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不要过多地重复信息,必要时应换一种说法来重述其意。如果对方一时没有听懂你的意思,他还能从其他补充信息中获得第二次理解的机会。
说话不要过于极端
谈判时,要尽量避免使用那些没有回旋余地的语言,这样就能让谈判显得更加灵活。交谈时,不妨多用些“有时”、“可能”、“一般来说”等字眼,尽量避免使用“总是”、“绝不”、“全部”等词语,这些词语很容易给你带来麻烦。
多使用同类词语
作为一名谈判者,应该能熟练自如地运用语言,其中包括那些俗语与术语等,这样能更容易与对方缩短距离。
但也要记住,在谈判中随心所欲地乱加一些自己生造的词语、短语或不当的俗语等,不仅对谈判没有帮助,反而会让对方认为你是在故意卖弄。
一语双关让对方真假难辨
在谈判中,可能会出现一种特定的语言环境,谈判者会利用词的同音、同形或多义等特点,曲折地表达自己不能明说的意思,一语双关地劝谏对方。
晋人谢安原在东山隐居,后来朝廷征辟他出山做官的命令接二连三。他不能再安心地隐居了,才勉强出任桓温大司马的部下。
这时,有人送给桓温一服中药,其中有一味名叫“远志”。桓温把这一味药拿来问谢安:“这味药叫远志,又叫小草,为什么一件东西有两个名称呢?”
当时参军郝隆在座,不待谢安回答,就抢先答道:“这很容易解释:隐居不出则为远志,既已出仕则为小草。”
谢安知道郝隆的话是一语双关,话中有话,显出惭愧的样子。因为古代儒生最讲求出处之道,对于什么时候该隐居不出,什么时候可以出山做官是有很多讲究的。郝隆借草药暗指谢安:为布衣隐居时,朝廷再三招聘不出,身价倍增,自然有远大志向;一旦出山做官,沾染俗气,必然贱如小草。
这里还有一个故事。清朝末年,湖南辰溪县的王四开了一家招商客栈。一天,行商的李公子住在客栈的单人房间里,一觉醒来,发觉自己的五十两银子被偷了。那天,客栈里并没有其他人,行商李公子便怀疑是老板王四偷的,于是告到县衙门。王四以为他一无证人,二无证物,于是一口否认。
辰溪县知县董仲孚,精明能干,多谋善断,他从王四的神色中觉察王四偷钱的可能性极大,但又苦于没有证据。于是董县令便秘密派遣两名能干的衙役去王四客栈,对老板娘说:“客人丢失银子,你的丈夫王四已招认。现在我们来取这包银子,你老老实实地交出来吧。”
董县令原以为拿到赃证,被告就无法抵赖了。谁料老板娘比王四还要狡猾,竟装作不知道的样子。
其实董县令早已安排好第二个谋略方案,吩咐衙役:如果被告之妻不承认有银子,可将她带上公堂。老板娘到了大堂之上,还是装作不知道的样子。董县令便按第二条妙计进行。
县令叫王四伸出手来,用红笔在他手心写了一个“赢”字,然后说:“你到台阶下去晒太阳,如果晒很长时间,字还没有消失,那么你的官司就算打赢了。”
王四的妻子走上堂来,只见丈夫在台阶下晒太阳,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又不好跟丈夫说话,心中充满疑虑。当她在堂上声称不知道银子的事时,突然听到董县令对王四大声问道:“你手里的‘赢’字还在不在?”
王四连忙回答:“在,在,‘赢’字还在!”
由于“赢字”与“银子”的发音很相近,王四妻子做贼心虚,既然丈夫承认银子还在,哪里还敢隐瞒,连连磕头供认:“老爷恕罪,五十两银子确实还在我房中马桶里面,分文不少,请派当差的随我回去拿来。”
当董县令假戏真做,问王四“你的‘赢’字还在不在”时,王四说“在,在”,在不知真相的王四老婆看来,误听为“你的银子在不在”。按照王四老婆的心理,既然丈夫已经招认了,我隐瞒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是非就辨明了。
要以假隐真,就必须在“假”字上做文章,使真假难辨。做到了这一点,在谈判中才能进退自如,做到形人而我无形,致人而不被人所致。
模糊语言的妙用
谈判的过程是智力和技能的竞争。受人的思想、谈判内容、周围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谈判一般都是复杂多变的,出现始料未及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事。因此,谈判中说话一定要注意分寸,留有余地。也就是说,你在与人交谈中,有些话尽量不要说死,使说话具有一定的弹性,以便给自己留下能进退自如的余地。否则就容易让自己陷入被动位置。
谈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我们将谈判当做一门艺术的话,那么它可以算是一门综合艺术了。语言的艺术手段是谈判整体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项谈判要获得成功,就要能够灵活地运用语言。
所谓“看人说话,量体裁衣”,对于不同的谈判对象,就要使用不同的话语。对方用语朴实无华,己方说话也就不需要过于修饰;对方说话爽朗干练,己方也就不需要迂回曲折,含义晦涩。总之,为适应对方的学识、气度、修养等,要随时注意调整己方的说话语气和用词。
同样的意思,也可以用不同的语气或词汇表达出来,直陈的语气可以表达强硬的立场、对立的态度。比如,“你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这样说就显得过于生硬武断了。如果你说:“你的看法值得商榷。”这样的表述方式就能让对方更易于接受了,而且又为己方留有余地。
在外交谈判时,有时用模糊的语言能产生奇效。比如:
甲方:阁下的声明是否表示贵国政府对××协定的成效有所怀疑?
