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败亡的真相
一、






因为那个新问题叫做历史周期律。

四、
从公元前219年起,秦始皇开始东巡郡县,在此后的十年间,东巡成为常态,秦始皇几乎常年在各地视察,在马车上处理公务。
那种硬轱辘马车,我们坐几天都得散架,更别说秦始皇长年累月的坐了,很辛苦的。
秦始皇之所以这么做,除了在六国故地炫耀兵威以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以皇帝之尊组建流动的中央政府,暂时替代藩王守边的职能,等待二十年过渡期结束。
但在巡游的过程中,秦始皇可能发现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天下的人口太多了。
秦国统一华夏只用了十年时间,相比春秋战国常年累月的战争来说,实在太快了。战争的时间短,意味着因战争死亡的人也少,结果就是秦国和关东六国的人口大部分都保留下来。
据现代学者们推算,统一之后,秦国人口在三千万左右。
这些人口看起来不多,但问题是,当时江南没有开发,北方边境的人口不多,三千万人口几乎都集中在黄河流域。
而且秦始皇没有大规模清洗六国旧贵族,之前的经济关系和社会结构都保留下来,那么必然是旧贵族、旧官吏、旧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少地甚至无地。
这意味着统一不到十年,秦国便出现“人多地少”这种历史周期律的晚期症状。
秦始皇灭六国,可以说是跑步进入ICU。
但秦始皇毕竟是千古一帝,他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和历史周期律这个首次出现的客观规律战斗。
公元前216年,秦始皇发布诏书——“使黔首自实田。”
黔首是人民群众的统称,自实田是自己申报田地数量,这道诏书的意思是,所有人都自行申报田地数量,再由郡县审查核实,以此作为征收田赋的标准。
这么做有利于秦国的财政。
但反过来看,由于六国故地没有改变旧的经济关系,那么秦始皇的“使黔首自实田”其实是土地确权,他放弃了重新分配土地的历史任务,正式承认了旧的经济关系,保护了所有旧贵族、旧地主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
那没有土地的老百姓怎么办呢?
秦始皇的办法很简单,开疆拓土,我打下新土地分配给你们。
于是在公元前215,秦始皇派蒙恬统兵三十万,北却匈奴七百余里,夺取水草丰茂的河套地区,设立44个县,从人口繁盛的黄河流域迁徙大量移民过去居住。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征发赘婿、商人为兵征讨岭南,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并迁徙50万人到岭南地区,镇守这块新征服的土地。
公元前213年,“治狱吏不直者及覆狱故失者,筑长城及处南越”,征发作奸犯科的官吏和罪犯,迁徙到南北边疆。
公元前211年,“迁北河榆中三万家”,向榆林、河套一线迁徙了三万家人口,每个人的爵位升一级。
不断大规模移民的同时,秦始皇还征发数十万人修长城,征发70万人到咸阳附近修建阿房宫、骊山陵等大工程,再加上采石料的、砍木材的、运输的,秦始皇动用的青壮劳动力何止百万。
这几年时间,秦始皇以“暴君”的面目出现,和前半生“精明强干”的形象完全不同,原本原因就在于,他要抽调黄河流域的青壮劳动力,缓解人地矛盾,试图解决已经出现的历史周期律。
可能秦始皇觉得,这么做既能为国戍边,也能满足个人享受,还能缓解人地矛盾,要是死掉太多的人,正好减少多余的人口。
简直是一举多得。
熟读历史的你肯定看出来了,秦始皇解决历史周期律的办法,不是在上层分配方面动刀子,而是走了一条军国主义道路,用输出战争和肉体消灭的方式,来解决秦国的底层矛盾。
在两千年前刚统一华夏的时候,秦始皇就认识到历史周期律,并做出相关的尝试,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秦始皇的水平都是千古一流帝王。
但秦始皇的尝试注定要失败。
在生产力落后的两千年前,输出战争就要大量消耗国家财政,搞大工程就要耽误农业,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国家财政消耗巨大要征税填补,农村没有青壮劳动力导致田地荒芜交不上税,国家在经济压力下继续征税,农民为了避税和保命便逃离农村啸聚山林......
而在这个时候,天灾也来凑热闹。
从公元前212年开始,秦国气温急剧下降了1.5度。

