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4100000005

第5章 书籍的生产材料

一般认为书籍有两种形态,即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当我们想把思想意识用文字书写出来,就必须寻找一种适合的材料。而文字的材料,也就是文字的载体,就是书籍的生产材料,也可以说是书籍的制作材料。

书籍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并不是开始就用纸来书写和印刷的。纸书的问世,是书籍史上的分水岭。所以我们将纸书的出现作为界限,分段讲述书籍的生产材料。

(一)纸书问世前的书籍生产材料

在没有纸书以前,书籍就出现了。从书籍诞生到纸书的问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我国初期书籍主要是甲骨文书、金文、早期石刻文字等。所以相应地,书籍制作材料以龟甲、兽骨、青铜器皿、石头、玉器为主。而随着要表述的内容逐渐丰富,文字也不断增加,龟甲、兽骨、青铜器皿、石头、玉器等材料的承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于是出现了可以承载更多内容的竹片、木牍、布帛。《墨子》说“书之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盂”,就是说古代的统治者为了把治国之道传给后世子孙,就把这些文字写在竹简或布帛上,雕镂在金属(主要是青铜)器皿或玉、石材料上,雕琢在盘盂这类器皿上。《墨子》中还有这样的记录:“何知先圣六王之亲行也?子墨子曰:‘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之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这是墨子在谈论自己的学习感受,他说自己并未与先圣六王同一时代,所以没有见到真人,听到真声,那么怎么知道他们的美好行为呢,靠的就是竹木简、金属器皿等上面留存的记载。

墨子并不是为了阐述当时书籍的制作材料,只是告诉人们哪些材料可以承载文字传之后世,正好从侧面说明了纸书问世前书籍的制作材料。

竹木作为书籍的制作材料,与龟甲、兽骨、金属相比较易腐烂,防腐对于保护写在竹木简上的文字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竹木简防腐的技术,刘向在《别录》中说:“新竹有汁,善朽蠹。凡作简策,皆于火上炙简,令汗去青,易书复不蠹,谓之杀青,亦曰汗简。”后来人们就用“汗青”指代史册。宋代文天祥有诗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竹木简盛行的时代,布帛也被用来制作书籍。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现存实物以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帛书为最早。子弹库楚帛书出土于1942年,宽38.7厘米,长47厘米,文字为墨书,共九百余字,字体为楚国文字,图像为彩绘,帛书四周有12个神的图像,每个图像周围有题记神名,在帛书四角有植物枝叶图像。除了出土的文物以外,我们也可以在传世文献中找到将文字书写于布帛的线索。《论语》中说:“子张书诸绅。”也就是说子张把孔子说的一些话记录在丝织品上。《风俗通义》上也说:“汉刘向为孝成皇帝典校书籍二十余年,皆先竹书,改易刊定,可缮写者,以上素也。”意思就是说刘向在整理国家藏书的时候,先将草稿写在竹简上,进一步修订完成后,才誊写在布帛上。东汉末年,董卓乱国,进入都城,跟随的士兵们将帛书抢出来做了帐篷。直到东晋时期,布帛和竹简一样,是书籍普遍采用的制作材料。

观察现存的帛书,我们会发现,它的形制与竹木简书是非常相似的。首先要在布帛上画出或者织出一定数量的格子,这些格子被称为界行或栏线。黑色的叫做“乌丝栏”,红色的叫做“朱丝栏”,而两道栏线之间形成格子,正是竹木简并排形象的模仿。《后汉书》上说,汉顺帝时候,有人曾经向朝廷进贡《太平清领书》一部,共170卷,史书记载“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就是说进贡的书是在白色的布帛上写着黑色的字,文字分行,之间画着朱红的格子作为分界。卷首有青黑色的绫子,绫子上再用红笔写上划分段落的垫衬着几层古纸,尚有碎片留存。考古工作者细心地把粘附在铜镜上的纸剔下来,大大小小共八十多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长宽各约十厘米,专家们给它定名“灞桥纸”,现陈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灞桥纸纸色暗黄,经化验分析,原料主要是大麻,掺有少量苎麻。在显微镜下观察,纸中纤维长度一毫米左右,绝大部分纤维作不规则异向排列,有明显被切断的帚化纤维,说明它在制造过程中经历过被切断、蒸煮、舂捣及抄造等处理手段。虽然质地还比较粗糙,表面也不够平滑,但小标题。可见,那时候的帛书在设计上是非常精美的。