乙方:我不准备这样说,当然你可以按你自己的理解去解释。
甲方虽然对协定的成效表示怀疑,但乙方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含糊其辞,不让对方抓住把柄,避免对己方不利。
可见,模糊的语言在谈判中经常使用是能给自己和对方都留有余地的。在谈判中,对某些复杂的论点或意料之外的事情,是不可能一下子就作出准确判断的,这时就可以运用模糊语言来避其锋芒,以争取时间做必要的研究或制定对策。比如,对一些很难一下子作出回答的问题或要求,可以这样说:“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或“我们考虑一下。”或“我们会在最近几天内给你们回音。”这里的“尽快”、“一下”、“最近几天”等,都具有灵活性,为谈判留下了余地,也会避免自己盲目作出反应而陷入被动。
在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一个企业在产品销售、原料购置等过程中,相互竞争的情况很常见。因此,对一个企业来说,就必然要面临选择哪一个确定对象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谈判又具有“探测器”的作用。此时,说话适当留有余地就更有必要了。这样能让企业进退自如,获得更大的受益。
某服装公司新设计的冬装款式新颖别致,刚一上市就非常抢手,因此准备购进一大批原料再大批生产。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有几家毛纺厂的推销员来洽谈生意。公司也有意先派出采购科的一般人员与之接触。
在洽谈过程中,一方先了解了各厂的情况,暂时不签订合同,而以“贵方的意思我会转告公司上级,只要品质可靠,价格合理,我想是会被考虑的”之类的话来回答。
通过洽谈,在摸清情况、反复权衡后,公司最终确定了一家原料质高价廉的工厂作为合作伙伴。仅此一项,就让公司获益不小。
用幽默的语言活跃谈判气氛
在谈判中,幽默能起到营造气氛的作用。幽默感和幽默力量,是谈判者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一般来说,谈判者都希望在良好的气氛中进行谈判、解决问题。因此,在谈判开始后,谈判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善于用幽默“化干戈为玉帛”,变消极为积极,营造出和谐、友好、热烈、严谨的谈判气氛。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谈判者就必须具有巧妙的插科打诨、适时“幽他一默”的技巧。
1988年7月22日,中曾根首相同戈尔巴乔夫举行会谈。戈尔巴乔夫说:
“据说,在日本居然有人说什么,今后只要日本持续不断地增强经济力量,苏联便将乖乖地屈服于日本的经济合作。殊不知,这是大错特错的,苏联决不屈服。”
中曾根反驳道:“尽管如此,两国加深交流也是重要的,阻挠两国关系发展的,正是北方领土问题。……我毕业于东大法律系,你走出的是莫斯科大学法律系的门槛。我们俩同属法律系的毕业生,理应了解国际法、条约和联合国声明是何物。国际上都承认日本的主张是正确的。”
戈尔巴乔夫笑容可掬地答道:“我当法律家亏了,所以变成了政治家。”
戈尔巴乔夫的一句俏皮话,使双方的紧张气氛立刻得到了缓解,从而谈判得以继续进行。
但是,幽默要见机而用。要注意切勿用比较低俗的方式,如扮女声、装嗲、学方言等来强作幽默。这些方式会让你的表现不仅不能令人回味,而且会使人大倒胃口,无形中就给对方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不利于良好谈判气氛的营造。
幽默时,还要注意不拿对方的“痛处”或“隐私”开玩笑。这样的幽默会让对方觉得你不友好或别有用心,产生的效果可能与你的初衷南辕北辙,相去甚远。
要娴熟地利用幽默这一技巧,还必须注意自身幽默感的培养。因为幽默感直接决定对语言的措辞、时机、停顿、连贯、音调、语气等的运用和把握的尺度。幽默感的培养包括:知识的积累和表达方式的修养;培养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热爱之心;各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特别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与深度。另外,在生活中还要注意对幽默素材的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