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4100000006

第6章 书籍的制作方法

书籍的生产方法就是书籍的制作方法,和书籍的制作材料一样,各个历史时期,其制作方式有很大不同。我们知道书籍的制作并不是一开始就用雕版或者活字印刷的。印刷术之于书籍的制作方法正如纸张之于书籍的制作材料一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因此看书籍的制作方法,也就可以将印刷书籍作为断限,分开考察书籍的生产方法。

(一)印制书籍问世前的生产方法

我国古代的印制书籍大约从唐代就有了,五代时期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到了宋代已经非常兴盛。但是在唐代印刷术出现以前,中国古代书籍的制作方法主要是根据书籍的制作材料不同而采用相应的方法。

我们讲书籍的制作材料时,首先接触的是龟甲和兽骨,从出土的甲骨文来看,文字是用刀刻上去的。之所以用刀刻,主要是因为甲骨这种材料的质地比较坚硬,而且墨水写在上面保存的时间不能久远。甲骨的面积也不是很大,除掉占卜时形成的裂纹,空间更是所剩无几。用刀刻的话就有很多优点了:刀刻的字迹能保持久远,笔画又能保持匀称,线条较细,在有限的空间上能写出较多的文字。陕西周原出土的周代甲骨,需要五倍的放大镜才能看清楚字迹。

初期的书籍也有刻铸在青铜器皿上的,现存的青铜器铭文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阳文,字是高于器皿表面的,一种是阴文,字是低于器皿表面的。文字不同,制作方式也不相同,阴文是怎样出现在青铜器皿上的,目前尚无定论,有的专家认为是铸在上面的,有的专家则认为是刻写在上面的。在青铜器上铸造阳文,事前就要有周密的计划,一个青铜器上需要写多少字,每个字有多大,这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这点非常类似今天的排版。作为浇注青铜器的模子要求是非常高的,模子内壁的真迹必须是凹陷进去的阴文反字,浇注出来的才能是我们看到的凸起的阳文正字。于是,疑问出现了,模子内壁上的阴文反字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我们现代人手刻图章的时候一般采用正写、反贴,然后勾勒出来反字的轮廓,进而刻字。古人是否掌握了这个方法呢?考古学家根据青铜器中相同字的字形近乎相同而推断:模子内壁的阴文反字很可能是用事先做好的阳文正字挤压而成的。如果这种假设能够成立的话,可以推断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制造活字的原理了,只是制造活字的技术并没有用到印刷上,而是为了满足铸造青铜器铭文的需要。

再有就是早期刻在石质材料上的文字了。中国古代将文字刻写在玉片、石鼓、石片上是司空见惯的。这些石质材料上的文字有的是用笔书写出来的,有的是用刀刻写出来的。书写的石质文书,现在我们知道的就是出土于山西侯马的盟书。这些盟书都是用红色或者黑色墨水书写在玉石片上的。为什么这些文字是书写上去的呢?考古专家对此进行了大胆的猜测:春秋晚期,社会动荡,诸侯之间征伐不断,结盟也屡见不鲜。结盟一般都是有一些紧急的事情,而且结盟的信物——盟书要一式两份,一份放置于盟府,作为证据;另一份埋藏于地下或者沉到河里,以示由大地作证,永不毁盟。事情紧急,又要两份,刀刻可能无法满足急需,索性手写。但手写的石质文书毕竟是少数,从流传下来的石质文书来看,绝大部分都是用刀刻的,比如碑文、刻写在石头上的宗教经典、摩崖石刻等等。刻写的这些石质文书一般都是裸露在户外,或者本身就是就地取材依山刻写的。如果这些文字用笔书写出来的话,经过长时期的风吹日晒,字迹往往会模糊不清,甚至是毫无留存。所以古代的石质文书还是首选刻写。

随着正规书籍的出现,甲骨、青铜器皿、玉、石这些材料已经不能满足需要。竹木简渐渐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书籍的主流制作材料。从目前出土的大量竹木简来看,竹木简上的文字基本都是用笔书写出来的。古时有“刀笔吏”的说法,说竹木简是用刀刻写出来的。实际上刀、笔、墨、砚都具备,才能在竹木简上写出字来。这里的刀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有的人认为刀是用来刻写文字的,有的人认为,刀具有“橡皮”的作用,现在我们写字一般都备有橡皮,以便改正错误。古人在竹木简上写字时,身旁要备有一把锋利的刀,当竹木简上的字写错了,就及时用刀将错字刮除,然后再将正确的文字写在上面。因此将“刀笔”放在一起理解,认为是用刀替代笔,是不对的。唐代张守节撰写的《史记正义》中说:“古用简牍,书有错谬,以刀削之,故号曰刀笔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古代的时候人们用竹木简写字,有书写错误的时候,用刀将错字削去。

