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人生,驱除不必要的欲望
金钱、地位、房子、车子……太多的诱惑,太多的欲望给现代人带来了太多的压力,太多的痛苦。人生若看不破“名利”两字,就会束缚人的本性,让自己的身心疲惫不堪。如何破解这样的困境,就是要以不生气的姿态为人处世:不必为得到的沾沾自喜,也不必为失意而烦恼丛生,学会淡泊、知足常乐,用一颗不生气、不计较的平常心去生活,活得踏踏实实、快快乐乐。
从前有条蟒蛇精违犯天条,玉皇大帝命雷公轰击它。蟒蛇精无处藏身,现出原形,化作一条小蛇蜷缩于尘土中。刚好遇到寿州一个穷秀才梅生郊游途中发现了它,救了小蛇一命。
有一天,梅生在大街上闲逛,见众人围观皇榜。原来是皇太后身染重病,御医医治无效,因此榜告天下,有能治好皇太后病症者,可进京做官。梅生暗自叹息,可惜我没有灵丹妙药,不然就一步登天了。刚回到家中,突然狂风大作,一条巨蟒出现在眼前,并对梅生口吐人言:“梅相公别怕,你从前救过我的命,今天我要报答你。当今皇天太后病重,你从我腹中割下一块心肝,用它就能治好太后的病。”
随后,梅生进京果然治好了太后的病。皇帝大悦,封梅生为宰相,并放假三月让他回乡祭祖。一路上耀武扬威之余,梅生想,荣华富贵皆过眼烟云,何不再向蟒蛇割一块心肝,以备日后自用,永保长生,于是梅生再次找到大蟒。大蟒此时已识破梅生乃贪心不足之辈,但念其曾救过自己的命,只得忍痛让其再割一刀。谁知梅生贪婪过头,竟然想要割下大蟒全部心肝。大蟒疼痛难忍,就一口吞下了梅生这个宰相。
这就是“人心不足蛇吞相”的由来。由于相传有误,到了今天,“人心不足蛇吞相”变成了人人皆知的“人心不足蛇吞象”。不过,这样能更直观地表达这句话的意思:人的贪欲过大,就好比蛇想把一头大象吞掉。
一个人有欲望,本来是一件好事,因为欲望可以是理想、愿望、目标,成为人奋斗的动力,成功的源泉。但“世上莫如人欲险”,欲望也可能是负担、累赘、陷阱。当一个人的贪婪过度、欲壑难填,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争的时候,欲望带给他的就不是满足和成就,而是灾难了。
三国时期,钟会、邓艾以两路大军攻灭西蜀,而钟会心生反意,想要据险自守,像刘备一样称帝,进而兵临长安灭魏,再起兵灭吴,将天下掌握在自己一人手中。钟会担心邓艾与自己为敌。怎么办呢?钟会想到告伪状的方法,几次密报司马昭,说邓艾心存反意。司马昭毕竟是谋略场的老手,他虽然担心邓艾逆反,对钟会却也有疑惧之意。接到钟会的密报,他对钟会的真正用意就了如指掌了。于是,他写信告诉钟会说:“邓艾有可能据兵自守,所以我派贾充领兵一万入斜谷,前去援助你。我自己领兵十万在长安,随时准备接应。”司马昭另派新兵之意当然不是为了邓艾,而是为了钟会。钟会也不是呆子,他看了司马昭的信就知道司马昭已经对自己起了疑心,便仓促行事,拥兵而反,最后被杀了。
钟会本想告假状陷害邓艾,使自己阴谋得逞,不想被司马昭察觉而自取灭亡。一个人的欲望好比是烈火,理智好比是凉水,凉水可以控制烈火,理智可控制欲望。当火势达到一定程度时,物就会枯焦,当一个人的欲望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粉身碎骨,所以必须用理智来控制自己过多的欲望,使自己健康地行走在人生的大道上。
鲁国的宰相公仪休非常喜欢鱼,他的宰相府一进门有一个400平方米的鱼池,里面养了不少鱼。每当闲暇无事,公仪休就会站在池边静观鱼戏,看到高兴处,自顾拍手抚掌,脚下踏出节拍,嘴中低声哼唱,好不悠闲自在。虽然公仪休爱鱼成癖,但好多人给他送鱼,却都被公仪休婉言拒绝了。送鱼者拎者着鱼来又拎着鱼走,以至于有人怀疑他是不是真的喜欢鱼。
有一次,一个下人忍不住问宰相:“大人素来爱鱼,可为何别人送鱼,大人却一概不收呢?”公仪休笑着说:“正因为喜欢鱼,所以更不能接受别人的馈赠,我现在身居宰相之位,有人送鱼,一旦我轻易地接受了,便很可能令别人不服,在背后骂我受贿。而拿了人家的东西又要受人牵制,万一因此触犯刑律,必将难逃丢官的厄运,甚至会有性命之忧。再者,我喜欢鱼现在还有钱去买,若果真因此失去官位,纵是爱鱼如命怕也不会有人送鱼了,也更不会有钱去买。那样,岂不更可悲。现在,虽然我拒绝了,却没有免官丢命之虞,又可以自由地买我喜欢的鱼。这样不是更好吗?”一席话让众人顿时心生敬意。
公仪休的可贵之处不是因为他没有欲望,而是因为他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馈赠。人有七情六欲,谁能没有欲望?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欲望一半是天使;另一半却是恶魔,做人的学问其实就是如何驾驭欲望这匹烈马。“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如果人驾驭不了自己的欲望,就会一步步走向灾难。
看透功名利禄,看破世间百态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着找接班人。一日,他将两个得意弟子叫到面前,这两个弟子一个叫慧明,一个叫尘元。高僧对他们说:“你们俩谁能凭自己的力量,从寺院后面悬崖的下面攀爬上来,谁将是我的接班人。”
