后。“素素……”病床上男人伸出手对女人笑笑,手终究是直垂而下,他用一颗心带着爱她的心走完了这短暂的一生。“他几年前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他放弃了,用这种方式来爱你……”茅娟娟握住张扬的手:“他……是我的丈夫……”两个女人,两种心碎。“夫人,mini丢了……”易素的鞋跟掉了,心丢了。***“你就是这样做母亲的……”男人的指责她无力去狡辩。“看看吧,看了就知道你父亲是怎么死的?”秦淼慢慢的笑,我不幸福,那么谁也别幸福。“我只问您一句,我的父亲是怎么死的……”易素的眼睛直直*视眼前的老者。“来人啊……来人啊……素素叫救护车啊,你爸爸心脏病*了……”老太太扶着老爷子坐在地上可是她却……没动。啪!发丝轻叩脸颊,歪在一侧。“他是你的爸爸……”“我的爸爸死了,是被他给*死的……”四目相对。男人的泪和女人的泪交织在一起。***“今天是我和妻子结婚三周年的纪念日,我一直很爱她,非常的爱,可是现在我不爱了……”男人的眼睛转过来看着坐在最前方的女人,她站起身,万千的灯光打在她的身上,她慢慢走向他,伸出手:“离婚吧。”女人的红唇轻抿;“好。”***“素素,听说茅侃侃已经公布了他的未婚妻……”易素笑笑,带上墨镜挽着身边的男人离开机场。一小时前“对不起我的袋子忘了拿……”易素将袋子交还给眼前的人,她清楚的看见了里面的结婚证。*******“那个是Parera先生的翻译,易素小姐,听说她和Parera的关系很微妙……”“微妙?”男人挑眉。“是啊,你知道Parera的身体不方便,他极度讨厌别人对他流露同情,但这个易小姐除外……怎么?你爱上她了?”男人放下杯子:“爱上那样的女人就是在给自己找虐,比白毛女还惨呢,因为她就是个黄世仁。”而他就是那个白毛女。***痒婚之二-一次不忠,百世不容夏之澜和刘之牧的婚姻就像是外界所看到的那样,两个公司的强强联姻,她最大的错就是爱上了他“恭喜刘太太是个男孩儿……”护士抱着孩子站在之澜和之牧的面前。“恭喜你,刘先生……”刘之牧的心有些紧,夏之澜闭上眼睛:“请你带着这个孩子,永远的不要出现在我的面前,我不想在看见你们,永远……”
  • 江湖侠缘

    江湖侠缘

    一个浑浑噩噩,名叫无欢的年轻人,偶然的原因踏入一个被叫做江湖的圈子,偶然的原因经历了许多故事,偶然之间他不经意的成了一个传奇
  • 峨眉七矮

    峨眉七矮

    ,峨眉七矮乃是妙一真人爱徒阮征。南海双童甄艮、甄兑,南海玄龟殿散仙易周之孙、易晟之子易鼎、易震,率同妙一真人之子齐金蝉,石生,其中以阮征为首
  • 红床

    红床

    《红床》是著名作家许开祯的短篇精品集萃,收录了许开祯自2005年以 来完成的《姚先生》《儿子》《唱卷》《红床》等十三篇精品力作。在这些 故事中,有普通人在利益诱惑面前的软弱,有儿子与后母之间微妙的情感, 也有老实人刘成的悲剧一生,更有中年夫妻的情感困境和难以割舍的同性之 爱……故事虽短,意义深长。 《红床》是一本短片小说。
  • 这样管好销售团队

    这样管好销售团队

    客户对你的介绍爱理不理、对你的介绍总是不感兴趣、很快把你打发走、你与顾客无法交谈下去;当与客户见面交流时,无论你展示的产品有多好,介绍你的产品功能有多齐,都不能激发顾客对你产品的兴趣;接触过销售行业的朋友可能或多或少都会有过这样的感觉,销售,是一门技术活,日本保险销售员原一平,人丑陋,个子矮,他为什么能成为保险业世界级销售冠军呢?你知道客户为什么会购买产品的三大因素吗?你能很快了解客户的购买动机吗?如何全面提升团队的销售能力?如何形成团队成员间的良好沟通、有效互动?如何让团队充满激情,勇于进取?如何凝聚团队的力量,发挥1+1>2的聚变效用?本书帮您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销售王牌之师!
  • 遗失的仙茶香

    遗失的仙茶香

    古丹潍和蓝叶子二人因为旅游遇到了名叫凝葿的仙人。出于古丹潍祖婆婆的预言,二人将会有劫难,所以受托于凝葿亲身保护。自从凝葿仙人出现后,各种匪夷所思的灵异事件也接连发生。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跟李嘉诚学创业

    跟李嘉诚学创业

    《跟李嘉诚学创业》对李嘉诚的创业过程及成功之道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阐述。告诉我们应该从李嘉诚身上学些什么:从李嘉诚作为一个推销员,我们学习如何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从李嘉诚作为一个小老板,发奋图强成为“塑胶花大王”,我们学习他如何开拓自己的事业;从李嘉诚把握投资良机、兵不血刃、以小搏大屡战屡胜,我们学习他如何运用非凡的商业智慧;从李嘉诚善用人才“海纳百川”,我们学习他充满智慧的管理艺术;从李嘉诚以“做事先做人”之信条搏击商场数十年,创造了一个只有朋友,没有敌人的奇迹,我们学习他做一个高尚的商人……
  • 妃常淡定:逆天小书女

    妃常淡定:逆天小书女

    师傅曾言:任何世界都凭实力说话;任何时候都不能吃亏!千好万好不如自己好,天塌下来有师傅替她撑腰!只要记住这些,遇上什么都不惧!她只要活得自在,玩得肆意就好。身为术者,算天算地不能算自己,好在她有一支笔,可以改天逆命!穿越异世,谱写辉煌人生。(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