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8100000016

第16章 舌尖上的禅 (3)

僧人在煮粥时,要不断地用勺子搅动粥,以防靠近锅底的粥煳了。我看到一位系着围裙搅粥的僧人,口中念念有词。我问他:“你在念什么?”他一笑,“我每搅动一下,就念一声阿弥陀佛。”

煮好的粥,要等上殿念经的僧人吃过之后,在厨房里忙碌的人要等到最后才能吃。吃粥时,我留心到做饭的僧人把馒头留出一小块。待碗里只剩粥底时,他用筷子夹起那块小馒头,轻轻地把碗底揩干净。这是惜物,也是慈悲。

行堂前,我问煮粥的僧人:“这么早起来为大众服务,累不累?”他笑着指了指斋堂挂着的条幅,没有说话。条幅上的字句,出自《华严经》,“令众生欢喜,即令诸佛菩萨欢喜”。这是喜心。

僧人用餐,一般只吃八分饱。因为吃得过饱,容易昏沉,不利于禅修。另外,来寺里的人多,如果饭不够用,他留出二分可以让他人吃。这是舍心。

如果能够体会慈悲喜舍,我们就会体会到什么是生活禅。

五、吃粥了也无?洗钵去

在柏林禅寺,早餐喝粥,雷打不动。

“那么多的年月过去,粥,依然是最为信赖的食物。淘洗过的白米,舀起清凉的水淹没它们,耐心的火焰使水米交融。渐渐地,米香溢起,锅内变得滚烫、黏稠--这就是粥。平和、缓慢,粥总是默无声息地温暖和充实着我们的胃。粥从不伤人。清晨,白色热汽中的母亲,在柴灶旁,安静,甚至有些入神地等待着粥的最后烧成。就像当年,她静静地等待着儿女的长成。”(引自作家黑陶的散文《粥》)

这段文字虽短,其中蕴涵的深情,却令人感动。

作为人间的粥,佛门的粥,蕴涵着别样的深情。

说起粥,从记事起,每到农历腊月初八,家里总要煮“腊八粥”。

腊八粥,由糯米、大米、小米、红枣、花生、核桃、葡萄干、栗子、红豆、芝麻等煮成。在我记忆中,腊八粥香甜可口。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喝了二十多年的腊八粥,竟然与佛教有密切的关系。

悉达多王子深入山中,六年苦行,无暇顾及个人衣食,常年不得温饱,衣衫褴褛,瘦骨嶙峋,容貌如同干枯的树木。后来,他察觉到,苦行无助于内心的清净,并非解脱之道。于是,他疲惫不堪地走出山林,来到河畔。在河中,他洗净身体。

上岸后,恰逢一位牧牛的女子经过,他向她乞讨了一碗乳糜(掺入牛奶的粥)。吃过之后,他身心安爽,身体很快恢复了健康。他坐在菩提树下,坐禅多日,每天牧牛女都来供养他一碗乳糜。腊月初八这一天早上,悉达多王子觉悟成佛。

为纪念释迦成佛,佛门形成腊月初八吃粥的习俗。这一天,被尊为“佛祖成道纪念日”,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之一。

每天早餐时,僧众会念“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究竟常乐”。

那么,粥到底有哪十种好处,利于人们修行生活禅呢?

在观音殿上面的藏经楼里,在浩如烟海的佛经中,我努力地寻找着必须要吃粥的理由。

佛教典籍记载,吃粥有十种好处,即“粥有十利”。

一、资色,吃粥有益于身体,能够让人的脸容丰满有光泽;

二、增力,吃粥能够滋补羸弱的身体,增长气力;

三、益寿,吃粥能够补养人体的所需,增加寿命;

四、安乐,吃粥能够促朝进身体清净柔软,这是让人能够体会安乐的饮食;

五、辩说,吃粥有利于滋润喉吻,对人论法议经有帮助;

