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掉火气,处处都是生机
仙崖禅师外出弘法,路上,遇到一对夫妇吵架。
妻子:“你算什么丈夫,一点都不像男人!”
丈夫:“你骂,你如再骂,我就打你!”
妻子:“我就骂你,你不像男人!”
这时,仙崖禅师听后就对过路行人大声叫道:“你们来看啊,看斗牛,要买门票;看斗蟋蟀、斗鸡都要买门票;现在斗人,不要门票,你们来看啊!”
夫妻仍然继续吵架。
丈夫:“你再说一句我不像男人,我就杀人!”
妻子:“你杀!你杀!我就说你不像男人!”
仙崖:“精彩极了,现在要杀人了,快来看啊!”
路人:“和尚!大声乱叫什么?夫妻吵架,关你何事?”
仙崖:“怎不关我事?你没听到他们要杀人吗?杀死人就要请和尚念经,念经时,我不就有红包拿了吗?”
路人:“真是岂有此理,为了红包就希望杀死人!”
仙崖:“希望不死也可以,那我就要说法了。”
这时,连吵架的夫妇都停止了吵架,双方不约而同地围上来听仙崖禅师和人争吵什么。
仙崖禅师对吵架的夫妇说教道:“再厚的寒冰,太阳出来时都会融化;再冷的饭菜,柴火点燃时都会煮熟;夫妻,有缘生活在一起,要做太阳,照亮别人;做柴火,温暖别人。希望贤夫妇要互相敬爱!”
仙崖禅师就这样活用“禅”了。
烦躁的现代人更需要宁静的高山流水,而人们却在争吵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得不偿失。吵架,让人的智商严重降低,也损毁了平日的形象,发泄后是更大的失落。所以,不要再吵架,安静下来,让头脑放松,让怒火平息,一切终将归于平淡……
就像一位名人所说的那样,“忘记自己”。问问自己:目前的烦恼能左右你前面的路,甚至一生吗?除了这些烦心的事,还有别的事情需要你去完成吗?
然后,听听树上鸟儿的欢鸣,嗅嗅院子里的花香,会发现:原来,一切都还是那样的富有生机,心里有太阳,阳光就永远都在!
抛开嗔怒,怒火皆由嗔心来
昭引和尚云游各地,被大家认为是一个行脚僧时,有信徒来请示:“发脾气要如何改呢?”“脾气皆由嗔心而来,这样好了,我来跟你化缘,你把脾气和嗔心给我好吗?”
一个人如果能够每时每刻都用一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世间的人和事,抛开嗔怒,那么这个人的生活中就会除却很多烦恼,就能够时时拥有一颗宁静的心。
在日本,耕田的农民被视为贱民,连出家当和尚的资格都没有。无三禅师虽然出身于贱民,但是他一心皈依佛门,于是假冒了士族之姓,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无三禅师后来被众人拥戴为住持,举行就任仪式的那天,有个人突然从大殿中跳出来,指着法坛上的无三,大声地嘲弄道:“出身贱民的和尚也能当住持,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就任仪式庄严隆重,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众僧都被眼前发生的事弄得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能阻止这个人说话,只要屏息噤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
仪式被迫中断,场上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众人都为无三禅师捏了一把汗。
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难,无三禅师从容地笑着回答:“泥中莲花。”
绝妙的佛禅妙语!在场的人全都喝彩叫好,那个刁难的人也无言以对,不得不佩服无三和尚的精湛佛法。
就任仪式继续进行,这突然的刁难并没有对仪式有什么影响,由于禅师的佛禅妙语,更增加了他的威信,众人都更加拥护他了。
人无差异,无贫富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追求真理的权利,面对他人的刁难,一句“泥中莲花”方显真人本色。
光明磊落,坦荡胸怀对日月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程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宗臬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出家,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宗臬:“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将军:“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宗臬:“慢慢再说吧!”
将军无奈,有一天,起了一个大早,就到寺里礼佛。大慧宗臬禅师一见到他便说:
“将军为什么这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学习用禅语诗偈说道:
“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开玩笑地也用偈语回道:
“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
“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大慧宗臬禅师哈哈一笑道:
“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脾气,如何能出家?”
