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5300000008

第8章 江河(1)

长江源头考察记

俗话说,河有头,江有源,长江这条举世闻名的大川,源头究竟在哪里?

清朝康熙后期,为了编制精确的全国地图,曾多次派人探测青藏地区,包括江源在内。因此,在朝廷内府地图《皇舆全览图》上,明确标示金沙江上源为“木鲁乌苏河”不过,使臣在1720年到达江源地区时,面对密如鱼网的众多河流:不知所以,只有望洋兴叹,他在奏章里写道:“江源如帚,分散甚阔”,就是说那里的河流多得就像扫帚一样,千头万绪,百支千条,不知长江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可见,对江源地区河流的认识还是模糊的,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在大肆侵华的同时,也觊觎长江这块宝地,不同国籍的所谓探险家们,曾经多次踏上青藏高原。沙皇俄国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在1867~1885年的18年间,曾5次率领武装“探险队”窜入我国新疆、青藏地区活动,其中两次到达通天河上游。1889年和1908年,沙俄又派科兹洛夫率人两次经过柴达木盆地,翻越巴颜喀拉山,来到通天河北岸。1892年,美国人洛克希尔更深入到现在青藏公路西侧的尕尔曲。他们虽然都已到达了江源地区,但都未能到达长江源头。

晚清及民国年间,涉及江源水系的著作虽然很多,但其详尽程度没有超出《水道提纲》的。1946年初出版的《中国地理概论》是一本有代表性的著作,书中写道:“长江亦名扬子江,源出青海巴颜喀拉山南麓……全长5800千米,为我国第一巨川。上游于青海境内有南、北两源,南源曰木鲁乌苏,北源曰楚玛尔。”既然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而长江又源出该山之南,于是便有“江河同源于一山”、“长江和黄河是姐妹河”之说。当时,中小学地理教科书都是这么写的,并且介绍5800千米长的长江为世界第四大河,因而谬传甚广,影响极深,以至于直到解放以后。这种观念仍然盛行于世。

1976年夏和1978年夏,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曾两次组织江源调查队,深入江源地区,进行了详尽的考察,结果证实:长江上源伸入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这里有大大小小十几条河流,其中较大的有3条,即楚玛尔河、沱沱河和当曲,这3条河中,楚玛尔河水量不大,冬季常常干涸,不能成为长江正源:要论流域面积和水量,都以当曲为最大;但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确定以水量比当曲小五六倍而长度比当曲还要长18千米的沱沱河为长江正源。

沱沱河的最上源,有东、西二支,东支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海拔6621米)的西南侧,西支源于尕恰迪如岗雪山(海拔6513米)的西侧,东支较西支略长,故长江的最初源头应是东支。东支的上段是一条很大的冰川(姜根迪如冰川),冰川融水形成的涓涓细流,便是万里长江的开始。

新华社于1978年1月13日公布了这一江源考察的新成果:“长江究竟有多长?源头在哪里?经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组织查勘的结果表明:长江的源头不在巴颜喀拉山南麓,而是在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沱沱河;长江全长不止5800千米,而是6300千米,比美国的密西西比河还要长,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非洲的尼罗河。”第二天,美联社从日本东京发了一则电讯:“长江取代了密西西比河,成了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直到那个时候,才揭开了“万里长江的真正源头在哪里”这个千古之谜,纠正了历史上长期以来对江源情况的错误记述。

万里长江第一弯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它和怒江、澜沧江等大河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发源,然后几乎彼此平行地一齐向南流淌,在青藏高原的东侧切成几列深邃的平行河谷。而在河谷与河谷之间,就是一条条大致平行的高山,这就是我国有名的横断山脉。在这3条河流中,金沙江最靠东边。起初,金沙江也是由北向南流的,可是当流到云南省境内的石鼓村北时,江流突然折转向东,而后又转而向北,在只有几千米路的距离内,差不多来了一个180度的大拐弯。金沙江流过石鼓村以后,坡度骤然加大,江水在只有几十米宽的深谷中呼啸奔腾。江两岸,一边是玉龙雪山,一边是哈巴雪山,从江底到峰顶高差3000多米,形成世界上最壮丽的峡谷,这段峡谷就是大名鼎鼎的“虎跳峡”。

