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打开电视时,我们往往会为那些潇洒大方、表达自如的节目主持人所折服;每当拧开收音机时,也往往会为那些口若悬河、音色优美的播音员所倾倒。其实,他们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说话时毫无顾虑、应付自如,他们也常常怯场。据闻,日本某演员临近自己拍片的时候就想上厕所,甚至一去就是半小时。美国某播音员,最初,每临播音,都要先到浴池去洗一个澡,如果不这样,播音时就不能镇定自若。如果碰到外出进行现场直播,他便不得不提前到达目的地,并在直播室旁寻找浴室。
由此可见,说话胆怯是一种非常正常、极其普遍的现象。它有可能发生在一个人的任何一次与他人的交谈中,而绝非个别人在语言方面的缺陷。如果有谁不论在何种场合都毫无气色变化,心脏的跳动也完全没有变化,那才是异常。
要在大庭广众面前自然、流畅地说话的确很不容易,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做演员的尤其能体会到这点,对于那些生性羞怯、不善言辞的人来说更是困难。
首先,要弄清自己为什么害怕当众说话。
如果你只是普通的害羞病患者,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克服方法。为什么会怕人笑呢?一定有人笑过你,因此你才会怕人笑。如果你相信这一点,那么,就好好回忆一下,在什么时候,在什么人面前,为了什么遭人取笑。常常是因为某些事情刺激了我们的心灵,最初怕某些人或某件事,后来就笼统地全们起来,即使那个人或那件事早巳不存在了,而我们的"怕"却从此附在我们身上。现在只要把以前笑你的人,或是导致你被受取笑的那句话找出来,仔细分析一下,就可拔除"怕"的"根"。
不就是有某个人笑过你吗?这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笑你;不就是因为某句话,别人才笑你的吗?这就是说,并不是你说的所有的话别人都会笑。可笑的只是那句话,别人说了那句话,你也会笑的。自然,你必须明白,为什么那句话可笑,如果笑你的人喜欢取笑别人,那么,多半错不在你自己,只要避免在这种人面前说话就可以了。只要打开了自己的死结,那么别人的态度和看法还有什么值得忧虑的呢?
挑战自我--如何克服恐惧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通过巧妙调整情绪来冲淡紧张和恐惧心理的有效办法。
--越掩饰,越紧张
紧张不安时,不妨笑着承认:我好紧张啊!
即使心中很紧张,也绝不掩饰,公开地袒露心中的压力状态,这样倒可以一点点释放紧张的心情。
--为紧张说好话
如果紧张心情出现,也可以试着这样自我安慰:"唉,刚好又开始紧张了。如果一个人对于在众人面前亮相已经完全习以为常,没什么感觉与反应,那就完了。幸好,今天还是会紧张,心跳个不停,真是好极了。"这样,不就巧妙地缓和了自己紧张的情绪吗?
只要那种紧张情绪一冲淡,就可以大胆开口说话了。
--正确看待你说话的对象
关于克服当众怕羞的心理,卡耐基先生最有经验,而在他的众多经验中,最基本的经验就是:你要假设听众都欠你的钱,正要求你多宽限几天,你是神气的债主,根本不用怕他们。
正确看待你的听众,不仅可以克服不安的情绪,而且有助于建立勇气和自信。因为当众说话可以控制自己的恐惧。
--放松心灵
许多舞台经验相当丰富的戏剧演员,他们在开幕前仍然会激动紧张。其实愈有经验的人,他们的观察力也愈强,对于环境及人事也愈敏感。所以说,他们的紧张是一种对于环境的恐惧和对自身信心不足的表现。
当遇到同样的情况时,首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清楚自己是讲话者,形象对听众的影响至关重要,千万别把自己逼人自己制造的模子当中,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傻子。一旦你能在人群中随遇而安,就不可能再退缩。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人群,都能与平时一样自如表达自己的意见。
--鼓足勇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教授曾说:"我们失去了原有的自然的欢乐,那么,通往欢乐最佳的方法,即是快快乐乐地站起来说话,表现得好像欢乐就在那里。如果这样的举动不能让你觉得快乐,那就别无良方了。所以,感觉勇敢起来,表现得好像真的很勇敢,运用一切意志达成那个目标,勇气就很可能会取代恐惧感。"
詹姆斯的劝告对我们非常有用。为了培养勇气,当我们面对观众时,不妨就表现得好像真有勇气一般。这样,就很有可能消除紧张。
事实上,在开始说话前,深呼吸30秒,这样增加的氧气供应可以提神,并能增强信心。
--避免与人相比
如果对自己要求太高就可能有口难言。希望别人听了自己的每句话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希望自己一开口,别人就洗耳恭听。你看见许多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因而佩服他们,羡慕他们,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可是当事实并非如此时,你失望了,气闷了。因此,你变成了一个不大出声的人。如果是这样,那倒并不难治。
