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3800000026

第26章 正信希有分(1)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 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 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 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 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 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 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 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与南老说文喜

到了这一品,南老给我们讲了两个很生动的故事。

一个是文喜与文殊的故事。文喜一心想开悟,结果真的与文殊“智慧”当面对谈却不自知。据南老说,文喜最后终于开悟了。开悟之后的文喜愿意发心为大家做苦差事,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南老说这就是菩萨道。

一天,文喜正在庙中做饭以供众(这就是南老所说的典型的菩萨道),文殊骑着狮子又在他面前显相了,这个文喜拿起锅铲便打,并说,文殊是文殊, 文喜是文喜,你跑来干什么?你是你,我是我。文殊菩萨飞到空中道:“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反被老僧嫌。”

南老说,这个故事的主旨就是反复叮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是佛来佛斩,魔来魔斩,这也是修行的无上秘诀。

小子以为这个故事的深意,倒未必完全是南老说的意思。文殊二次见文喜,怕真是由于文喜根本未悟,如果真悟了,也不会去“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也许正是由于此,文殊菩萨才会偈道:“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反被老僧嫌。”

众生之所以会苦,就是由于妄想执着有一个“我”,随之而来的是“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始以来,这是一个死结。千千万万人都想打开这个死结,但是没有一个人打得开。佛学把“烦恼”,也称之为“结使”,就是这个道理。“十方三世网中网”,越是自命高明的人,自命了不起的人,越是被这个无形而巨大的网,网得死死的,凡是自命打开了这个十方三世之网的人,越是难逃此网。在不知是多久多久以前开始,多少志士仁人,为打开这个巨大的网结,什么办法也用尽了,何止只是“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释迦六年苦行,连生命差点都丢了,仍然无济于事。《楞严经》提到了二十四位菩萨,地、水、火、风、眼、耳、鼻、舌、身、意……能找的门路都提到了,但都被文殊菩萨(智慧)否定了。东方如此,西方也如此,古埃及、古玛雅、古巴比仑,如果我们读一点人类文化学的着作,就会发现想通过修炼特异功能,而打开十方三世之网中网的愿望,几乎是全人类在那个时代普遍的追求。人们为此付出的,何止是“行人之不能行,忍人之不能忍。”

最后,这个文化时代覆灭了,人们再也不再有这种愚昧的追求了。东方文化就是对这种文化的全面超越。我们无论如何再不能让人们再走回头路了,再倒退到那个愚昧的时代了。文喜不知是真悟还是假悟。如果是真悟了,也会去庙中做饭头,因他知道这是阿弥陀佛给他安排好的生命角色,充分实现了这个角色,就是菩萨道。坚冰已经打破,春风已经吹来,十方三世网中网说难破也难破,说容易破也容易破,只要一个网结打开,全网的结就会随着因缘, 环环松开, 这不是人力能起作用的(当然也是人力)。这春风就是《金刚经》中的“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而实无众生灭度者”;他就是唯识论者所说的“无漏种子”。

文喜是不是悟到这些?如果不是这样,而是还希望去“行人之不能行,忍人之不能忍”,这不是什么菩萨道,而且可能是外道。查一查人类古史,类似于文喜这种“行人之不能行,忍人之不能忍者”,如汗牛充栋,但绝计无用。

