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8100000016

第16章 舌尖上的禅 (3)

僧人在煮粥时,要不断地用勺子搅动粥,以防靠近锅底的粥煳了。我看到一位系着围裙搅粥的僧人,口中念念有词。我问他:“你在念什么?”他一笑,“我每搅动一下,就念一声阿弥陀佛。”

煮好的粥,要等上殿念经的僧人吃过之后,在厨房里忙碌的人要等到最后才能吃。吃粥时,我留心到做饭的僧人把馒头留出一小块。待碗里只剩粥底时,他用筷子夹起那块小馒头,轻轻地把碗底揩干净。这是惜物,也是慈悲。

行堂前,我问煮粥的僧人:“这么早起来为大众服务,累不累?”他笑着指了指斋堂挂着的条幅,没有说话。条幅上的字句,出自《华严经》,“令众生欢喜,即令诸佛菩萨欢喜”。这是喜心。

僧人用餐,一般只吃八分饱。因为吃得过饱,容易昏沉,不利于禅修。另外,来寺里的人多,如果饭不够用,他留出二分可以让他人吃。这是舍心。

如果能够体会慈悲喜舍,我们就会体会到什么是生活禅。

五、吃粥了也无?洗钵去

在柏林禅寺,早餐喝粥,雷打不动。

“那么多的年月过去,粥,依然是最为信赖的食物。淘洗过的白米,舀起清凉的水淹没它们,耐心的火焰使水米交融。渐渐地,米香溢起,锅内变得滚烫、黏稠--这就是粥。平和、缓慢,粥总是默无声息地温暖和充实着我们的胃。粥从不伤人。清晨,白色热汽中的母亲,在柴灶旁,安静,甚至有些入神地等待着粥的最后烧成。就像当年,她静静地等待着儿女的长成。”(引自作家黑陶的散文《粥》)

这段文字虽短,其中蕴涵的深情,却令人感动。

作为人间的粥,佛门的粥,蕴涵着别样的深情。

说起粥,从记事起,每到农历腊月初八,家里总要煮“腊八粥”。

腊八粥,由糯米、大米、小米、红枣、花生、核桃、葡萄干、栗子、红豆、芝麻等煮成。在我记忆中,腊八粥香甜可口。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喝了二十多年的腊八粥,竟然与佛教有密切的关系。

悉达多王子深入山中,六年苦行,无暇顾及个人衣食,常年不得温饱,衣衫褴褛,瘦骨嶙峋,容貌如同干枯的树木。后来,他察觉到,苦行无助于内心的清净,并非解脱之道。于是,他疲惫不堪地走出山林,来到河畔。在河中,他洗净身体。

上岸后,恰逢一位牧牛的女子经过,他向她乞讨了一碗乳糜(掺入牛奶的粥)。吃过之后,他身心安爽,身体很快恢复了健康。他坐在菩提树下,坐禅多日,每天牧牛女都来供养他一碗乳糜。腊月初八这一天早上,悉达多王子觉悟成佛。

为纪念释迦成佛,佛门形成腊月初八吃粥的习俗。这一天,被尊为“佛祖成道纪念日”,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之一。

每天早餐时,僧众会念“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究竟常乐”。

那么,粥到底有哪十种好处,利于人们修行生活禅呢?

在观音殿上面的藏经楼里,在浩如烟海的佛经中,我努力地寻找着必须要吃粥的理由。

佛教典籍记载,吃粥有十种好处,即“粥有十利”。

一、资色,吃粥有益于身体,能够让人的脸容丰满有光泽;

二、增力,吃粥能够滋补羸弱的身体,增长气力;

三、益寿,吃粥能够补养人体的所需,增加寿命;

四、安乐,吃粥能够促朝进身体清净柔软,这是让人能够体会安乐的饮食;

五、辩说,吃粥有利于滋润喉吻,对人论法议经有帮助;

六、除风,吃粥能够调和身体,上下通利,并且消除风寒;

七、消宿食,吃粥能够温暖人的脾胃,帮助人消化掉胃中的积食;

八、辞清,吃粥的人,气息没有凝滞的现象,说话的声音清晰,昂扬;

九、除饥,吃粥能够充实人的口腹,让饥饿感马上消除;

十、消渴,吃粥能够让人喉吻沾润,干渴的感觉得以消除。

在《赵州禅师语录》中,记载着赵州禅师与粥的一段故事。

有僧人对赵州禅师说:“我刚刚开始寺院生活,请禅师一定要好好地指导我!”

