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4400000002

第2章 不自知的狮子与绵羊 (2)

我们在这个社会上生活,“自知”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只有正确地认识到自己是骡子是马、是狮子是羊,我们才会知道下一步该怎样走,才能离开灌满苦酒的夹缝,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选上一块沃土。也只有一个人的自我感觉与大众感觉接近的时候才不会使别人难过,自己也才会有乐趣。可惜,我们还远不如那只羊和狮子,因为我们还没有照过镜子,我们更缺乏自知。

婴儿的自知能力就很强了,那是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老人的自知能力也很强,那是历经困苦以后的彻悟;喜欢读书的人的自知能力更强,因为他们会时时拿自己与书中的智者能人或是平庸小民作对比,在不断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区别时,意识到自己是个怎样的个体,意识到怎样的位置是自己站得稳又很喜欢的。

当然,这种自知不是只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贬低自己。那样做只会让你成为混迹羊群的狮子,失去自己可以发挥的广阔天地。那不是我们所说的自知,我们所说的自知其实是一种自信。拥有这种自知的人从来不容别人在自己自知的范畴内撒野,因为自知者自知自己做的事是对的。这种自知源于这个人能站在事外第三人的角度冷静地审视自己,审视别人,审视我们生活的“局”。当然还要有那种忍受痛苦的勇气。

任何一种变动都是痛苦的,都意味着割裂和分离。任何一种认识的过程也是痛苦的,因为那意味着迷惑和无助。任何一种认识过后,留下的还是痛苦,因为那意味着你必须改变,意味着你已陷入困境,不去变通只会步步逼近死亡。

不仅仅是作为个体的人需要自知,企业要想在商海大潮中生存更需要自知。假如一个企业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等待他们的无疑是破产、被兼并的命运。假如他将自己的实力估计得过低,过剩的资产无法优化利用,那不啻是一种浪费,更是一种削减自身生命力的行为。

还记得联想成功“狙击”戴尔后,杨元庆对记者说:“我们知道自己哪里行,哪里不行,成本比戴尔高,绝对在很长时间处于劣势,但我们也知道自己一直占有技术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有谱……”

其实,做人、做事往往也是同一个道理,那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做一个有谱的人,一个知道自己是谁的人,一个意识到错误后不怕疼痛,勇于改正的人。

柏杨曰: “执迷不悟狮化的羊,终于会死于狮子之口;而执迷不悟羊化的狮子,会死于羊群的踏践糟蹋。”……

◎做不做海归

出国焉,留学焉,成了这个时代的特征,不可不大书特书。五十、六十年代的出国留学,和二十年代的出国留学,其本质上大大不同。从前留学,基于爱自己的国家,以便学得手艺,回来改善自己的国家;而今留学,基于厌恶自己的国家,以便学得手艺,就在外洋落户,不再要自己的国家。这区别非常重要,只有对知心亲友,才肯吐露这种心理上的动机,把屁股打烂都没有人肯形诸文字也。

——《权势:官崽哲学的流弊》

“海归”顾名思义就是海外归来的人,中国自古就对海有着疯狂的崇拜,并深信海的那岸,文明高度发达,可以完成我们力所不及的事情。于是,无法解决“生老病死”这么高端问题的秦始皇,掀起了我们向海外学习的狂潮。而徐福作为中国第一位远渡重洋的“留学生”被史册记载了下来,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自此,中国人扬名立万的手段就有了一种名为留学的新花样,最有名的那位,还成了某部知名畅销小说的主人公——唐三藏。

但是以上的那些人,虽有留学之实,却没有留学之名。若论正史上记载的第一批留学生,还是1874李鸿章派遣到美国的“幼童出洋肄业局”。也就是从他们开始,中国正式有了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留学生,也正是这些远赴重洋孩子为我们打开了看向世界的窗子。自那以后,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人走出了国门,前仆后继,有如飞蛾扑火。记得在张恨水先生的《金粉世家》里面,白秀珠曾对金燕西说过:“你随我去了德国,走了这一遭,也算见了世面,回来还怕没有出身吗。”可见当时的人们对留学评价之高,要知道中国人视出身为“命根子”,是文人身份地位的象征。为了这个“出身”不晓得在二三十年代有多少人掏出腰包里的银子,离乡背井去受那份洋罪,回来之后又有多少人,因为它而身居要职。虽然也有金燕西之流的,时运不济的,留学后当了戏子的。但这类倒霉蛋毕竟只是留学大军中的一小撮,他们中的更大一部分人,在学成归国后都是成就斐然的。中国近代政坛中那些为我们所乐道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其中,那些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可待到国家初定,这股留学风潮随着战后经济的低迷而衰落下来。直到七八十年代,百废俱兴,那些怀揣梦想的人们才又开始了西移之旅。且,也不知道是对知识的迫切渴望,还是对祖国的不屑一顾,那些学子们,多数在离开故土后就乐不思蜀,归期不定了。而那些学成归国的,正应了“物以稀为贵”这句话,好不抢手。如果你是留学生就算你是卡西莫多,姑娘们也会往你身上靠,硬是让你产生自己是白马王子的错觉。一旦你的玉笔钦点了某个单位,就看吧,那天晚上厂长会活活乐醒,好像效益已经翻了几个百分点似的。于是,就像柏杨形容台湾五六十年代的父母一样,中国的父母们也发了狂性。