千百年来,万里长江第一弯曾使许多到过这里的旅行者迷惑不解。就是世世代代居住在江边的居民们也弄不清这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世界上所有的河流都是弯弯曲曲的。河流弯曲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不同造成的,因此河流总是在地球大地上划出一条条十分平滑和缓的曲线。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有的河流在它的流程中,可能会产生十分突然的拐弯,金沙江上的大拐弯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因此有“万里长江第一弯”之称。

科学工作者通过对金沙江的河流形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下面的推断:从前金沙江并没有今天的大拐弯,而是和怒江、澜沧江等一起并肩南流。就在金沙江与它的伙伴们一起南流的时候,在它东面不远的地方,还有一条河流由西向东不停地流淌着,我们不妨叫它“古长江”。急湍的古长江水不断地侵蚀着脚下的岩石,也不断地向西伸展着。时间一长,终于有那么一天,古长江与古金沙江相遇了。它们相遇的地点就在石鼓村附近。

想想看,两条大河相遇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古长江地势比起古金沙江要低得多,滔滔的金沙江水受到古长江谷地的吸引,自然掉头向东。于是,金沙江就成了长江的一部分。这种现象,在地貌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河流袭夺”。河流袭夺这个词起得非常生动。一条本来流得好好的河流,竟然被另一条毫不相干的河拦腰斩断,把它掠夺到自己的怀抱里。

河流袭夺说还有一个有力的证据,那就是在今天的金沙江石鼓大拐弯的南方,也就是人们认为的当年金沙江流过的地方,还真的有一条小小河流——漾濞江。漾濞江的源头与石鼓的距离也不很远,那里还有一条宽阔的低地。这里虽然没有河流,可是仍然是一种河谷的形态。袭夺说的支持者们认为,古金沙江被古长江袭夺以后,江水虽然被古长江袭夺而去,但是,当年的河谷还在,并且在古金沙江的下方,仍然残存着一条小河——漾濞江,那也是古金沙江的遗迹。

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这里根本就没有发生过古长江与金沙江相互连通的河流袭夺事件,今天的金沙江所以会发生这样奇怪的拐弯,只不过与当地地壳断裂有关。他们发现,在石鼓以下的虎跳峡是沿着一条很大的断层发育起来的。金沙江在它流淌的过程中,碰巧遇到这条断层,河流不得不来了一个大拐弯。

可是,金沙江的大拐弯是发生在几十万年以前甚至更早的地质现象,谁也没有亲眼看见过长江是怎样把金沙江袭夺而去的。另外,年代又距离我们那么遥远,不管袭夺也好,还是沿着一条断裂带流淌也好,当时留下来的遗迹,已经被无情的风雨侵蚀得面目全非了。所以,这两种意见争论了许多年,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取得一致看法。

三江并流的奇观

在“彩云之南”的云南省西北部,存在着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现象:三条大江与山脉互相夹持,平行地奔流了400千米,相隔最近的地方直线距离只有66千米,这就是美丽而神奇的三江并流。

三江并流指的是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三条大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并行而流的独特地理现象。三江同发源于青藏高原,并肩在云南西北部的崇山峻岭中奔流。三江并行流经云南境内约170余千米,整个区域面积达4万平方千米。由于三江并流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欧亚大陆最集中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人文资源、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使该地区成为一处独特的世界奇观。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云集了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和寒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和植物群落类型,是北半球生物景观的缩影,名列17个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的第一位,也是世界级物种基因库和中国三大生态物种中心之一。

三江并流的形成,几乎可以说是一部地球演化的历史教科书。在发生于大约4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成青藏高原的隆起,构成了在150千米内相间排列的担当力卡山、独龙江、高黎贡山、怒江、澜沧江、云岭、金沙江等巨大山脉和大江形成的横断山脉的主体。“三江并流”就是这次远古地球陆地漂移碰撞的产物。“三江并流”地处横断山脉,是欧亚大陆生物南北交错、东西会合的通道。第四纪冰期曾给欧亚大陆的生物带来灭顶之灾,但“三江并流”地区独特的地形却为生物的存活提供了庇护,并成了这些孑遗生物的主要避难所。在三江并流地区生存着包括孑遗植物领春木、水青树、秃杉、桫椤、长苞冷杉、光叶珙桐、独叶草、红豆杉、云南榧树等在内的34种国家级保护植物,而小熊猫、针尾鼹、林跳鼠等原始孑遗动物也得以躲过冰期,在此处繁衍生息。这里是与大熊猫齐名的国宝滇金丝猴的故乡,还有珍稀濒危动物羚牛、雪豹、黑仰鼻猴、戴帽叶猴、孟加拉虎、藏马鸡、黑颈鹤等栖息。

