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86800000029

第29章 开启禅智点燃心灯(3)

世间上的人,有时肯定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拥有,反而失去真正的自己;有时候什么都不认同、不肯定,又迷失了自己,像行尸走肉,没有灵魂,没有立场。如果一旦有了禅,虽然否定了一切,其实拥有了一切;虽然肯定了一切,其实解脱了一切。所以,禅者的语默动静,都另有一番深意;禅者的生活作息,都另有一番境界。他们的机锋险峻,言行虽然朴素单调,但妙味无穷;他们的警策虽然严厉,但风度亲切,达观超凡。

你从哪里来

惠能当初见五祖的时候,五祖弘忍大师第一句就问他:“你从哪里来?”

“我从岭南来。”惠能回答。

“岭南是獦獠的地方,獦獠没有佛性啊!”

惠能就回答说:“人有南北,佛性也有南北吗?”

就因为这一段重要的对话,惠能受到五祖弘忍特别的器重,并且传授衣钵。

以后,六祖惠能大师也常以同样的问话,摄受了许多门徒弟子。比如:神会大师亲近六祖,六祖问他:“你从哪里来?”神会回答说:“我不从哪里来。”这回答非常受六祖的赏识;南岳怀让禅师于二十三岁时参访六祖,六祖同样问他:“你从哪里来?”“我从安和尚那里来。”六祖又问:“什么东西把你带来?”怀让禅师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此在曹溪一住就是十多年,直到三十多岁才开悟;青原行思禅师,初到曹溪之时,六祖也这样问他:“你做过什么事才来这里?”行思禅师回答他说:“圣谛亦不为。”意思是说成佛做祖我都不要,还要做什么?这句话也大受六祖的器重;做过唐代国师的南阳慧忠禅师,初来参学时,六祖问他说:“你从哪里来?”慧忠回答说:“我从近处来。”

……

禅来缠去

禅,要我们认识自我,而不去攀缘其他。六祖因五祖的一句“你从哪里来?”而开启入道的因缘,所以六祖以后接引参禅的人也都以“你从哪里来?”来启发对方、考验对方,要对方对自己生命最根本的来处提起疑情,深入去探究真相。提起疑情是禅宗接见时常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从一个接连一个的问答之中,禅者终于返照自性,认识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认识你自己

古刹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积极主动地去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我初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请前辈指使和指教。”

方丈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你先认识、熟悉一下寺里的众僧吧。”

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下边该干什么了?”

方丈又微微一笑,洞明睿犀地说:“肯定还有遗漏,接着去了解、去认识吧。”

三天过后,小和尚再次来见方丈,满有把握地说:“寺里所有的僧侣我都认识了,我想有事做。”

方丈仍然微微一笑,因势利导地说:“还有一人,你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

小和尚满腹狐疑地走出方丈的禅房,一个人一个人地询问着、一间屋一间屋地寻找着。在阳光里、在月光下,他一遍遍地琢磨、一遍遍地寻思着。

不知过了多少天,一头雾水的小和尚,在一口水井里忽然看到自己的身影,他豁然顿悟了,赶忙跑去见老方丈……

禅来缠去

世界上有一个人,离你最近也最远;世界上有一个人,与你最亲也最疏;世界上有一个人你常常想起,也最容易忘记……这个人,就是你自己。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自己,只有你真正认识了自己之后才能认识整个世界,但人们活着时常把自己给丢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是活给别人看的。他们怕同事、邻居、亲属、朋友的那双眼、那张嘴、那对耳朵,正所谓“他心中谁都有,唯独没有他自己。”

所以,人需要寻找自己,认识自己,活出自己的个性,活出自己的人格,活出自己的洒脱。不必看谁的脸色,无需战战兢兢、左顾右盼,让世界以你为中心,让世界因你而精彩!

