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增加了100只,牧羊人比过去更累了。他找到天使,请她把羊变回去,为自己盖一所大房子。牧羊人在大房子里住着,发现到处是灰尘,打扫不过来,于是,他用房子换了一匹马。牧羊人骑在马背上,但不知要到什么地方去,就把马还给了天使。
天使问:“你还要什么?”
牧羊人回答:“什么也不要了。”
天使说:“人们都有很多理想,你难道没有吗?”
牧羊人回答:“愿望实现之后,我才知道,我不需要这些东西,它成了我的累赘。”
天使说:“那么,我送你一样无价之宝吧,就是性格。你想有什么样的性格?”
牧羊人说:“我已经有了这样的性格,那就是知足。”
知足者常乐。所谓知足,是种平和的境界。所谓常乐,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是说这个人懂得取舍,也懂得放弃,更懂得适可而止,而不是说这个人安于现状,没有追求、没有目标。
如果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就应该学会知足,知足者才能常乐。困境中知道寻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平衡,从而满足自己的现状,珍惜自己的拥有,远离欲望的烦恼,品味人生的快乐,能保持精神愉快,情绪安定,乐而忘忧。
人们追求的名、权、利皆是过眼云烟,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东西,不应该把它们看得太重。世界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知足了,就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加轻松,知足了,就可以给他人少添很多的麻烦……
知足常乐并非阿Q精神,它是一种自我解脱,是调整情绪,取得心理平衡的安慰良药。拥有它,就会变得豁达开朗,心胸宽阔,而快乐也将会常伴你的左右。
有一首歌写得好:在世上有多少欢笑,能使你快乐永久?试问谁能支配将来,永远不必担忧?名和利哪天才足够,能使你满足永久?试问就算拥有了一切,谁能守得住眼前的所有?享受生活、知足是真,因为心灵满足才是真正富有的人!
互联网上有这样一句话:我只看我拥有的,不去看我没有的。王梵志也有一首诗说:“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虽然有点阿Q的意思在里面,但当我们面对无休止的欲望的时候不妨自嘲一下。当你回头望一望那些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我们现在这样活着,有饭吃、有班上,就已经很幸福了。
知足常乐,把握现在的幸福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陶,蜘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蜘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祖光临了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离开寺庙的时候,不经意间看见了横梁上的蜘蛛。佛祖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灼见,怎么样?”蜘蛛遇见佛祖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佛祖问它:“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道:“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点了点头,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旧在圆音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祖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一千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吗?”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又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很漂亮,顿生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三千年来最开心的几天。突然,又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难过。这时佛祖又来了,问蜘蛛:“蜘蛛,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让你到人间走一遭吧。”
就这样,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了一个富家小姐,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叫蛛儿。一晃,蛛儿长到十六岁了,已经是个婀娜多姿的少女了,长得十分漂亮,楚楚动人。
这一日,皇帝决定在后花园为新科状元甘鹿举办庆功宴席。那天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蛛儿,还有皇帝的小公主长风公主。状元郎在席间表演诗词歌赋,大献才艺,在场的少女无一不被他吸引。但蛛儿一点也不紧张和吃醋,因为她知道,这是佛祖赐予她的姻缘。
过了些日子,说来也巧,蛛儿陪同母亲上香拜佛的时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亲而来。上完香拜过佛,两位长者在一边聊天。蛛儿和甘鹿便来到走廊上聊天,蛛儿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喜爱。蛛儿对甘鹿说:“你难道不曾记得十六年前,圆音寺蜘蛛网上的事情了吗?”甘鹿很诧异,说:“蛛儿姑娘,你漂亮,也很讨人喜欢,但你的想象力未免太丰富了一点吧。”说罢,和母亲离开了。
蛛儿回到家,心想佛祖既然安排了这场姻缘,为何不让他记得那件事,甘鹿为何对我没有一点感觉呢?
