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3800000021

第21章 大乘正宗分(5)

“结得大愿。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这当然也不是指某一个人,也是指人类的一个阶段,尤其是原始宗教时代大量的人投入修行、修炼。同时也包括各种原始禁忌、原始戒律、原始道德的社会化、普遍化,当然更包括人类的劳动创造, 也就是人类的一切文化活动, 即人类的“文化化”,都是希望扩展“明德”智慧。这个阶段,生命的趋利避害向“宇宙—生命”系统的“至善”的发展,已是自觉得多了,所以经文用了“精勤求索,恭慎保持”这类的词。人们都自觉不自觉在进行着趋向“至善”的追求,用儒家经典《大学》的话说就是:“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那些修行人修炼人不过是更明确更自觉而已。佛经中大量赞颂过去苦修的人,如赞颂修苦行的人,说是将得到天人的称赞,并不是同意他们的修行方法。他们的修行绝大部分只能以失败告终,偶尔有个别成功者,成功的具体成果也是非常可怜的。例如一些祭司、巫师的某些功能,只能在有限范围有偶然作用。释迦牟尼在《楞严经》中总结了二十四位菩萨的修行,称他们为菩萨,是由于他们的追求成功与失败都融合进了“宇宙—生命”系统扩展“明德”的“矢量”中,但最后释迦还是都否定了他们, 认为他们都不能得“圆通”,也就是不能进入“明明德”。 把这一段经文与上引《佛说无量寿经》中所说“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相对照就完全明白了。正是无始以来生命“止于至善”的无数失败与成功经验的积累才有“本愿”的出现,即“明明德”的发现。法藏, 正是生命界发展中各种“法”的“总和”,成佛为之“阿弥陀佛”, 意味着“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觉悟。阿弥陀佛也即“明德”。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的出现,意味“宇宙—生命”系统已经进入了“明明德”的阶段,这以后的一切众生的智慧就都属于“明明德”的范畴,都是佛。所以这三千年人类社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阿弥陀佛”意味着“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觉悟, 这就使得“阿弥陀佛”这个概念与儒家的“仁”、道家的“道”有了区别。阿弥陀佛中有了生命的自觉,不把生命体的精神活动排除出“本体”之外,更不把物质与精神及主观客观分家。这样的把握,才是真正的对“宇宙—生命”系统的完整的整体把握。阿弥陀过去的修行,是过去一切生命体“止于至善”行为的总和。这样,我们便发现在“宇宙—生命”系统中确有一种“愿力身”的存在,那就是宇宙般若的运动发展。首先是“本有”,如果“宇宙—生命”系统不本有“止于至善”的特点,不可能代代生命体把他延续下来。第二,代代生命体不停的趋利避害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普遍、自觉,正是这个因缘步步凝聚成熟的过程,这说明止于至善不是偶然的,而是一切生命体存在的动力。所有众生皆有佛性,不单指生命的宇宙性的“明明德”,生命是“宇宙—生命”系统总因缘的凝结,同时也是说止于至善是根本发展趋向。这就说明“愿力身”一直在“宇宙—生命”系统中起作用,所以叫“本愿”、“法身愿”。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马克思主义,他坚持唯物主义,但绝不把人的活动当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又正是承认人类是历史的主角。这一观点与佛家关于“阿弥陀佛”的内涵有极类似之处。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许多人片面地理解了这一观点,他们套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的观点,把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仅仅理解为“劳动力”。他们理解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世界历史的主人”的含义时,由于只认为人民是主要的劳动者。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丰富了,这才有精神财富的发展,而精神财富是被统治者垄断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分了家,这种非历史主义的观念,一切从“阶级”划线,割裂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用佛家的观念叫做把二者“打成两截”,“知识”“精神”完全被排斥在历史动力之外。邓小平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观点纠正了这个偏向。人类历史是全体人类的“明德”、“明明德”的共同创造,而佛家的“本愿”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的止于至善,所以可以称为“愿力身”。“劳动”作为一种行为,是以人的“需要”作为动力的。没有“需要”就产生不了动机,而人的“需要”从来都是文化的、历史的、智慧的,也即明德的,凝聚着人的历史的精神追求,永远没有抽象的“需要”。“社会心理学”关于“需要”的概念,必须导入历史主义的内容,才是人类真实的需要,才是人类的真实智慧。认真研究人类的“需要”,尤其是注意不抽空“需要”的历史内容,你便会发现止于至善的“愿力身”一直在其中起着作用,人类对自己的行为越自觉,止于至善“愿力身”的作用就越明显。

如果剔除掉佛经中由于历史文化的局限,在表述方法上与现代人的隔膜,佛学在很多地方,尤其是整体思路上,与马克思主义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上引《佛说无量寿经》所说阿弥陀佛成佛的过程,即我们所说的止于至善的“本愿”、“愿力身”产生的过程,剔除表述上的神话外衣,实际上是说的“宇宙—生命”系统中“生命体”、“明德”、“明明德”的整体的活动,更具体说主要是人类诞生发展创造文化的历史的整体的活动。马克思给这种活动起了一个独特的名字叫“实践”,也可以叫做“历史实践”。

如果说“佛”——“愿力身”——“本愿”的发现是佛学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的话,那么,“实践”——“历史实践”—— 千百万亿人历史文化活动的整体, 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是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正是以此作为基础的。

(请注意,在我国学术界有一种对“实践”的错解, 即把“实践”理解为“实际”,“现实”,这很可能把马克思主义庸俗为“实用主义”,这是应必须密切加以“警惕”的理论偏向,这里错一步,就可能曲解马克思主义、错解马克思主义。)