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参差多态的生物资源使三江地区成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壮丽奇观。4000万年前沧海桑田的变迁,造就了今日三江并流的宏伟与神奇。雄奇、险峻、幽深、秀丽、神秘……这片造物主精心缔造的净土,带给人梦境般的独特感受,仿佛是千万年苍茫岁月留给后人的无声诉说。

黄河源自何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留下的著名诗句。它形象地描绘了黄河雄伟的风姿,磅礴的气势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横贯中华大地的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黄河中游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支流挟带大量泥沙汇入,使河水呈黄色,故名黄河。

黄河源地究竟在哪里?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人民曾对黄河的发源地进行了多次探索。然而,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和各方面的条件,一般都只到达星宿海一带。历史文献中记载有星宿海“小泉亿万,不可胜数,如天上的星”。星宿海,藏语叫“错岔”,意为花海子,即大片沼泽及许多小湖组成的低洼滩地。这里密密的短草成堆形块状,散布水中,枯叶烂根年年积累,形如表面松软的沮洳地带,行经其上,极易下陷。“星宿海”并不是真正的黄河源。解放后,政府曾多次派出河源查勘队,历经千辛万苦,寻找河源。

青海南部高原有“江河源”之称,水系错综,河流纵横。长江和黄河仅巴颜喀拉山一脉之隔,直线距离200余米。究竟黄河河源在哪里?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50年代初期,认为黄河源出约古宗列曲。目前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黄河多源,其源头分别是扎曲、卡日曲和约古宗列曲;另一种意见认为,卡日曲全长201.9千米,是上述3条河流中最长的,应定为正源。

黄河的河源地区没有龙门激浪洪波喷流的气势,没有壶口飞瀑巨灵咆哮的声威,只有潺潺细流蜿蜒逶迤,穿越坡地、草滩和沼泽,绕行于巴颜喀拉山的群峰之间,河水散乱,难以辨认主河道。黄河的藏语名称叫“玛曲”,即孔雀河之意。当地人民根据黄河河源周围有众多小湖的地理景观,命以孔雀河的美名,的确恰如其分。每当登高远眺,数不清的大小湖泊宛如繁星落地,恰似孔雀开屏时尾羽上彩斑点点的样子。

黄河上游最著名的还要算龙羊峡。在这里,黄河劈开近百里长的峡谷,两岸壁立千仞,悬崖耸立高达700米。河谷深窄,水面宽仅四五十米,峡谷内天然水面落差225米。龙羊峡水电站是黄河上游水力发电梯级电站的龙头。高原峡谷人烟稀少,在这里建电站淹没损失小,工程量小。而且,黄河愈往上游,水土流失愈轻微,河水泥沙含量小,不会出现由于泥沙严重淤积不能蓄水的问题。

黄河泥沙来自哪里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据多年观察测得的平均值,进入下游河道的年输沙量为16亿吨左右,也就是说,每年要有16亿吨泥沙流入黄河下游。这样多的泥沙,要想把它全部冲入大海,需要有丰沛的水流,可是与泥沙相比,黄河的水量却并不充裕,它的年径流量仅有468亿立方米,照这样下去,黄河有“河清海晏”的希望吗?

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现象由来已久,在遥远的地质历史时期,强烈的土壤侵蚀,就已经把黄土高原切割成了千沟万壑,而冲积到下游地区的泥沙,则堆积形成了华北平原。这完全是自然的造化,其间的功过也无从评说。进入人类历史时期以后,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有增无减,从而,黄河中下游干流的泥沙也就从史前时期起一直居高不下。历史文献中的记载表明,黄河自古就是一条充满泥沙的混浊河流,“黄河”这一名称就得自它水中饱含黄土泥沙,致使水色混黄,因此说,黄河的名称本身就带着黄土地的烙印。

西周时有一句谚语叫“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意思是说,人要活到不知多高的年龄,才能等到“河水”(即今黄河)清澈的现象出现,用来比喻可望不可即的事情。显然,当时黄河水已相当混浊,水色澄清已是人们的一种极难实现的愿望。

龙羊峡以上河段,为黄河的源头段,河网密度小,地表侵蚀轻微,水流清澈,含沙量很小。到兰州附近后进入黄土区域,这才开始打上黄土地的烙印,含沙量明显增加,逐渐呈现出浑黄的水色。随着含沙量较大的大夏河和洮河等支流的汇入,黄河的年平均含沙量增至每立方米3千克,年输沙量1亿吨。