文殊菩萨临走的四句偈太妙、太伟大,不愧是诸佛之师。

“苦瓜连根苦”。

十方三世网中网的死结不打开,任何修行,任何神通,任何德行,任何善行,都是“苦”。

“甜瓜彻蒂甜”。

十方三世网中网的死结只要一个打开,“宇宙─生命”系统中一切一切都是甜。 这不是对某个人说的,而是文殊菩萨对整个“宇宙─生命”系统讲的。这个系统十方三世网中网“网网相连,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结使”都不要想单独打开,也就是说任何个人的修行都是妄想,都是白费蜡,都无法逃离“网中网”。这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道理。因缘是个网,而你的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所灭,你怎么出这个网?“宇宙─生命”系统中任何一个具象,都是“宇宙─生命”系统全体因缘相互作用的果,没有绝对孤立的东西。当代自然科学在证明这个真理, 当代唯物辩证法也同意这个真理, 孔子、老子的“大学”也承认这个真理。孔子曾明确说过“德不孤,必有邻 ”。 现代人解此句说是“有德性的人必有好邻居”,这是笑话。此句正义是“德不孤起”之义,比如自然科学的进步,是天地之德,这个德不会孤起,随自然科学这个天地大德的出现,人类其他文明活动都会有一个全面的进步。“宇宙─生命”系统中的变化都不是孤立的变化。

“十方三世网中网”就是说的“宇宙─生命”系统中事物的普遍联系。正是由于此, 文殊菩萨才会说“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 从通篇看,《金刚经说什么?》没有揭示出佛学的这一根本原则,所以只能支离破碎地分割《金刚经》的原文,把他们变成一条条的修行教训。这才真是“苦瓜连根苦”。

“修行三大劫, 反被老僧嫌”。 不明白“十方三世网中网”的道理,不明白“非吾本愿谁能逃逸”的道理,一头扎进所谓的个人修行的泥坑中,你要告诉他,别盲修瞎炼了,阿弥陀佛早把你救过了,当释迦牟尼说“(一切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之……而实无众生灭度者”这段话时,十方三世网中网的死结已经打开了,不管你如何作,如何行,也是“甜瓜彻蒂甜”。他听了这些话会说你是魔法,是邪法,是地狱法……越是老僧越嫌弃这种说法。

这使我想起了《维摩诘经》中的一句话“龙象举踏,非驴所堪”。

是啊!一切权威都没用了,一切威望都失去了,我们这些修了多少劫(?)多少年的人的心态,无论如何是平衡不了的,我们这些老僧能不嫌你吗?前文我们已经提到南老被老僧嫌的故事,但愿我们现在如此说时,南老不要嫌我们。

如若不相信,请往天下看,穿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出门坐汽车,干活通话全用电,都是“佛”的愿力在起作用啊!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是哲学大师,不是学者,不需要你把佛学当哲学学,更不需要你把佛学当作秘不示人的如什么“九阴经”“九阳经”的神秘法门去学习,佛学无学,只有本愿在“宇宙—生命”这个实实在在的系统中运动着,无时无处不实实在在起着作用,搭救着众生。一直在“善护念”诸众生、诸菩萨,善咐嘱诸众生、诸菩萨。

现在活在“宇宙—生命”系统中的众生全是菩萨,八地菩萨,后补佛,阿惟越致,阿跋致。

还是重复《梵网经》四句偈“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但得如是信。戒品已具足。”这才是学佛的无上秘诀。

佛学就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所以须菩提明白了佛的说法之后, 会有所疑问。“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实实在在说,不真正懂了佛学的“缘起性空”的道理,不懂得从宏观上看历史的进步,想真正信了阿弥陀佛“灭度”(救度)一切众生的大愿的真实力量是很难很难的,连南怀瑾先生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尚如此,何况是其他人。

如果南老真懂了《金刚经》的本意,就不会大谈什么个人修行了。

修了没有?修了。不是个人,而是“宇宙─生命”系统整体一起修,也就无所谓不修。众生、心,是“本来无一物”,何言修与不修 ? 但历史是真真实实的进步了。

众生一直都在修

当须菩提发出疑问,怀疑后世人会不会信这个法时,释迦立即阻止了他的说法。佛说:

“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

南老把句子断在这里,大作了一番解释。南老你断章取义了。

南老单解这段经文的上半段,而把下半段“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佛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割裂开了。

这两段话是紧密相连,不能分开讲的。一分开讲,“缘起性空”的原理没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便出来了。