禅师:“早餐时,你吃粥了吗?”

僧人答:“吃粥了。”

禅师说:“洗钵去!”

赵州禅师的话,让这位僧人心有所悟。

赵州禅师说“洗钵去”,指出禅之妙用,不离日常。这些日常的喝茶吃饭,与禅门宗旨没有丝毫的背离。如果参禅者执著于参究“什么是迷、什么是悟、什么是凡、什么是圣”,而食不甘味,饭后忘记洗钵的话,他还没有找到入禅之门。

要知道,禅就在当下。

宋代的无门慧开禅师这样评价“赵州洗钵去”:“赵州禅师接引学人时,一上来就把自己的证悟给人看。如果那人听话听岔了音,会把没悬起的钟听成倒扣在地上的瓮。”

钟是能够敲响的,而瓮则一声不吭。

慧开禅师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事实,还作了一首诗:

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

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

也许是太想明白禅是怎么回事了,结果导致很久也没能明白。如果早些时候知道闪亮的灯就是火苗的话,那饭早该煮熟了。

可惜啊,当时就是不知道,或者就是不肯相信,所以才走了那么长的弯路!

吃粥后,一定要记得洗钵。

说起来惭愧,多年来,我把洗碗看做一件不快的事。在柏林禅寺,我学着接受把碗洗干净这件事。

一个人整天运动,身体会黏黏腻腻,如果好好洗个澡,能把一天的尘劳、污垢洗净,身心自然清爽。洗碗,可以看做给碗洗澡。如果把碗视作我们的心呢?我们的心,在俗世生活中被种种的欲望与诱惑所熏染,同样需要清洁。禅修就是洗浴,她帮助我们清理掉一堆的是非、一身的尘劳,让我们的心回归洁净。

全神贯注地洗每一只碗,我体验到了洗碗的快乐。全心全意地洗碗,是学修生活禅的一个法门。此时,洗碗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洗碗让我明白了禅在当下。

我知道,如果在洗碗时,我想着要去做其他事,那么,洗碗就失去了意义。

往深远处想想,你会发现,在当下的,不仅仅是禅,还有人生。我们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就是由眼前一分、一秒构成的。如果体会不到这一点,错过了当下的一分一秒,我们就可能错过一生。

六、且吃一碗赵州茶

了解禅宗的人,都知道“赵州茶”这有名的佛教禅宗典故。

身在赵州,不能错过体会赵州茶的精神。

净慧法师说:“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其含义有人这样理解、有人那样理解。我的理解:佛法说不出,说再多也代替不了修行和亲身的体验。说得出来的不是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只有通过修行去体悟。就如喝茶一样,只有自己去吃,才可品尝茶味。所以赵州和尚对初来的、来过的、住下的都让他们亲自去体验;我的另一种理解是:叫你全身心地投入。否则,说得再好也白搭。不用问这个那个、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什么是佛,就是吃茶去。全部投入,自会明了。这就体现了茶与禅一体性的参禅学道的方法。当然,别人也许还有别的体验。”

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赵州茶”。

“禅的精神在于悟,茶的精神在于雅。悟的反面是迷,雅的反面是俗。由迷到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俗到雅也是一个持久修养的过程。迷者迷于贪嗔痴,悟者悟于戒定慧。贪嗔痴乃人生修养必除之三毒,戒定慧乃人生成就必修之三学。人生执三毒而不觉,是迷失之人生;人生修三学而恒觉,是为觉悟之人生。人生执三毒而迷不离日用事;人省修三学而觉,亦不离日用事。人生在日用事中迷,人生亦在日用事中觉。迷失与觉悟,同在一件事情上起作用,同在当下一念之间迷惑与觉照。”