对自己要求高一点是应该的,或者说是值得鼓励的。不过,同时也要清楚口才和其他才能一样,不是一下子就能得到的。那些口才好的人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水准,是因为他们一直坚持不断地练习,逐步提高的。
--不要害怕犯错误
在讲话过程中还应尽量避免令自己不安的反面刺激,比如,总是设想自己会犯语法错误,或总担心自己会突然停顿下来,讲不下去了。这些反面刺激,很可能会动摇你的信心。因此,在开口时,最重要的是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或集中精力听别人怎么说,避免不必要的登台恐惧。
克服这种恐惧,对我们做其他事也有潜移默化的功效。那些接受挑战的人,会发现口才一天天好起来,战胜了当众说话的恐惧会使自己感觉像脱胎换骨,人生因而更丰富,更圆满。
持之以恒--好口才要多练习
狄里斯在西欧被称为"历史性的雄辩家"。
据说,他天生声音低沉,且呼吸短促,口齿不清,旁人经常听不到他在说些什么。当时,在狄里斯的祖国雅典,政治纠纷严重,因此,能言善辩的人格外引人注目,备受重视。尽管狄里斯知识渊博,思想深邃,十分擅长分析事理,能预见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但是他认为,自己缺乏说话技巧,容易被时代淘汰。
于是,他作了一番周密细致的思考,准备好了精彩的演讲内容,第一次走上了演讲台。不幸的是,他遭到了惨重的失败,原因就在于他声音低沉、肺活量不足、门齿不清,以至于听众无法听清楚他所言何事、何物。但是,狄里斯并不灰心,他反而比过去更努力地训练自己的说话能力。他每天跑到海边去,对着浪花拍击的岩石放声呐喊;回到家中,又对着镜子观察自己说话的口型,做发声练习,坚持不懈。狄里斯如此努力了好几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再度上台演说时,博得了众人的喝彩与热烈的掌声,并一举成名。
由此可见,只有刻苦勤奋、坚持不懈地努力练习,才会获得令人惊奇和瞩目的成功。因此,我们不应该放过任何一次当众练习讲话的机会。
当我们参加某一个团体、组织,或出席聚会时,不要只袖手旁观,而要施展浑身解数,勤奋地进行口才练习。比如,主动协助他人处理一些工作,尤其是一些需要到处求人的工作。设法做各类活动的主持人,这样,就有机会接触那些口才好的人,可以向他们学习说话的技巧,自然而然,你也就可以担负一些发表言论的任务。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寻找到讲话的机会。以山姆·李文生为例,他不但是广播、电视明星,而且还是在美国各地都很有影响力的演讲者。他在纽约任中学教员时,就喜欢与亲人、同事和学生就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发表意见,作简短的谈话。没想到这些谈话引起了听众热烈的反响。不久,他受邀为许多团体演说,后来,成了许多广播节目里的特约嘉宾。之后,山姆先生便改行到娱乐界发展,且成就非凡。
由此可见,没有哪种活动是不必开口说话的,商业、社交、政治甚至社区工作无不需要口才。练习的机会越多,改进的机会也就越多,到处都是练习谈话的题材和对象。只有不停地练习,你才能知道自己可以进步到何种程度。
即使读遍所有的口才书,如果不寻找机会开口练习,依然不会有口才上的出色表现。
随情应景--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样的话
言语技巧是指驾驭语言的巧妙技能。
在人际往来的过程中,如果想成功地传递正确讯息,难免少不了言语技巧的运用。
叶圣陶先生曾说:"讲究技巧最主要的是选择最适当的形式把真意表达出来。"可见,言语技巧的根本点,在于选择最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以期能更好地表意传情。
言语技巧的形成,离不开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长久的生活历练和思想、文化修养。
(2)对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掌握。
(3)对当时场合、情境的洞察。
在实际运用语言时,由这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根据实际的情境,达到表达内容与其形式呈现完美统一的关系。显然,所谓的言语技巧,一方面不能把它看成是无往不利的捷径之一,但另--方面又应该看到凡称得上成功运用言语技巧的例子,必然都是随情应景、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的结果。
长期的经验积累告诉我们,言语技巧之所以逐渐为人们所熟悉而乐用,是因其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表达方式,只要随情应景地加以恰当运用,对于提升你的人缘魅力、沟通能力,将有很大的裨益。