兰州以下,除祖厉河外,其余支流泥沙含量均不太高,银川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水渠又分流出一部分泥沙,所以在进入中游河段时,含沙量的增加有限,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6千克,年输沙量不到2亿吨。

黄河下游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地区。黄河中游流经侵蚀强烈的晋、陕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结构疏松,本来就极易流失,黄河中游的干支流河网又比较稠密,所以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在河口镇到陕西潼关的黄河转折处这一段干流上,集中汇入了许多泥沙含量很高的支流,于是黄河干流中的含沙量和输沙量都迅速增大。

同类推荐
  • 混杂堆积与环境

    混杂堆积与环境

    中国现代(气下)混杂堆积的集中分布带是在青藏高原外缘,尤其是在高原东部——中国东西部地貌边界上,以及从大兴安岭到太行山、再到大瑶山的中台阶到低台阶的过渡带上。它们既是各类混杂堆积地带,也是盆地的边界地带。
  • 滑波、泥石流防范与自救

    滑波、泥石流防范与自救

    自然灾害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能力阻止它的发生和带来的损害。大多数人在突然遭遇自然灾难时会彻底崩溃,他们或哭泣、或尖叫,却不知此时是需要迅速行动的最关键时刻。只有少数人能保持冷静,利用自己所学的灾害自救知识,并迅速采取行动脱离险境、减小损害。因此,如果幸运的你还没有亲身经历过自然灾难,请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因为我们谁也无法预料自己会在何时遇到何种灾难。
  • 天文百科知识博览

    天文百科知识博览

    《巅峰阅读文库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天文百科知识博览》是一本献给天文爱好者的书籍,也是同青少年朋友分享天文科普知识,掌握各种天文观测常识,了解最新天文探测成果的书籍,内容主要包括宇宙、太阳、太阳系外天体、星系、星云、银河系、银河外星系、恒星、行星、太阳等等。《巅峰阅读文库 我的第一本百科书:天文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超越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文明解密

    文明解密

    《我的第一本探索书
热门推荐
  • 狂妄邪妃:无良王爷溺宠妻

    狂妄邪妃:无良王爷溺宠妻

    她,叱咤风云的魔医圣手,阴险自私,狡诈嗜血,一场错爱引来背叛致死。阴差阳错之下,成了画府受人欺辱的废物三小姐,从此风华尽显,弑毒姐杀毒妹,脱离虚伪家族,神兽萌宠成堆本是霸气侧露的人生,却总有一只披着羊皮的大灰狼总是如影随形各种添乱。“姑娘我要看遍天下美男,你滚一边去”“我滚你怀里行不行?你看我也是美男一个,撒得了娇,卖的了萌,斗得过小三,暖得了床,外加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没事还可养养眼……”话还没说完,某萌宝后面一踹:“暖床卖萌有我就够了,你可以滚远点”神兽萌宠成堆,顶级强者相随,看她素手纤衣,打造另类的盛世繁华
  • 嫡女妖妃

    嫡女妖妃

    她重生前对爱情充满渴望,一直在追寻着属于自己的爱情童话故事,却最终被逼婚:她重生后成为大周皇后周蔷的妹妹,在上天的指引下与自己的真命天子南唐后主李煜奇迹般的相遇了……只因姐姐的缘故,不得不隐藏自己的爱意。直到姐姐的离世,她代替姐姐终成所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情祭品

    爱情祭品

    在故事的最开始,我们以为对方是自己人生里的最不能错失的那个唯一,但到最后才颓丧的发现,你不是非我不娶,我不是非你不嫁,只是个太伤人的误会而已。
  • 永不放弃:马云给创业者的24堂课