都盼望子女小学毕业入中学,中学毕业入大学,大学毕业去美国,在美国娶妻生子,找个差事,成为美国公民。

我们在这样氛围之下,也当真认为:

只有这一条路,才是光明大道,小学毕业上中学,中学毕业上大学,大学毕业千方百计去美国,洗盘子焉,擦汽车焉,半工半读,弄到手一个博士硕士,找个职业,然后见女人就猛追,追不到就大骂祖国不够强大,追到啦就结婚生子,老死黄金之国,或回家光宗耀祖。

怀着这样的心思,我们“忽忽悠悠”地走到了二十一世纪。国力增强了,人民富裕了,留学生也越来越多了。就像七八十年代留学生抢手的原因一样,他们的身价一落千丈。从前那个“吃三天洋面包,胜食十年糠”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以前我们说留学回来,身上就包了层金,从此跃升为复合型人才。如今你到了人家公司应聘,先要像选美一样,被挑拣一番。等过了这关,到了面试的时候,主考官首先就要对你说:“我们公司的海归很多,今天跟你一起来面试的就都是从加拿大、澳大利亚回来的。”听听,言下之意,你要是去个什么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坦桑尼亚这样的国家学习,是绝对不会有面试机会的。当然了,如果你不是留学生就更不会有面试机会了。

于是“饿死的骆驼比马大”,再不济的留学生,行情也还是比苦哈哈的国内大学生要好得多。所以,我们优秀的革命传统全部在我们伟大的留学事业上体现了出来,继往开来,生生不息。

有一天,无意间瞥见电视画面里的一条街道,高矮错落的半旧楼房,五花八门的招牌,无不给人一种分外熟悉的感觉。当我正努力回忆它属于哪个城市的时候,就听主持人说:“我们现在正在日本的……”

印象中那个起码发达我们十年的国家,此刻竟显得有些落寞。当国人还在那挤破脑袋想着如何出国时,我们的国家正像一头老黄牛一样,踏踏实实地前进,终于积跬步而成千里。可惜呀,自豪劲还没过,一看到各种托福、雅思学习班里一片黑压压的人头,就像兜头冷水一样,浇熄了我所有的热情。实在是不明白,祖国进步了,好些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了,为何还要这般疯狂地要跳出国门呢?

不需多说,就一个问题,念书是为了什么?

当今的社会太人性化了,所有的东西都有人格,尤其是公司。试想一下我们买东西时所表现的谨慎、细致,也就明白他们为什么要留洋的,不要国内的。假如我们都是电子产品,那么留过洋的就是功能多的新款,国内的就是批量生产的旧款。你说,买东西的人会选哪款呢?看着电子产品的功能一天比一天多,看着越来越多的多功能产品的出现,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曾经有一位友人,拿着新买的电子产品感叹道:“天哪!我才刚买到手几天呀,就开不开机了,还没有我以前的那款好用呢。”听听,贵的不一定好,外表华丽的桔子里面搞不好是生了蛆的。古人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教育我们“不要以貌取人”,可是我们还是愿意多瞅两眼漂亮的。朋友大骂新款机型的不耐用,但下次买时还是照样买最新最漂亮的那款。何况,名厂生产的电子产品只要不是假冒伪劣的,其耐用程度也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再者,司马迁曰:“不知其人,视其友。”中国人是很看重朋友的,这一点,看看我们从古至今伟大的关系网就知道了。一个公司用一个“国产货”,再好用,也顶多是只黄牛,宰了吃肉,又能有多大用处。“进口货”就不一样了,就算不是凤凰,也是只与凤凰生活在一起的孔雀。虽然平时摆在家里面供奉着,没什么用处,但只要它张开尾巴,别人看见了,你就会与有荣焉。再则,如果要是幸运,真的抱了只凤凰,或者是只能招来凤凰的孔雀呢?好吧,就算他招不来凤凰,“近贤则聪,近愚则聩”,与凤凰在一起那么多年,姿态步伐也不会差到哪去。万一要是个假冒伪劣的也没关系,那么多候补选手,炒了就是嘛?

