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如果我死了,整个大清朝就是陪葬品

沉静的读书人
做一个
在喧嚣的世界里

优雅
品位
教养
尊严
见识
独立
灵魂的高贵
在于阅读

知名主播:雨朦
这是女神书馆的76期文章

权
by
香蕉鱼

她身世成迷,至今人们不知她真实姓名,只知她生前徽号“慈禧”。
她精明老道,她的丈夫咸丰身体虚弱且纵欲无度,喜怒无常且子嗣凋零,她却能在短短五年内成为皇宫中的二把手。
她玩弄权术得心应手,应对国际事务却麻木退让,以致一再误国。

(慈禧)
有人说,如果道光选择了皇六子,或许能翻转历史。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咸丰二年,慈禧参加选秀。留牌后被封为懿贵人,住在长春宫。长春宫的前殿高悬着乾隆帝的御笔匾额,写着“敬修内则”四个字。这是为了告诫后宫嫔妃按照祖宗家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
慈禧从这几个字下面走过。对于这四个字,她有自己的想法。一,坚决不要犯错。二,竭力争取皇帝的宠爱。三,给皇帝生个儿子,巩固自己的地位。这样的人生规划,应该很规矩了。
后宫争宠向来扭曲惨烈,慈禧刚进宫便嗅到了一股血腥味。
咸丰皇帝结婚多年,身边女人多如牛毛,却还没有一个皇子诞生。底下的人心领神会,谁要是先怀上孩子,谁就能平步青云。
咸丰从未像康熙那样每天吭哧吭哧地干活,也从未像雍正那样病得不轻还坚持上朝。他只是一个遇到了困难就躲的人。
咸丰的精神气质与现实完全是脱节的,他喜欢那种风平浪静的生活,歌舞升平的气氛,更喜欢陶醉在六宫粉黛之中。
他病了,太医为了暂时给他提气,就建议他喝鹿血,结果他在圆明园养了一百多只鹿,每天喝鹿血。据说他还在圆明园养了很多女子,分别加以位号,时人称为“四春”,自己活得很滋润。
要吸引这样一位皇帝,慈禧能做的不是展现美貌,因为比她美的女人很多,她只能靠才学与生子上位。
咸丰子嗣少得可怜,真是邪门。所以,慈禧怀孕时,咸丰欣喜若狂,立马封了慈禧为懿贵妃。
慈禧很得圣心,常在咸丰身边伺候。
咸丰太懒,他讨厌看奏折。一开始,他不想看了,就让慈禧读给他听,读完了就批上“知道了”或者“以你的意思办”。后来他发现慈禧会写字,便连“知道了”也懒得写了,只让懿贵妃代笔。
渐渐的,皇帝越发不想看奏折,慈禧就成了他可以逃避政务的支撑点。
如此拖延,使得自己的处境越来越难。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了京城,咸丰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逃!
慈禧劝她坐镇京师,但他已经听不进去了。
他火速逃往了热河,启用被冷落了五年的弟弟奕訢坐镇北京。他刚走,圆明园、颐和园、玉泉山、香山都被抢掠焚烧,皇家园林皆是一片火海,直到奕訢签署北京条约时,圆明园依旧覆盖在大火之下。
奕訢在北京度日如年,咸丰则在热河由皇后与懿贵妃陪着,整天惶惶不安。后来奕訢请咸丰回銮,说北京这边已经安定了,正式签订条约之后,联军就撤走了。可是咸丰就是不回来。他还在计较那些外国使臣来到他面前却不叩头的坏习惯——在他看来,这是挑衅。
慈禧眼看着皇帝不行了,开始筹划着自己的命运。

(影视剧中的慈禧)
她知道肃顺要建议皇帝杀了她,也知道肃顺向皇帝说过“杀母留子”的典故,但她佯装不知,只是每次见到皇帝,她都紧紧搂着自己的儿子,两眼泪汪汪地望着他。
咸丰一想,还是不杀她了吧。毕竟自己不是典故里的汉武帝,下不了那么狠的手。
奕訢在北京筹谋着他自己的未来,哥哥咸丰却在热河醉生梦死。他天天散心,听戏,喝酒,喝完了就打人,与过去在宫里没什么两样。
死前的四个小时,终于迎来了咸丰一生中最忙碌的时刻。
他把刻有“御赏”的印颁给了皇后,把刻有“同道堂”的印给了他唯一的刚满六岁的儿子载淳。载淳年纪太小,他的印就由慈禧保管
他封唯一的儿子为太子。
他连拿笔的力气都没了,用的是口谕。休息了一会儿,他又口授了一条谕旨,决定让八位顾命大臣协助小皇子。
他希望以顾命大臣牵制两宫太后,再由皇后来牵制慈禧。
咸丰躺了一小会儿,去世了。
载淳即位,给她的生母上徽号“慈禧”,给皇后上徽号“慈安”。