    永不放弃:马云给创业者的24堂课

    有人说,人生有两杯必喝之水,一杯是苦水,一杯是甜水,没有人能回避得了。区别不过是不同的人喝甜水和喝苦水的顺序不同,成功者往往先喝苦水,再喝甜水;而一般人都是先喝甜水,再喝苦水。在成功的过程中,持之以恒非常重要,面对挫折时,要告诉自己:坚持,再来一次。因为这一次失败已经过去,下次才是成功的开始。人生的过程都是一样的,跌倒了,爬起来。只是成功者跌倒的次数比爬起来的次数要少一次,平庸者跌倒的次数比爬起来的次数多了一次而已。缺乏恒心是大多数人后来失败的根源,一切领域中的重大成就无不与坚韧的品质有关。成功更多依赖的是一个人在逆境中的恒心与忍耐力,而不是天赋与才华。布尔沃说:“恒心与忍耐力是征服者的灵魂,它是人类反抗命运、个人反抗世界、灵魂反抗物质的最有力支持者。”对于创业者来说,要想成功创业,就要像马云、约翰森那样认准目标,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即使遇到一千次一万次困难也不放弃追求,不言失败,不退缩,不向命运屈服,如果能做到这点,那么你就可能会成为另一个马云,另一个约翰森。
  • 相府庶女:王妃不好惹

    相府庶女:王妃不好惹

    二十一世纪盛世财团的当家人,含恨而死,穿越成异世相府二小姐。初醒来惊才艳艳,护幼弟,打恶奴,斗嫡姐嫡母,震慑父亲。她嚣张,狂妄,却引来各色优异男子争相追捧。天启国太子,谪仙般的人物,独对她伸出温暖的手。“清灵嫁我可好。”天启国的杀神王爷,他将她禁锢在怀中,咬着她的耳朵说:“莫清灵,我们才是一个世界的人,我们都属于黑暗。”有的人,你认为他才能与你比肩,却发现,一切只是阴谋。他一身黑色蟒袍,高位之上背对于她,冷声下令。“将这妖妃拿下,押入死牢。”这世间,什么是真?什么是假?纵使活过了一世,再次重来,她依旧无法参透。到头来,终究是她错了么?
  • 萧红研究七十年(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

    萧红研究七十年(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

    《萧红研究七十年(1911年-2011年)(套装共3卷)》是一部汇编萧红研究资料的大型工具书。是为纪念萧红诞辰一百周年,特意组织课题而编成的献礼图书之一。七十余年来研究萧红的成果,散见于大陆、台、港及海外各种报刊、图书。其资料庞杂,数量之多,难以准确统计。
  • 成长比输赢更重要

    成长比输赢更重要

    成长比输赢更重要。如果把人生比做一次充满艰辛和风险的旅行,那么输赢就是人生旅途中的几处驿站,而成长则是艰苦的旅程以及动人的风景。输赢是人生某一阶段的某一个结果的呈现,是一个人人生态度的一种彰显;而成长则是持续的自我超越,只有通过成长,一个人才能最终找到人生价值和内心平静。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成长比输赢更重要》正是基于以上认知而编著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成长的意义、选择的价值,让青少年朋友们对人生、对自己都有更清醒的认识、更完美的规划。
  •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公元一六五八年,明代最后一个小皇帝,南明小朝廷由广西贵州退入云南,在吴三桂,卓布泰的围追下,逃往滇西边境,晋王李定国在贡山伏兵,不料大理寺卿卢桂生告密,李定国大败,高文贵等四将战死。永历帝退入缅甸,后被缅方执拿,送给吴三桂。公元一六六二年四月被吴三桂杀于昆明。时晋王李定国,巩昌郡王白文选仍率部转战滇西,闻永历死讯,李定国病故,白文选降清。李定国部将杨容将蜀王刘文秀所献的十六万两黄金藏在道人山,欲图东山再起。多年后吴三桂反清,杨容下山投吴三桂......寻朱明后人。南明王朝始建于广东,流转湖南.广西.贵州.云南.一直在马背上流亡,至永历帝死,前后近二十余年,史称“马背王朝。”
  • 狼女玩转天下

    狼女玩转天下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她身手牛叉,一朝穿越成为被牺牲的皇后,却因为拥有一张倾覆天下的藏宝图而被迫卷入争夺天下的政治漩涡,阴谋、利用、背叛,统统来吧,老娘不怕!可是却惟独栽在一个比她更冷酷邪恶的杀手组织的首领炎修手中。慕容瑶将藏宝图扔到炎修的面前:“我用藏宝图买自己的命,不许在接别人的生意追杀我,这桩生意,到死方休!”
  • 织锦记

    织锦记

    明朝万历年间,江南丝织重地苏州吴江县,一位富户人家的年轻小姐的传奇际遇:外慈心狠的嫡母,寡情薄义的父亲.美艳狠毒的庶姐姐,乖巧颇有心计的庶妹,嘴甜心苦的姨娘,攀附高枝的丫鬟,大宅院里险象环生,一片繁华下步步皆是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