六、除风,吃粥能够调和身体,上下通利,并且消除风寒;

七、消宿食,吃粥能够温暖人的脾胃,帮助人消化掉胃中的积食;

八、辞清,吃粥的人,气息没有凝滞的现象,说话的声音清晰,昂扬;

九、除饥,吃粥能够充实人的口腹,让饥饿感马上消除;

十、消渴,吃粥能够让人喉吻沾润,干渴的感觉得以消除。

在《赵州禅师语录》中,记载着赵州禅师与粥的一段故事。

有僧人对赵州禅师说:“我刚刚开始寺院生活,请禅师一定要好好地指导我!”

禅师:“早餐时,你吃粥了吗?”

僧人答:“吃粥了。”

禅师说:“洗钵去!”

赵州禅师的话,让这位僧人心有所悟。

赵州禅师说“洗钵去”,指出禅之妙用,不离日常。这些日常的喝茶吃饭,与禅门宗旨没有丝毫的背离。如果参禅者执著于参究“什么是迷、什么是悟、什么是凡、什么是圣”,而食不甘味,饭后忘记洗钵的话,他还没有找到入禅之门。

要知道,禅就在当下。

宋代的无门慧开禅师这样评价“赵州洗钵去”:“赵州禅师接引学人时,一上来就把自己的证悟给人看。如果那人听话听岔了音,会把没悬起的钟听成倒扣在地上的瓮。”

钟是能够敲响的,而瓮则一声不吭。

慧开禅师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事实,还作了一首诗:

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

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

也许是太想明白禅是怎么回事了,结果导致很久也没能明白。如果早些时候知道闪亮的灯就是火苗的话,那饭早该煮熟了。

可惜啊,当时就是不知道,或者就是不肯相信,所以才走了那么长的弯路!

吃粥后,一定要记得洗钵。

说起来惭愧,多年来,我把洗碗看做一件不快的事。在柏林禅寺,我学着接受把碗洗干净这件事。

一个人整天运动,身体会黏黏腻腻,如果好好洗个澡,能把一天的尘劳、污垢洗净,身心自然清爽。洗碗,可以看做给碗洗澡。如果把碗视作我们的心呢?我们的心,在俗世生活中被种种的欲望与诱惑所熏染,同样需要清洁。禅修就是洗浴,她帮助我们清理掉一堆的是非、一身的尘劳,让我们的心回归洁净。

全神贯注地洗每一只碗,我体验到了洗碗的快乐。全心全意地洗碗,是学修生活禅的一个法门。此时,洗碗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洗碗让我明白了禅在当下。

我知道,如果在洗碗时,我想着要去做其他事,那么,洗碗就失去了意义。

往深远处想想,你会发现,在当下的,不仅仅是禅,还有人生。我们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就是由眼前一分、一秒构成的。如果体会不到这一点,错过了当下的一分一秒,我们就可能错过一生。

六、且吃一碗赵州茶

了解禅宗的人,都知道“赵州茶”这有名的佛教禅宗典故。

身在赵州,不能错过体会赵州茶的精神。

净慧法师说:“赵州禅师‘吃茶去’的公案,其含义有人这样理解、有人那样理解。我的理解:佛法说不出,说再多也代替不了修行和亲身的体验。说得出来的不是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只有通过修行去体悟。就如喝茶一样,只有自己去吃,才可品尝茶味。所以赵州和尚对初来的、来过的、住下的都让他们亲自去体验;我的另一种理解是:叫你全身心地投入。否则,说得再好也白搭。不用问这个那个、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什么是佛,就是吃茶去。全部投入,自会明了。这就体现了茶与禅一体性的参禅学道的方法。当然,别人也许还有别的体验。”