(慈禧)
咸丰帝让两宫太后牵制八大臣的安排已经让人察觉出垂帘听政的味道来了,可谁也不敢乱猜。
最先动了念头的就是慈禧。
她积极地劝说慈安,很快慈安就被语言能力了得的慈禧说服。
周祖培等人立刻收集资料为太后垂帘听政造舆论,而董元醇比周祖培更快,直接上书呼吁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慈禧很高兴,但她认为欲速则不达。她没有附和董元醇,而是将他的奏折留下,待观察。
此时已经有推翻遗诏的态势,但顾命大臣们依旧觉得优势还在自己这边。
太后召见了大臣,两方争执不休,吓得小皇帝尿了裤子。
顾命大臣直接表明态度,说只要斥责董元醇的上谕没发出去,他们就集体罢工。
慈禧眼看着斗不过顾命大臣,就联系上了尚在北京的六爷奕訢。
奕訢早就想风光一把。他请咸丰回銮,咸丰不听。好,你不回,我就去见你。结果奕訢到了热河,病重的咸丰找个理由挡过去了,说“相见徒增悲伤。”
大事小事都把奕訢排除在外,卖国、给洋人陪笑脸、签订条约这种事倒是都扔了过来。奕訢早就愤愤不平。
慈禧看中了其中要害,立马传信给他。
慈安顺从,慈禧野心勃勃,奕訢实干派,很可靠。三足鼎立。小皇帝刚一回到京城,整个局势就处在奕訢的控制下,遗诏中涉及八个顾命大臣的谕令被推翻,他们为新君拟定的年号“祺祥”被废弃。
至此,慈禧终于走出了48年执政生涯的第一步。

(慈禧)
奕訢自然也很高兴。他被封为议政王,享受双亲王俸禄,主政军机处。
他与洋人的接触也越来越多,也有了处理涉外事务的信心与资本。
他需要翻译人才,就创立“京师同文馆”。
为了将政变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他与慈禧都意识到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这些肃顺所重用的人还必须留下,抵抗太平天国还要靠他们。
他还启用了李鸿章,洋务运动也搞得如火如荼。
太平天国得到了镇压后,出现了昙花一现的“同治中兴”的美好局势。
然而,奕訢包揽涉外事务的风头与慈安受人尊敬的地位很快就让慈禧烦透了。一座山只容得下一头虎,就是慈禧这头。
慈安看似温顺,但是她当年只用四个月的时间就当上了皇后(史书中没记载她是如何办到的),如今又周旋于慈禧与奕訢之间,既留了个为人低调的好名头又落得个全身而退,真是不可小觑。
慈禧很苦恼,她离终极权利就只差那么一步了。

(影视剧中的慈禧)
当年道光帝公布遗诏的时候,奕訢没有当上皇帝,他决心要做个贤王。咸丰驾崩后,他全心全意的辅佐同治。在他看来,自己很有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的风范。
可是,慈禧看到的却是他最让人讨厌的那一面:得意,蹬鼻子上脸,不尊重她,分割了她的权利。
于是,20年后,羽翼渐丰的慈禧决定一脚踢开奕訢。
她先处理了慈安。

(慈安)
《清代名人传略》里写了这么一句话,“1881年4月7日,孝贞皇太后突然去世,染病仅一日。”
有人说孝贞皇太后是被慈禧毒死的。当时生病的是慈禧,大家都以为是慈禧要死了,结果去世的是什么病都没有的慈安。
但是,不管慈安是被慈禧毒死还是自己生病去世的,总之她一去,奕訢便感到大祸临头。
他与慈禧本来就是针尖对麦芒,对彼此是越来越看不顺眼,可再怎么说中间还有一块叫做慈安的缓冲地带,不至于冲突过激。如今这块缓冲地带没了,慈禧一会儿嫌他殿前失仪,一会儿又觉得他说话太冲。
两人发生争执,慈禧嚷着要革了他的职,去了他的爵。奕訢大笑道,“革了臣的职,也革不了臣的皇子。”
是啊,皇子是天生的。
慈禧一想,好,既然这样,我就革了你所有的职,你就顶着皇子这个名号过一辈子吧。
果然,慈禧取消了奕訢所有的职务,让他回王府养老去了。
22年后,慈禧终于登上了个人权利的最顶峰。