这碗赵州茶要怎么喝?净慧法师苦口婆心。

用感恩的心态来喝这杯茶,这杯茶就不仅仅是一碗茶汤,而在其中充满了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相互成就、共融共济、同体不二的人文精神,化解戾气,发扬正气,成就和气。

用包容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人间的恩恩怨怨都会像片片茶叶一样,把芳香甘美溶化到洁净的淡水中,变成有益于优化彼此身心气质的醍醐甘露,人间的正气和气就会在把盏相敬中得到落实。

用分享的心态来喝这杯茶,培养我们推己及人的仁爱胸怀,想到人间还有诸多苦痛。想到社会还有种种缺陷,每个人都有责任把爱奉献给对方,少一点私欲,多一分公心;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爱。

用结缘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以茶汤的至味,同所有人结茶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让法的智慧、佛的慈悲、茶的香洁、善的和谐,净化人生,祥和社会。

名赵州茶者,即非赵州茶,故名赵州茶。如果执著于什么是“赵州茶”这个名相,就要与“赵州茶”擦肩而过了。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细品赵州茶也是一样。

茶树的叶数不尽,世间的水无法计。偏偏在此时此地,一时因缘际会。

这茶,穿越万水千山,沾着晨露,染着朝曦,带着天上的星光、大地的呼唤,来到眼前,在小小的盏中,快乐地舒展。这水,前天为冰,昨天为云,明天为雨,且不说杯中水来自何处,在此时此地,它与茶叶融会的同时,也把天地万物的光风霁月,收在眼前一杯中。

真正的饮茶,就在人与茶相触的一瞬,你分不清哪个是茶,哪个是吃茶者的感受,此时,无须“闻香”,无须“回甘”,无须联想,无须用心体味,人与茶,在一瞬间,分不清谁到底又是谁了。

明海法师曾指出,茶叶从新生到炒熟,经历了一个“死过去”的过程。茶叶遇到水,便又“活过来”。参禅的道路,同样需要这样一个过程,行至无路处,转过身来,从此柳暗花明。

在当下,不谈玄说妙,以平常心契入非茶非禅、非不茶不禅、不可言诠、不可思议之境,不去分别“什么是茶,什么是禅”,亦不执著于“茶即禅,禅即茶”的“茶禅一味”,即是“细嚼赵州茶清风有味”之时。

此时,无论在何地吃茶,都是观照心灵的道场。

明海法师还提醒饮茶人,参究生活禅,细品“赵州茶”,要观照眼前的茶,也要观照好拿起茶碗、放下茶碗的动作。

轻轻地拿起,轻轻地放下,借着这轻缓柔和的一举一动,我们得以调整仓促、散乱的心,使它进入静默、和谐、蕴藉、丰厚之境。

然而,有谁在观照这司空见惯地拿起与放下?

饮茶时尚且如此,不饮茶时又当如何?

面对突如其来的种种“意想不到”,面对让心七上八下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面对狂喜或暴怒的“荣辱得失”,你能做到“平常心”、“本分事”、“拿得起”、“放得下”吗?

这一碗赵州茶,吃起来真不易!

通过生活禅,和真实的自我相遇,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中国佛教协会前任会长赵朴初老居士这样称颂赵州禅师:

平生用不尽,拂子时时竖;

万语与千言,不外吃茶去。

有人来问禅师:禅是什么。

禅师将茶水注入来客的杯子中。不一会儿,杯子满了。禅师似乎没看到,继续用壶往那只杯子里注入茶水。

来人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断地溢出杯子,直到不能再沉默下去。

他终于忍不住了,说:“茶水已经溢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禅师说,“里面装满了你的想法与看法,你不倒空你的杯子,叫我如何告诉你什么是禅?”