与竹木简同时存在的还有用丝织品作为书籍制作材料的,这种丝织品被称为帛。以这种材料制作书籍,文字不是铸造、刻写,而一定是用笔书写。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帛书,这些帛书放在一涂漆木匣中,分写在整幅帛上的和写在半幅帛上的两种。内容包括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有重要学术价值,又可作为校勘传世古籍的依据。它不仅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为研究汉代书法及书法演变、发展提供了珍贵的依据。现今留存的汉代书法,大部分都是石质材料的刻石。这份帛书让我们一睹汉代墨迹,实为幸事。因没有经过人为的修饰刻凿和传拓的因素,让我们清楚地认识了“古隶”的本来面目。其书风古朴、自然,笔墨饱满流畅。用笔已规范化,挑笔形成了特色,字体富于变化,错落有致而又气脉贯通。

稍后出现的纸张,不仅改变了竹木简使用笨重和布帛成本昂贵的现象,而且纸张更适合用笔蘸墨水书写,自汉代以来,纸书有很多都是用笔抄写而成的。自唐以后,纸张也成为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重要材料。

(二)印制书籍的出现和发展

中国是拥有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国的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藏于大英博物馆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从藏品来看,当时的雕版印刷术已经相当成熟。这部《金刚经》由7张纸组成,长达15.2尺,完整无损。释迦牟尼端坐莲花上,对众僧说法,庄严传神。文字端庄,刀法稳健,印纸精良,墨色精纯。进入五代,官方已经开始采用雕版印刷术来印制儒家经典,并且出现了私人主持雕版印制自己文集的现象,开创了版本学史上“自刻本”的先河。地方政府和民间雕印的佛经、佛画更是层出不穷。进入宋代,雕版印书成为印制书籍的主流方法。两宋时期,官府、寺院、家塾、道观、祠堂等都竞相刻书。刻书之多,规模之大,流通之广,刻板之精,都是前所未有的。

雕版印刷书籍与手抄书籍相比已经是莫大的进步了。只需雕刻一套版,印制的数量就可以随心所欲了。但是雕版印书只能是印制一种书籍就雕刻一套这种书籍专用的版,因此劳师费神,成本还过高。特别是两宋时期,书籍印制数量急剧增加,雕版印书的缺点亟待解决,怎样才能让印版一版多用呢?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平民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详细记录了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而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这段文字对活字印刷术的介绍是非常全面的:制字、排版、常用字挑选、生僻字临时制作、收藏方法等都涉及到了。毕昇发明的活字从原理上讲已经和现代排字印书的基础非常接近了。直到四百多年以后,德国的古登堡方采用活字印书。

进入元代,在泥活字原理的基础上,王臻又试制成了木活字,并且改进了选字手段,采用转轮选字,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少数民族文的木活字也被制作成功,现存的有西夏文和回鹘文的。回鹘文与汉字不同,它不是方块文字,词组的字母构成不同,词组的长短也不一样,因而要求木活字的长短也不一致。长短不一的木活字对排版的要求就更高了。但是元代初年已经掌握了这种复杂的工艺,这为后世拼音文字的排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明代,木活字已经普及到江南地区。明朝用木活字印制的书籍可考的有百余种。到了明末,朝廷发布的朝报,也改用木活字印书了。清代,木活字已经通行全国,朝廷、官衙、书院都自备木活字以方便印制书籍。乾隆年间,用木活字印制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收录图书134种,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木活字印书工程。

金属也可以用来制作印刷使用的活字,这些金属一般有铜、锡、铅等。铜活字使用得比较广泛,大约在15世纪明朝弘治年间在江南就已经出现铜活字排版印刷的书籍了。清雍正年间,用铜活字排版印刷的《古今图书集成》多达一万卷,仅目录就有四十卷之多。

用锡作为活字印书,可能在元代就已经出现了,只是现在尚未见到当时的锡活字印刷品。清代,广东佛山曾一次性造锡活字二十余万个,用来印制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清朝晚期,西方铅字排版技术传至中国,中国书籍的制作方法也与世界接轨,开始采用铅活字。当今世界,激光