寻找失落的自我

道谦和尚是大慧禅师的弟子,他参禅二十年了还是没有悟道,心中很着急。

有一次,禅师让他出远门办事,大约需要半年的时间,道谦想: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而我参禅还没有什么进展,这不是在荒废时间吗,于是心里十分苦恼。

他的同门和尚宗元十分同情他,安慰他说:“我和你一起去吧!路上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你参禅!”于是,两人一起出发了。

一路上,宗元总是说说笑笑,似乎把原来的承诺给忘了。一天晚上,道谦神情失望地要求宗元帮他解决生命的奥秘。宗元对他说:“我能帮你的尽量帮你,但有五件事我实在是帮不了你!这五件事是必须由你自己来做的。”

道谦问:“哪五件事?”

宗元回答说:“当你肚饿口渴时,我的饮食不能填你的肚子,你必须得自己饮食;当你大小便时,你必须自己照顾自己,我一点也不能帮你;最后,除了你自己以外,谁也不能驮着你的身子在路上走。”

宗元的话,一下子打开了道谦的心扉,猛然顿悟了。

于是,宗元告诉他,他的工作已经做完了,再作伴远游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因此两人分手,道谦继续他的远行。半年后,道谦到师父那里复命,大慧禅师一见到他就说:“这人连骨头都换了。”意即道谦终于找到自己了。

禅来缠去

谚语说:“黄金随着潮水流来,你也应该早起把它捞起来!”世间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就,万丈高楼从地起,万里路程一步始,生死烦恼,别人丝毫不能代替分享,一切都要靠自己。其实,参禅的实质就是自我审视、自我洗涤、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跌落、自我升华、自我顿悟。寻找失落的“自我”的最好办法,便是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感悟自我。而世人往往由于迷己逐物,逐物迷己,导致了“自我”的失落。此时切要粉碎迷情妄念,回归于纤尘不染的生命源头,不向外求,重视内在生命的禅悟状态,明心见性之时,则不复追逐外境,自然归于精神故里。

打开自家宝藏

一天,一位叫大珠慧海的禅师,踏破千山万水,风尘仆仆,前去拜见马祖大师,请求他的指点。

马祖大师看着这位虎头虎脑、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心中暗喜,他觉得,这块好材料应该到了雕琢成美玉的时候了,就反问他:“我这里什么都没有,你为什么要撇下自家宝藏不顾,这么辛苦地在外面奔走流浪呢?”

慧海听了,急忙追问:“啊?我的自家宝藏?请师父告诉我,什么是我的自家宝藏?”

马祖大师告诉他:“这个自家宝藏,就是现在让你问我的那个东西。此刻,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你在问我,是什么东西让你在聆听我?这个东西不是别的,就是你的自家宝藏啊。这个自家宝藏,就是你的本心本性。在你的生命中本来就已经具备,一丝一毫也不缺少。吃饭睡觉,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是它在起作用。运用起来自由自在,你哪里还用得着向外面去苦苦寻找呢!”

慧海禅师听了,如梦方醒。瞬间,他感觉有一道光芒蓦地把自己照得通体透亮。

禅来缠去

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人不应该舍弃自己内心的灵山,而应该向自我的内心去提炼自性的宝藏。佛只在你心中,绝对不在别处。自家宝藏,就是你的本心本性,这个本心本性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是圆满没有缺陷的,你根本用不着向外面去寻找。但是世人偏偏不能认识到这个事实,偏偏要“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这是一种非常可怜的迷失状态。所以,你要想求得生命的安顿,就必须打开自家宝藏。打开了自家宝藏后,你的生命就会焕然一新。

坐禅岂能成佛

马祖道一在南岳山怀让禅师处学禅,怀让知道他是佛法的大器,便问他说:“大德(佛家对人的尊称)坐禅,企图个什么?”

道一说:“欲求做佛。”

于是怀让禅师拿了一块砖,日日在他坐禅的庵前去磨。道一觉得很奇怪,便问怀让:“你磨砖做什么?”

怀让回答:“我要把它磨成镜子。”

道一更奇怪了:“砖头怎么能磨成镜子呢?”

怀让说:“磨砖既然不能成镜,难道坐禅就能坐成佛吗?”

道一听了,心有所感,于是起身离座,向前顶礼,问道:“那该如何才是?”

怀让说:“譬如牛驾车,车若不动了,应该是打车还是打牛呢?”