她下令重新组建军机处,奕訢的弟弟醇亲王坐镇。
当年醇亲王得知自己的儿子载湉(就是光绪)被选为同治的接班人后,熟练地使用“晕倒”这一及时的、适当的政治手腕,让自己退居二线许多年,如今又要上前线去了。
他很苦恼。
慈禧说,“不用苦恼,我会找人来帮你的。”
于是她找来了庆王奕劻。可是奕劻对外交事务一窍不通。很快新的条约又来了,此次签订的《中法新约》就是慈禧独揽大权后对外交涉的一大败笔。
国际环境太险恶了,非常喜欢阅读资治通鉴的慈禧觉得,既然自己的脑袋不够使,干脆就从古训里找办法吧。她找到了“以夷制夷”的策略。这就是甲午战争期间,清朝对外交涉的主旋律。
问题是,方法找到了,那你就应该专注的打压侵略者呀,但慈禧不这样。
她要“双管齐下”,就像她丈夫咸丰当年那样,外面一片狼藉,家里照样风花雪月。

(影视剧中的慈禧)
就在日本积极备战,再次针对中国扩充军备的时候,慈禧突然觉得,累了,想过生日,想享受一下。
她没有倾全国之财力物力去营建海军衙门,反而想修复一下颐和园。可是,没有钱啊。
她知道哪里可以筹钱。当年玩晕倒的醇亲王不是主持海军衙门吗?找他挪用海军经费不就行了。
就这么定了。六十大寿到了,甲午战争也开打了,是时候享受一下了。她感觉这几年内忧外患,争权夺利的,都没好好享受生活呢。
慈禧把精力全都投入到积极筹备六十大寿上去了。

(慈禧的六十岁寿宴)
当甲午战争成为挥之不去的梦魇时,慈禧异想天开,希望俄国和英国的介入,会化解危机……
这当然不行。
《马关条约》还是签了。
她的“以夷制夷”的策略只争取到了一个“三国干涉还辽”的机会,而“联俄拒日”则使得清政府用以赎回包括盛京,东京,兴京在内的辽东半岛的白银,从5000万两白银的赔偿降低到了3000万两。仅此而已。
她一退再退,以至于民众都觉得只能靠自己了。民众组织了义和团,他们自称都是练过气功的,刀枪不入。义和团遭到了袁世凯的残酷镇压,接着就打出了“扶清灭洋”的旗帜。
慈禧一看,这不正好!他们刀枪不入,灭洋的大任就交给他们吧!
没人能猜中慈禧的心思,有人说她疯了,有人说她想坐山观虎斗。
其实,经历了戊戌变法后,慈禧心里是非常惊恐的。连她身边守旧的大臣也在家里摆起了神坛。有些皇室亲眷还想借用义和团的力量,废黜光绪,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帝。
国破家亡,慈禧第一个念头是:逃!
当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咸丰逃了,把烂摊子扔给了奕訢,她觉得不妥。
如今,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城,她也选择了逃,这一次她选择把烂摊子扔给已经七老八十的李鸿章,她倒觉得很妥当。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城)
《辛丑条约》签订后,李鸿章刚回到家,便开始大口大口的吐血,医生诊断是胃血管破裂,当年便去世了。
1902年,慈禧回到北京,继续囚禁光绪。
饥寒交迫的光绪始终坚持读书,坚持学英语,他想挨到慈禧百年后,实现自己振兴国家的理想。
要他“病死”在慈禧前头,恐怕是不容易。
可是,他还是死了,死于砒霜中毒。
慈禧很镇静,她又开始选继承人。
慈禧要立溥仪为皇帝时,老醇亲王的福晋失声痛哭道,“既杀我子,复杀我孙,虽拥皇帝虚名,实等终身幽禁。”
然而,溥仪还是做了皇帝,由此展开了他悲剧性的一生。
如果说慈禧执政前期还有一点人性的光辉,那么执政后期的她已经被权利吞噬,以至于用别人的性命换自己的一时安稳这种事,她做起来也毫不手软。
她命人将溥仪抢回宫里,害得醇亲王一家子子死人散之后,终于去世了。