帛书出现后,由于价格昂贵,所以使用范围并不十分广泛,只是和竹木简一起作为书籍制作材料流行,最后同为纸书所取代。

(二)纸书的问世和流行

我们现在看到的纸是用机器将植物纤维捣碎,做成纸浆,然后通过一系列工序造出来的。用造纸行业的标准来讲,就是必须经过帚化过程的纸才是现在科学概念所描述的纸。

1957年5月8日,灞桥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西汉武帝时代的古墓,墓中一枚青铜镜上,无疑是世界上最早的以植物纤维为原料的纸。这一发现,把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年代向前推进了两个世纪。

1933年,曾在新疆的罗布淖尔发现西汉古纸。灞桥纸发现后,又在甘肃居延汉代烽塞遗址和陕西扶风中颜村发现了西汉纸。甘肃发现的西汉纸上还留有文字笔迹,这些文字是隶书体的。说明至迟在西汉,人们已用纸来书写文字了。这些西汉古纸中,新疆纸为公元前49年之物,中颜纸和甘肃纸为西汉宣帝、哀帝时代所造,均迟于灞桥纸。

以上这些考古发现,充分说明了早在蔡伦以前,中国确实已经有了造纸技术。但这种技术还不够成熟,不过有一点可以明确,这些流传下来的造纸技术和纸的实物,对蔡伦改进造纸术有很大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史书上说蔡伦觉得“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缯帛者谓之为纸。缯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史书上的话可以证明纸经过蔡伦改进以后,质量提高,通行天下。

以往人们都把造纸术发明的功绩归于蔡伦,直到近年来考古发现了西汉已经有成品纸后,蔡伦的地位有所动摇。《东观汉记》中说:“蔡伦典尚方,用树皮为纸,名谷纸;故渔网为纸,名网纸……”这说明蔡伦扩充了造纸的原料,改进了造纸技术,提高了造纸工艺。蔡伦造纸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努力改变“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缯帛者谓之为纸。缯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的局面。所以他将以往单用废旧麻丝造纸扩展到用树皮造纸,这样就使得纸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数量大幅度提高,极大地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和使用者的支出,比起早先造纸者没有明确目的的造纸要高明得多。尊蔡伦为纸的发明者与在蔡伦之前就有纸的出现并不矛盾,没有以前的技术积累,蔡伦就不可能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而没有蔡伦意欲扩展造纸原料,提高造纸工艺的理想,纸张不可能降低成本,也无法成为书籍制作普遍采用的原料。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的文明进程会受到很大的阻碍。

但是纸普遍作为书籍的制作材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东汉时期的《风俗通义》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汉光武帝刘秀在公元25年将都城由长安迁移到洛阳。在迁都过程中,有专门搬运书籍的车子,“载素、简、纸经凡二千辆”。素是布帛,简是竹简,那么纸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纸吗?虽然古代也有将布帛称为纸的,但是前面已经提到布帛了,按照正常的逻辑,这里的纸书必定是纸写的书。如果这是事实,那么中国至少在西汉末年或者东汉初年两汉之交时已经掌握了用纸作为书的原料这项技术。

特别是等到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以后,造纸成本大大降低。用纸来作为书写材料或者书籍制作材料就更加普遍了。《后汉书》记载:蔡文姬受曹操委托率领一些人为曹操抄写书籍,蔡文姬向曹操索要了纸和笔,书抄好后文字无一错误。类似的记述在东汉的史书中还有很多,可见在东汉时期用纸写字已经比较普遍。

