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7900000007

第7章 中国古代文学(3)

《文心雕龙》十分强调情感在文学创作全过程中的作用。《情采》篇说:“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其中“质”是本体,是实质;“文”是文采,是修饰。水面有波纹,树木开花,水和树是本体,是实质,波纹和花朵都是依靠水和树木而存在的。但是虎豹身上的毛刮掉,没有了文采,那就和犬羊的皮一样了;犀牛的皮虽然可以用来做甲,也要涂上丹漆的颜色才美观耐用。可见物质的实质也有赖于文采。这说明实质是主要的,文采是次要的,但是实质也离不开文采。当运用到文学上,“实质”就是情感。而“文采”则是表面的东西,指的是修饰、藻采。但《情采》的“情”,不仅仅指感情,还包括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文章内容。而“采”不仅包括颜色方面的文采,也包括声音方面的韵律。“形文”和“声文”都属于“采”的范围。正如情采篇说:“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

对于“情”“采”之间的关系,则是“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刘勰认为:思想内容是实质,是根本的。而文章的形式是派生的,它附属于思想内容。这就是文质论的基本精神。形象地阐明了形式必然由内容转化而来,又将内容包含在内的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关系。

刘勰把古代的作品分成“为情而造文”和“为文而造情”两类。在《情采》篇中,他大力提倡“为情造文”,反对“为文造情”,强调文学创作要以“述志为本”,创作的目的是表达思想感情。如果表达虚假的感情,这样的文章是不能够取信于人的。要求文学创作要“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情采》)。反对无病呻吟和堆砌辞藻等形式主义文风。认为创作构思为“情变所孕”(《神思》),结构是“按部整伍,以待情会”(《总术》),剪裁要求“设情以位体”(《镕裁》),甚至作品的体裁﹑风格,也无不由强烈而真挚的感情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心雕龙》还论述了在创作中,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即“情以物兴”和“物以情观”(《诠赋》),“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神思》),认为作家观察外物,只有带着深挚的情感,并使外物染上强烈的感情色彩,艺术表现上才会有精巧的文采。《文心雕龙》对于物与我﹑情与景关系的论述,对唐代及唐以后有关这个问题的探讨,有着重要影响。

(四)贵古贱今文人相轻需改良

《文心雕龙》关于批评的论述,颇多精到的见解。其中《知音》篇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探讨批评问题的较早的专篇文献。它提出了批评的态度问题﹑批评家的主观修养问题﹑批评应该注意的方面等。

篇名之所以称为《知音》,是因为文章开始就说道:“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此篇一方面讲文学艺术难以理解和鉴别。另一方面说知音难遇的原因。关于“知音难遇”的问题,刘勰举出三个典型事例予以说明:第一是“贵古贱今”,即读者多思慕古代的作家,对于和自己同一时代的作家却不以为意。第二是“崇己抑人”,即推崇自己,贬抑他人。这也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人相轻”的现象。第三是“信伪迷真”,指学识浅薄,相信讹传,不明真相。正是由于这三方面的原因,文学作品才很难遇到知音。针对以上问题,《知音》篇要求批评者提高自身修养、理解作者、博观圆照,进行公平的批评,并且提出了若干条从事批评的客观原则。

首先,刘勰提出了一个在后世也非常著名的论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认为任何批评中的真知灼见,只能是建立在广博的学识和阅历基础之上的。见多识广,才能鉴别得当,而不至于“信伪迷真”。而且还要“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只有不具私心,克服了偏好的缺点,“然后能评理若衡,照辞如镜矣”。这不仅对当时作家们“各以所长,相轻所短”(曹丕《典论·论文》),“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曹植《与杨德祖书》)的不良批评风尚具有积极的针砭意义,而且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次,刘勰提出批评文学作品的六项原则标准。即所谓的“六观”。“一观体位”,就是观察“设情以体位”做得如何,看是否是根据思想情感来安排文章的体制,是否是根据体裁明确了文章的规格要求。“二观置辞”,观察在辞藻的运用上安排得怎样。“三观通变”,观察在继承与革新方面做得怎样,是不是能够推陈出新。“四观奇正”,观察在“新奇”与“雅正”的关系上处理得怎样,是否能够“执正以驭奇”,而不致“逐奇而失正”(《定势》篇)。“五观事义”,观察能不能像在《事类》篇中说的“举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就是举出和要说明的论点类似的事例作为论据,或者运用典故来以古证今。“六观宫商”,观察作品的音调。