首先, 释迦说得很明白,“有持戒修福者”是明确指出“持戒”只能“修福”。而不是南老说的“一个人不要说智慧,生来能有一点聪明,都还不是一生一世的事。要想得到无上的智慧,不是求得来的,是修来的。要修一切的善行,一切的功德,才成就无上的智慧,这个智慧是悟得的,是持戒、修福得来的,守戒积累起来,加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修福,才真正会得到大福报的大智慧。”

这段话太混乱了,“福”与“善”混在了一起,“福”与智慧尤其是般若智慧混淆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一切都变成了个体人生生世世的行为,全部是有我相有人相有众生相有寿者相。法报化三身的关系也没有了,整体与个体的辩证统一关系也没有了。

长期以来,众生的迷惑正在这里;长期以来,佛学佛法偏就偏在这里。许多人始终不悟,总以为“宇宙─生命”系统中有一个独立的实实在在的“我”在,我修行,我转世,我成佛……这全是妄论。

释迦牟尼讲得非常明白。在说完了“持戒修福”者,可能相信佛(如来)的大愿之后,立即说“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类似这样的语言,在佛经中是经常出现的,像《佛说阿弥陀经》中的“过十万亿佛土”,都是指的“至善”的整体而言,“无量千万佛所”也是指整体而言的。

法身是整体,它在一刻不停地运动、变化,由于是整体,也可以说这变化、运动是不变化、不运动,无来亦无去,不生亦不灭、不垢亦不净、不增也不减。它也就是东方文化所谓的“至善”。

我们人的心,能体会到、观察到、思虑到的一切运动、变化,都可谓是“至善”的德,都是法身本有的。法身根本没有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是体会不到、观察不到、思虑不到的,甚至连体会、观察、思虑也没有。

“至善”的德,中国人称之为仁、义、礼、智……印度佛学言语称之为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大势至……他们是人也非是人,是神也非神……都是报身之德。“报”者,因果报也。是法身运动、变化中因缘成熟显示出来的“德”,可以有相也可以无相,不全是人、我、众生、寿者这些具象的概念可以规范得了的,是整体运动变化的因缘成熟的“报”,所以称为“报身”。具体到人、我、众生、寿者的具象,在佛学中统称为化身。法报化三者不可分割,都是“宇宙─生命”系统的具体存在。

最好懂的例子是释迦牟尼本人。释迦牟尼原名悉达多,就是一个化身,他的思维水平达到了觉悟整体,就是化身佛。佛的愿力即四十八愿之类,包括全部思想,虽然是通过释迦牟尼这个化身发出的,但这是“宇宙—生命”系统法身本有,报身显化(因缘成熟了就会显化)出来的,所以释迦也可以自称“报身佛”,“法身佛”。在佛学中,释迦“法身佛”称之为“毗卢遮那”,释迦“报身佛”称为“卢舍那”,“化身佛”则称之为释迦牟尼。佛教庙里每日早晚课,上早晚供,节日大供,称三身佛时唱“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个意思,其实是法报化三身不分,也难分。用“相互渗透”这个词勉强可通,但也不完全是这个意思。

正是由于“灭度一切众生”的本愿是法身本有,报身显化,化身显相,后五百岁就不可能找不出一个相信的人。这就说明,众生心也非众生心,只不过是法身本有、报身显化的一个契机,一个幻相,一面镜子,一个窗口。这便合了六祖对众生心的说法,“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观点。