慧明和尘元一同来到悬崖下,那真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悬崖,崖壁极其险峻陡峭。身体健壮的慧明,信心百倍地开始攀爬,但是不一会儿,他就从上面滑了下来。慧明爬起来重新开始,尽管这一次他小心翼翼,但还是从山坡上面滚落到原地。慧明稍事休息之后,又开始攀爬,尽管摔得鼻青脸肿,他也绝不放弃……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慧明屡爬屡摔,最后一次他拼尽全身之力,爬到半山腰时,因气力已尽,又无处歇息,重重地摔到一块大石头上,当场昏了过去。高僧不得不让几个僧人用绳索,将他救了回去。
接着轮到尘元了,他一开始也是和慧明一样,竭尽全力地向崖顶攀爬,结果也屡爬屡摔。尘元紧握绳索站在一块山石上面,他打算再试一次,但是当他不经意地向下看了一眼以后,突然放下了用来攀上崖顶的绳索,然后整了整衣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扭头向着山下走去。旁观的众僧都十分不解,难道尘元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大家对此议论纷纷,只有高僧默然无语地看着尘元的去向。尘元到了山下,沿着一条小溪流顺水而上,穿过树林,越过山谷……最后,没费什么力气就到达了崖顶。
当尘元重新站到高僧面前时,众人还以为高僧会痛骂他贪生怕死,胆小怯弱,甚至会将他逐出寺门。谁知高僧却微笑着宣布将尘元定为新一任住持。众僧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尘元向同修们解释:“寺后悬崖乃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但是只要于山腰处低头看,便可见一条上山之路。师父经常对我们说‘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就是教导我们要知伸缩进退的啊。”
高僧将衣钵锡杖传给了尘元,并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攀爬悬崖,意在考验你们的心境。能不入名利牢笼,心中无碍,顺天而行者,便是我中意之人。”
若为名利所诱,心中则只有面前的悬崖绝壁,天不设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笼之内,徒劳苦争,轻者苦恼伤心,重者伤身损肢,极重者粉身碎骨。
看透功名利禄,看破世间百态,该进则进,当退则退,不要偏执一心,不要被世俗蒙蔽了心境。须知,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名利都是身外物,看淡一些
淡泊名利,是一种佳境,追逐名利,是一种歧途。淡泊名利,可能平凡,但还不至于平庸;追逐名利,可能会风光,但心灵就不会自由,这样做人还有什么意思呢?名利无非是身外之物,面对名利,我们要做到:得之泰然,不惊不喜;失之淡然,不悲不怒。为了名利而累心累身的确是件本末倒置的傻事。
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镇江金山寺,他问寺中高僧法盘:“长江中船只来来往往,这么繁华,一天到底要过多少条船啊?”法盘回答:“只有两条船。”乾隆问:“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法盘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中来往的无非就是这两条船。”
为什么这么多人在为了名利而奔波呢?因为人活在世上,无论贫富贵贱,穷达逆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要生存要发展,都离不开“名利”两字。中国有很多流传千年的学习谚语,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什么“十年寒窗苦读日,换取功成名就时”,等等,其实还不是在用“名利”两字来激励学子们刻苦学习。
诚然,名利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物质享受,能满足人的虚荣心。但如果过分地追名逐利,肯定会给人带来无休无尽的苦恼。萨克雷的《名利场》中的女主人翁蓓基?夏泼便是其典范,她的一生都是在不断追求功利中度过的,到最后,她的一切心机全白费了。作者在全书的结尾以感伤而又无奈的语气写下了下面这段话:“唉,浮名浮利,一切虚空,我们这些人里面谁是真正快活的?谁是称心如意的?就算当时遂了心愿,以后还不是照样不满意?”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唱得好:“世上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上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人来到这个世界,只不过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过客。名和利,都是过眼烟云,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与其一生为名利所累,不如活得踏踏实实、快快乐乐。