道一惘然。

禅师接着说:“你学坐禅,是为了做佛吧?若学坐禅,禅不在坐卧之间;若学做佛,佛并非有个定相。本来是无住的法门,其中不应该有取舍之心。你若执著佛是由禅坐得而成,那就误解佛法了,那就是杀佛;你若执著禅坐之相,那就无法通达佛法究竟之道了。”

听到启示,道一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悟。马上礼拜怀让,问,“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

怀让说:“你学心地法门,如同心中种下种子。我来说法,如同天上洒下雨露。如果你机缘相合,就自然发芽生根,明心见性,必然能看到那心法(道)。”

道一又问:“道非色相,又怎么能见到呢?

怀让说:“心地法眼自能见道,无相三昧也即如此。”

道一:“它有好坏之分吗?”

怀让:“如果有好、坏、聚、散之分,就不是道了。你听我的一首偈子吧:‘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

道一蒙怀让教诲,心意超然,从此皈依南禅顿教。侍奉怀让十年,深受教益,而且发扬光大,后被僧俗各界尊为“马祖”。他是中国佛教史上唯一一位以俗姓称祖的大师。

禅来缠去

参禅的目的是明心见性,光是打坐,当然不能明心见性,因为禅非坐卧之相,不能把禅限于固定的形态。打坐可以作为通达禅道的方法,但不是目的,牛车不进,打牛即行,不关车事;参禅悟道,用心即是,不关身相。心为万事之王,任何修行,重在明心。

所以,六祖慧能有诗偈云:

生来坐不卧,

死去卧不坐,

元是臭骨头,

为何立功课?

跟着心走

师弟在路上碰到师兄,就问:“师兄,您往哪里去啊?”

师兄说:“风往哪里去,我就往哪里去。”

师弟答不上来,回去问师父。师父说:“下次你就接着问他,风停了,你往哪里去。”师弟记下了。

第二天,师弟又在路上碰到师兄,又问:“师兄,风停了,你往哪里去啊?”

师兄回答:“脚往哪里去,我就往哪里去。”

师弟又答不上来,又回去问师父。

师父说:“下次你就接着问他,脚累了,你往哪里去。”师弟又记了下来。

第三天,师弟又看到师兄,问:“师兄,脚累了,你往哪里去啊?”师兄笑笑,对着师弟说:“我就跟着心走。”

禅来缠去

师兄所说的风和脚,其实是指心,心往哪里走,我往哪里走,意在开启师弟:我即是心,心即是我。另一方面的启示是每天都有每天的计划,每天做什么都有变化,所以去的自然不同,因此做人不要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心即是我,心我不二。

同类推荐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古兰经故事

    古兰经故事

    每一位天仙都负责一项专门的工作:吉布利里天仙是真主专门派往先知们那儿的使者;伊斯拉非来天仙专门负责末日来临时对人们进行清算;米卡伊来天仙专门负责宇宙万物;阿兹拉伊来天仙是专门负责掌管死者灵魂的。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热门推荐
  • 武圣关云长

    武圣关云长

    中国五千年,被尊为圣人立庙祭祀的武将仅一人,他,便是关羽!从古至今,被广为推崇的忠义楷模也仅一人,他,仍是关羽!不为金钱所动、不为美色所惑,神威奋武、义薄云天。生能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 乌龙女追夫记

    乌龙女追夫记

    外表清秀乖巧的郑窈娘实则满肚子的不合时宜,为了避免嫁给八十老翁做小妾的悲惨命运,她毅然离家出走,上京追寻她梦里的完美夫君——名动天下的如花公子潘沉玉。然而,这追夫大计从一开始就厄运连连:先是被迫带上小弟这个拖油瓶,而后又遇见死不救的黑心男,险些出师未捷身先死。为了自己的终身幸福,坚强的郑窈娘继续前行,历经千辛万苦,眼看就要见到自己的梦中情人时,怎知黑心男再度出现,硬是搅黄了她的好事。可怜的郑窈娘面对恶势力仍然不曲不挠,进不了潘府,她就曲线救国,到潘夫人的娘家定远侯府就职行不行?没搞错吧,定远侯的世子怎么和黑心男长的一样。
  • 靠什么去成功:改变你一生的9堂课