照排等新方法不断出现,书籍生产技术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毕昇的后代,还有许多新的印刷技术等待我们发明和创造。

同类推荐
  •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新旧习俗对比来介绍中国的婚丧喜庆文化:结婚、丧葬、寿诞、节日。
  • 中华成语故事(利)

    中华成语故事(利)

    成语源远流长,是汉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多源于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和寓言故事中。成语把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学色彩融为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每个成语都是个故事,它的形式虽然简单,但却形象生动,十分富有表现力,往往几个字就能说出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眼前常有历史“叠影”,能感受现实中的历史“脉动”。这本面向大学生的历史读本,就是为这一点历史“叠影”而来。本书聚焦于古今一脉,如周公制礼,秦废封建立郡县。这是中华社会横向联系与纵向统治的骨干,穿越二十四史,至今还活在你我之间。本书背离流行的“文化讨论”,较多注意那些“制度硬件”,如财政税收、科举兴衰、国会与立宪。全书还关注重大事变及其带动的社会转折,如“蒙古崛起”,如“东南互保”,如近代“革命”等。希望读者有所收益,有所意会,再回头观察现实,多少能感受一点历史的“脉动”。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 函谷关

    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这里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这里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一丸泥”等等,使这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常米乐编著的《函谷关》生动介绍了函谷关的军事文化、老子文化、民间文化与人文文化、函谷关的历史典故、函谷关的名胜古迹与出土文物等内容。
热门推荐
  • 读史学心机

    读史学心机

    历史之中饱含着华夏先哲们的无穷智慧,记载着炎黄子孙的辉煌业绩,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的遗产。既然历史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进行深入的挖掘。我们要专注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持不懈;体味“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豪气凌云;同时,我们也要警醒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哀。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 腹黑世子闲凉妃

    腹黑世子闲凉妃

    那一日她喝下了母亲亲手送上的毒药,血染红了衣襟,滴下了一滴倩泪,看着那个满眼愧疚的女人轻声叹息“如有来生,只愿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和一个可以倾心的爱人!”黄泉路上她没有看见幽魂,没有看见奈何桥的孟婆,也没有看见所谓的彼岸花,只有一块三生石。她在那里轻轻的刻上:求一良人,一座木屋,一壶清茶,一树桃花,陪我从青丝三千变成白发苍苍。后来三生石开出了一道门,她走出去,走出了一场盛世繁华。那个皓月国纳兰府的纨绔大小姐纳兰汐死了,那个一碗毒药送上黄泉路的浅言却活了。成了那个纳兰汐。这个纳兰汐不再追着名满天下的九皇子跑了。不再为了霓裳阁的一匹布和其他小姐争的头破血流了。不再成天将纳兰府弄得鸡飞狗跳了。不再在那红倚楼上丢人现眼了。她每日只求一曲轻弹,一茶轻饮,一塌浅眠,就此平静终老。怎奈那日春雨缠绵,往日那个陪在自己身边叽叽喳喳的小丫头跪在那雨里,被那鞭子抽打着。怎奈三里桃花因那高堂之上的帝王,一句戏言染满了鲜血。怎奈那个成天唧唧歪歪的老头子为了救自己,剜下了自己了的心头肉。却只有一句“你能活下去就好!”那一日纳兰府的旁系被逐出京都永生不得回归。那一日她对着那个高堂之上的君王怒目而视“为君者,为的是天下苍生幸福安康,为的是太平永世。不知君王血洗这三里桃花林,是明君之为,还是昏君之为?”那一日她从来到这个异世流下了第一滴泪,看着那个脸色苍白的老头子“放心吧,我会没事的,纳兰府的人从来不是好惹的!”于是那一天红倚楼上那惊鸿一舞,她惊艳了世人于是那一天皇家宴上她的那句“我不嫁不爱之人。”扬名天下。于是那一天皇家密杀,她一身红衣竖立于纳兰府前,血战一晚,护了身后那一缕温情。那一日皇家晚宴上他白衣灼华,入了她的眼。那一日他执帕轻拭她的脸,近了她的身。那一日桃花树下,他折一枝桃花插入她的碧发,进了她的心。那一日他已重权在握,即将为王,却为了救她独闯敌人的牢狱,最后暗算身亡。她才知早已将他爱入骨髓。她一步一叩一跪上玉山,血染红了千里路,只愿求得那隐世之人救他一命。玉山之上她最终失血过多昏倒。这一睡便是一月。再次醒来他静坐在床前温润的看着她。她喜极而泣“我就知道你不会死!”他搂着她,心疼的为她拭泪“我是死了,但是我看见那三生石上,有一个笨女人写着:求一良人,一座木屋,一壶清茶,一树桃花,陪我从三千青丝走至白发苍苍。我又怎能忍受你的愿望落空!”
  • 田园小当家

