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征的妻子见状,连忙跑出门叫住了那个男人:“先生,麻烦你把你的车子移一下吧,你的车挡在我家的店门口了。”中年男人不想移车,随口说道:“我吃完饭很快就回来,不耽误你们做生意。”黄征的妻子听完后很生气:“你这个人怎么这样?开个奔驰有什么了不起,快点把车挪开。”中年男人也不示弱:“你说对了,我就是很了不起。我爱停哪就停哪,你管得着吗?”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地吵了起来。两人越吵声音越大,周围的人纷纷驻足围观。有几个路人本来想来小店买烟,一看这架势便纷纷绕道往别处去了。
黄征一见这种情况,赶紧从店里走了出来,对妻子说:“行了,咱们开门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犯不着为这点小事和客人吵架。”随后,黄征从口袋里掏出一包中华烟微笑着递给中年男人:“先生,不好意思,我老婆她脾气不太好,还请您多担待。”
中年男人接过烟,没有说话。黄征接着说:“这车真不错,你一定是大公司的老板吧?”“也不算太大。”中年男人的语气已经缓和多了。“别谦虚了,您的公司怎么也比我们这家小店强,我们也就是在北京混口饭吃。”黄征说。
“都一样,大家都不容易……”那男子把手中的烟还给了黄征,看了看自己的车说,“我的车停在这里,确实会影响你的生意,我给倒开吧。”黄征赶紧跑到车后面,指挥着“倒,倒,倒……停”,协助他重新停车。就这样,一场冲突平息了,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作为生意人,最忌讳的就是与顾客针锋相对地争吵。当顾客情绪激动的时候,你不应该告诉顾客他错在了哪里,而是要避其锋芒,先稳定住顾客的情绪,再让顾客心平气和地听自己讲道理。
面对中年男人的不合作态度,黄征的妻子选择用感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毫不掩饰自己的气愤,结果双方越说越僵。而黄征则非常理性和圆滑,尽管事情错不在自己,他还是本着“以和为贵”的原则,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努力促使事态向着缓和的方向发展。他以和气的口吻与中年男人沟通,求得对方的理解和让步,使事情得以顺利解决,车挪开了,生意继续做,双方皆大欢喜。
生活中,我们经常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当他人的做法不合理、甚至不讲理时,如果一味地采用强硬的态度、责问的方式去沟通,只会激起对方的抵触情绪,结果事情越闹越僵,一旦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做人,就要有好脾气,学会说软话。只要是不涉及原则利益的问题,就要使气氛尽量和谐一些,不要因为一时之气引起冲突而影响大局。
适时咽下一口气
一位经理早上出门之前和他的太太吵了一架,心情非常糟糕。到了办公室里,他就把主管叫过来,冲他发了一顿脾气。主管莫名其妙地被经理骂了一通,心里很不痛快,于是就把前台小姐大骂了一气。前台小姐当然想找个人发泄一下,回到家之后,看到她的儿子在家里面玩,于是她就骂儿子是个淘气包,把屋子弄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的。刚好家里的小猫走了过来,小儿子便狠狠地踢了它一脚。当然猫被踢了之后,再也找不到发泄的对象了。
人生之所以多烦恼,皆因遇事不肯让他人一步,总觉得咽不下这口气。其实,这是很愚蠢的做法。
“善于放弃”是一种境界,是历尽跌宕起伏之后对世俗的一种轻视,是饱经人间沧桑之后对财富的一种感悟,是运筹帷幄成竹在胸充满自信的一种流露。只有在了如指掌之后才会懂得放弃并善于放弃,只有在懂得并善于放弃之后才会敛集无尽的财富。
杨玢是宋朝尚书,年纪大了便退休在家,安度晚年。他家住宅宽敞、舒适,家族人丁兴旺。有一天,他在书桌旁,正要拿起《庄子》来读,他的几个侄子跑进来,大声说:“不好了,我们家的旧宅被邻居侵占了一大半,不能饶他!”