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赵州茶”。

“禅的精神在于悟,茶的精神在于雅。悟的反面是迷,雅的反面是俗。由迷到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俗到雅也是一个持久修养的过程。迷者迷于贪嗔痴,悟者悟于戒定慧。贪嗔痴乃人生修养必除之三毒,戒定慧乃人生成就必修之三学。人生执三毒而不觉,是迷失之人生;人生修三学而恒觉,是为觉悟之人生。人生执三毒而迷不离日用事;人省修三学而觉,亦不离日用事。人生在日用事中迷,人生亦在日用事中觉。迷失与觉悟,同在一件事情上起作用,同在当下一念之间迷惑与觉照。”

这碗赵州茶要怎么喝?净慧法师苦口婆心。

用感恩的心态来喝这杯茶,这杯茶就不仅仅是一碗茶汤,而在其中充满了天地万物和谐相处、相互成就、共融共济、同体不二的人文精神,化解戾气,发扬正气,成就和气。

用包容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人间的恩恩怨怨都会像片片茶叶一样,把芳香甘美溶化到洁净的淡水中,变成有益于优化彼此身心气质的醍醐甘露,人间的正气和气就会在把盏相敬中得到落实。

用分享的心态来喝这杯茶,培养我们推己及人的仁爱胸怀,想到人间还有诸多苦痛。想到社会还有种种缺陷,每个人都有责任把爱奉献给对方,少一点私欲,多一分公心;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爱。

用结缘的心态来喝这杯茶,以茶汤的至味,同所有人结茶缘,结善缘,结法缘,结佛缘,让法的智慧、佛的慈悲、茶的香洁、善的和谐,净化人生,祥和社会。

名赵州茶者,即非赵州茶,故名赵州茶。如果执著于什么是“赵州茶”这个名相,就要与“赵州茶”擦肩而过了。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细品赵州茶也是一样。

茶树的叶数不尽,世间的水无法计。偏偏在此时此地,一时因缘际会。

这茶,穿越万水千山,沾着晨露,染着朝曦,带着天上的星光、大地的呼唤,来到眼前,在小小的盏中,快乐地舒展。这水,前天为冰,昨天为云,明天为雨,且不说杯中水来自何处,在此时此地,它与茶叶融会的同时,也把天地万物的光风霁月,收在眼前一杯中。

真正的饮茶,就在人与茶相触的一瞬,你分不清哪个是茶,哪个是吃茶者的感受,此时,无须“闻香”,无须“回甘”,无须联想,无须用心体味,人与茶,在一瞬间,分不清谁到底又是谁了。

明海法师曾指出,茶叶从新生到炒熟,经历了一个“死过去”的过程。茶叶遇到水,便又“活过来”。参禅的道路,同样需要这样一个过程,行至无路处,转过身来,从此柳暗花明。

在当下,不谈玄说妙,以平常心契入非茶非禅、非不茶不禅、不可言诠、不可思议之境,不去分别“什么是茶,什么是禅”,亦不执著于“茶即禅,禅即茶”的“茶禅一味”,即是“细嚼赵州茶清风有味”之时。

此时,无论在何地吃茶,都是观照心灵的道场。

明海法师还提醒饮茶人,参究生活禅,细品“赵州茶”,要观照眼前的茶,也要观照好拿起茶碗、放下茶碗的动作。

轻轻地拿起,轻轻地放下,借着这轻缓柔和的一举一动,我们得以调整仓促、散乱的心,使它进入静默、和谐、蕴藉、丰厚之境。

然而,有谁在观照这司空见惯地拿起与放下?

饮茶时尚且如此,不饮茶时又当如何?

面对突如其来的种种“意想不到”,面对让心七上八下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面对狂喜或暴怒的“荣辱得失”,你能做到“平常心”、“本分事”、“拿得起”、“放得下”吗?

这一碗赵州茶,吃起来真不易!