几天后,皇帝下诏,命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蛛儿和太子芝草完婚。这一消息对蛛儿来说如同晴天霹雳,她怎么也想不通,佛祖竟然这样对她。几日来,她不吃不喝,苦苦思索,灵魂即将出壳,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赶来,扑倒在床边,对奄奄一息的蛛儿说道:“那日,在后花园众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应。如果你死了,那么我也就不活了。”说着就拿起宝剑准备自刎。
就在这时,佛祖来了,他对快要出壳的蛛儿灵魂说:“蜘蛛,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的,他对你来说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圆音寺门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三千年,爱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却从没有低头看过它。蜘蛛,我再来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听了这些话后,好像一下子大彻大悟了,她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她刚说完,佛祖就离开了,蛛儿的灵魂也回位了,她睁开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马上打落宝剑,和太子深情地拥抱。
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知足常乐是一种看待事物发展的心情,而不是安于现状的骄傲自满的追求态度。《大学》曰:“止于至善。”是说人应该懂得如何努力而达到最理想的境界和懂得自己该处于什么位置是最好的。知足常乐,知前乐后,也是透析自我,定位自我,放松自我。这样做,才不至于好高骛远,迷失方向,碌碌无为,心力交瘁。
越想占有,反而越会失去
有一则关于佛陀住世时代一个乞妇的故事。她是当时印度最穷的乞丐之一,因为她不但生活穷苦,甚至连心灵也很贫乏。她贪求很多东西,使她愈发觉得自己贫困不堪。有一天,她听说佛陀被须达长者(译者按:即给孤独)请去。须达长者很富有,并且乐善好施,因此她决定也跟着去,因为她知道佛陀一定会将剩下的食物分给她。
她参加了供佛斋僧的典礼,然后坐在那里,一直等到佛陀看见她。佛陀转向她,问:“你想要什么吗?”佛陀当然心知肚明,这么问只不过是要让她承认并亲口说出来罢了。于是,她回答:“我要食物,我要你将剩下的食物给我!”佛陀说:“可以,不过你必须先说‘不要’;我给你的时候,你一定要拒绝。”佛陀将食物递给她时,她发现说“不要”非常困难,这时候她才明白,原来自己一生都没有说过“不要”!不论谁给她任何东西,她一向都说:“好,我要!”因此,她觉得说“不要”太困难了,这两个字对她而言是完全陌生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她终于说出了“不要”二字,佛陀于是将食物给她。如此一来,她对于自己内心真正的饥渴是想有、想要、想抓取、想占有的欲望恍然大悟。
越是想要占有,就越会被欲望抓牢,反而会失去想要的东西。就像人对待财物的态度,有人认为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钱财对于人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但是人切忌将钱财看得过重,更不要去刻意追求。因为,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今日得到了,不等于明日还能掌握在手中。所以说,得到了也如同失去,还不如在一开始学会放弃,如此舍便也是得了。
唐代德宗时的王锷是个赳赳武夫,凭着血气之勇打了几次胜仗,然后一步一步升迁。但此公生性吝啬贪鄙,凡是他经手的工程建设,哪怕琐屑小事也要事必躬亲,不过,这完全不是出于对工作的谨慎负责,而是怕肥水落入外人田。每次公家设宴请客的剩菜剩饭,他要么自己全部带回家,要么全部当下卖掉,反正不白白便宜了手下人。
他一个多年的旧友,看到他这样富贵了还见钱忘命,便善意又委婉地对他说:“相爷要把身外之物看淡一点,对于金钱要有聚有散,好让社会上知道相爷重义不重财。”几天后那位旧友又去见王锷,王锷十分诚恳地对他说:“前天你的劝告太及时了,我已按你的意思把钱财散了。我的每个儿子各人分得万贯,每个女婿各人分得千贯。”
听着王锷的话,那位老友两眼睁得又大又圆,心里暗暗地说:“原来如此!”这种方法的结局会很可悲。因为,留给儿孙的家业太多了,反而养成了他们不想自食其力的懒惰。
佛教中有一戒便是手上不能拿金钱,而是十指相合,其意便是教导世人不要让金钱腐蚀了内心。其实,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还真不容易,但是,一定要明白,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金钱观,才能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金钱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的确很重要,但我们必须明白的是金钱并不是万能的。挣钱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所以钱不是神,而是仆人。如果一个人成为金钱的奴隶,那么,对于他而言,钱多并非是一件好事。
画佛画鬼,人性勿贪
金钱无人不喜爱,无人不求取。但是求取钱财时,必须通过合乎规则、被社会允许的正当的渠道进行。孔子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正道。什么是正道呢?正,即正中。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不上不下、不高不低就是正中。中华传统文化中,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因为中最牢靠、最平衡、最符合大多数的人的利益。因此,做人如能居中而立,即可顶天立地、无惧无畏、堂堂正正、正大光明,不用偷偷摸摸、躲躲闪闪、藏藏掖掖、吞吞吐吐。总之,正道就是大多数人的求取钱财之道。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老和尚给弟子们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个很出名的画家,总是愁眉苦脸的,因为他想画佛和魔鬼,但是在现实中找不到他们的原形,他的脑子里怎么也想不出他们的样子,所以他根本就没法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去寺院朝拜,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和尚,他身上的那种气质深深地吸引了画家,于是他就去找那个和尚,向他许诺重金,条件是他给画家做一回模特。
画家的作品完成以后轰动了当地,画家说:“那是我画过的最满意的一幅画,因为给我做模特的那个人让人看了一定认为他就是佛,他身上那种清明安详的气质可以感动每一个人。”画家最后给了那位和尚很多钱,实现了他的诺言。
就因为这幅画,人们不再称他为画家,而是称他为“画圣”。
过了一段时间,他准备着手画魔鬼了,但这又成了一个难题,到哪里去找魔鬼的原形呢?他探访过很多地方,找了很多外貌凶狠的人,但没有一个满意的。最后他终于在监狱中找到了。画家高兴极了,在现实中找一个像魔鬼的人实在是太难了!
