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对方爱听的话说,使用委婉含蓄的语气说话,即使对晚辈后生也应这样。例如学生在课堂上答问完后最关心的是教师的表态。教师听学生答问时应该面带笑容,认真耐心地听下去,听完后说话力求委婉,有分寸。学生答错了,教师不应当给学生难堪,应当和颜悦色,婉言指出毛病的所在。例如,学生答案笼统,教师就提出“哪个同学能把问题的范围再缩小一些?”;学生的答案含混,教师就提出“谁能说得再明确点?”;学生的答案空泛,教师就提出“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再说得具体些?”。总之,教师不直接指出××同学的发言笼统、含混或空泛,而是间接地指出他发言的毛病,用疑问句、祈使句启发思考,不用命令句等生硬口气说话,以保持语言的弹性、柔性,这对于处理师生关系是有好处的。
(2)比较直言不讳和委婉两种方式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知识分子对直言不讳的话一般是难以接受的。某大学有位中年知识分子给研究生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专题,有一次,负责研究生具体工作的年轻同志向他反映研究生的意见,说:“你讲得不深不透。他们不是大学生了,不爱听炒冷饭的课。”直率是很直率的,可是这位同志听了却来了情绪:“炒冷饭!我不炒不就得了吗?”如果年轻人会说话,他应该委婉些,把批评意见当成“希望”、“建议”说出来。比方可以这样说:“这班研究生的水平比较高,他们希望老师讲点新见解、新材料,讲点国外语言研究的动态。”也许这样说,教师就能接受。直言不讳容易得罪人。在被提意见的人看来,他只知道批评意见是从你的嘴里讲出来的,它就代表了你个人的看法。
(3)治病和致病
现代心理医学很重视对“言语暗示”的作用的研究,曾有效地运用于临床治疗。医生从体贴患者出发,言辞文雅,态度和蔼可亲。例如,见到重病人就说:“不要紧,我们一定想办法把您的病治好”、“这种病以前有治好了的”。病人听了这些话心情舒畅,病早就好了一半。可是,也要防止某种“言语暗示”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有的大夫不假思索地随便一说,信口开河,对病人产生意料不到的影响。如“你近来怎么越来越瘦哇!”这句表示关心的话,也会引起病人的许多疑虑。有的医生跟患者说话,用词生硬,语气冷冰冰的,表情十分难看。什么“你怎么搞的,这个病为什么不早点来看哪!”、“你知道你的病到了什么地步哇!”这样的言语暗示会起很坏的作用,病人听了常常是凉了半截,终日无精打采,结果导致病情的恶化。语言的确有治病和致病的作用。
3.该简略的地方简略该啰唆的地方啰唆
重复啰唆就是一般所说的冗余度大,它不增加任何语义内容,却能表达语气,增强听者的印象,提高听的效果。冗余度大是对简略说的。说话是简略还是详细,甚至是重复啰唆,取决于听话人的理解程度。
(1)从听和说的特点看,说话的冗余度是客观存在
首先是为了消除听者的心理疲劳。听讲和看书都面临着产生心理疲劳问题。看书好办,疲劳时就主动休息,听讲时感到疲劳就会严重分散注意力。国外心理学家曾做过实验,证明一个人完全能集中在一件事上而不被其他思想干扰的时间只有11秒。这就是说,听众每次兴奋的时间只能维持11秒。从听的特点出发,说话人在讲了三四十个音节(约需11秒)之后,不自觉地来点口头禅,或“这个”、“那个”等,在讲了一小段之后有些重复啰唆,那正是使兴奋与休息交替进行,消除疲劳的方法。听有演讲经验的人讲话为什么不那么累,就因为说话人注意到使听者形成张弛有致的心理状态。
其次是说话人的思维出现障碍,为了引出下面的话而重复啰唆。说一段连贯的话,由于想跟不上说,大脑亮起了红灯。在思维出现障碍以后,有文化的人会通过沉思片刻把话连接上;文化低的人却会不自觉地重复一些字眼,以填补一时接不上话来的空档儿。