再次,刘勰提出要进行深入的钻研。“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意思是说:写文章的人因感情激动而发为辞章,看文章的人,通过批阅文章而深入作者的内心。这样就像是沿着波纹去寻水源。虽然作者的含意深刻,也不免会显露出来。这样就容易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了。

关于批评态度问题﹐刘勰非常强调批评应该有全面的观点。因为作家的才能禀性不仅“修短殊用”“难以求备”(《程器》篇);而且﹐由于文学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丰富多样的,因此批评家就不应“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否则就会出现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的现象。各执成见,难以全面。

(五)文学审美辞彩华丽源于道

《文心雕龙》在《丽辞》《熔铸》《章句》《声律》等十篇集中谈修辞问题,对声律、骈偶、用典等当代文学中普遍使用的修辞手段,加以充分肯定。在此以前,专门讨论修辞的文章还不曾有过,所以,《文心雕龙》在修辞学上也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1.《丽辞》篇

“丽辞”,就是骈俪之辞。相当于“对偶”。此篇专讲对偶。刘勰首先拿肢体作比喻,说明人生来耳目手足都“自然成对”还有古人的诗句也是“岂营丽辞,率然对尔”。如“满招损,谦受益”。他主张“奇偶适变,不劳经营”。

后面又说:“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刘勰将对偶分成相容的两组四种:以内容分,言对、事对为一组;以意义分,正对、反对为一组。言对事对各有反正,两组互相包容。“理殊趣合”是说用两种不同的事理,从不同的角度来合成一种意趣,它字面上相反,反衬比较有力,所以说“反对为优”。“事异义同”是指举的例子不同,但是意义相同。

在具体运用方面,刘勰指出“碌碌丽辞,则昏睡耳目。必使理圆事密,联璧其章。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

刘勰生活在殊重骈俪的时代,其本人又对骈俪青睐有加,一部规模宏大的《文心雕龙》,通体骈俪为文,足以证明他对骈文的喜爱,所以才倡导骈文。

2.《章句》篇

“章句”中的“章”,在这里相当于文章中的段。“句”不是现代语法中的句子,而是指说话时一个停顿单位。

《章句》篇说:“夫设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位言曰句。”章是安排思想感情和文章内容的单位;句是安排语言的单位。按内容,要“控引情理,送迎际会”,即根据表达的情理,有时枝蔓扶疏旁征博引,有时紧扣题旨不蔓不枝;按语言,则“若夫章句无常,而字有条数,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刘勰主张,在句式的选择上,可用长用短,或长短穿插,整散结合,完全要符合情韵需要,情韵急,少音节短词句,情韵缓,可用舒曼之长句。

最后,刘勰讲到虚字的用法,提出“夫、唯、盖、故”是发端用的字;“之、而、于、以”是作句中连接词的;“乎、哉、矣、也”是用于句尾的。如能善于运用这些字,“将令数句之外,得一字之助矣”。

3.《夸饰》篇

“夸饰”含有夸张和修饰的意思,也可以说是夸张性的修饰。刘勰肯定夸饰手法的必要性。像描写山海的气貌、宫殿的体势时,要写出楼台的壮观“莫不因夸以成状,沿势而得奇也”。这些栩栩如生的形状都是依靠夸饰表现出来的。

在《夸饰》中,《文心雕龙》不仅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离不开必要的夸张,以使作者表现的事物更为突出,但他又主张“夸”也要懂得分寸,反对夸张失实。因为“饰穷其要,则心声锋起;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意思是如果夸张能抓住要领,便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如果夸张过度,就不合事实情理了。所以他提出夸张的标准是“使夸而有节,饰而不诬”。这样才能发挥夸张的作用。

