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0500000008

第8章 陆师印象

何锡章

(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

今年是陆耀东师八十华诞。我以拜识先生27年经历所形成的印象,写下这些文字,作为我的祝辞。

有幸拜识先生已是27年前的1982年的事了。此前,我同门77级陈瑞琳毕业前报考研究生,所报导师正是陆先生,我孤陋寡闻,直到那时我才第一次知道先生的大名。同年,我考到川大,师从李昌陟先生,攻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正是进校不久,就与陆师相见了。这年金秋十月,川大为纪念郭沫若诞辰90周年,主办了学术讨论会。一时,现代文学研究界大家名家云集,我也是第一次目睹先生们的风采,我久仰的陆师也在会上得以拜见。因同门考研的缘故,我斗胆主动找陆师请教,没想到,先生异常平易和蔼,没有丝毫名家的架子。会期几天,我也长伴先生左右,请教学术,聆听教诲,收获颇丰,感受益深。会议结束,匆匆的结识以为会因天各一方而中断。没想到,三年后,因缘续结,直到今日以至永远。不知是什么原因,毕业时我选择到了当时的华中工学院中文系工作。来前,我跟学长、老师王富仁汇报了我的情况。他在回信中,嘱咐我到汉后,一定要多向陆师、陈安湖师、易竹贤师、黄曼君师等请教学习。从此,与先生交往日多,虽未入先生门墙,可先生视我如己出,和先生弟子一样,享受学生的同等待遇。后来,蒙先生不弃,收为门徒,遗憾的是,至今还没出门,这自然有负先生厚望,但我却感荣幸,就这样当一辈子先生的关门又永不关门的弟子,真好!

是的,当先生的弟子真好。

奖掖后进是先生始终如一的态度。无论是自己的学生或其他老师其他学校的学生,尤其是武汉、湖北相关学科的学生和青年教师,先生从来都是一视同仁,关心成长,指点学术,受惠良多,我自己亦然。我是1985年到武汉工作的,那时,学术上刚刚起步,整体上还没入门,可又想早点出道,先生对我们这些后学的心思是理解的。因此,只要有机会,他总是想法予以提携。那时,先生主持省文学学会的工作,为繁荣湖北文学学术研究,学会不定期编辑出版学会会刊《中国文学研究》。组稿时,先生总想到年轻人,尽可能为大家提供发表论文的机会,我那时就有两篇文章在先生的指导和帮助下得以面世。这对于一个刚开始学术研究的年轻人来说,是多么地重要,把自己的想法变成铅字,在那个时候又是多么地令人激动!在八十年代,学术活跃,学术会议频繁,可青年受邀机会甚少。先生总是极力向主办方陈情,积极推荐,让年轻人参加会议。我在那时参加过丁玲和冰心的学术讨论会,就是先生推荐的结果。不仅如此,只要有机会,先生总希望把年轻人推到学会中去,让他们在学会里受到学术熏陶和学术组织能力的锻炼。在八十年代后期,现代文学在成都开年会,先生问我去不去,我因无象样的文章,就没去与会。后来先生对我说,他想推我进理事会。我听后,既为先生奖掖后进的胸怀所感动,又为自己学术无成而羞愧。

严格规范是先生指导学生的不动原则。在武大文学院,在珞珈山下的武大校园里,在现代文学研究界,陆师对学生学术上的要求,可谓严名远播。同门常讲,在第一次见先生之前,或第一次送文章给先生审阅时,总有惴惴不安之感,生怕难以接近或当面挨训。但真的接触后,陆师之严,则别有一番感动且受益终身。先生之严,不是为人的“严苛”,不是不尽情理的专断,而是对学生学术的基本要求。青年学生刚从事学术工作,很易心浮气燥,急于求成。书没读上几本,材料没有掌握,观点没有完全成立,逻辑框架也没成型,就信然下笔,敷衍成篇。此时如送先生处,无论是论文,还是课程文章,那是绝对不可能过关的,挨克不可避免。不过,他不是简单否定就撒手不管,而是从选题到材料的重新收集再到观点的提炼,从内容的更合理安排到语言文字的表达,都一一指明,并开出有关文献目录,让学生重新学习、思考、再组织。他常告诫学生要沉得下去,深得下去,做学问写文章或书,在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方面,至少有一点是有新意的。他还特别强调材料的“细”和分析的“细”。所以,他要求学生总是不断修改文章,直到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无法再提高了才会放手。其实,这种“严”,准确讲是“严谨”之“严”,是一个从事学术研究者的根本性的治学方法和态度。记得我在八十年代中期写了一篇关于“五四”抒情小说的文章请先生审定,过一段时间我去取稿时,发现他在我的稿子上用红笔改动甚多,观点材料以及文字都有大量修改,连标点符号运用不当处,都一一纠正过来。此文后来能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得以发表,其实是深得先生严格与严谨之益的。我这个人生性散漫,凡事都不很认真,后来做人做事或做学问,认真了一些,除了在大学时受到老师们的教诲外,后来主要应归功于先生的言传身教。这种治学的态度,在今天的学术环境下,更应继承发扬光大。虽然我自己也难以达到先生的境界,但我总要求我的学生努力努力再努力,尽可能地接近先生及前辈学者所建立的这种优秀的学术传统。

