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糖尿病很高发,而且是家族遗传性的,如果你的双亲都是糖尿病,提前预防就很重要。从中医的角度讲,糖尿病是肾不足、脾虚、肺阴不足、脏器之间不协调,也可以用保健灸法,灸“肾俞”穴,后背新加的一个穴位叫“胰俞”,是治疗胰腺病症的,它是在第 8个胸椎旁开 1.5寸的地方。
灸论壮,一壮是 5分钟,一般情况下,一个穴位灸 3~5壮就可以了。有些特殊的,如“虚寒”特别重的就得多几壮。
虽然灸是中国国粹,但日本人似乎比中国人更喜欢灸,他们有很多“灸馆”,专门在里面给人做灸疗,就跟咱们的茶馆似的,可见灸疗已经让他们受益了。
⊙敷脐疗法治中下焦的虚寒
肚脐的皮肤是全身最薄的,敷脐比敷其他任何部位更容易穿透弥散,而且肚脐这个部位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最后闭合的地方,皮下没有脂肪组织,再者脐部皮肤有微循环,脐下腹膜还有丰富的血管网,药物敷贴在那里之后,会形成自然的闭合状态,得以较长时间存放,并能迅速进入血液循环,药力直达病灶,利用度高。
“敷脐”从古时就有,那时候称“脐疗”,就是把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敷于脐部,使药物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药物疗法。
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即神气升降出入、变化消长的地方,属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叫“神阙”。它所在的位置能通达五脏六腑,调节各脏腑生理活动,所以清代名医说过“神阙给药,可以通经走络,开窍透骨”。 《万病回春》里治小儿泻不止,“五倍子、陈醋稀熬成膏,贴脐上”。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治水肿尿短,以针砂“同猪苓、地龙、葱涎贴脐”。
这以现代医学理论也说得通,因为肚脐的皮肤是全身最薄的,敷脐比敷其他任何部位更容易穿透弥散,而且肚脐这个部位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最后闭合的地方,皮下没有脂肪组织,再者脐部皮肤有微循环,脐下腹膜还有丰富的血管网,药物敷贴在那里之后,会形成自然的闭合状态,得以较长时间存放,并能迅速进入血液循环,药力直达病灶,利用度高。而且脐部末梢神经丰富,感觉非常敏锐,通过药物刺激,可以比其他部位更能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等各系统,从而改善各脏器的功能。
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合敷脐,虚人可以吃人参、黄芪,但是敷在脐上就没效果了,至少单独使用是没有效果的,因为它们的性味不是辛
窜的,不挥发。适合敷脐治疗的药物一般要是热性的,最好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我们平时做菜用的姜、花椒、胡椒、葱、肉桂、豆蔻都是可以用作敷脐疗法的。
曾经风靡一时的“505神功元气袋”,就是把一些刺激性的药物做成袋子,敷在肚脐上,以此来提高体质,改善疲劳状态。其实这个产品借助的是中医的敷脐疗法的原理,是合理的,但是问题出在了他们把“元气袋”宣传成无所不治的了,这就出了问题。
⊙炖肉料做“脐疗”
我们炖肉的时候用到的丁香、肉桂就可以用来敷脐,这两个药等份,焙干之后研成细末,最好用黄酒调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外用胶布固定。如果寒比较明显,比如肚子特别怕冷,遇冷就泻肚,可以把丁香和肉桂比例改为 1∶3,因为肉桂是热性的。
如果是男性,总觉得疲劳,精力不够,而且觉得小肚子发凉,腰部也发凉,这一般就是肾阳虚了,不仅功能不行而且火力不旺,即便服药治疗,也非常适合以敷脐配合。
此时可以用五倍子、炮姜、小茴香各 5克,共研细末混匀,以少许黄酒或者醋调匀后敷在脐上,看皮肤的情况固定 2~3天之后除去。如果在这些药物做成的药饼上,用艾灸灸一灸,更能帮助药物的吸收,温暖下焦的作用会更好。小孩子尿床和成年人遗精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肾阳不足,不能固摄,只是孩子是生理现象,等他们成熟了,肾阳茁壮了,
遗尿问题就能改善,所以不能算病,更适于用敷脐解决。可以把我们家常的大葱的葱白捣碎,临睡前敷在脐上固定,第二天早上去除。孩子的皮肤更加细嫩,所以选择敷脐的药物要慎重。