习禅时,扪心自问一下,我们自己的杯子倒空了吗?

且来借这杯赵州茶,细细体会舌尖上的禅吧!

同类推荐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娇袭

    娇袭

    叶家庶出三小姐绝色容颜,却被人嫡母和两位姐姐利用了个彻底最后死在了发卖的路上转世重活,原主却拒绝重生,便宜了一缕来自现代的魂魄不奏是捧杀嘛,不奏是利用嘛谁利用谁啊?培养出一代绝世好爹拥有一手精湛制药绝活叶曼青眼睛弯弯地咪咪笑这出戏,演得不赖
  • 一生的资本

    一生的资本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最为推崇的励志奇书;《纽约时报》世界百年十大财富经典之一;改变了世界千百万贫苦人民命运的成功绝学。成功可以借鉴,传奇可以复制。只要决心成功,失败就不会让我们永远贫穷。改变命运从掌握人生的资本开始!
  • 丹麦童话20篇

    丹麦童话20篇

    相信这些童话,不仅能给孩子们带来一次跨越国界、跨越时空的阅读体验,还能让孩子们真实地感受真、善、美,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大胆地展开想象……总之,这些经典童话中的可贵品质,会使孩子们的人格变得更健全,内心变得更强大,心性变得更随和。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红嫁衣

    红嫁衣

    你见过鬼脸新娘吗?在四下无人的深夜,一个穿着红嫁衣、用头发遮着脸的女人,在她生前住过的宅子里神出鬼没,她走路轻飘飘的,进门都不用开门,一隐身,就进去了……才华横溢的晚报编辑乐小菲在奶奶讲叙的鬼故事里得到灵感,创作起了名为《鬼脸新娘》的长篇小说。小说在报上连载后,受到众多读者的热捧。只是,乐小菲从此也陷在自己创作的爱情小说里,不可自拔。鬼魅一样的奶奶,深夜的磨刀声,让她爱不释手又诡异莫测的红嫁衣……她惶惶不可终日,当爱情再度被蒙上背叛的阴云,一个神秘的鬼脸新娘也出现在乐小菲身边,控制着她步入万劫不复之地。究竟发生在乐小菲身上的这一切,是源于乐小菲从古董店所购买的那件不吉祥的死人穿过的红嫁衣,还是仅仅是一个传说?
  • 重生之嗜血庶女

    重生之嗜血庶女

    “姐姐今日真是美极了。”苏锦珍将最后最后一只金钗插上坐在铜镜前那个一袭红衣的美丽女子的鬓上,眼前全是羡艳和奉承。红衣女子扬唇轻笑,并不做声,倒是一边的嬷嬷开口道,“皇后娘娘可是西凉第一美人呢!”红衣女子听了嬷嬷的话唇边的笑意更深了些,那个嬷嬷看了看苏锦绣的样子心里喜悦更甚,看来自己的马屁是拍到了,如今心里只想着等一会子皇后娘娘会赏自己什么东西,今日可是皇后娘娘与皇上的大婚之……
  • 总经理公关一本通

    总经理公关一本通

    身为总经理,你可以不是公关专家,也可以不冲在第一线,但是你不能不懂公关,不懂公关,你绝对当不好总经理,尤其是在网络新媒体时代。那如何让自己成为公关达人,用好公关人员和公关公司,实现企业的“无危机”境界呢?你只需要读懂本书,了解总经理必备的公关常识、必解决的六种公共关系、必适应的新媒体公关环境和必知的HACCP解决之道,掌握企业公关危机的应对与处理技巧。你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不再是公关的门外汉。
  • 罗汉传(残缺本)

    罗汉传(残缺本)

    《罗汉传》全称《新刻全像二十四尊罗汉传》,书中将中国高僧、信徒(如慧可、梁武帝、宝志等)混入西来诸罗汉之中,反映了达摩来东土自传佛教的特点。书题二十四尊罗汉,实为二十三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