钱锤书先生学贯中西,著有《谈艺录》、《管锥编》、《围城》等著作,享有“博学鸿儒”、“文化昆仑”之美誉。一位美籍华人新闻记者要采访他,却被拒之门外。他把《写在人生边上》一书重印的稿费全部捐献给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电视剧《围城》的稿费全捐给了国家;国外有许多地方要重金聘请他,皆被婉言拒绝。他对一位年轻人说:“名利地位都不要去追逐,年轻人需要的是充实思想。”钱锤书甘于寂寞、淡泊自守、不求闻达,视名利如浮云,反而让人们从内心里更加敬重他。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虽寥寥数字,却道出人生的许多真谛。真正淡泊之人,心胸大度,心态平和,视名利如粪土,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现代社会是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充溢着各式各样夺人耳目的诱惑,对于金钱、名利、地位这些东西,很多人嘴上说是“视为粪土”,但内心是“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所以“除了脸不要,什么都要”。对于名利,他们都忍不住要去争一争、抓一抓。结果呢?就像那只小狗,为了追求第二块骨头,就将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的第一骨头也给弄丢了,实在是得不偿失。
喜欢一样东西,不必非要得到
从前,一个想发财的人得到了一张藏宝图,上面标明了在密林深处的一连串宝藏。他立即准备好了一切旅行用具,特别是他还找出了四五个大袋子用来装宝物。一切就绪后,他进入了那片密林。他斩断了挡路的荆棘,趟过了小溪,冒险冲过了沼泽地,终于找到了第一个宝藏,满屋的金币熠熠夺目。他急忙掏出袋子,把所有的金币装进了口袋。离开这一宝藏时,他看到了门上的一行字:“知足常乐,适可而止。”
他笑了笑,心想,有谁会丢下这闪光的金币呢?于是,他没留下一枚金币,扛着大袋子来到了第二个宝藏,出现在眼前的是成堆的金条。他见状,兴奋得不得了,依旧把所有的金条放进了袋子,当他拿起最后一条时,上面刻着:“放弃了下一个屋子中的宝物,你会得到更宝贵的东西。”
他看了这一行字后,更迫不及待地走进了第三个宝藏,里面有一块磐石般大小的钻石。他发红的眼睛中泛着亮光,贪婪的双手抬起了这块钻石,放入了袋子中。他发现,这块钻石下面有一扇小门,心想,下面一定有更多的东西。于是,他毫不迟疑地打开门,跳了下去,谁知,等着他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片流沙。他在流沙中不停地挣扎着,可是越挣扎他陷得越深,最终与金币、金条和钻石一起长埋在了流沙下。
如果这个人能在看了警示后离开的话,能在跳下去之前多想一想,那么他就会平安地返回,成为一个真正的富翁了。放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给了自己一个生存的空间,给了自己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
谁说喜欢一样东西就一定要得到它?有时候,有些人,为了得到他喜欢的东西,殚精竭虑,费尽心机,更甚者可能会不择手段,以致走向极端。也许他得到了他喜欢的东西,但是在他追逐的过程中,失去的东西也无法计算,他付出的代价是其得到的东西所无法弥补的,也许那代价是沉重的,直到最后才会被他发现罢了。其实喜欢一样东西,不一定要得到它。
有时候为了强求一样东西而令自己的身心疲惫不堪,是很不划算的。有些东西是“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瞧的”,一旦你得到了它,日子一久你可能会发现其实它并不如原本想象中的那么好。如果你再发现你失去的和放弃的东西更珍贵的时候,我想你一定会懊恼不已。所以也常有这样的一句话:“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所以当你喜欢一样东西时,得到它并不是你最明智的选择。
不想占有就不会太坎坷,所以,无论是喜欢一样东西也好,喜欢一个位置也罢,与其让自己负累,不如放轻松地面对,即使有一天放弃或者离开,你也学会了平静。
看你拥有的,不看没有的
人最大的财富,是在于无欲。如果你不能对现有的一切感到满足,那么纵使让你拥有全世界,你也不会幸福的。生活中,有一些人总是羡慕别人的生活,羡慕别人美丽的容颜,羡慕别人庞大的财富……其实,他们忽略了自己拥有的一切,安定的工作、和睦的家庭、健康的身体、知心的朋友,而这些也是别人梦寐以求的。所以别让这种美好的生活从身边悄然溜掉,请珍惜你已经拥有的快乐和幸福,学着做个知足的人。
有一个天使,送信的时候在人间睡着了。醒来后,她发现翅膀被偷走了。没有翅膀的天使,能力比普通人还要小。她又冷又饿,来到一个牧羊人家门口。
天使对牧羊人讲述了自己的遭遇,牧羊人很同情天使,就让天使吃饱了饭,还给她穿上暖和的衣服。
牧羊人说:“你即使不是天使,我也会给你一顿饭吃的。不过,你如果还想吃下顿饭,就得自己出力了。”
天使开始跟着牧羊人学放羊。
天使每天收集梳理一些落下的羊毛,日积月累,她为自己织了一对羊毛的翅膀,在牧羊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下飞走了。
过了几天,天使前来答谢牧羊人,问他要什么。
牧羊人说:“让我增加100只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