用口头禅和“嗯嗯呀呀”填空。口头禅是经常挂在某些人口头上的词语,它毫无表达作用。如北京人爱说“这个、这个”“后来、后来”“基本上”“反正”“就是说”“那什么”等等。至于“嗯嗯呀呀”,那根本就不成词语。对多数人说来,重复某些词语是有目的的,即急于引出后边的话。
再次是怕说话过重伤害听者感情,在挑选字眼的过程中说了一些多余的话。在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有位老专家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我们前进了一步,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可能有一些,遇到一些,怎么说呢?迷途啦。什么意思呢?在这两天会上……”这位老专家听了许多中青年同志的论文报告,感到可喜,可是对他们在研究工作中走了一点弯路表示忧虑。以老前辈的身份说话,既不能对与会者批评过重,也不能无关痛痒地说上两句。怎样措词才比较策略呢?开始他想说:“可能有一些人怎么样怎么样”这样会使人觉得他的话是出于一种推测,针对性不强。于是,他就把“可能有一些”更正为“遇到一些。”这就是说,下面他的话不是推测,是针对某种倾向说明,是有事实根据的。遇到什么呢?他用“怎么说呢”设问,接着说“迷途啦”。下面又设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可见,“迷途”是反复挑选出来的词语。他就是利用更正和设问的方式,不断地挑选更加合适的字眼的。
(2)一般地说,礼貌用语和服务性语言冗余度较大
有一天,有个老同志排“长龙”买啤酒,排到他那儿,啤酒已经卖光了,售货员抱歉地说:“同志,今天天热,排队的人挺多。可啤酒进货不多,刚才还有几瓶,不料这位同志一个人包圆了。实在抱歉。这样吧,明天您早点来,准能买到的。”有人认为售货员这样说话啰唆,说是只要把必要信息传递出去,回答啤酒“有”还是“没有”就可以了,就取得了最佳的交际效果。
语言活就活在它有弹性,不像数学公式那样死板板,硬邦邦。社会生活中应该多保持一点弹性和柔性,少一点硬性和刚性,硬性和刚性的东西比较容易断裂,不利于建立和谐、宽松的关系。大热天,一个老同志排了老长的队,好不容易排到了,可是他要买的啤酒却没有了,他的希望落空了,心里当然十分窝火。售货员如果只对他说“没有”,生硬得很,就会给顾客心里增加几分不快。相反,顾客听到上面的答话就是没买到啤酒,心里也是热乎乎的。这就是多余信息并不多余的道理。
礼貌用语一般没有什么表义作用,只是一种感情交流,冗余度较大。老百姓见面时说一声“你好”(比“你吃了没有”的问候语好),就像西方人互致问候用“Howdoyoudo”一样,本身并不要求回答。即使问“上哪儿?”回答“有事”,也是你问你的,我答我的,是真是假。大家都不计较,也不追究,只要达到见面打招呼的目的就算完事。见面打招呼是与对话者关系融洽友好的表现。如果熟人见了面一言不发,擦身而过,那还有什么感情交流可言?善于在各种交际场合选择合适的礼貌用语,并且用恰如其分的语调和表情表达出来,这是跟对话者建立良好关系的一种保证。
交际是双向的,如果只是单向提出几个礼貌用语,那是远远不够的。比方说,两个朋友见面,第一个说一声“你好”,另一个也应该用“你好”应答,表示彼此关心。中央机关有些电话总机的话务员在回答打进来的电话时说一声“您好”,尽管从信息论角度看是多余信息,可这是很有礼貌的。听完“您好”不加理睬,直接就说找某某单位是不礼貌的,最好是重复对方的“您好”。“请”也是双向的。两个朋友互相谦让着进屋,头一个说“请”,并做了一个身体姿态,另一个也得伴随着动作说一个“请”,包含有尊重对方的意思。如果光一方说“请”,另一方不说“请”,就大摇大摆进屋里去,那就显得太不客气了。“谢谢”也是双向的。顾客因售货员给自己服务,临走说一声“谢谢”,售货员不应瞪顾客一眼,抱怨顾客事多,也应该对顾客说声“谢谢”。出于礼貌的需要,交际双方同时使用这些双向的礼貌用语,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切之情。