待人君子是先生一生秉持的人格特征。在与人的日常交往中,无论学生、同事、朋友,还是与其他没有直接关系的人,他总是以君子风范一视同仁。先生秉性耿介,心地宽厚,平和淡定。他可以就事论事,直言不讳,但决不盛气凌人,严肃而又温和,持守原则而又平易,诚敬谦虚、淡泊名利。他有脾气,也会生气,但他能理性地控制自如,即使批评人,和风细雨,不怒而威。与先生交往27年,我从没见过他对别人吹胡子瞪眼睛,可是,你能感受到在平和的交往中,他的原则,他做人的底线及人格操守。对学生的作品,他既不惮肯定,也不吝批评,完全与时下一些所谓学人不同:要么无原则的溢美,要么进行非学术的恶评。对学生,如在学术上有点收获,他自然感到欣慰,如学生有背学术规范,即使问题并不严重,他也决不护短。这是学术的道德要求,更是做人的应有境界。先生总是以自己的行为,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别人。弟子之外的凡与先生有过或学术或日常交往者,与学生们的感受非常一致,每每谈及,敬意油然而生。

先生著述甚丰,每当著作面世,就会送书给学生们,从写在书上的赠词可见先生的古道君子之风。或称“某某君”,或云“某某兄”,或曰“某某契弟”,在这里,没有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呈现出的是平等的君子风范。在当今的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师德受到侵蚀,极个别甚至到了寡廉鲜耻的地步,所谓存在的师生之间的“潜规则”便是。和先生交往,则相对简单,就是古训“君子之交淡如水”。他从不给学生添麻烦,从未向任何学生伸手,绝对不会利用老师身份所掌握的一定的权力,和学生做交易或通过管卡压谋取某种不当利益。即使有事不得不需要学生出力,也是以商量征询的口气,不会开口要学生无原则无条件办事。先生对物质要求甚低,除了每天喝少许酒的爱好外,没有过多的其它嗜好。作为学生,尊师理所当然,因此,在汉弟子或在外地学生,逢年过节,总想以各种方式表达心意。一般电话,有时也去先生家里。先生总是要请学生吃饭,或家宴,或餐馆,否则,其心不安。学生家如有小孩,往往还有所回赠。弟子中如有孩子升学读书,他和师母总会以物质方式表达祝贺和鼓励。作为学生,一生能投在这样的老师门下,是何等的幸福!

执着学术是先生生命的基点。他五十年代初毕业留校任教后,与学术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自我认识先生以来,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对学术的忠诚与敬畏。学术是他的生命,生命意味着就是学术。在他五十岁前,由于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真正的学术研究氛围根本谈不上,但先生却没有放弃自甘沉沦,除了进行那时主流认可的学术研究之外,主要是在学术贮备方面下了不少工夫,这为近30年的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上世纪70年代后期,学术开始复兴,但研究资料奇缺,为研究新诗,先生便自费到北京上海手抄以前出版的新诗集,前后共抄160多种。他穷多年之力,不惜血本收集新诗集,其数量和品种国内无出其右。可以想象,没有对学术的忠诚与执着,没有将学术视为生命组成的精神,能付出这么大的心血吗?这需要时间和坚强的毅力,需要巨大的生命的付出啊!每当我想到此事,每当看到那些抄写工整的书,心灵就受到震撼,也为自己的荒疏而汗颜。正是有了这样的工夫,先生新诗研究成就斐然,已成学界公论,多有名家大家的评价在世。