当他面对那个犯人的时候,那个犯人在他面前失声痛哭地说道:“为什么你上次画佛的时候找的是我,现在画魔鬼的时候找的还是我!是你把我从佛变成了魔鬼。”
画家说:“怎么可能呢?我画佛找的那个人气质非凡,而你看起来就是一个纯粹的魔鬼形象,怎么会是一个人呢?”
那个人悲痛地说:“自从我得到你给我的那一笔钱后,每天只知道寻欢作乐,挥霍生命。到后来没有钱了,而我的欲望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于是我就去抢别人的钱,还杀了人,只要能得到钱,什么坏事我都做了,就成了现在的这个样子。”
画家听完他的话,感慨万分,他惊叹人性在欲望面前转变是如此之快,人性太脆弱了,诱惑的力量太强大了,这个人的转变完全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于是他将画笔扔了,从此以后再也不作画了。
佛说:心的世界,无边无际,画佛画鬼,人性勿贪。
有一篇题为《人生的十二种财富》的文章。据该文介绍,人生有12种财富最可宝贵,这12种财富分别是:
有一个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强健的体魄;有大无畏的精神;对未来的成就大有希望;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信心和懂得运用这信心;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成就;愿意以博爱的精神去工作;胸襟广阔,能容人容物;有良好的自律性;有了解他人的智慧,与他人合作的气度;经济保障能力(金钱)。所谓经济保障能力,也就是金钱,仅排在最后一位。这是为什么呢?
人生的财富有很多种,金钱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金钱是用自己的劳动从别人那里换取的,属于物质财富的范畴,而前面11种财富都是精神财富。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前面的11种财富,并获得足够的快乐和幸福。与此相应的是,一旦拥有了前面那11种财富,也能很容易地把第12种财富——金钱纳入囊中。反之,如果个人目标过于物质化、功利化,一心追逐物质财富的话,不仅无法在金钱方面满足自己日益膨胀的欲望,还很有可能与其他11种财富失之交臂——这样的人生显然算不上完美。
钱是生活所需,又是万恶之源
钱,人皆有之,但却又都不敷使用。缺钱时,满腹怨恨;来钱时,举手欢迎。人们厌恶谈钱,可又天天想钱。金钱是经济的血液,交换的工具,成功的手段,威力的象征,权势的标志。它可以医治病人,又可以使人生病;它可以救死扶伤,又可以使人丧命。它有时静卧不动,有时又四方流通;有时大量繁衍,有时又销声匿迹。它可以腐蚀人的心灵,又可以提高人的地位,还可以转入他人之手。它既受到赞赏,可又相当肮脏。人们把钱甩掉,可又梦寐以求;或者把钱藏在隐蔽处,可又喜欢显示自己富有。人们浪费金钱,挥霍金钱,蔑视金钱,可又崇拜金钱。金钱就是财富,无人不在积累。人们诅咒金钱,摒弃金钱,可又羡慕金钱。企业家把自己内心的情感、竞争的后果、事业的成败、经受的挫折、胸中的抱负以及许多积怨,都与金钱连在一起。夜深时刻,金钱倏忽站了起来,摆开架式,居高临下,闪闪发光;它既能资助人,又能叫人不堪重负。这是一尊梦幻中的神,人们祈求她保佑,又害怕她降临。金钱,我们把自己遭遇的种种不幸都归咎于它,使它成了替罪羊。金钱,作为一种普遍采用的方便工具,人们给它涂上了种种感情色彩。它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成了人人追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