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日历 |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节令风物交相促使,各自推陈出新,痴心的人们总是想苦苦挽留住春天。
春天百花凋零,又何必感到遗憾呢?夏天的树木,浓密葱绿,正称人心意。
注释

晦日:农历每月最后的一天。节物: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何须:何必,何用。可人:称人心意。
赏析

这是宋代诗人秦观的一首迎夏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借助“三月晦日”这一特殊日子,送春迎夏,迎来送往,表达乐于接受,勇于尝试,乐观向上的豁达人生观。
秦少游诗词风格大多婉约感伤,被誉为“婉约正宗”,这与新旧党争有很大的关系。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其成也苏轼,败也苏轼。苏轼劝其读书考进士,又随着苏轼升迁而升迁,随着苏轼被贬而同贬。可是苏轼被贬的时候多,所以秦少游很长时间处于贬谪状态。
这对于诗人的诗词风格有很大影响,“古之伤心人”的称呼也与之有关。“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郴州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大量忧伤诗词风格的另一面,也有“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的少数豁达诗词佳作。这首诗正是其豪放豁达的生动写照。
“晦日”,指每月的最后一天。“三月晦日”,就是春天最后一天。翌日就进入夏天了。属于春末夏初交替之际。“偶题”,就是诗兴顿起,偶然而题,颇有偶得之意。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这两句是说,节令风物交相促使,各自推陈出新,痴心的人们总是想苦苦挽留住春天。
“节物”即节令风物。“相催”,即交相促使、共促共迫。“各自新”,即各自换新光。“痴心儿女”,即指“挽留春”的人们。一“催”一“留”之间,就将光阴无情,与人们痴情形成了鲜明对比。大自然的变化,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也要学习“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的精神,顺应自然,融入自然,接受自然。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这两句是说,春天百花凋零,又何必感到遗憾呢?夏天的树木,浓密葱绿,正称人心意。
“芳菲歇去”,是对于题中“晦日”的一种呼应。白居易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芳菲尽”与这里的“芳菲歇”,说的是一个意思。“何须恨”,即不必恨。为何不必恨?诗人进一步解释道:夏木阴阴正可人。
“夏木阴阴正可人”,正是对首句“节物相催各自新”的一种具体呈现,也是对“痴心儿女挽留春”的一种回应。夏日如此美好,又何必沉迷在春日里无法自拔呢?一切事物都要向前看,每个季节都有属于它的独特风景,没必要沉迷在过去,而是要注重当下,拥抱未来。
纵览全诗,语言清丽,态度乐观,情寄于景,景中含情,小切口蕴藏大哲理,是为迎夏诗中的名篇佳作。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班主任:我总结了高中三年经常使用的化学方程式,建议收藏
高中化学的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不同物质之间化学反应的式子,所以呢,想要规范书写化学方程式就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前提下,因此,既要按照各类反应规律书写,又要注明必要的反应条件等。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此,一定要配平,配平系数为最简单的整数比,要防止假配平。所以为了方便大家去记忆和书写总结,我将高中三年的全部化学方程式汇总在了这里,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去整理和背诵!读书号2023-04-22 22:58:390000他是江南的儿子,金世遗的徒弟,服下三颗天心石,功力直逼金世遗
在梁羽生的小说中,江南绝对是很多人喜欢的一个人物。尽管他这个人喜欢多嘴,好耍嘴皮子,做出来的事情令人啼笑皆非,但是心眼一点也不坏。真性情,不做作,有一说一,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也觉得这个人物很不错。江南,从小无父无母,被陈定基收为儿子陈天宇的书童。江南原来到底姓什么,也没有人知道。所以陈定基,就为他取了江南这个名字。之所以给他取这个名字,是因为陈定基想念自己在江南的老家。读书号2023-04-19 17:28:450000关于数字的成语(精选1553个)
关于数字的成语(精选1553个)在中国文明五千年和汉语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成语璀璨夺目,蔚为壮观,它是文明的积淀,汉语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瑰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数字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点击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查阅该内容哦!)▼目录▼000043岁从军,断枪破强寇,一生鲜有败绩,最终却投敌乞活的一代名将
引言第一次听说哥舒翰,是在李白的诗里,杜甫的诗里,还有哥舒翰自己的诗里。这是个颇有文采的战将,在大唐名将云集,哥舒翰是个特殊的存在,他虽然是一个突厥人,但他既继承了突厥人骁勇善战的传统,又对汉族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哥舒翰)哥舒翰是在民族大融合时代出现的一个百战英雄,从普通士兵做起,在对吐蕃作战时因军功卓著被封安西节度使,最后还被封为安西郡王。读书号2023-05-23 09:32:4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