曹魏时期,造纸技术更加进步。西晋造出的纸帚化程度已高达70%,非常接近后来机器造的纸。这时候,纸成为书写材料的主流。布帛、竹简莫高窟甬道偶然发现藏经洞,其后西方探险家斯坦因、伯希和、大谷探险队、奥登堡接踵而至,大批珍品被捆载而去。这些书籍最早的写于公元3世纪的西晋时期,其中最多的是唐朝到五代的书籍。这表明从晋到五代时期,即3世纪到10世纪是我国手写书籍快速发展并达到鼎盛的时期。而进入宋代,雕版印刷的书籍才大量出现,因采用雕版印刷,纸张就成为制作书籍的唯一材料了。特别是毕昇改进了印刷术以后,印刷的书籍就更加通行了。已经渐行渐远。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经向谢安索要纸张,谢安非常慷慨地将库存的九万张纸都给了他。一位史官向朝廷请求将库存的三万多张纸拨出四百张用来记录皇帝的言行。曹魏的官府藏书有四千多卷,到了东晋时期,官府藏书近三万卷,私人藏书也逐渐多起来。种种事实表明,纸的用量已经非常大了。到了东晋末年,桓玄掌握朝中大权,他索性下令停止使用竹木简而代以纸张。从此以后,纸张书写的书籍飞速发展,盛行于天下。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王圆箓在

同类推荐
  •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四大玉石

    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近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玉石文化保持着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其影响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难以比拟的,其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也是不可低估的。中国玉器以其7000年的历史,与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一样,成为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誉,堪称东方艺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四大玉石》全面介绍了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绿松石四大玉石的文化故事。
  •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一部《中国哲学简史》,足以让“冯友兰”这三个字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冯先生所说的哲学,就是本书所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世苍茫,能看清者又有几何?冯友兰先生辗转其中,沉醉于人间烟火,勾勒着关于人生理想的美丽图景。他的人生或许不完美,然后他的理想至今余响不断,让无数后人追之随之。
  • 山西民俗

    山西民俗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这是一本展示北京地域文化的知识性写实散文集,也可以说是《修志人眼中的北京——志说北京》的姊妹篇,是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北京晨报合作,由晨报编辑记者撰写,陆续在晨报《志书撷英》专栏发表,经两年多的辛勤劳作,在专栏刊出100期后,集结而成。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热门推荐
  • 茵为爱:女追男大逆转

    茵为爱:女追男大逆转

    懵懂淘气的小女子周成茵,初中还没毕业就暗恋上了表哥老婆的表弟,大自己五岁的杨帆,这段既不是近亲,也不是禁断的爱,潜伏十年后终见天日。表白当晚,皓月当空,寒风刺骨,英俊潇洒的杨帆温柔地削断了成茵的情思,让成茵从兴奋的云端直接掉到了冰冷的河里——明明是自己不小心,却被扬帆误以为是自杀……情场难淡定,职场当劳模。成茵一门心思事业爱情双丰收,寻回尊严,报仇雪恨。殊不知,那命运的推手又开始东扯西拽了……
  • 康熙后宫Ⅱ、Ⅲ:岁月如流、晚秋离歌

    康熙后宫Ⅱ、Ⅲ:岁月如流、晚秋离歌

    心系江山,开创伟业,满清帝王,坐稳中原——他是满清的帝王,他守候着满清的江山,他的心装的是天下,装的是江山社稷;他的心中也有儿女情长,也有夫情父责,他——是清朝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爱新觉罗玄烨!绵情如丝,岁月如流,默守君王,无怨无悔——她是康熙的后妃,她知道大清的君王心系江山,岁月的痕迹妆点在她的面庞、她的身体、她的心里,但有一份守候却永远流存,她——是康熙帝白发相守的女人:荣妃!本文在历史时间上,与第一部是接叙的关系,第一部讲述康熙五年到康熙二十年的故事,第二部是从康熙二十年康熙大封后宫后开始;第三部则讲述康熙最后的二十年,全书以与康熙白头到老的“荣妃”为女主,以她的视角,走过康熙后宫五十年的风雨历程,讲述一代英明帝王的后宫生活,帝王亦是凡人,亦有七情六欲,人之情感,亦有心中天平最重的那颗砝码;本文写作手法以写实为主,不追求文章的华丽,追求与史实的尽量贴尽,重新解读历史,平淡中见知真……
  • 最萌关系,运!