而那些刚刚毕业的,或者尚未毕业的,看到这种情势,为了给自己找条出路,怎么能不去打破脑袋挤身留洋大军之列。看到那些打破脑袋的年轻人,当爹当妈的怎能不急,于是,得,咱们从小抓起。看到那些从小抓起,一定要给孩子送出国的,准备当爹妈的又怎会不未雨绸一番,从胎教做起。于是,留学生的数量就这么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而增加。那些“挑玩意儿”的,看到如此之多的孔雀,怎能耐得住心动。看到大家都买孔雀,根据中国人一贯性的“一窝疯”,大家又咋能忍住不都买孔雀?就算他是个耕地的,也要抱回去一只显摆显摆。周而复始,中国的出国怪圈就此成型,而且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

在留学之风盛行的年代,人们可还记得留学的初衷。

“留学生”一词起源于唐朝,是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而派遣来唐的学生。他们在中国学习语言、文字、“诸子百家”和“射御书数”,然后装载着这些先进的思想理念回到自己的国家,去建设他们的盛世桃园。及至1871年,在美国佩里将军打开日本国门后的十八年,日本为了改变现状,再一次派遣了一个由近百人组成的参观团,踏上了向西方学习的探索之路。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短短的二十三年间,日本摆脱了“小弟弟”的身份,一度跻身到了瓜分我们的列强之流。

从向我们学习再到向西方学习,日本都是成功的。它没有浪费一点时间在无谓的探索上,为何?目的明确是以,从不做梦是以。它深知自己的弱小、贫瘠,所以它看透了政治背后的“弱肉强食”,从不去做什么“天朝上国”的美梦,只明确了自己的目的——生存下去,富强起来。清醒、自知、目的明确,正是这些优秀特质打造了强国日本。同样的,那些拥有这种特质的人,也都走向了自己的成功之路,成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成为欲火而生的凤凰。

同理,那些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也多是些能看清自身需要之辈,他们知道自己的位置,更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所以从不做“大材小用”这种蠢事。他们会合理安排每个人,让人们在适当的位置上去发挥。这是“知人善用”,也是一种对人才的尊重。要知道,孔雀再好看,又怎么能有黄牛耕地的本领高。将孔雀放到田里,只是浪费它的美貌,你的时间。凤凰更是如此,不将庭院打扫美丽,怎能请得它来栖息。然而没有牛的辛勤耕作,庭院又怎会变得干净美丽。由此可知,黄牛也好、孔雀也好、凤凰也好,都是各司其职,同样重要的。故,何以厚此薄彼呢?用牛刀杀鸡绝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同类推荐
  • 中国报告文学的世纪景观

    中国报告文学的世纪景观

    作为一名新时期文学的参与者,本书作者长期身处报告文学创作、研究的前沿,是作者对世纪转折间报告文学发展的追踪、观察和思考,因此这些文章表现出了深厚的理论素养,也有对当下的报告文学创作,其中一些篇章是对报告文学理论建设的丰富、发展和补充。同时,这些研究文章还向读者传递了大量的信息,本书收录的是作者1996年到2000年间的一系列研究报告文学的文章,具有相当的资料文献性。可以这么说,这本书既是作者的一个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中既有宏观的报告文学理论及发展流变、创作潮流的梳理、总结,同时也是这几年报告文学理论界的一个阶段性成果。甚至是微观的报告文学作家、作品的剖析、评论
  •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是中华文化的珍贵宝藏,是国学的重要部分,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认真品读。由雅瑟主编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精选唐宋八大家散文193篇。其中:韩愈39篇,柳宗元35篇,欧阳修32篇,苏洵11篇,曾巩13篇,王安石21篇,苏轼32篇,苏辙10篇。每篇散文均有翔实的注释和精辟的鉴赏,以及后人的点评。《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力求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使读者尽览八大家散文的概貌和精髓。
  • 一日三秋

    一日三秋

    收录了著名散文家及评论家韩小蕙女士历年来散文精品凡30余篇。其中既有写老北京的生活趣闻,又有且行且思的精彩体会;既有拍案而起的意气风发,又有煎茶煮酒的闲情雅趣。文笔隽秀,构思精美,让人在享受文字之美的同时享受思想盛宴。
  •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复兴与建设以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以前相比都有长足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的有的学术观点与学术主张,也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文学学者的关注。
  • 伊利亚随笔