下面有一个关于随情应景的小故事:
绍兴新来一位姓乌的县官,虽颇有文采,但却十分骄矜,听说当地名上徐文长学问过人、能言善对,他很不服气。
有一次,他邀请一些乡绅来府里做客,而徐文长也受邀在其中,他便想趁机加以刁难。
席上,乌县令趁着酒兴,出了一个上联要徐文长对,联曰:"二人士上坐。"徐文长听了知道难对,因坐字拆开是两个人一个土字,不过还难不倒他,他当即对出下联说:"一月日边明。"
乌县令又出:"八刀分米粉。"这联更难对了,八刀相拼是分,分和米相和是粉,下联势必也要这样相拼相合。众人都望着徐文长,看他接下来要如何对法,然而,徐文长只略加思索,便不急不徐地对曰:"千里重金锺。"
乡绅们听了无不称妙,乌县令又出一对:"海晏河清,王有四方当做国。"
徐文长看着室外的冬景对道:"天寒地冻,水无二点不成冰。"
乌县令听了,也暗暗佩服水字加二点成冰对得好,但他还不肯罢休,他说:"这次我再出一联,对不出要罚酒三杯。"徐文长笑道:"如果对出又怎样呢?""也罚我三杯。"
乌县令说着又出了上联:"笑指深林,一犬眠竹下。"
徐文长应声对道:"闲看幽户,孤木立门中。"
乌县令无奈,只好饮下罚酒三杯。本来事情这样结束,也恰到好处,可偏偏乌县令不服输,一定要压倒徐文长。这时,门外一个满脸麻子的仆人踏雪送酒进来,因他脚穿钉鞋,故在雪地上留下一个个有如麻子的圆点,乌县令便不假思索即景出一上联:"钉鞋踏雪变麻子。"
徐文长听了,很替那家仆抱不平,心想:你出对难我倒无妨,可侮辱人实在不应该,既然这样,我也不用客气。他抬头看见乌县令年纪轻轻,身穿大狐裘,扬扬得意地自斟自饮,就随口对道:"皮裘披身装畜生。"徐文长下联一出口,满堂一阵哄笑,乌县令下不了台,顿时恼羞成怒。这时,正巧一只老鼠穿堂而过,他急中生智,忙走到徐文长跟前说:"徐老先生,我再出一联给您老对对。"随后念道:"鼠无大小皆称老。"
徐文长一听就知道他不怀好意,心想:你身为县令,既然不知自爱,那我何必要顾及你的面子。于是他拱手赔笑说:"乌县令,我斗胆对下联了!"这时众乡绅见他们刀去剑来,早已坐不住了,但又不想离去,只听徐文长对道:"龟有雄雌总姓乌。"
至此,乌县令满脸羞愧,无言以对,只好假装酒醉,拂袖退席。
投其所好--说对方感兴趣的事
美国--名记者访问肯尼迪时,见面就说:"我看您还真像个人文主义者。"一下子便引起了肯尼迪莫大的兴趣,破例与这名记者长谈了将近两个小时。
另一个例子,一位从事童军教育工作的爱德华·查利弗先生,有一次,为了赞助一名童军参加在欧洲举办的世界童军大会,极需筹措一笔经费,于是他前往当时美国一家数一数二的大公司,拜会其董事长,希望董事长能解囊相助。在这之前,爱德华听说那位董事长曾开过一张面额100万美金的支票,后来那张支票因故作废,他还特地将之装裱起来,挂在墙上供做纪念。
爱德华一踏进他办公室之后,立即针对此事,要求参观一下他这张装裱起来的支票。爱德华告诉他,自己从未见过任何人开过如此巨额的支票,很想见识见识,好回去说给那些小童军们听。董事长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爱德华的请求,并将当时开那张支票的情形,详细地解说给爱德华听。"结果呢?董事长说完他那张支票的故事,未等爱德华提及,就主动问他:"对了,你今天来找我,是为了什么事?"于是爱德华才一五一十地说明来意。
出乎爱德华意料之外,董事长不但答应了他的要求,而且还答应赞助5名童军去参加该童军大会,并负责全部开销,另外还亲笔写了封推荐函,要求欧洲分公司的主管,提供所需的一切服务。
当时爱德华若非事前知道董事长的兴趣所在,一见面就投其所好,引他打开话匣子,事情恐怕就没那么顺利了。
仅例如,眼前有个陌生人手里拿着一份报纸,你如果想结识他,便可以以报纸为媒介,对他说:"先生,对不起,打扰一下。请问您手里苎的是什么报纸?有什么重要新闻吗?"如此一来,就开启了双方对话的话头。
能言善道,在人际往来中如鱼得水的人,往往在与对方接触的一瞬间,就能找到双方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引发起交谈的兴致。在人际交往中,能用来接近对方的话题可说俯拾皆是,关键在于要善于根据特定的情境去发掘,并恰到好处地运用。除了投其所好、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外,与之相类似的还有"借助媒介法",即以一定的物和事为媒介,作为引发交谈的"因子",比如上述陌生人手中的报纸。
而赞美一样大家都知道的东西,说说自己对某件普遍受关注事情的感想,是打开话匣子最稳当得体的开始,因为人人都能加进自己的意见,由此可以探出对方的兴趣和爱好,然后拓展谈话的领域。如果你找对于对方的兴趣点,那你的目的也就会很容易达到,并且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言出于衷--赞美要发自心底
有位朋友十分善于与人交谈,即使是初次见面,或不善言辞的人,在和他谈话时也能聊得十分愉快、轻松。这是因为他对于身边事物,即使是简单的服装、装扮都会仔细观察,遇到不知道该说什么时,他会立刻说:"你的领带很特别呢!""这发型真适合你!"如此一来,就可以免除无话可说的尴尬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