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幽默三法
一、造势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某市一次演讲中,开头即说:“我今天给大家谈六个问题”,接着,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井井有条地谈下去。谈完第五个问题,他发现离散会的时间不多了,于是他提高嗓门,一本正经地说:“第六,散会。”听众起初一愣,不久便欢快地鼓起掌来。
老舍所运用的就是一种“平地起波澜”的造势艺术,打破了正常的演讲内容,从而出乎听众的意料,收到了幽默的效果。
二、省略
1985年底,全国写作协会在深圳罗湖区举行年会。开幕式上,省、市各级有关领导论资排辈,逐一发言祝贺。轮到罗湖区党委书记发言时,开幕式已进行了很长时间。于是他说:“首先,我代表罗湖区委和区政府,对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掌声过后,稍事停顿,他又响亮地说:“最后,我预祝大会圆满成功,我的话完了。”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结束了演讲。
听众开始也是一愣,随后即爆发出欢快的掌声。因为,从“首先”一下就跳到“最后”,中间省去了第二,第三,第四……这样的讲话,如天外来石,出人预料,达到了石破天惊的幽默效果。
三、概括
某大学中文系的一次毕业生茶话会上,系党总支书记首先讲话,三分钟的即兴讲话主要是向毕业生表示祝贺。然后是几位教授讲话,最后是王教授讲话。在毫无准备而又难以推辞的情况下,王教授站起来,先简单地回顾了数年来与同学们交往的几个难忘片断,最后一字一顿地说:
“前面几位给大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可我还是喜欢说他们说过的话。(笑声)第一,我要祝同学们胜利毕业!(笑声)第二,我希望同学们‘学习、学习、再学习’。(笑声)第三,我希望同学们像海燕一样勇敢地搏击生活的风浪。(掌声)第四,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忘记母校,不要忘记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们!”
王教授通过对前面几人演讲主题的简练概括,旧瓶装新酒,不落窠臼,结束了一次机智、风趣且具有个性特点的演讲。
借助幽默动作结束
借助幽默的动作来结束演讲,这种结束方式虽然少见,但效果颇佳。美国诗人、文艺评论家詹姆斯?罗威尔1883年担任驻莫大使时,在伦敦举行的一次晚宴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餐后演讲》的即席演说。最后他说:
“我在很小的时候听人讲过一个故事,说美国一个卫理公会的牧师在一个野营的布道会上布道,讲了约书亚的故事。他是这样开头的:‘信徒们,太阳的运行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向前或说是径直的运动;第二种是后退或说是向后的运动;第三种即在我们的经文中提到的——静止不动。’(笑声)先生们,不知你们是否明白这个故事的寓意,希望你们明白了。今晚的餐后演讲者首先是走径直的方向(起身离座,做示范)——即太阳向前的运动。然后他又返回,开始重复自己——即太阳向后的运动。最后,凭着良好的方向感,将自己带到终点。这就是我们刚才说过的太阳静止的运动。”在欢笑声中,罗威尔重新入座。
这种紧扣话题的传神动作表演,惟妙惟肖,从而赢得了现场听众热烈掌声和欢笑声!
借助道具产生幽默效果
鲁迅先生在结束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的演讲时说:“以上是我近年来对美术界观察所得的几点意见。今天我带来一幅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请大家欣赏欣赏。”
说着,他一手伸过长袍,把一卷纸慢慢从衣襟上方拉出,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幅病态丑陋的月份牌。全场顿时大笑。
鲁迅先生借助道具表演,与结束语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具幽默。不仅使演讲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也使听众在笑声中进一步品味到了先生演讲的深意。
出色演讲的四种结尾方式
一篇演讲,在演讲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大的变更,需要在原演讲词基础上加以删修,以适合未能预料的变化,适合群众的反应。所以若能事先预备两三个不同的结语,将更完美。这一个不适用了,另一个也许可以。
怎样准备结语能让演讲圆满地结束呢?