杨玢听后,问:“不要急,慢慢说,他们家侵占了我们家的旧宅地?”
“是的。”侄子们回答。
杨玢又问:“他们家的宅子大还是我们家的宅子大?”侄子们不知其意,说:“当然是我们家宅子大。”
杨玢又问:“他们占些旧宅地,于我们有何影响?”侄子们说:“没有什么大影响,虽无影响,但他们不讲理,就不应该放过他们!”杨玢笑了。
过了一会儿,杨玢指着窗外落叶,问他们:“树叶长在树上时,那枝条是属于它的,秋天树叶枯黄了落在地上,这时树叶怎么想?”他们不明白含义。杨玢干脆说:“我这么大岁数,总有一天要死的,你们也有老的一天,也有要死的一天,争那一点点宅地对你有什么用?”侄子们现在明白了杨玢讲的道理,说:“我们原本要告他的,状子都写好了。”
侄子呈上状子,他看后,拿起笔在状子上写了四句话:“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光殿基望,秋风秋草正离离。”
写罢,他再次对侄子们说:“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透一些,遇事都要退一步,不要迎头赶上。”
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如意、样样顺心,生活的路上总有沟沟坎坎。你的奋斗、你的付出,也许没有预期的回报;你的理想、你的目标,也许永远难以实现。如果,抱着一份怀才不遇之心愤愤不平,如果,抱着一腔委屈怨天尤人,难免让自己心态扭曲、心力交瘁。
大肚能容,笑容可掬
布袋禅师为五代时人,生于浙江奉化县。自认为自己能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把自己称为“契此”;又因身体肥硕,外号为“长汀子”。
布袋禅师终日袒胸露腹,出语无定,经常以锡杖荷着一只布袋,右手提着罗汉珠游化四方,见到人便向人乞讨,得来的东西全藏于布袋内,所以世人称之为“布袋和尚”。
有一次,浙江天童寺过堂打板时,僧众们陆续排班入座,嬉笑疯癫的布袋和尚,不知从什么地方出来,毫不客气地就往斋堂中央方丈和尚的位置上坐下来,纠察师一见,非常不客气地喊他下来,布袋禅师却视若无睹,行堂师也向前要拉他下座,无奈他稳如泰山,动也不动一下。
眼看住持密禅师就要驾到,纠察师一急,赶忙走到中央,气呼呼地用手揪住布袋禅师的耳朵,想把他拉下座来,谁知布袋禅师的耳朵被纠察师拉了一丈多长,耳朵已经拉到斋堂门口,而身体却丝毫不动地安坐在中央。两旁的大众一见,都吓得目瞪口呆!
住持密禅见此情形,就对纠察师说道:“让他在上座,我就坐在他后面好了。”
从此以后,每天受午供的时候,布袋禅师就来了,且老实不客气地总坐在斋堂中央饭桌上。至今各寺院五观堂中,中央还有供奉弥像“布袋禅师”的遗风。而浙江天童寺的斋堂,更有偈曰:
弥勒示贫相稳坐主位,当纠察拖耳耳拖长;
密祖现海量喜让客居,命侍者移座座移位。
五代梁贞明三年,布袋禅师于岳林寺殿前一大磐陀石上示寂,留下最后一偈: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布袋禅师,游戏人间,因他的最后遗偈最为有名,世人皆以弥勒菩萨来称呼他。布袋禅师心宽体胖,常露笑容,人皆尊他为弥勒佛。
布袋禅师是“笑口相逢到此都忘恩怨,肚皮偌大个中吸尽乾坤”。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我们众生就不能做到“凡事付之一笑,于人无所不容”吗?