同类推荐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
热门推荐
  • 邪魅小师妹

    邪魅小师妹

    卿姚佳,在一次爬山比赛中偶遇一奇怪的老和尚,穿越到了一世外桃源般的仙境,又遇上了一奇怪的老头,非要收她为徒,真是开玩笑了,自己都十九了,怎么还能习武的.奈何辩解无效,被困在深山里,习武不是吗,闲暇时发现昔日未曾谋面的师兄们的房间很是整洁美观,这老头真是偏心眼,偏要我一个女孩子主那么简陋的屋子,趁师兄们不在山上,我就给你们免费装修一下,小费就免了。恶搞一通,面目全非,师兄们竟然要回山,乖乖,这可了不得了,为免被师兄们追打,被师父处罚,我主动请缨,出山历练。楚云飞,大师兄文韬武略,一代将才,是征战沙场的大将军。苏谦和,二师兄温文尔雅,一代神医,漂泊无定,神秘莫测。萧士杰,三师兄儒雅稳重,一生意奇才,从不做无本的生意,慕容秋白,四师兄冷漠深沉,身份最是神秘,来处不清楚,陆若离,五师兄幽默风趣,一代神偷,据说他家事显赫,为何为贼暂不清楚。我的五位师兄个个风流倜傥,身兼所长,但是又怎抵得过我邪魅小师妹的精灵古怪,看我如何把你们玩的团团转。...................................................................................................同时推荐偶的另两篇作品..................《邪王之真爱》....................《王的爱妾》
  • 秦岭狼人

    秦岭狼人

    据说,在秦岭深山人们发现了狼人的足迹,一时众说纷云……作者通过对狼人超能力的形象描述,给大家塑造了一个大快人心的中国版“蜘蛛侠”形象,他古道热肠,英雄侠义,劫富济贫……
  • 人大常用语汇释义

    人大常用语汇释义

    全书精选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议事履职和常委会机关日常管理密切相关的百余个常用词条,内容涵盖人大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各个领域。本书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为政治学与法学基础理论、人大制度与人大建设知识、人大机关工作与人大业务知识三大部分,各个部分词条的选择注重包容性、相关性,尽量涵盖较多的知识点和信息量,便于读者系统学习和掌握相关概念与知识。词条的解释立足人大依法履职实践,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着重阐明其基本含义、核心内容和相关知识,同时回答人大工作中的疑惑,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具体实在。
  •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

    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智慧往往隐蔽在这细微之处。睿智之人往往能通过些许的细节洞悉世界,通过细微的情感来感悟人生。阅读书中这些富含哲理,情节曲折,真挚感人的小故事,希望青少年朋友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够培养出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让生命充满阳光和雨露,从而打造出成功、健康、理想、阳光的人生。
  •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

    《走近苏东坡》,用洗练的文字,极富思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这是著名作家李国文研读苏东坡的诗文及所处时代背景后写出的感悟性文字。作者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笔触,深入到苏东坡的精神世界,鞭笞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气,多角度地、十分睿智地为我们描叙了一个鲜活的苏东坡。作者围绕苏东坡的性格、命运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近些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更难能可贵的是,可以起到警世的作用
  •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弗洛伊德2: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此套《弗洛伊德文集》(12卷)是中国第一部且唯一一部关于弗洛伊德文萃性的经典恢宏译著,由中国研究弗洛伊德第一人、学术界公认的弗洛伊德研究权威、著名心理学家车文博主编,经全国四十余位专家教授严谨翻译多次修订,堪称海峡两岸最权威、最完整的弗洛伊德心理学著作版本。本卷仅收录《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是弗洛伊德用动力心理学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事件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从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常见的遗忘、口误、笔误、失误行为等现象入手,挖掘了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的制约性,说明了潜意识的活动和对潜意识的压抑不仅存在于变态心理活动当中,而且广泛存在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当中。
  • 间谍皇后