4.《声律》篇

沈约的“四声八病说”主要讲的是人为的音律。而刘勰这里所说的,则偏重于自然的音律,认为人的语言中有自然的音律。他把听乐器的声音进行调整,叫做“听外”,把吟诵时听诗赋文章的音调叫做“内听”。“听外”的调弦,用手来调就可以,所以比较容易。而文学作品的声调纷乱,不容易调整。

《声律》篇说:“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睽;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所谓“飞沉”就是字调的抑扬,这是构成沈约“四声谱”的音调基础。所谓“双叠”就是双声叠韵,这是构成沈约“八病说”的声韵基础。刘勰没有像沈约那样“碎用四声”,而只是从原则上指出飞扬的字调和沉抑的字调,要像“辘轳交往”似的交互错杂地使用。

5.《炼字》篇

《炼字》的“炼”是选择,“炼字”就是选用恰当的字。文章先从文字流源讲起,说汉朝文人的作品里多有古文奇字,难以辨认理解。只要是通用的字就容易辨认,不通用的字就难辨认。所以在写文字时,对于字的取舍,要以“世所同晓”者为准,“时所共废”的不用。同时刘勰又提出炼字的标准“是以缀字属篇,必须拣择: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诡异,生僻险怪之字,如汹呶;联边,相同偏旁之字,如峥嵘;重出,同字相犯即同一个字在句中重复使用;单复,字形肥瘠笔画多寡”。

“诡异”就是稀奇古怪的字。“联边”就是同偏旁的字,要尽量少用,如果堆叠,就不像文章了。“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对偶句里要权衡轻重,尽量避免重复字。

刘勰能在距今一千五百多年前,提出这些精辟的修辞理论实在是难能可贵。其修辞论,既有理性的阐释,又有言证、事证,既涉及文章内容形式,又关乎作者思维、气质、涵养、才情。他承认“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睹,故辞必巧丽”,在这种观点指导之下,他从内容决定形式的认识出发,建立了系统的“剖情析采”理论,同时又提出了“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些修辞观在今天来说,也是必须遵循的一条修辞美学原理。

同类推荐
  •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她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作家,一个建筑学者。她是林徽因,一个传奇。作者笔下生花,将一代才女林徽因刻画得淋漓尽致。品读本书,我们将在享受文字中读懂林徽因。
  • 100美元到620亿美元

    100美元到620亿美元

    沃伦·巴菲特曾说:“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灾难的爆发,会一直在投资界出现。这些流行病的发作时间难以预料,由它们引起的市场精神错乱,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传染程度同样难以预料因此,我们永远无法预测一种灾难的降临或离开,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其实,“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
  •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有人曾这样评价说:胡适是水,鲁迅是酒。酒虽好,有时却容易醉人;水虽淡,却又必不可少。纵观整部现代史,无论是文学变革还是北大复兴,胡适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正是有了胡适这汪源远流长的水域的灌溉与滋润,北大方才成为今日的北大。《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作者一路寻访胡适曾走过的足迹,在时光的荒野里捡起了他留下的点点滴滴,重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胡适。
  • 血色码头

    血色码头

    本书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水旱码头--古镇碛口为背景,讲述了当地盛、程两大家族,八路军,晋绥军的10个主要人物的爱恨情仇与可歌可泣的故事。作者以风土人情的笔风描写各位主人公的传奇故事,为读者重现了一个存在于过去的碛口,同时用朴实的带有山西风味的语言,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碛口人带到读者面前。
  • 拿破仑大传

    拿破仑大传

    拿破仑的一生,对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是短暂的,但是,他的生命历程如同史诗一般;那深刻的底蕴,肤浅的人根本不可能体会,只有崇尚真实的人才能走到他的内心深处。他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用一生写就了生命的悲歌。在他身上,我们会看到自信和勇气,激情与幻想,勤奋与斗志,而他也凭借这些,使自己的人生达到辉煌。今天,世界充满着变化,无数的机遇,只有那些有卓越才能的人才能得到。全欧洲的热血青年们,没有谁比拿破仑更适合做你们的榜样了!他在所有的西方人中,独一无二,在历史的舞台上呼风唤雨,掀起狂风巨浪,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代价。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背包十年