自己不生气,何气之有
有位夫人脾气十分古怪,经常为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生气,她也很清楚自己的脾气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一个朋友对她说:“附近有一位得道高僧,你为什么不去向他诉说心事,请他为你指点迷津呢?”于是这个夫人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找那位高僧。
她找到了高僧,向他诉说自己的心事,言语态度十分恳切,渴望从高僧那里得到启示。高僧一言不发地听她叙述,等她说完,就把她领到一所禅房中,然后锁上房门,无声而去。
夫人本想从禅师那里听到一些开导的话,没想到禅师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把她关在这个又黑又冷的屋子里,她气得跳脚大骂,但是无论她怎么骂,禅师就是不理会她。夫人实在忍受不了,便开始哀求,但禅师还是无动于衷,任由她在那里说个不停。
过了很久,房间里终于没有声音了,禅师在门外问道:“还生气吗?”
夫人说:“我是生自己的气,怎么会听信别人的话到你这里来!”
禅师听完,说道:“你连自己都不肯原谅,怎么会原谅别人呢?”于是转身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回来问道:“还生气吗?”
夫人说:“不生气了。”
“为什么不生气了呢?”
“我生气有什么用呢?只能被你关在这个又黑又冷的屋子里。”
禅师说:“你这样其实更可怕,因为你把你的气都压在一起,一旦爆发会比以前更加强烈。”说完又转身离去了。
等到第三次禅师问她的时候,夫人说:“我不生气了,因为你不值得我生气。”
“你生气的根还在,你还没有从生气的漩涡中摆脱出来!”禅师说道。
又过了很长时间,夫人主动问道:“禅师,你能告诉我气是什么吗?”
高僧还是不说话,只是看似无意地将手中的茶水倒在地上。夫人终于顿悟:原来,自己不气,哪里来的气?心地透明,了无一物,何气之有?
有首《不生气歌》写的是:人生就像一场戏,相扶到老不容易;因为有缘才相聚,是否更该去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脾气没了,怒气消了
盘圭禅师说法时不仅浅显易懂,也常在结束之前,让信徒提问题,并当场解说,因此不远千里慕名求道而来的信徒很多。
有一天,一位信徒请示盘圭禅师说:“我天生暴躁,不知要如何改正?”
盘圭说:“是怎么一个‘天生’法?你把它拿出来给我看,我帮你改掉。”
信徒回答说:“不!现在没有,一碰到事情,那“天生”的性急暴躁,才会跑出来。”
盘圭禅师说:“如果现在没有,只是在某种偶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那么就是你和别人争执时,自己造就出来的,现在你却把它说成是天生,将过错推给父母,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信徒经此开示,会意过来,再也不轻易地发脾气了。
不要用“天生”来做借口。人的本性上包含了善恶诸法,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都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其实任何人只要用心、动心,所谓的天生的恶习与本来的性格就能被压制住,没有什么习惯改不了的。
有个富人一生气就跑回家去,然后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而一生气,他仍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哪怕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当他已经很老了,走路都要拄拐杖了,他生气时还要坚持绕着土地和房子转三圈。
一次,富人拄着拐杖绕房子走到太阳下山了还在坚持,他的孙子怕他有闪失就跟着他。
孙子问:“爷爷!您生气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这里面有什么秘诀吗?”
富人对孙子说:“年轻时,我一和别人生气,我就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我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跟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气消了,我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工作、学习了。”
孙子又问:“爷爷!您年老了,成了巨富,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和土地跑呢?”
富人笑着说:“老了生气时我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边跑我就边想——我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跟人斤斤计较呢?一想到这里,我的气就消了。”
富人的做法值得借鉴。仔细想想其实任何事都不会使你生气,让你生气的是你的想法。你可以让自己变得快乐,也可以让自己痛苦,这都是你的选择。
◎不生气的智慧
不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建立在他人的态度和脸色上,不要被别人的言谈举止所左右,影响我们应有的开心和快乐的情绪。对一些人和事,看不开,看不惯,自己烦恼却怨别人,那只能说明自己的无知和愚昧,只能怨自己目光短浅,心胸狭隘,一叶障目,迷失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