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人都能悟到,她的话看起来是指平时的艰辛,但又包含了刚才差点跌倒的难堪。
开门见山式
这种方式是在演讲的一开始,便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然后再进行阐述。
1918年8月23日,列宁同志在阿列克谢耶夫民众文化馆群众大会上的讲话是这样开头的:
“今天,我们党号召开群众大会,主要来谈谈这个题目:我们布尔什维克人为什么而奋斗。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回答,就是:为了停止帝国主义战争,为了社会主义。”
结束语: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和开头一样,结尾也是最能显示演讲艺术的重要环节。结尾是一场演说中最具战略性的一点。当一个优秀的演说者退席后,他最后所说的几句话,将会在听众耳边回响,并将被保持最长久的记忆。我们所说的“余音绕梁”就是这个效果,因此演讲的结尾也需要精心设计。
不要忽视结束语
戏院里有一句老话:“从上场和下场就能知道他们的本领。”这话虽单指演员,但对演讲者也很适用。
任何事在开头和结尾,都是不大容易圆满的。比如,你去参加一个宴会,从你进门的寒暄到告别时的态度,就能看出你在社交场上是不是老练。在商场中的应酬,最难的就是开头的顺利,以及获得成功的结果。
在演说中,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结束时。因为最后的字句虽已经停止,但仍在听众的耳中旋转,让人记忆最久。
演讲阶升法是演讲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结尾方法,即好像阶梯般步步升高,最终将浪花推向高潮结尾。不过,这种方法不易运用,而且也不是每个演讲者对任何题材都能把握的,但若适用得当,效果却是极好的。因为这种方法是一层高过一层,一句比一句有力量!
林肯在以尼亚加拉瀑布为题材,预备一篇演说时,用的就是阶升法。我们现在来看看他是怎样以哥伦布、耶稣、摩西、亚当等的年代,与尼亚加拉瀑布相比获得累增的效力的:
“很古以前,当哥伦布最初发现这一块大陆,当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当摩西率领以色列人渡过红海时,甚至亚当从创世主的手里出来,一直到现在,尼亚加拉瀑布一直在这里发着怒吼。古代的伟人,像我们现代人一样,他们曾经见到过尼亚加拉瀑布。那时的尼亚拉加瀑布同样的新鲜有力,前世纪的庞大巨象和爬虫,也曾见到过尼亚加拉瀑布。从那样久远的年代,一直到现在,尼亚加拉瀑布从未有过一刻钟的静止,从不干涸,从不冰冻,从不睡去,从不休息。”
这样的结尾,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句比一句更重,更有力量。
一般来说,演讲结尾的要求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简洁明快
演讲的结尾必须简洁明快,切忌拖沓、重复、枯燥,要将话停止得恰到好处。如周恩来在《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的结尾:
“十六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让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而努力吧!”
结尾响如撞钟,令人振奋。
态度真诚
演讲的结尾要能让听众听起来感到愉快、高兴,并对前途充满积极乐观的态度。而要收到这样的效果,演说者的态度必须真诚,不可阿谀奉承,不可夸大,否则就会显得十分虚伪。
余音绕梁
美国《星期六晚报》的主编罗粹慕先生说过:“我把文采刊登在最受欢迎的地方,就结束了。而在演说上,当听众达到最愉快的顶点,你就应该设法宣告结束了!”
所以,在演讲达到高潮,听众情绪饱满时戛然而止,必然会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尾再次点明要点
即使在三五分钟之内,演讲者也常常能讲出许多见解来,涉及到许多相关的事情。但是,有些演讲者在演讲结束时,到底讲了几个问题,听众还是感到模糊不清,抓不到关键词句。不少演讲者认为,自己该讲的都讲了,听众应该能将他所讲的要点都印在脑子里,和自己一样清楚明白了。
实际并非如此。因为,演讲者对自己所要说的话已经思考过无数遍了;而听众在听你演讲前,对这个看法完全是陌生的。如果演讲者不能明确地将要点列举出来,听众哪里能一下子就像演讲者一样理解清楚呢?有很多演讲词,好像是一把掷向听众身上的铁砂,有的打中了,但大部分都落在了地上;也就是说,听众记得一堆事情,但最后可能没有一样是清楚地了解且记得牢的。
有位爱尔兰的著名政治家,曾为演说定了一个要点,就是:“开始你必须对听众说,将要告诉他们一些什么;然后,你再告诉他们;结束时,你得再告诉他们,你已经说过的。”这方法是不错的。
整个演讲犹如画龙,而收尾部分就是点睛,能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戴尔?卡耐基说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而在结尾时如果能再次点明要点,即使听众没有听到你演讲的其他部分,也完全能了解你通篇讲话的大致内容,因为你已经将它们概括成言简意赅的几句话,从而加深了听众的印象。
比如,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演讲的结尾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间每一循环的内容,都进到了比较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简单的几句话,便把全部的要点完全总结了,你不必问他前面所讲的是什么,你就可以知道他说话的意思了。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如果你觉得很有效,不妨立刻加以利用。
幽默的结尾更意味深长
在多种多样的演讲结束语中,幽默式可算其中最有情趣的一种。有人说过:“当你说再见的时候,要使人们笑,假如你能做到这一点,那就好极了!”
有个教士,叫路易乔治,他在为约翰?维斯雷重修坟墓的严肃仪式上,面对着众多公理会教徒发表了演讲,其演讲的结尾引起了听众大笑,堪称一篇优美流利的结尾词:
“我很高兴你们愿动手来重修他的坟墓。他是应该受尊崇的。他是一位极度憎恶不整洁的人,我听他曾说过这样的话:‘永远不要让任何人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公理会教徒。’正是因为他的努力,所以你们永远不会看见一个这样的人。如果你们让他的坟墓残破不堪,那真是故意和他作对。你们还记得当他走过一间住宅时,一个小女孩跑到门口向他喊道‘上帝保佑你,维斯雷先生’,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他说:‘年轻的女孩,如果你的脸和围裙再干净点,你的祝福将更有价值。’(笑声)这就是他对于不整洁的厌恶感觉,不要让他的坟墓不整洁啊!假如他的灵魂经过此地,看见坟墓不整洁,将会比任何事都更令他伤心。务必好好看护它,这是一座值得纪念和尊崇的坟墓。这是你们的责任。”
话音一落,群众一片欢呼。一个演讲者能在结束时赢得笑声,不仅是自己演讲技巧成熟的表现,更能给自己和听众都留下愉快美好的回忆,当然也是演讲圆满结束的标志。
但是,要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幽默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