    最萌关系,运!

    他,是重生后的俊美傲气少年,一身骄矜,玩驱魔术的少年天师,男神范!而她,是很有都市剩女潜质的风水师,什么叫剩女潜质,就是目前还没剩,根据生活交际习惯判断下来,一定会剩下的那种。宅女范!第一次见面,她说:“咦,你就是我弟说的那个朋友,怎么长成这样,一定没什么朋友吧?”他不解。她立刻笑着说:“帅到没朋友听没听过?”
  • 读三国演义悟做人之计

    读三国演义悟做人之计

    为了让读者从《三国演义》中更好地领悟如何做人,结合《三国演义》中的典型故事,将其中人物形象简略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结合社会现实来揭示做人的方法和技巧,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以《三国演义》为引子,或以全局为立足点,提纲挈领,或以局部为落脚处,小中见大,剖析出了较为全面的做人智慧,希望能够抛砖引玉,给读者带来更有价值的启迪。
  • 走过荒原

    走过荒原

    徐传化是陆亚芳近作《走过荒原》的主人公,这位从沙地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做过年,扛过活,跑过腿,十五六岁从老家逃难出来,在钱塘江边搭个草棚住下来,什么活都干,三百六十行几乎干了个遍。这个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老农民,一直在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终于有一天,他嗅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凭自己的胆识与气度,找资金,找人才,找地方,开始了由两千块钱、一只缸起家的小作坊向一个民营企业王国的进发。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徐传化,他是沙地里长出的一棵参天大树,是沙地里盛传不衰的神话。陆亚芳用的不是笔而是自己的心写这个活生生的人物,从外表写到内心,渗透了她的智慧和热情。
  • 卿舞:风落寂寂【全本】

    卿舞:风落寂寂【全本】

    他是他的四皇子殿下,自幼深受皇家礼仪熏陶,自然是一副皇子王孙的气度,而她是她的明澈郡主,在靖国侯府这一亩三分地里备受宠爱,倒也乐得自在无拘束.谁说,皇子与郡主,一定要扯上什么关系?宿命的洪流把不谙世事的她卷入了波澜诡谲的朝政之中,满门被灭的灾难覆顶而至,压得她避无可避几乎窒息.原本给予无上宠眷的皇室,居然成了反手之间灭了她满门的仇人,而那个面容俊美素来淡漠的四皇子,成了惊才绝艳的皇太子殿下,成了她的夫.他握住她的肩,"但凡有我活着一日,就绝不会,再让你一个人孤寂."她咬着牙看回去,目光孤冷,字字清晰,"此生此世,我这颗心,绝不会与你互通灵犀!"爱与恨,情与仇,背叛与守护,眷恋与归依.最终的最终,是一场灰飞烟灭的尘埃落定,还是一场逃脱不了宿命的爱恨交织?须知晓,有些恨,挫骨扬灰不后悔.有些爱,逃不过天网恢恢.最新穿越古文:《BH公主:断袖驸马太多情》http://m.pgsk.com/a/345547/《BH皇妃:妖孽暴君求负责!》http://m.pgsk.com/a/410662/【【同步更新然澈两本最新签约出版文:】】《就算世界无童话》:http://m.pgsk.com/a/300698/《最美好的都在等着你》:http://m.pgsk.com/a/300701/俏皮风古文《刁蛮娘子养成记》:http://m.pgsk.com/a/287158/____________________【【推荐澈的新文:】】青春温暖风,《陪你到世界的终结》http://m.pgsk.com/a/203599尝试古代轻松风,《此女刁,斩之!》http://m.pgsk.com/a/206221/
  • 一个女子的生活与成长:流言流年