通过生活禅,和真实的自我相遇,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中国佛教协会前任会长赵朴初老居士这样称颂赵州禅师:

平生用不尽,拂子时时竖;

万语与千言,不外吃茶去。

有人来问禅师:禅是什么。

禅师将茶水注入来客的杯子中。不一会儿,杯子满了。禅师似乎没看到,继续用壶往那只杯子里注入茶水。

来人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断地溢出杯子,直到不能再沉默下去。

他终于忍不住了,说:“茶水已经溢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你就像这只杯子,”禅师说,“里面装满了你的想法与看法,你不倒空你的杯子,叫我如何告诉你什么是禅?”

习禅时,扪心自问一下,我们自己的杯子倒空了吗?

且来借这杯赵州茶,细细体会舌尖上的禅吧!

同类推荐
  • 心与禅

    心与禅

    《心与禅》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天下蜀道

    天下蜀道

    道,蜀道,道载蜀道。缘,广元,缘结广元。谨以此书献给中国蜀道文化联合申请世界遗产工程!
  • 不懂法律,就当不好经理

    不懂法律,就当不好经理

    竞争的压力和市场的发展,不仅要求企业经理要懂得法律,而且要求企业中的各类人士也要懂得法律,只有这样,法律这一武器才能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另外,企业只有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营造出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才能够理直气壮地挺直腰杆干事业。本书立足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全方位解析了企业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的要点和关键之处,对企业常见的法律问题作了浅显易懂的阐释。着重论述法律策略,其目的是要让读者掌握如何有效防范和系统规避企业经营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本书的编写力求语言简练、朴素,简而不繁,各个层次的读者在读后都会有一些收获。相信本书将为您的企业发展助一臂之力,成为您开展各种商务活动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
  • 下一站幸福:幸福如沙漏

    下一站幸福:幸福如沙漏

    天王巨星,天才作家的终极PK!每个女孩子十八岁的时候都有梦,可是她的梦却早在她七岁的时候被人一起带走了。她的幸福是触不到的,她的爱是受过诅咒的。幸福就如沙漏般不断的从指缝间溜走。华丽的忧伤,沙漏般的爱情.....
  • 责任比黄金更重要

    责任比黄金更重要

    此书是一本完整阐释责任意识的权威读本,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提升责任感,树立完美职业精神的必读之书。《责任比黄金更重要》结合员工的工作实际,用大量生动翔实的材料和案例,详细阐述了责任的重要性,倡导人人负责的企业文化,目的在于培养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 孩子最需要父母解决的50个心理问题

    孩子最需要父母解决的50个心理问题

    本书精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50个心理问题,以专业的知识和视角进行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它将会带给广大家长新的理念、新的感受和新的启发,帮助广大家长朋友一起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让孩子健康成长。
  • 天道传承之路

    天道传承之路

    大劫将至,万物应劫,天道传承,混沌圣体现!看他如何与鸿钧等4位创世神尊共同联手,对抗大劫,拯救天下苍生!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人生·点滴卷(读者精品)

    人生·点滴卷(读者精品)

    风靡全球的真情故事,感动一生的纯美阅读;润泽心灵的饕餮盛宴,惠泽精英的成功启示;突破困局的导航明灯,缔造成功的内在密码。最纯美动人的励志佳作,无可替代的生花妙笔,展现励志美文顶尖力量,最憾动心灵的饕餮盛宴,最荡气回肠的励志大餐,最酣畅淋漓的悦读。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勇气和力量,带给你爱和希望。一部相伴一生的心灵圣经,一掬滋润心灵的智慧甘霖,在阅读中收获真知与感动,在品味中得到启迪到智慧。
  •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是一种生活状态的表现,也是生命积淀的形象化表述。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茶不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消费品,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了解茶道,才能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之道。中国人对茶倾注了极大的热忱,也将自己的生命意识灌注到了茶香、茶话、茶情之中。从茶杯中氤氲飘起的水雾,就像中国人轻松自如的处世状态;浸泡在茶壶中的芬芳,就像中国人淡雅闲适的生活情怀。这便是茶之道,也是中国人的生活之道和艺术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