(溥仪)
慈禧死后,葬于她在甲午战争时期让人修筑的定东陵,给她陪葬的物品里,每一件都是珍宝,价值连城。
因为这些珍宝的存在,她的陵寝很快被盗了。
有人说,如果宝藏全部追回,足以富国。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慈禧这一辈子都是在宫里度过,喝的是宫里的水,呼吸的是宫里的空气。

(慈禧和溥仪的妃子们)
在那里,随意处决宫女太监,是不犯法的,或许还是一种激情。
在那里,每走一步都能踩到一丝权利与欲望交织的鬼魅气息。
在那里,太监成群,宫女纷飞,人与人尊卑有序,等级划分明确,世界上没有那一处地方比内宫更诡异。
为所欲为并非一般人所认为的,是一种越界或者疯狂,而是一种逃出牢笼与秩序的合理需要。
她或许觉得世界就是一座巨大的皇宫,用争权夺利就可以登上高位,用争宠就可以平步青云,然而,世界太大,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的。
馆长说
这里没有鸡汤,
没有空话与大话,
只有文艺的语言,详实的史料,生动的叙述。
在文字的流淌间,
多年以前的传奇,一个接一个地复活在你面前。
我们一起,打卡阅
读
每日黄昏时分
女神书馆
置顶
如果你喜欢,
欢迎置顶我们的公众号,
并推荐给你的朋友与家人,
让优质的内容传播得更远。
这一点,我们需要你的帮助,谢谢大家!
以文艺之笔
以详实的史料
以悲悯的视角
再现一个又一个传奇
女神书馆
陪你一起
做一个内心丰盈的读书人
点
班主任:我总结了高中数学10个知识模块(附模拟题),建议收藏好
对于高中数学成绩不好的同学们,其原因无非就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同学们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原因;另一种就是想学习高中数学,但是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对于题型的理解不透彻,思维能力不强。其实想要把高中数学的成绩提高上去,那么你的数学基础要掌握牢固,然后再去刷相关的练习题,对于理科来说,刷题是关键!也只有在刷题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到底是哪里不足。读书号2023-04-22 16:39:25000096年女孩王倩:照顾脑瘫弟弟20年,怕拖累别人,选择终生不嫁
希望读者在阅读文章前,为作者点一个“关注”,作者会努力按时按量写出更好优质内容,谢谢!凌晨,记者在昏暗的病房走廊准备跟拍王倩的一天。面对镜头,王倩无奈的笑着说:“每天我基本都熬到一点、两点,一夜不睡的情况也经常发生。”话音刚落,她的脑瘫弟弟王成才揉着眼睛从病房里跑出来,直接坐在了王倩身上,搂住王倩的脖子。王倩也紧紧抱住弟弟,用摇篮曲哄他睡觉,看着记者十分动容的眼神,她说:读书号2023-05-26 09:04:520000《鬼谷子》:读懂五句话,看穿一种人
作者:儒风君做人需真诚待人,却也要懂得防人。读懂《鬼谷子》这五句话,修炼自己的城府。轻轻松松看穿小人,让小人无处遁形!1看言行认识一个人,不是听他话说得多漂亮,而是看他是否言行一致。漂亮话谁都爱听,但是没有任何营养。空头支票谁都能开,但只有少数人才能说到做到。《鬼谷子》有言:言行不类,终始相悖,外内不合,而立假节以感视听。读书号2023-05-23 09:25:170000比朱允炆更适合继位的皇孙,因一个女人去世,让朱元璋放弃了他
谈及互联网创业,雷军有一个著名的“飞猪理论”,即站在风口之上,一头猪都能飞起来,其实就是“时势造英雄”。但站在风口上的猪很多,为何有些猪能飞起来,有些却飞不起来?因此,“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造时势”相辅相成。读书号2023-05-10 17:57:030000和杨过在谷底相拥的女子,真是小龙女本人?金庸借黄蓉道出真相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一经问世,立时刮起了一阵武侠风。眼见《射雕英雄传》风靡大江南北,金庸趁热打铁之下又创作了一部扣人心弦的《神雕侠侣》。金庸是一个喜欢创新的作者,他一改往日的风格,将《神雕侠侣》打造得更像是一部爱情小说,此书以杨过、小龙女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作为主线,加之江湖恩怨、家国大义,不失为一部可圈可点的武侠巨作。读书号2023-05-25 20:55: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