如果这位将军不自省,永远都放不下,也很难步入佛门的境界。
自省是道德完善的重要方法,是治愈错误的良药。然而,自省又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它就像一个人拿起刀亲手割掉身上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不难,但要用一颗坦诚的心灵去面对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割毒瘤可能会有难忍的疼痛,也会留下疤痕,但它却是根除病毒的唯一方法。只要“坦荡胸怀对日月”,心地光明磊落,自省的勇气就会倍增。古人云:“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日食过后,太阳更加灿烂辉煌;月食复明,月亮更加皎洁明媚。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人人都看得见,但是改过之后,会得到人们更崇高的尊敬。
临之而不惊,加之而不怒
金熙宗天眷二年(1139年),石琚考中进士,任邢台县令。当时官场腐败,贪污成风,邢台守吏更是贪婪恶暴,强夺民财。在此环境之下,石琚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不仅不贪不占,还多次告诫别人不要贪取不义之财,他常对人说:
“君子求财,取之有道,怎么能利令智昏,干下不仁不义之事呢?人们都知钱财的妙处,却不闻不问不义之财所带来的隐患,这是许多人最后遭祸的根源啊。”
邢台守吏对石琚的劝告置之一笑,还嘲笑他说:“世事如此,你一个人能改变得了吗?你的这些高论说来动听,实际上却全无用处,你何苦自守清贫,不识时务呢?要知无财才是大祸,你身在祸中,尚且不知,岂不遭人耻笑?切不可再言此事了。”
石琚又气又怒,他当面对邢台守吏又规劝说:“一个人到了见利不见害的地步,他就要大祸临头了。你敛财无度,不计利害,你自以为计,在我看来却是愚蠢至极。回头是岸,我实不忍见到你东窗事发的那一天。”
邢台守吏拒不认错,私下竟反咬一口,向朝廷上书诬陷石琚贪赃枉法。结果,邢台守吏终因贪污受到严惩,其他违法官吏也一一治罪,石琚因清廉无私,虽多受诬陷却平安无事。
石琚官职屡屡升迁,有人便私下向他讨教升官的秘诀,石琚总是一笑说:
“我不想升迁,凡事凭良心无私,这个人人都能做到,只是他们不屑做罢了。”
来讨教的人不信此说,认为石琚是在敷衍自己,心怀怨气,石琚见此又是一笑道:
“人们过分相信智慧之说,却轻视不用智慧的功效,这就是所谓的偏见吧。”
金世宗任命石琚为参知政事,石琚却百般推辞,金世宗十分惊异,私下对他说:
“如此高位,人人朝思暮想,你却不思谢恩,这是何故?”
石琚以才德不堪作答,金世宗仍不改初衷。石琚的亲朋好友力劝石琚,他们惶急道:
“这是天下的喜事,只有傻瓜才会避之再三。你一生聪明过人,怎会这样愚钝呢?万一惹恼了皇上,我们家族都要受到牵连,天下人更会笑你不识好歹。”
石琚面对责难,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怒气,而是感叹道:
“俗话说,身不由己,看来我是不能坚持己见了。”
石琚无奈接受了朝廷的任命,私下却对妻子忧虑地说:
“树大招风,位高多难,我是担心无妄之灾啊。”
他的妻子不以为然,说道:
“你不贪不占,正义无私,皇上又宠信于你,你还怕什么呢?”
石琚苦笑道:
“身处高位,便是众矢之的,无端被害者比比皆是,岂是有罪与无罪那么简单?再说皇上的宠信也是多变的,看不透这一点,就是不智啊。”
石琚任太子少师之时,曾奏请皇上让太子熟习政事,嫉恨他的人便就此事攻击他别有用心,想借此赢取太子的恩宠。金世宗听来十分生气,后细心观察,才认定石琚不是这样的人。
金世宗把别人诬陷他的话对石琚说了,石琚所受的震撼十分强烈,他趁此坚辞太子少师之位,再不敢轻易进言。
大定十八年,石琚升任右丞相,位极人臣,前来贺喜的人络绎不绝。石琚表面上虚与委蛇,私下却决心辞官归隐。他开导不解的家人故旧说:“我一生勤勉,所幸得此高位,这都是皇上的恩典,心愿已足。人生在世,祸在当止不止,贪心恋栈。”
他一次又一次地上书辞官,金世宗见挽留不住,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世人对此事议论纷纷,金世宗却感叹说:“石琚大智若愚,这样的大才天下再无二人了,凡夫俗子怎知他的心意呢?”
在个人道德修养上,老子曾言:“吾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面对人生的波澜,应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意即:深知进退,而游刃有余。石琚可谓深谙进退之道,能进能退,把握有度,所以才能在官场多年而屹然不倒。
头脑冷静,忍住一时的怒气
与人相处时,当对方情绪过于激动时,一定要先保证自己不生气、不动怒。现实中,让人生气发怒的事情时有发生,这时你一定要做一个头脑冷静的人,忍住一时的怒气,理智地处理各种不愉快,用平和对待无理。毕达哥拉斯说过:“愤怒始于愚蠢,终于懊悔。”如果你不去忍耐,任意放纵自己的怒气,首先伤害的就是自己的身心。如果对方是有意气你、刺激你,你忍不了怒气,就很容易中计,被人牵着鼻子走。
发一通脾气、出一口恶气确实很容易,但是代价很大,那样就像你为了赶走一只聒噪的乌鸦而砍掉整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一样,结果得不偿失。你可能见到过或自己亲身经历过这样的情况:朋友之间,因为一句闲话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撕破脸皮、形同陌路;邻里之间,因为孩子打架导致两家大人拌嘴,最后老死不相往来;夫妻之间,因为家庭琐事互不相让,最后情断义绝、劳燕分飞。当我们以愤怒代替了理智时,结局注定是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