    背包十年

    一段历经十年、终见彩虹的梦想旅程,一个以旅行为生的“狂徒”日记,一名网络时代成就的新文艺青年,一部梦想拥有者的青春读本,中国版的凯鲁雅克,中国版的《在路上》,让读者看到自己曾经的梦想。从借个背包出发,到频频甩掉八份工作上路,整整十年,小鹏没干过太正经的事儿,除了旅行——这是他人生中唯一严肃对待的事情。经纬之间,他用最节俭最自助最深入的旅行方式,将半个地球统统塞进了背包。背包十年,小鹏由最初的菜鸟背包客,变成为内首位职业旅行家。
  • 天才少女穿越:枪火皇后

    天才少女穿越:枪火皇后

    初次与他相见,她在院子里拿着烧焦的炭火蹲在地上画图,满脸黑炭,把身为王爷的他给轰了出去。再见时,她拆了他的王府,毁了他的寝宫,磨刀霍霍,火光冲天,让他头疼不已。她把他随身携带的蚩尤神剑当成了试验品,三两下切成了麻花,令他几欲吐血。她把他的名字做成烟火,点亮了除夕的夜空,让他登基为皇成为上天的神谕。她大逆不道:皇帝老儿有什么了不起,只要我愿意,他的皇位也未必坐得安稳!她强势霸道:轩辕遥,你最好老老实实地爱我一个人,胆敢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惹毛了我,我用炸药把你送上天!她还口出狂言:胆敢欺负我想保护的人,你丫的就是找抽!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就在两颗心越走越近之时,她的灵魂意外地回到了现代。他的宠溺和疼爱,终究成了一场遥不可及的梦。醒来后,她几度哭死过去,梦里梦外都是他的身影。而为了忘记她,他将河山拱手他人,御驾亲征,只求速死……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战族传说系列(二)

    战族传说系列(二)

    岳晃的脸色变得煞白如纸,但他仍坚持住了,以略颤的声音道:“我岳某已……残,不……不配再……再做刑……刑堂堂主,请……楼…楼主另……另谋高……高人吧……
  • 天才宝贝的腹黑嫡娘

    天才宝贝的腹黑嫡娘

    她是二十一世界的金牌杀手,一朝穿越,变成了轩辕王朝五大世家之一的端木世家的二小姐,天生废材,极品花痴,而且,最雷人的就是居然未婚生子,好吧,既然来了,那么就要活的潇洒一点,建立了让江湖中人十分忌惮的神秘组织------彩迷阁,打造了让朝廷都礼让三分的天下第一首富-----幸福一号。当她带着天才儿子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她也不再是“她”,谁要是敢侮辱她的儿子,那就要承受得起着相应的代价,带着儿子闯荡江湖,遇佛杀佛,遇魔则诛魔。试看她在这乱世中,是如何混的如鱼得水?而身边跟着的那么多的美男,到底是谁是儿子的父亲?最后又是谁获得了她的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驯狼为妃

    驯狼为妃

    云中郡,汉家边城,地处边关,再往北就是茫茫大漠了。前些年,云中常常遭受匈奴的袭击甚至是屠城,直到这些年,汉家与匈奴联姻修好,两国间才有好些年不打战了。云中龙蛇混杂,汉人与胡人聚居散居于此地,来往的商队也多会在这里歇脚,汉人不齿这些蛮荒子,凡是汉人居多的地方,就免不了对这些蛮荒子的事评头论足。“听说匈奴发生政变了,嘻,我说什么来着,这些蛮荒子就是一刻也不能消停。”……
  • 白棉花

    白棉花

    黄蓓佳2010年最新倾心力作“五个八岁”长篇儿童小说系列中的第二部。作品从一个八岁乡村男孩克俭的视角。描绘出抗日战争这幅宏大历史图卷中的一个片段。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一段战火连天的岁月,一朵从天而降的“白棉花”,一位叫“夹克”的美军飞行员,一个懵懵懂懂的八岁少年,一群淳朴善良的乡邻。寻找、呵护、相识、相知、别离还有以生命为代价的援救和保护。一段时而紧张激烈时而催人落泪的故事,彰显了人性的光辉,谱写了历史的悲歌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