    伊利亚随笔

    堪称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瑰宝。在这些随笔中,《伊利亚随笔》荟萃了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兰姆最出色的随笔作品,兰姆以“伊利亚”为笔名,从日常作息、家长里短切入,将平生感念娓娓道来;随笔主题既与兰姆本人的独特经历水乳交融,又浸淫于广阔深挚的人道主义氛围,纤毫毕现地展示了英式随笔的至高境界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大少的冷妻

    大少的冷妻

    有钱的人不一定幸福,没钱的人不一定不幸福,但倒霉的事多多少少都会摊上一点。=======================================‘飞花断喉,喋血芙蓉’听过这八个字的人很多,真正体会这八个字的,却没有。因为死人,等于没有。杀手血芙蓉,来无影,去无踪,好像不存在,又好像处处都在,冥冥之中在暗自洞察一切。她冷漠,无情,在暗夜里呼唤正义。她是全凭喜好做事的暗夜修罗血芙蓉,本也是富家千金嫡女,童年父母婚变,她从公主变成灰姑娘,此后恶运连连…。母亲去世,兄长失踪,丢给她一个嗷嗷待哺,身份成迷的婴儿,未成年的她受尽唾弃指责。看尽人间世态炎凉,只想平平淡淡过一生,谁料,昔日的老子,要拿她联姻。靠之,人善被人欺,这次叔可忍,婶也不忍了。他出生豪门,少年英雄,饶是强大此般,还是逃不开家人逼婚,于是…“我扮演你妻子,条件是你要用你的全部势力做我的后盾。”“成交。”故事从此开始…
  • 芸编指痕

    芸编指痕

    精选了郑逸梅写人物、谈掌故、品艺事、话图书的文章上百余篇,撷英采华,变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共分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艺事编四辑。所选皆为郑文精粹,而又以类相从,可以和而观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编在手,尽享快乐阅读的陶然之感。
  • 将爱情进行到底

    将爱情进行到底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友情、爱情和奋斗的故事,里面有梦想、有流行、有浪漫,而同时也有现实中的无奈与困惑。该小说通过感人剧情,反映出真实的人生。
  • 听柏杨讲人生

    听柏杨讲人生

    人性是统一的,而人格则不然。有时圣人,有时禽兽;有时君子,有时小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超级阅读力训练

    超级阅读力训练

    ,人生有许多乐趣来自于阅读。也许还能洞察细枝末节,但总体上的统领和运筹帷幄上的才干,然而,我们亲自经历的事情却是有限的。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无限丰富的知识,这就是阅读的魅力。阅读是人生的最大享受之一。我们的生活是如此多彩,经验丰富的人固然能做事。因为,则惟有出自于那些博学阅读的人士。通过阅读所体现的幸福主要体现在独处和索居时:通过阅读所养成的斯文主要体现在谈吐上;通过阅读所发展的才能主要表现在办事的决断和处理上
  • 废材猫妖乱苍生

    废材猫妖乱苍生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天啊,我穿越了???仰头长啸啊……““哇,帅哥就在眼前哇……么么么来亲个……””耶,帅哥靠过来了,闭上眼睛偷瞄,好性感的双唇!口水口水淌出来……”“我去,我怎么被抱起来了,我怎么是只猫啦!!!!呜呜呜呜……”穿越异世,转世为妖!既然是妖,为何帅哥追着满山跑!废材猫妖,为何总是失忆!莫名卷入各种是非,原以为良人是你,到头却发现,不过一场空欢喜!世人皆说,猫有九命!可为你,失了一命又一命!为了你,真假良人难辨别!为了你,遍体鳞伤,受尽折磨……你却告诉我,原来你早就开始后悔!滔天恨意,乱世妖女!白发红眸,祸乱苍生!能解百毒,长生不老,起死回生,逆天改命……且看废材猫妖乱苍生!蓝若兮,我绝不会原谅你!轩辕辰,前尘尽忘莫记起!冷无双,爱情亲情难分离!竹尔宣,君心一片妾无意!小鱼儿,多谢一路有了你!猫妖慕容静夜,终究情归何处?!敬请期待……
  • 火神肆虐:火灾的防范与自救

    火神肆虐:火灾的防范与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我爱你,时间没什么了不起

    我爱你,时间没什么了不起

    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世界险恶是它的事,我们自己得真实善良,勇敢坚强。全书辑录了豆瓣网大获好评的32篇文章。这些充满深情的文字,记录了对青春、对爱情的至真感悟,讲述了或美丽动人,或痛彻心扉,或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爱情、亲情故事。或许,每个人的青春都有那么一段短暂的痛,但却不妨碍本书这18位青春代言人,娓娓道来的、发自肺腑的爱的感言。他们还热爱美食、旅行,以及生活中的许许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