    一个女子的生活与成长:流言流年

    女人在做决定的时候想到的常常是为了“谁”,而男人在做决定的时候想到的总是为了“什么”。秋微用温和的文字和时尚干练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女子的生活与成长,以及,一个最现实的爱情故事:性与爱,家庭与激情,本土与外来文化,横流的物欲与挣扎着谋求独立的精神世界,生存和情感的双重压力与30岁女人加速逝去的青春……
  • 变革寓言

    变革寓言

    耿辛,从小被称为天才,在接手父亲的公司后,拼尽全力却一败涂地。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一只会说话的乌龟小贝,和一个大学尚未毕业的女孩(小珍)出现了。乌龟小贝讲述的那段离奇的龟族历史中,蕴涵了龟族的信仰“神龟七律”;而小珍则通过一系列的“阴谋”,让耿辛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和过错。
  • 腹黑席少霸宠妻

    腹黑席少霸宠妻

    本文一对一,欢迎跳坑!白筱婕,二十二岁的时候就嫁给了二十六岁的席欧洺。成了标准的豪门妻,众人羡慕的对象。好吧,有人就是见不得她过得好呀!这可怎么办?【片段一】“少爷!今天少夫人打了乔小姐一巴掌!”秘书恭敬报告道。“什么?!”某男震怒。秘书头更低了,暗忖,少夫人也真是,这乔小姐可曾是少爷心中的易碎娃娃,碰不得的。“送医院了没?她的手那么娇嫩,打疼了怎么办?!”某男气急,边穿外套边外出。秘书绝倒!这是神马情况??少爷是急得说错了吧?【片段二】“你知不知道你现在的老公,当初是为了替我报仇才娶了你,你如今的一切也不过都是一场镜花水月!”十足挑衅的话对着她说。“老公,你听见了么?有人说你是为了利用我才娶我呢~”她眸光潋滟,嘴角微扬,露着一抹狐狸般的狡黠笑容。某男黑着脸从旁边的拐角走了出来,看也不看那投在他身上的炽热目光,径直走到那还在笑却透着无比危险的女人,紧张又霸道的搂住她。某女手指竖放在男人嘴上,止住他想要解释的话。“接下来我问一句你答一句,如若有假,倾家荡产怎么样?”某女还是笑的一脸潋滟。“好。”犹如受了盅惑般,某男乖乖点头。“你是为了利用我才娶我的?”“婕儿你听我说……”某男急于解释,却被打断。“你只需要回答,yesorno!”某女红唇轻启。“是……”某男低语。某女瞪了一眼旁边那露出得意微笑的女人,哼,等下会更好笑!“那你有利用过我吗?”某女继续道。“没有!”立刻否决,声音比刚才那声响亮多了。“你爱我吗?”蔑视的看了眼此刻犹如斗败公鸡的女人,她继续问道。“爱!”十分响亮。“爱到可以为我付出一切吗?”“是!”某男嘴角上扬,眸中带笑。“那如果有人想要欺负我怎么办?”“谁敢!我抄他全家!”某女嘴角微翘,睨视那刚才还得意的女人,“请问,这位小姐听清楚了么?”【片段二】“少爷,早上少夫人下楼梯差点摔了一跤,受了点惊,不过现在已经没事了。”“把地板换了。”“少夫人说床睡着不大舒服。”“换了。”某男想也不想道。“少夫人说窗帘也有点旧了……”“换了。”某男继续办公。“少夫人还说了……那个与她在一起的人也让她不觉得舒服……”报告人暗暗汗颜道。“换~什么?岂有此理,她想造反吗?!!看我回去怎么收拾她!”某男暴怒,差点就上当了!报告人暗忖,少夫人计谋失策了~好吧,简介无能,内容更精彩!
  • 代理人

    代理人

    七岁,我以为我会和普通的孩子一样长大,工作,成家,但是因为误碰了一个葫芦,而放出了那个东西,改变了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