虚弱的人都容易出汗,有的时候清晨的被子都是湿的。可以用五倍子 5克,用食醋调润,敷于脐上固定,每日换药一次。因为醋是酸的,中医里性味属于酸的都有收敛的作用,比如,酸味的石榴皮治腹泻,酸味的五味子治盗汗。五倍子也是酸的,和醋一起可以治疗夜间出汗,夜间多尿,频繁起夜,甚至男子遗精。
下焦虚寒的人,消化功能也会很差,严重的时候,吃的食物会原样拉出来,一点儿都没消化,中医诊断就是脾虚导致的“完谷不化”了。这时候可以用五倍子 5克、吴萸 6克,炒焦了研成末,用醋调成饼。
如果是孩子,经常肚子疼,受凉就拉肚子,用的药物可以和缓一些,就是家里做菜的胡椒末 5克,黑的白的都可以,敷在脐上。虚寒程度再严重一点儿的,可以用艾叶、黄酒、胡椒末各适量兑在一起敷脐,这几个东西都有很强的渗透力。
老年人夜尿多是正常的,因为他们肾虚了,不能蒸化水液,喝的水只能从尿排出去,不仅夜尿多,而且还会在夜间口渴。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清热去火,而要温肾壮阳,使喝进去的水得以利用,最后尿也少了,口也不渴了。
我们炖肉的时候用到的丁香、肉桂就可以用来敷脐,这两个药等份,焙干之后研成细末,最好用黄酒调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外用胶布固定。如果寒比较明显,比如肚子特别怕冷,遇冷就泻肚,可以把丁香和肉桂比例改为 1∶3,因为肉桂是热性的。
很多晕车的人,在上车前把一块“伤湿膏”贴在脐部,就算还是晕车,但至少不会呕吐,借用的也是脐疗的原理。
附录 ◇ 常见病温灸疗法 温灸疗法治百病◇ 日常保健温灸法
238
感冒:大椎、风池、风门、合谷。便秘:天枢、大肠俞,虚性可加气海、足三里,实性可加支沟。冠心病:厥阴俞、心俞、至阳、膻中、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失眠:神门、心俞、足三里、太溪、百会、肾俞。
常见病温灸疗法感 冒
【取穴】大椎、风池、风门、合谷。【说明】在感冒起时施灸,如能到全向微微出汗的程度最好。
大椎
风池
风门
附录温灸疗法治百病
合谷
咳 嗽
【取穴】大椎、肺俞、膻中、列缺、合谷。【说明】用艾条温和灸或隔灸均可,每日 1次,每次 3~7分钟。
大椎
肺俞
膻中
合谷列缺扁桃体炎
【取穴】天突、中渚、合谷、曲池、内庭。【说明】每次选取 1~2个穴位,每日 1次,3次为 1个疗程。
曲池
合谷内庭
中诸
附录温灸疗法治百病
天突
慢性喉炎
【取穴】鱼际、列缺、尺泽。【说明】施温和灸,每穴灸 5~7分钟,灸至皮肤表面潮红为止。
尺泽
列缺鱼际
鼻 炎
【取穴】迎香、印堂、攒竹、阳白、太阳、肺俞。【说明】每穴灸 7~8分钟,每日 1次,5次为 1个疗程。
肺俞印堂
太阳攒竹迎香阳白
附录温灸疗法治百病
牙 痛
【取穴】合谷、承浆、颊车、列缺、鱼际、曲池。【说明】用艾炷隔蒜灸,治疗牙痛效果较明显。
曲池
合谷列缺鱼际
颊车承浆胃脘痛
【取穴】脾俞、胃俞、中脘、神阙、足三里。【说明】寒证可在神阙穴隔温灸;痛症加剧可加灸内关、血海。
足三里
脾俞胃俞
中脘
神阙
附录温灸疗法治百病
腹 泻
【取穴】中脘、神阙、天枢、足三里、上巨虚、阴陵泉。【说明】用隔姜灸神阙 10~15壮,大肠俞向脊柱方向斜刺 2厘米,其余穴位艾条灸 10~15分钟。
阴陵泉
足三里
上巨虚
中脘神阙
天枢
便 秘
【取穴】天枢、大肠俞,虚性可加气海、足三里,实性可加支沟。【说明】配合饭后摩腹,点按天枢穴效果更好。
大肠俞
足三里
附录温灸疗法治百病
支沟
天枢气海
高血压
【取穴】悬钟、足三里。【说明】坚持温灸可缓解症状,减少血压突然急剧升高的危险。
足三里
悬钟
冠心病
【取穴】厥阴俞、心俞、至阳、膻中、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说明】可以加灸左侧肩胛区域及自觉疼痛点,直到疼痛减轻有舒适感为宜。
厥阳俞心俞
至阳
内关
附录温灸疗法治百病
足三里
三阴交
膻中
贫 血
【取穴】膈俞、肝俞、脾俞、血海、足三里。【说明】坚持温灸上述穴位,可以健脾助运、鼓舞气血生长,还能消除并发症。
膈俞
肝俞
脾俞
血海
足三里
附录温灸疗法治百病
失 眠
【取穴】神门、心俞、足三里、太溪、百会、肾俞。【说明】一般采用温和灸。每穴灸 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百会心俞
肾俞
神门
足三里
太溪
颈椎病
【取穴】阿是穴、大椎、肩井、大杼、天宗。【说明】较严重的颈椎病,要配合其他医疗手段,如刮痧、针刺等。
大椎
大杼
肩井
天宗
落 枕