    田园小当家

    重生农家小萝莉,人多事多极品多; 爹娘是个受气包,姐弟几人挨欺负。 日子可咋过呢? 不怕不怕,有极品灵泉和异能; 带着家人奔小康,做个威风八面的地主婆! -----------*******---------- 感谢《妇贵荣华》作者未眠君制作的精美封面,十分喜欢,么么哒!! 新人新文粉嫩嫩,子画拜求收藏、推荐票、留言、点击等一切包养支持,群么么!!
  • 网游之紫青剑诀

    网游之紫青剑诀

    第三次世界大战终于不可避免的生了,甚至动用了核弹。地球面临核冬天,为了生存,人类凭借强悍的思感技术,并且将肉体冻在未受污染的南极大6最底层,除了必要的技术人员以外,全民进入了虚拟空间——《幻恋》。由于幻舞机器出现问题所以会出现一章很多重复的问题暂时幻舞还不怎么会解决~~很快幻舞就会把多余的章节删除~~给大家带来不便幻舞由衷的说声对不起也是重伤,没有办法在战斗了。
  • 网游之苍茫

    网游之苍茫

    一个极其普通的小人物,经历了不普通的事件。从以游戏为娱乐,变成了以游戏为生存。《苍茫》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游戏,里面又充满了什么样的秘密。无人知晓,也没有人能彻底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但是,这个普通小人物却在游戏中,掀起了狂波巨澜!
  • 指南录

    指南录

    一段虚构的历史。一群男人为了捍卫一个文明不被武力征服的权力,一个民族不集体沦为四等奴隶的尊严而进行的抗争。在崖山落日前,探索历史的另一种可能,和文明的另一种出路。虚构的故事,真实的人物。以文天祥空坑兵败后的抗元故事为主线,介绍那个时代的传奇。
  • 重生小小地主婆

    重生小小地主婆

    "前世穷死,挽救不了任何亲人,重生小奶娃醒来发现被拐卖了,成了一无所有的悲催童养媳。公公纨绔烂赌,婆婆虚荣包子,附赠毛头小叔小姑一大堆,唯一的异能很鸡肋,不多的亲戚太极品……元宝仰天长啸,老天爷,再多的困难也休想挡住我奔向银子的脚步!看元宝如何成为最强技工,步步生金,奔向致富路,顺带养成忠犬相公若干枚。啥?相公养成太多了?貌似这真不是故意的啊!"
  • 狂阎少主的万有引力

    狂阎少主的万有引力

    【此文现属于5折VIP】血腥世界的恐怖,黑暗笼罩的人生,背叛的痛苦,是他的人生。高高在上,不可触摸,是他的世界,而不是她。她是平凡的小女子,渴望得到的只是一份心的平静。无意之间的相遇,交缠的世界。被神背弃的两个人,到底是他的骄傲和阴冷恋上了她的温柔和平凡还是她的平凡和温柔得到了信赖。喋血的温柔,到底心是谁的归属?*他对她说,“女人就像钱一样的肮脏,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不择手段。”她对他说,“男人就像地狱的恶魔,从来只为自己着想,不顾别人的想法。”他对她说,“你不要爱上我,因为爱上我的女人都会死的很惨。”她对他说,“我的世界没有爱,只有死亡。”******************同类文文推荐:叶子的味道:《诱惑小阿姨》:转身:《变身灰姑娘》:静海深蓝:《诱惑总裁之叛情》:芸莎:《掠情酷总裁》:焰夜:《捡个杀手当情人》:
  • 血瞳幽轮

    血瞳幽轮

    一个男人,一群伙伴,一段传说。惊险刺激的遗迹探险,唯我独尊的霸道登场,威力非凡的属性战技,曲折回肠的帝国政治,罕见珍惜的魔兽战宠,商海的奇迹传说。
  • 万物生长

    万物生长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