语言是心灵的镜子,只有心诚才能言美。礼貌用语用得太滥,将会给人一种不真诚的感觉,要心诚才能用得适度。在众人面前,左一个“陈主任”,右一个“陈主任”,就会给人阿谀奉承的感觉。某地有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女售货员见一位常来买东西的大娘来了,迎上去就招呼开了:“大娘,你来了”、“您买点什么”、“您随便看看”……这机关枪似的一梭子话把大娘弄愣了,东西也不买了,转身就走。没想刚抬脚,“您走了”、“您慢走”、“欢迎您再来”、“再见”,又是一大串话。大娘的耳朵都盛不了,她回过头生气地说:“这姑娘,贫气”,反把姑娘弄愣了。说话恭敬,对人客套,这是中国人的美德,但是过分客套就不好了。交谈的目的在于沟通双方的情感,增加相互了解,过多的客气话恰恰是横在交际双方的一堵墙。
(3)特殊心理状态下说话的冗余度大
感到心疼的事常会提起它。儿子丢了块手表,回家给妈妈一说,妈妈气不打一处来,少不了唠唠叨叨,儿子觉得自己理亏,没有什么话可说。可是,他妈妈竟每隔三五分钟唠叨一次,没完没了,小伙子心烦了,跟妈妈吵了起来。可见,心疼的事提过则罢,不可老重重复复地提,对这一点女性尤其应该注意。
在突然死去亲人的时刻需要倾诉内心的悲伤。有个中年人突然死了妻子,料理完丧事,第二天他的同事一拨一拨地来慰问。他在极度悲伤的时刻,见到许多往日同事来家里哀悼死者,对生者表示关怀、体贴和帮助,感到融洽和亲切,感到一种满足,没等来人询问,便主动把死者死亡的经过、后事的料理述说一遍,谁来就对谁说。别人劝他注意节哀,保重身体,要他别说了,他还是一个劲儿地说下去,因为诉说一番,把心里郁积的话都掏出来,他反而觉得轻快。
双方情感互相依恋时常常重重复复说一些情话。恋爱中的男女青年总希望听到对方反复倾吐爱慕的话。身份和对象不同,倾吐情话的方式也不同。农村青年一般爱说:“我跟你好一辈子”、“咱俩过吧”。城市青年情话的内容多,同义反复的频率大。
有生理困境的老人总希望听到别人在他们的面前唠叨个没完。女孩子一般比较理解老人这种心理,愿意多陪老人说话,因而讨得长辈的喜欢。不过,陪老人说话也得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人得慢性病十多年,饭都吃不下去,手脚浮肿,心里难受得很。此时你若跟他叨唠个没完,这就讨人嫌了。一切以适度、恰当为原则,需要多唠叨时多唠叨,需要安静时安静。
(4)冗余度大小应视情况而定
区别不同对象。高三了,有些学生怕考不上大学,学习的压力很大,吃,吃不好;睡,睡不香,闹了个神经衰弱。可是,也有些学生满不在乎,不紧不慢,上课还偷着看武侠小说。班主任想提醒这部分学生,如果在班上泛泛地号召-大家抓紧时间复习功课,迎接高考,那些神经衰弱的学生听了会更加紧张。对他们来说,压根儿就不应该提起这件事。相反,对他们的过分用功还应该提醒他们多注意健康。而对那些不用功、懒懒散散的学生,那就非多说几句不可。
要多为对方着想。有人不针对问话人所提的问题作答,先撇开对方最需要了解的主要内容,按他自己的思路,一五一十地述说许多对方不大关心或早已知道的内容,这等于说了许多多余的话。《儿女英雄传》第12回记载安公子从北京去南方寻找父母,路上遭遇千辛万苦,最后才平安到达目的地。安公子先到一家旅馆打听母亲住在哪儿。他对掌柜说:“借问一声,有位安老太爷家眷的公馆在哪条街上?”一看问话人这个焦急劲儿,掌柜照理应对对方提出的问题迅速作答。可是,这位老板还像平常聊家常似的,从头到尾聊下去,先为安老太爷的遭遇打抱不平,再说安老太爷的妻子被迫找公馆住,把安公子的问题撂在一边,把个安公子急得抓耳挠腮,火烧火燎,无奈只好按捺着性子听下去。直听到掌柜的话差不多说完,安公子又问:“这公馆在哪儿?”老头儿这才说:“就在东边儿隔一家门面,聚名店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