【取穴】大椎、肩井、外关、中渚、悬钟、后溪、落枕穴。【说明】禁止为了缓解疼痛而进行有意识的运动,应保持原有姿势,尽量放松,避免风寒。
附录温灸疗法治百病
大椎
肩井
外关
后溪
悬钟
中渚
落枕穴
肩周炎
【取穴】肝俞、胆俞、肩井、肩髑、肩贞、曲池、外关、阿是穴【说明】初起时温灸效果很好,但严重者应配合其他疗法,如刺血、拔罐、刮痧、穴位注射等。
肩井
肩髑肩贞肝俞
胆俞
曲池
外关
附录温灸疗法治百病
风湿性关节炎
【取穴】风池、风门、肝俞、脾俞、水分、足三里、阿是穴。【说明】在艾灸过程中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因受凉而加重病情。
风池风门肝俞脾俞足三里
水分
膝关节痛
【取穴】梁丘、鹤顶、内外膝眼、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委中、承山【说明】膝关节处若有红肿,可温灸另一个膝关节的相关穴位,一样可以起效。
鹤顶
膝眼阳陵泉
梁丘阳陵泉足三里
附录温灸疗法治百病
鹤顶膝眼
委中
承山
痔 疮
【取穴】痔疮穴、长强、神阙、关元。【说明】温灸的同时,多做收腹、提肛的动作,效果更佳。
痔疮
长强
神阙
关元
月经不调
【取穴】肾俞、关元、血海、三阴交。【说明】月经提前加气海、足三里、涌泉,月经延迟加归来、太溪。
血海
三阴交
足三里
太溪
附录温灸疗法治百病
肾俞
关元 气海归来
痛 经
【取穴】关元、归来、八髎穴、三阴交。
【说明】在月经来潮前 1~2日施灸为宜。如胃肠不好可加灸中脘、天枢、足三里。
八髎穴
三阴交
附录温灸疗法治百病
关元
归来
阳 痿
【取穴】百会、肾俞、命门、气海、关元、阴陵泉、三阴交。【说明】应加强体育锻炼,治疗期间禁止房事。
阴陵泉
三阴交
肾俞
百会
命门
气海
关元
附录温灸疗法治百病
黄褐斑
【取穴】太阳、睛明、百会、四白、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说明】脸上每个穴位施灸 3~4分钟,身体每个穴位施灸 5~6分钟。
足三里
三阴交
百会
太阳
晴明
四白
关元
面色苍白
【取穴】足三里、血海、膈俞、脾俞、肾俞【说明】温和灸,每穴灸 3~5分钟,隔日 1次,10次为 1个疗程。
膈俞
脾俞
肾俞
足三里
附录温灸疗法治百病
手足厥冷
【取穴】大椎、至阳、命门、上脘、中脘、足三里、膈俞、脾俞、胃俞、肾俞
【说明】用艾柱在所选取的穴位上施直接灸,每日 2次,每穴灸3~5壮。
大椎
膈俞
至阳脾俞
胃俞肾俞命门
足三里
上脘
中脘
郁 证
【取穴】百会、内关、内脘、天枢、关元、膏肓、章门、足三里。【说明】每穴灸 3~5分钟,隔日 1次,10次为 1个疗程。
内关
附录温灸疗法治百病
百会
膏肓
足三里
中脘
章门
天枢
关元
日常保健温灸法
五脏俱补
【取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胃俞。【说明】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并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肺俞
心俞
膈俞
脾俞
胃俞
肾俞
附录温灸疗法治百病
健脾补肾
【取穴】脾俞、肾俞、中脘、神阙、关元、命门、足三里。
【说明】补元气,益气血,延年益寿,温经祛寒,平和阴阳,使气血畅达。并可治疗脾虚泻泄,尿失禁,月经不调,关节退行性病变,女性脾虚型、肾虚型黄褐斑等。
脾俞肾俞命门
足三里
中脘
神阙
关元
健脾和胃
【取穴】脾俞、胃俞、上脘、中脘、下脘、足三里、血海、太白【说明】振奋胃气,调理血脉,强健脾胃,提高免疫力。
血海
阴陵泉
足三里
附录温灸疗法治百病
脾俞
胃俞
上脘
中脘
下脘
补肾益精
【取穴】肾俞、命门、阴陵泉、关元、气海、涌泉【说明】培补元气,益精固肾,大补肾阳。
肾俞
阴陵泉
附录温灸疗法治百病
涌泉
关元
补中益气
【取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说明】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温中散寒、化水利湿、调和营卫。还可治疗气虚血淤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浮肿等症。
太渊
足三里
三阴交
百会
中脘
气海
附录温灸疗法治百病
行气活血
【取穴】脾俞、肝俞、胆俞、血海、足三里、太冲、三阴交。【说明】清泄肝胆,理气养血,健脾利湿,活血化淤,平肝清热,提高气血化生功能,使气血畅达充沛。
肝俞
胆俞
脾俞
血海
足三里
三阴交
太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