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想出兵灭日本,为何刘伯温竭力阻止?他的话至今仍令人深思
历史的长河中,曾有无数英雄豪杰挥舞长刀,他们战胜强敌,披荆斩棘,曾让无数百姓免于战火的煎熬。然而,战争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有时候,平和的方式更能打通任督二脉,带来更为长久的安宁。明太祖朱元璋曾想出兵灭日本,却在贤臣刘伯温的劝谏下作罢,他的话在今日看来,仍有深刻的启示。

朱元璋,洪武皇帝,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凭借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智慧,从一个江浙乡村走出,经历重重考验,最终创建了辉煌的大明帝国。当他登上皇位,国家初定,内忧外患仍然严重,于是他心怀壮志,志在寰宇,想要将大明的疆域不断拓展,使民众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安居乐业。

然而,有这样一个邻国,一直困扰着朱元璋。那便是远在东海之滨的日本。日本国自古便有侵扰中原的野心,屡次觊觎大明的边疆。当朱元璋成为明朝皇帝后,他并未忘记这个小国,反而更加怀念着一统天下的大业。于是,他决心出兵征讨日本,以昭示天下,明朝皇帝的权威不容挑衅。

可谓英雄胆识,有谋略。然而,千里之外的日本,并非易攻之地。明朝虽然兵强马壮,却不能轻易藐视敌手。出兵日本,不仅会消耗国力,还会让百姓再次受到战火的摧残。明朝初建,国家需要和平稳定,百姓也需要安宁的生活。在这个重要的历史关头,朱元璋需要谨慎地权衡利弊,慎重地作出抉择。

贤臣刘伯温,元朝末年名士,明朝开国功臣。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刘伯温以忠诚、智慧和卓越的政治远见,协助朱元璋建立了明朝这个繁荣昌盛的大一统王朝。

朱元璋酝酿出兵灭日本,刘伯温摇头制止,他的话现在还值得我们深思。古往今来,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是无法想象的。数千年来,无数英勇的将士和无辜的百姓,在战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使得我们的民族一度在血泪和破碎中度过。

当朱元璋欲出兵攻打日本之际,刘伯温从国家利益出发,冷静地分析了大明国内外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反对兴兵之见。他强调和平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避免无谓战争的祖训。这些观念在当时显得极为超前,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智慧。

刘伯温认为,战争不仅会破坏和平,还会使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这种教诲在当今世界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想实现持续繁荣发展,必须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尽量避免战争。

回头想想刘伯温的话,其实在现在也值得我们深思,百姓需要休养生息,“战争没有赢家,和平没有输家”,为了一时贪功,贸然发动战争,确实不是明智之举,你们说是不是呢?

参考资料:《明史》

作者简介 | 无风,95后女孩,想和你一起活得任性又自在。ID:wfqnwx
他是江南的儿子,金世遗的徒弟,服下三颗天心石,功力直逼金世遗
在梁羽生的小说中,江南绝对是很多人喜欢的一个人物。尽管他这个人喜欢多嘴,好耍嘴皮子,做出来的事情令人啼笑皆非,但是心眼一点也不坏。真性情,不做作,有一说一,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也觉得这个人物很不错。江南,从小无父无母,被陈定基收为儿子陈天宇的书童。江南原来到底姓什么,也没有人知道。所以陈定基,就为他取了江南这个名字。之所以给他取这个名字,是因为陈定基想念自己在江南的老家。读书号2023-04-19 17:28:450000没对比就没伤害,同样都是演花无缺,把五男星放一起差距就出来了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提及古龙笔下的翩翩公子,我最爱的还是连城璧和花无缺这两个人。这两个人实在是太像了,连古龙描写他们的神态、举止和风采,都让人有种乱入的感觉。只可惜如此贵公子,连城璧成了反派,而花无缺女人缘并不好。也许古龙并不待见贵气十足的公子,他喜欢的只有浪子。今天我们来聊聊参演过花无缺这个角色的几位男性,到底谁演得好呢?把五个人放在一起,差距就出来了,没有对比便没有伤害。1、石修读书号2023-05-26 16:07:090003郭靖与黄蓉结婚生子后,华筝嫁给了谁?郭靖知道后一定会后悔的
黄蓉,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她不仅貌美如花,还很聪明,说好听点就是古灵精怪,说不好听了,就是此人很精明,料事如神。再加上她的老爸黄药师是五绝之一,管辖桃花岛;师父洪七公也是五绝之一,领导丐帮;另一半郭靖,是一位仁义大侠,武功盖世。这就使得黄蓉,即使武功不突出,也能在江湖上混得风生水起。如果因此说黄蓉可以在江湖上呼风唤雨,可以左右一切事情,也是不妥的。黄蓉也有绝望的时候,她的绝望来自于一个女人。读书号2023-04-18 17:49:180000历史上篡位的权臣比比皆是,为何唯独司马家被骂了上千年?
谈起权臣篡位,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司马炎篡位称帝。按理说,权臣篡位这样的事情不是司马家首创,这种事情司马家既没有空前也没有绝后,不应该被视为负面典型而流传千古。可是事实上,无论是正史的官方史料记载还是野史传闻民间传说,都将司马家的篡位视为十恶不赦历经千年都不可原谅的严重行为。甚至有人传说,就连篡位者司马炎自己的后代晋明帝司马绍在看完自己先辈的“创业史”后,也哭着发出了“晋祚不长”的哀叹。读书号2023-05-10 17:26:2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