热情洋溢式的结束语
在某些演讲中,可以用热情洋溢的话称颂听众,提出希望,作为结尾。
有位钢铁大王的助手在美国纽约宾州协会演讲中最后说:“我们伟大的宾州应该领导促进新时代的降临。宾州是出产钢铁最多的区域,是世界最大铁路公司之母,是美国第三大农业州,再没有其他州比它更能带动全美经济发展的了。”
他最后的几句话让听众听了都感到很高兴、乐观,因而燃起了他们的热情。但是这种结束方法若要有效,态度就必须诚恳,不能谄媚,不可过分;如果不够诚恳,不是发自内心,便会显得虚伪,让听众难以真心接受。
名言诗句式的结束语
这也是演讲中常用的一种结尾方法。用被人们普遍认可和使用的名言或诗句结束演讲,能给整个演讲的论点一个强有力的证明,从而进一步深化主题,并将演讲推向高潮。
1995年,在国际大专辩论会上,复旦大学四辩蒋昌健在进行总结演讲时,就化用了顾城的名言,可谓神来之笔,令听众拍手叫绝。
“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调动一切社会教化的手段来避恶。光阴荏苒,逝者如斯,在物质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而人类的精神家园可谓花果飘零。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警惕,人性本恶这个基本的命题。可喜的是,在东方的大地上,我们说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已经开始走向了新的春天。我们也相信,通过传统文化的精华,必将使人类从无节制的欲望得到合理地扼制,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执法走向立法。人类才可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黑夜给了我黑色的演讲,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抒情式的结束语
充满感情地结束演讲,最能打动听众的心。
威尔斯亲王在加拿大帝国俱乐部所发表的一篇演讲就是这样结尾的:
“诸位,我恐怕已经离题太远,讲了太多关于我自己的话。但是我很荣幸地向今天到场的听众们说出我对于我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感。我只能向诸位担保,我一定努力去完成我的重大责任,以期不负各位的重托。”
林肯第二次就职演讲的结尾更是感情充沛,扣人心弦。
“我们热烈地希望,诚恳地祈求,这大战的祸患能够迅速地落幕,不过假如上帝的旨意仍旧要它继续下去,直到奴隶们250年来辛苦累积下的财产都化为乌有,并直到已受过鞭打的血肉需再挨一次刀枪的伤残,那么我们依旧应当说:‘上帝的审判完全是真诚的,公正的。’对任何人都不要怨恨,对所有的人都给以慈爱。让我们遵照上帝的旨意,坚决地主持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完成我们的工作,收拾我们残破的国家,去照顾战死的烈士和他的孤儿寡妇——去做一切可达成我们彼此之间及各国之间永久和平的工作。”
哲理升华性的结束语
著名演说家李燕杰在《德才学识与真善美》的演讲最后,是这样结尾的:
“一个人没有强烈的希求成功的愿望而获得成功,天下绝无此事,人间也绝无此理。在人类历史上,存在遇到障碍、遇到困难、遇到打击的时候,由于缺乏坚韧和毅力而后倒转,就造成了千万个放弃理想而失败者的墓碑。这就是人生历史上一条沉痛的哲理。”
谈判——让它变得如此轻松
语言气势:最征服人心的气魄
语言气势,并非虚张声势,而是以理服人,因为心中有理,自然理直气壮。因此,我们在谈判时要表现出“我是正确的”的姿态,在心理上先压倒对方,再在此基础上运用具体的技巧,便能实现“谈判赢家”的目的。
慎重选择谈判语言
在谈判中,谈判的双方有时都可能会使用一些不恰当的语言,结果可能会将事情搞糟。比如,有的谈判人员喜欢说:“我懂。”实际上,这个词包含着很多含义,有些人往往喜欢用这个词来回答别人,以免别人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懂。
其实,这样做只是自欺欺人。“我懂”这个词给对方的印象就是你“明白了”,你很“清楚”,你“答应了”。对方很可能因此认为你已经了解了他的意思,并且接受了他的意思。
对一般人来说,“我懂”与“答应”的含义是一样的。实际上,“我懂”往往是不真实的,容易给对方造成误解。因此,谈判时最好不要轻易说出“我懂”这样的词语。
还有些谈判者喜欢说:“这是大家都明白的。”当你说这句话的时候,往往是设想谈判对手的认识与感受都与你是一致的。
其实,你这样说无形中就犯了强加于人的错误。因为你明白了不等于别人也明白;你有某种想法,也不等于别人同样有这种想法。所以,不要不看具体情况就说“大家都明白”这样的话,这对谈判双方的沟通都是不利的。
这些语言障碍都是不利于谈判的。不过,在实际谈判过程中这些词语又难以完全避免,因为语言本身就是概况的产物,再完善的语言沟通也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不失真。
知道语言因为特性的限制有时会被误解,这就提醒我们应该更好地运用语言,更慎重地选择词语。对此,在谈判中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信息要尽量完整
由于语言被误解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在谈判中我们应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对方信息来表达我们的思想、体验和感情,以便对方能完整地接受所传达的信息。
信息量越充足,对方才越容易理解我们的意思。不过你也要适可而止,否则过多的信息量会增加对方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