    间谍皇后

    往昔如故,他是通天阁主,她不过是他的一枚棋子。——他骑马低眸,紫衣潋滟,瞧她眉目如画,眸似清泉,“秦卿?哼,这名字倒真是配极了你。”只是当他俯身提手,捉兔子一般将她拉上马背,圈在怀里时,竟然被她忽地踢下马!嗜虐如他君翊寒,“秦卿,你没有国家,你只是通天阁的暗谍,你不属于你自己,你是我的!”再相见,她身穿铠甲立于白驹之上,领千军万马:“君翊寒,你想要江山,可还得先问问我!”只是对面的男人黄袍白发,目光沉静。他身边的那个小鬼,拽住他的衣角,“父皇,那可是孩儿的母后?”片段一:她在一场“老鹰捉兔”的厮杀中,成为阁主月邪的猎物。——他骑马低眸,紫衣潋滟,瞧她眉目如画,眸似清泉,“秦卿?哼,这名字倒真是配极了你。”——她冷笑不语。要在前世,被自己杀死的人只会暗叹,秦卿,这名字可真和本人不合。他俯身提手,捉兔子一般将她拉上马背,圈在怀里。他想要在马背上要她,竟然被她忽地弄下马!——他阴鸷异常,咬牙切齿,“你,该死!”。她却衣袍猎猎,嬉笑如常,却被他的烈马所惊,收服不成,反手将他的爱马杀死,“一个不能为我所骑的马,要它何用?”片段二:他端着药碗的手骨节分明,苍白异常,“喝了它!”前世的身份,今世的因果。她唯求能够有自己骨肉相连的亲人,可她还是淡然接过,笑靥如花,“就这么想让我嫁给他?你就不怕,我一旦成为皇后,便会毫不犹豫的解脱?”那一刻,他前所未有的感觉到了,恐惧。片段三:东晋国来犯。她身披铠甲迎战对敌。奈何她怀有身孕,被俘晋营。她还没来得及等到暮回雪,君翊寒竟然赶到。他逼视众人,好似不可一世的皇者:“谁知道呢,朕的废后,不会再一次成为朕的皇后?”可是,盯着秦卿她日渐隆起的肚皮,他还是难掩眸子里的慌乱,“你不该留下它,它会害死你!”“不关你的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妃的一纸休书

    傻妃的一纸休书

    幸福的新娘惨遭背叛,那是恐惧滴!林秋棠,乐城出了名的傻瓜,封建时代,追人追出高境界,表白未邃,铺一地桃花瓣割腕自杀了。当因爱成恨的商界精英女魂穿到这个愚蠢的女人身上,她绝情弃爱,一心只贪潇遥。可是,太闲懒也遭人忌妒,亲姐姐拒嫁鬼王,推她出来替嫁。好脾气不代表没脾气,嫁就嫁,傻子嫁鬼王,别人十分看好这桩婚事。传说中,鬼王奇丑无比,性格阴险恶毒,杀人如麻,冷血无情。可、可是、、新婚之夜,他的夫君俊俏非凡,娇羞无比,连她的手都不敢碰一下。难道碰到传说中的无能男?算了,他装矜持,她继续装傻,吃好,喝好,玩好。可懒妻难当,鬼王身份被揭穿,小三小四小五轮番上演抢夫记。她什么都没有,连一个无能的男人都要被别人抢走了,她继续视而不见。“棠儿,我只是跟林家小姐喝了一下午的茶,她把她祖传的宝库地图给我了。”“棠儿,五家小姐只约我去守猎,把他父亲的罪证偷给我了。”“棠儿,唐家五小姐约我赏江景,唐门五毒散的解药已经到手了。”“棠儿、、、”“够了,我只想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当皇后就够了。”她懒洋洋的翻身看着他,漫悠悠的问道。“隐忍三年,是时候了。”他轻轻的握着她的手,却被她悠然抽走,他眸底一片失落:“棠儿,我什么时候能得到你的心呢?”“你什么时候是皇帝,我什么时候爱上你。”她就是一个恶毒的女人,她最大的爱好就是压榨这个男人。人前,她懒的一塌糊涂,人后,她比谁都精明,培养自己的势力,闲来无事绑架一下亲王,调戏一下郡主,贪贪财,杀杀人,日子过的无比舒服。
  • 剑破转天

    剑破转天

    以往的恩怨必定用鲜血去洗涤!逆天路中,背负血海深仇,他最终能否攀上苍穹之巅,不料绝境之时峰回路转,体内惊现超级元神!至此,神兵秘法尽收囊中,屠神证道?,却偏偏资质平庸,崛起之路谁人可挡?曾经的屈辱定用无上荣光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