先生退休时已70有余,本可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但先生一定要了却他一生的重要的学术心愿:完成《中国新诗史》的写作。这些年来。先生身体屡有不适,尤其是到了秋冬,支气管发作,有时相当痛苦,可先生以其顽强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忍受着病痛的巨大折磨,坚持一天写1000字的速度,终于完成了计划三卷的前两卷,第一卷已出版,学界评价很高,第二卷也已付梓,不久将面世。我是俗人,也没有先生那样的学术境界和最高的追求,所以我劝他不用写下去了,身体是最要紧的,可他根本不听。诚然,从学术的意义讲,完成这一重要著作,功德无量。可作为学生,又真正希望先生健康长寿。理性与情感,不可避免发生着冲突。在这里,我只能说,先生,多加保重!

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是有局限的,我仅仅是以印象式的文字,略为表达我对先生的感谢和永远景仰的感情。

同类推荐
  • 毛泽东与西游记 封神演义

    毛泽东与西游记 封神演义

    也不像对《西游记》、《水浒传》那样,在毛泽东喜欢阅读的古典文学名著中,对书中故事时常运用,随手拈来譬解事物,解释道理。从目前看到的史料中,当作政治、军事书来读,毛泽东谈起《封神演义》的时候不算多,但是,毛泽东却熟读这部书,《封神演义》占有特殊位置。他读《封神演义》虽不及《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那样,对书中故事有自己的分析,并且用他这种分析,讲述重要道理
  • 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当代散文鉴赏

    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当代散文鉴赏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 朱红色的沉思

    朱红色的沉思

    他仍然依恋那片他早已离开的曾留下他童年脚印的树林,他所《依恋的小树林》的绿波,叶赛宁这句话并非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永远是那般澄澈纯净的儿童时代的梦;他在《村头,而我所知道的不少诗人的歌吟,至今依然抚摸着他的心;他依然不能忘怀很早很早以前的《大山梦》,总或多或少与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有所牵连。那条清清的小河》的怀抱中,“你想成为诗人吗?到你的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去寻找吧”。,我便想起俄罗斯诗人叶赛宁曾经说的这句话。也许,作者冯艺在他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也获得了他的灵感。因为我感到。读着这集子“乡土梦魂”最初的篇章,孕育了他最初的诗行
  • 守望精神

    守望精神

    《守望精神》是由郭运德编写,《守望精神》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历史遭遇娱乐潮》、《打造文化产业的菱形结构》、《尴尬的文艺批评》、《从风光到文化的深刻置换》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清初三诗杰:程康庄 吴雯 王含光

    清初三诗杰:程康庄 吴雯 王含光

    明末清初,在山西诗坛上有几位诗人,很值得我们关注。其中,程康庄、吴雯、王含光三人便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山西籍诗人。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黑色霸宠:萌妻通缉令

    黑色霸宠:萌妻通缉令

    一个豪门千金,一夜之间被自己的亲爹卖了?稀里糊涂的成为黑道少爷的小娇妻,她不服,很不服!被亲爹坑,面对这一切她只能自救,逃!无奈命中注定,任女主如何努力始终逃不出那一座五指山——看黑道少爷如何在一次次追缉中,最终抱得美人归,爆笑萌文~萌化你的心!——————————————————————————————————————为方便读者之间互相交流,通知文文事项,发放福利,特设读者群:257800465感兴趣的小伙伴加+
  • 福尔马林汤

    福尔马林汤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中医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之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养生之道》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中医养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情志养生、日常养生、四季养生、运动养生、房事保养、美容养颜等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医养生之道》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使用。
  • 丑女无敌:追捕丑颜逃妻

    丑女无敌:追捕丑颜逃妻

    生为丑女也就罢了,可是竟然让她被娘嫌弃。被娘嫌弃也就罢了,可是竟然让她饱受虐待。饱受虐待也就罢了,竟然,竟然让她嫁给命带煞星的男人……据说那个男人虽然貌若桃花,可是足足克死了七个老婆,神啊,她还是赶紧逃吧……
  • 沉船

