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把这个好消息带回方家后,老太君分析了下,觉得可行,便命李氏与何氏去向家探点口风,何氏很是厉害,当着向夫人的面,把童青雯也叫了出来,把她的堂弟夸到天边去,功名在身,又即将外放,屋子里只一个通房,并且卖身契都还在何家手里的,是遣是留,全由她说了算。最重要的是,这何家公子下月初就要出发,所以,家里人也正想着给他物色妻子,好一并去任上,这样,夫唱妇随,又无长辈管束,多么美好的未来……
何氏很会说话,三言两语就把童青雯说得两眼放光,心肝儿乱颤,最后已经是蠢蠢欲动了,向夫人面色不佳,但聪明阴险卑鄙无耻的何氏先前一进门就给了她好大一顶高帽子,直把她夸成史上超五好姑母,何家公子各方面条件也都不差,配商户之女的童青雯,那绝对是够格的,她也找不着何家公子的致命缺点,又不敢太过得罪何氏,是以也不敢当着何氏的面大说何家公子的不是,只能很是和谒地问侄女的意见……
当天,李氏何氏回到方府后,进入仪门不远,如美便一个箭步撺了过来,问事情怎样。
李氏假装埋怨地骂了她两句,如美理所当然道:“如情是我妹妹,身为姐姐的,当然要关心啦。娘,快与我说嘛,事情办得怎样了?”
松鹤堂里,老太君与方敬澜齐坐到厅堂上,方敬澜食指轻扣桌面,“那童家姑娘已经心动,就是向夫人一昧的阻拦,是吧?”
不待何氏说话,李氏已急吼吼地道:“可不是,那向家夫人虽没明着说出来,但明眼人都瞧出来了她压根不愿让侄女外嫁。我想,待咱们离开后,定要给她侄女洗脑了。老爷,这事儿可怎么办?”
古代女子是没有婚配自主权的,父母死了,一切监护权都由近亲长辈安排,人身自由包括婚配都得由长辈作主,如果向夫人不同意这门婚事,一切都免谈。
方敬澜沉吟了会,道:“向家夫人打的主意不外乎是,阻碍侄女在百日内成亲,无法在百日内出嫁,那么就要守孝三年,三年后,也会想方设法找各种由头把侄女揽到自家儿子房里头,他们向家占据着道义上的优势,到那时候,晴丫头若是反对童家姑娘进门,可就是善嫉,犯了七出罪名。这向家夫人,果真打的好主意。”说完不由冷笑一声。
何氏也道:“公爹说得极是。向家夫人,也算得太精了。如今想给童家姑娘说亲事估计也是不成了,唯今之计,只有从向家父子处下手。”
何氏想法很是通透,向夫人一心一意要把侄女的财产占为已有,但向家父子毕竟是男人,又身在仕途,钱财虽然重要,但读书人的面子更要顾及,相信只要说服了向家父子,向夫人就好办多了。
而这事儿嘛,女眷是不好出面了。
松鹤堂里五个女人齐刷刷地望向在场的唯一男性兼当家人。
方敬澜摸了摸鼻子,望着母亲妻子及儿媳妇和女儿,捋着胡子呵呵一笑,夸赞道:“难为你们同舟共济为晴丫头的婚事操心。好,这事儿,包在我身上。”其实潜台词便是:为着小女儿的婚事,母亲妻子媳妇女儿齐上阵,这是多么难得的家庭和睦呀!京里那么多名家能臣,后院里有他的方府如此平静详和么?
只是高兴过后,又想着如善的事儿,老太君痛骂,妻子不屑,两个儿媳妇冷脸以待,几个儿子也是不理不问,又叹起了气,这个二女儿,真的太令他失望了。
方敬澜办事效率还是满不错的,第二日下了衙后,携知礼一道直奔上林苑把向家父子齐齐拉到外边吃酒去,然后发挥他的超高口才,再说足了大道理,向家夫子都是老实型的人物,论嘴才,不及方敬澜,论学识,也要差一射之地,论见识多广,向家父子更是不及从海宁到齐州,从齐州到京城,再从京城到江浙过区转了几圈世面回来的方敬澜,所以,一场酒喝下来,方敬澜已占据了主动权,向家父子只有点头附和的份,并且还深深检讨,深深自责,深深愧疚,他们对不住方家呀……
向云翰虽然也是科举出身,知识渊博,但为人一向老实,被方敬澜一番话说下来,早已面红耳赤,几乎把头埋地下去,深深不耻自己。
而知礼,虽然没有方敬澜那般能说会道,但从来都是说到点子上,一番长篇大论下来,已把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统统搬了出来,向家父子一听,自己若真要纳表妹进门,就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毫无廉耻之徒,直惊得目瞪口呆。但人家知礼很有说话水平,他说出来的话却也是有根有据,向云翰一个字都反驳不得,最终只能把一张白晰的脸渐渐胀成茄子,再由茄子胀成红暑。
最后,总算明白自己已经犯下读书人所犯下的严重的错误……娶表妹进门就是对方家不仁。娶了方家姑娘,又让亲亲表妹伏低作小,此为不义。既想得方家的好处,又想得表姑娘的十万嫁妆,此为不知廉耻。娶了嫡妻还想纳平妻,此为对妻子不忠,表姑娘清白姑娘家却只能伏低作小,是对已亡舅母的不孝。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还寡无廉耻之徒,枉读十年圣人书,枉负朝庭对他的期许,枉称为读书人……云云……
最后的最后,向家父子只差没指天发毒誓:保证坚决不纳表妹进门,一定给表姑娘寻门妥当的亲事。
方敬澜见收到成效,很是欣慰,一番翁婿友好的模样。
然知礼却面无表情地问了如下几个点子:“万一表妹寻死觅活,非要嫁与你呢,你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