当时仍处于历史上的暖期,正常情况下1.5度的降温问题不大,但问题是,当时的秦国偏偏处于大动荡时期。
原本就脆弱不堪的农业和降温结合起来,结果就是农业继续减产,很多地方颗粒无收,农民为了果腹,甚至把种子都给吃了,秦国大地上出现“死者相望”的惨烈局面。
至此,秦国的经济彻底崩溃,有条不紊的郡县也走向混乱。
五、
秦国历史走到这里,已经很清晰了。
商鞅变法给秦国打造了强悍的国家机器,把人民组织起来,实现了指哪打哪的火力输出能力,凭借这种超前的国家机器,秦国六代君王跑了接力赛,终于一统华夏。
但商鞅打造的国家机器,遇到秦始皇这种心比天高的千古一帝,也为他尝试解决历史周期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两者结合的结果,只能说是一场灾难。
而秦始皇因为个人因素废分封、压宗室、抑功臣,彻底走向极端化,遇到事关国家走向的大事,除了李斯之外,他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更不用说有个稳定的统治班底了。
至于秦始皇寄予厚望的郡县官吏,由于缺乏监察机制,也缺乏郡县制的素质教育,导致他们在执行政策时经常层层加码。秦始皇想建立的统一战线,也在六国旧贵族心怀故国的情怀下,始终建立不起来。
张良在博浪沙的惊天一击,儒生们在泰山脚下的议论,就证明了秦始皇统战路线的失败。
执掌混乱江山的孤家寡人,这就是秦始皇。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驾崩。
这个时间实在巧的很。
如果早死五年,没有和历史周期律战斗,秦始皇的评价绝对是商汤、周文一样的圣人,如果晚死三年,秦始皇可能会和刘邦打个照面。
偏偏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带着毁誉参半的名声去了,既没有进位神格,也没有沦为赵武灵王、唐玄宗的结局,实在巧的很。
他亲手推向极端化的秦国,他亲手造成的孤家寡人地位,他亲手酿成的经济危机和沸腾民怨,都将留给那个年少无知的秦二世。
秦二世:“最终还是我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而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所作所为,却在冥冥之中,为真正的天命真人刘邦铺平道路,他以黑马的姿态强势崛起,在一片废墟的华夏大地上,建立起绵延四百年的大汉王朝。
我国气象科学家竺可桢通过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发展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迭,基本都与气候变冷有关。
高考百日冲刺:我将20篇高考英语话题作文,汇成23页笔记,收藏好
每年高考的英语书面表达一直都是热点话题,虽然没有语文作文的影响大,但是对于高中英语来说也是有着不小的影响,而关于英语的书面表达在高考中更加考察的是同学们的综合英语水平能力,包括掌握的单词和语法的运用能力。读书号2023-04-22 17:31:580000每天背诵1篇优秀作文,总有一天,老师当着学生的面,念你的作文
每天背诵一篇优秀作文,日积月累,突然有一天,老师当着所有学生的面,把你喊到讲台上,一字一句念着你写的作文……那个时候,你才会理解父母、老师的安排是对的!读书号2023-04-20 11:23:420000世间最绝美的景色,在这8首诗里,最后一首的意境,无人超越
要说世上美景也无数,但要完美和意境结合在一起,还在古诗文里!再忙也要读一次,世间绝美景色全在这8首诗文里。最美的春夜《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读书号2023-04-23 15:56:000000孙悟空成佛后有多强?年少不懂,看了原著才知道:高估斗战胜佛了
受86版《西游记》先入为主的影响,在许多观众的心目中,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是最成功的了,但读过原著的朋友会发现,孙悟空虽然有美猴王之称,但他并非如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那般俊美秀气,反而是黄发金箍,金睛火眼;身穿锦布直裰,腰系虎皮裙;手拿一条儿金箍铁棒,足踏一双麂皮靴;毛脸雷公嘴,朔腮别土星,查耳额颅阔,獠牙向外生。也就是说,孙悟空不但不美,反而是长得又丑陋又恐怖。读书号2023-05-26 15:42:210000董卿:读书和不读书,人生究竟差在哪里?
女人该如何修炼自己?前几天看综艺,看到了舞台上自信、优雅的董卿,真不敢想象,如今的她已经45岁了。很多人觉得,女人四十多岁,就该走下坡路了。可是你看董卿,这明明就是一个女人最好的状态啊。她一颦一笑,端庄优雅,一举一动,得体大方,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颜如玉,气如兰”。谈及优雅的秘诀,董卿曾说:“女人外表的美都是短暂的,唯有用知识和涵养修饰自己才能美丽一生。读书号2023-04-14 16:03:4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