    沉船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诗”写作版图上,阿尔丁夫·翼人的长诗写作具有启示录的价值和意义。但似乎有很多专业研究者对他以及他多年来的长诗写作缺乏必备的了解。
  • 重生之毒后诛妃计

    重生之毒后诛妃计

    她是孙家嫡系唯一的女儿,她与太子从小青梅竹马指腹为婚,一出生就注定光芒四射,受人羡慕。皇帝病逝,太子登基,她顺理成章的被封后。皇帝对她百般呵护,百般纵容,百般宠爱。后宫妃嫔对她情同姐妹,每天上演着姐妹情深的戏码。然而,太后一死,她被污陷毒死太后,被打入冷宫,竟落得个毒后之名。表妹费尽心思助她逃离冷宫。一出冷宫,却被囚禁在山上与兽为邻。面对虎视眈眈的狼群,她哭着求皇帝救她。谁知?平日里对她百般宠爱的皇帝冷漠相对,“皇后以为朕真的爱你?皇后你错了,朕娶的不是你,而是你背后的势力。”情同亲姐妹的表妹也冷言相对,“姐姐可知你是妹妹和众姐妹的眼中盯肉中刺,只要轻轻一拨动就使我们痛不欲生。事到如今,也是拔掉你这颗眼中盯肉中刺的时候了。”她亲眼看着疼她如命的两个哥哥被狼群分食而死。她眼中含泪,咬舌自尽,心中立下毒誓,若有来生,她要让害她之人生不如死,痛不欲生。老天有眼,让她重生回到五年前。前世温柔善良,竟落得个毒后之名。既然如此,她怎好辱没了毒后之名,今生她誓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毒后,誓要诛掉那些虚伪至极的妃嫔……——皇帝假情假意,这样的男人,她不要也罢。表妹虚情假意,这样的姐妹,她不稀罕。反王造反,势夺江山。皇帝急需她背后的势力帮衬。她不冷不热,“此事与我何干?”——他一身红衣,妖冶至极,“你是毒后,我是反王,我们不做点祸害江山的事,怎对得起毒后反王之名?”“怎么个祸害法?”她勾起唇角,眼里闪着冷寒的光芒。他眸若星辰,优雅一笑,“烽火戏诸侯或女皇当政,一切随你。”“你陪我?”她笑靥如花。他一本正经,“陪你,直到永远,白首不相离。”——此文一对一。他说爱情就是:“一生一世一双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白首不相离。”
  • 康熙大帝:夺宫初政

    康熙大帝:夺宫初政

    《夺宫》是《康熙大帝》的第一卷。描写康熙八岁即位后,在极其险恶的政治环境里,与辅政大臣鳌拜集团的篡位阴谋作斗争的故事。 康熙年幼时异常聪颖,曾拜落第举人伍次友为师,学习封建统治本领。在太皇太后孝庄和侍女苏麻喇姑的支持、帮助下,康熙团结了一批在圈地中破了产的中、下层地主和知识分子,形成了一支拥帝派的拱卫力量。经过多次较量,他终于在十五岁时,智擒了鳌拜,巩固了帝王权力,为清王朝的振兴打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 会说会听会沟通:高效经理人沟通技能培训与自修教程

    会说会听会沟通:高效经理人沟通技能培训与自修教程

    在当前的管理界,一个很有意义的争论就是管理究竟是技术还是艺术?本书作者认为,管理首先是技术,然后才是艺术。管理有具体的方法和技巧,而这些方法和技巧在不同场合下可能表现为不同的形式。目前国内的管理教育,基本上以MBA为主流,集中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管理者自我提升所必需的技能。书中原理的阐述与技能的结合,案例分析与管理游戏相交融,使读者能从概念和原理上得以提升,又可以在具体技术和方法上有所改善。这是第一批,包括了7个专题的基本内容,从管理沟通、谈判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到团队建设技能、激励下属技能,再到个的时间管理、个人压力调节等,都是管理者自我提升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后面还会不断推出新的专题。
  • 冷情霸少杀手妻

    冷情霸少杀手妻

    做杀手,技术要硬,潜伏?枪法?NoNoNo,要斗得过女配,降的住boss,还要辨别出真心。不料千防万防没防住,不仅让某男偷了心,他还可耻的把心抛!混蛋!我不教训你,你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