    靠什么去成功:改变你一生的9堂课

    人人渴望成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成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在生活和工作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年轻人对成功的渴望更为强烈。人际交往中,该如何提升自己的魅力指数,拥有更广的人脉?与人交谈时,怎样才能占据主导地位,吸引大家的关注?处于逆境时,怎样才能找回“好运气”,反败为胜?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找寻到幸福的真谛?工作学习中,怎样才能取得骄人的成就……在本书中你都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 一块木板

    一块木板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斑羚飞渡

    斑羚飞渡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赢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 重生之娇女

    重生之娇女

    一朝重生到古代,富贵家门里,上有爹亲娘疼爱,下有两个妹控哥哥捧若珍宝。张烟表示,这样的美好生活,要是不能叫自己过得痛快了,还真对不住大神的青睐。呃!小日子过得挺顺,只这嫁人太愁人了有木有?嗯?这个蹦到自个儿碗里的大黑脸,左瞅右看还凑合。算了,嫁吧!哼哼!你要是敢有歪心思,看姑娘我怎么收拾你!
  • 战帝系列(十四)

    战帝系列(十四)

    战传说、爻意都对冥皇的直截了当有些意外,想到殒惊天的冤死,战传说心头一股怒气腾然升起,他沉声喝道:“你身为冥皇,非但不体恤民情,造福苍生,反而无端逼害忠良,殒城主赤血丹心,为何要将他逼上绝路……
  • 人体彩绘

    人体彩绘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浣衣奴

    浣衣奴

    因为一场冤案,她从未来太子妃成了浣衣奴,因为情敌的报复,她从浣衣奴成了一个食人老头的夫人,边关失守,她又成了俘虏。找到了杀父仇人,可是当她的匕首刺进他的胸膛的时候碎的是她自己的心。是什么让她经历这么多?是她自己的倔强还是他人肮脏的欲望?往事如烟,往事亦如尘。如烟往事随风飘逝,如尘往事却随着岁月流逝在心头越积越沉重,当她白发苍苍的时候,什么能留在记忆里?因为一次进攻,他遇到了她,后来她在他心里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记,一如她留在他胸口的两行清晰牙印。为什么在他满心欢喜将她抱在怀里的时候,她的匕首却无情地刺进他的胸膛?又为什么在他濒临死亡的时候,她救了他?他该爱她还是该恨她?室内,暗香阵阵,清雅宜人,望去,窗前一株兰花,开的正盛。一个清瘦的男子,依窗而立,如霜月光洒在他身上,拖出一个细细长长的黑影来。面容恬淡,微微扇动的羽睫在脸上投下两片浅浅的黑影,一管玉箫立于唇边,气息微动,佳音划破黑夜的寂静,动人心弦,绕梁三日。淡淡秋风吹过,夹杂些许凉意,乱发丝丝,掠过鼻尖,宽大的袍袖向后扬起,像是两个翅膀,要把这遗世独立的纯净之人带离红尘。倏的,气息骤停,佳音嘎然而止。清澈如山泉的眸,瞬间阴骘起来。蒙哥汗,凌霄,你们怎么还没来?我有点等不及了……优雅地将玉箫别于身后,男子转身,拨弄起身边的兰花。侧身对着月光,一半脸置于月光中,纯洁高雅,一半脸隐于黑暗,阴骘深沉……在这里推荐一下自己的另外一个小说《辛夷花开》。刚刚花了半天时间做了视频,大家可以看一下,对了解剧情有好处如果有亲想和辛联系的话,以下是辛的邮箱:[email protected]亲们可以发邮箱给我,也可以将QQ号发给辛。谢谢支持!借了朋友一个群,大家可以去里面聊聊剧情:落尘轩48542943(这个群为交流剧情所用,非诚勿扰。)推荐好文:爱音的《掩女将》燕晖的《冷情女孩》所谓伊人的《杀手皇后》江南雪的的《将军,我是你的妻》月草剑的《女策》文丑丑的《逃亡》饭饭jo的《俏皮妙妙闹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