“愿力身”、“本愿”、“佛”产生于“历史实践”, 存在于“明明德”的“历史实践”之中; 产生于“宇宙—生命”系统尤其是人类的“明明德”的 “历史实践”之中,存在于“宇宙—生命”系统尤其是人类的“明明德”、“历史实践”之中。人类都是报身佛、化身佛,这里不给宗教神秘留下任何位置。

“本愿”、“愿力身”、“佛”在“明明德”的“历史实践”中,个体与群体、精神与物质、知识与劳动、历史文化与现实文明,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历史过程的整体。

《佛说无量寿经》中说:

“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实质上是人类文化“明明德”的承续现象,可以理解为个人对个人的传授,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代代相传。这种代代传习的现象,绝不止是知识道理的传习,同时包括代代人“愿力”的传习,“明明德”的传习,及“明德”的扩展,或者说,任何人类文化的传习都包含着止于至善扩展明德的美好愿望,代代创造更美好文明的法身本有愿望的传习。

“应其心愿。悉现与之。”后世人接受前世人的明德、文明,其心愿也是与前世人相类似的,这也就是说止于至善的扩展明德的愿望对于人类是概莫能外的,几乎是一种“本能”。在代代传习的过程中,美好的愿望总是与美好的明德同在的,互相补充、促进的。这种美好的形象是前世文明成果之象,在前世文明成果之象的导引下,后世人对止于至善的更美好前景的进一步追求,这就是人类及一切生命的“需要”来源。

关于“需要”的学说,数美国人马斯洛的“金字塔”说最为精致,但他忽略了“需要”永远是、具体的、历史的、承续的,抽空了历史的具体内容的“需要”,只不过是一种概念游戏。这是佛学乃至马克思主义极力反对的治学方法。

“经千亿岁”,正说明了这个历史过程的漫长,从洪荒初开到人类形成, 人类文明的进步,均以“千亿岁”概说之。

“法藏闻佛所说。皆悉睹见。 起发无上殊胜之愿。”这是说“宇宙—生命”系统中,生命体、尤其是人类“需要”的总和即“明明德”的需要。对于每一个个体,尤其是人,在产生“需要”的过程中,都有一个“观察”、“思考”、“综合”、“概括”的过程,经文说:“于彼天人善恶。国土粗妙。思维究竟。便一其心。”由此确立明明德即成佛的“需要”,“选择所欲,结得大愿”。

这个过程完成之后,便是“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正是毛泽东所说的“再实践”过程,这个“再实践”是个体人的,也是人类文明进化总体的,都是这样一个规律。

“满足五劫”。“五”是“过半”的约数, 也可以暗指量变的积累后引起的质变,是关节点的飞跃。积累的过程完成了,人类文明进入一个新阶段。

“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

以印度古文化说,“七”是一个“极数”,类似中国文化的“九”。“二十一”,即“极数”的三倍,喻极多极多,俗语“很多很多”之意,“无数”之意。“俱胝”量词,梵语,十万为一“洛叉”,一百洛叉为一“俱胝”,俱胝应是“亿”的单位量词。二十一俱胝佛土,可言无量众生心,亦可言无量众生世界。佛学中,精神物质不分,内外不分,主客不分,而众生皆有佛性,佛入一切众生心,所以一切众生心皆可谓佛刹土,一切众生世界皆可谓佛刹土。不少人把佛学中这种提法,说成是在我们世界之外,还有多少类似外星人世界的佛世界,完全是妄说,是以当代人的文化观念硬套佛学观念。“功德庄严之事”即我们今日所说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总和。如果不相信我们的这一解释,可具体参阅四十八大愿的具体内容,完全指的是世间人生活的升华,如果再结合“世间自在王如来”、“世饶王”、“阿弥陀”这些名号,足以证明,经文根本不是指的“世外”的事。释迦在他的“十四不正问”中,断然拒绝回答一切虚无缥缈的世外之事,连“人死后是何?”的问题都拒绝回答, 可见佛经中所言的一切现象, 一切内容,必须遵释迦本人立下的原则作“世间”、“世俗”的解释。

“如一佛刹土。”这是肯定了人的思维功能即“明德”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人的思维可以对大量的世间现象概括提炼“熔炼”在一个大脑中。长期以来,由于对禅宗的捧喝,“不立文字”等公案的片面理解,许多人认为克服“妄念”,就是不用思维或干脆停止思维。许多解释佛经的人,对人类的思维,视之为洪水猛兽,似乎通过修炼,四禅八定之类,人类可以寻找到另外的一种我们现有的思维方式无法理解的“神”的思维方式。当代一些哲学家、心理学家则把巫术的降神术之类的东西,认为就是佛家要求的思维, 日本的铃木大拙就是一个典型。 这完全是对佛学的一种误解。《金刚经》在这方面说得非常清楚,对于稍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常识的人,对《金刚经》的思路,应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整体的宏观辩证的把握方式。如果说和普通人的思维有什么不同,只有局于“四相”还是舍弃“四相”的区别。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今后还要详讲,这里只是提醒大家,我们这些世间自在王如来的弟子,不可能脱离了世间,脱离正常人的思维方式。引导人们进入一种谁也搞不清的“神”的思维方式,是对佛学的肆意曲解,故弄玄虚。

上引阿弥陀佛成佛过程,就是舍弃“四相”的束缚,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宏观地整体地把握人类文明的进步史,即毛泽东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仅是个体生命(人)的认识过程是如此,人类整体的过程也是如此。佛学在这里还有更深一层的看法:这一切也是“宇宙—生命”系统因缘成熟,“本愿”要具体显现的一段因缘。阿弥陀佛成佛在“宇宙—生命”系统中是早就定了的事,只不过是到了这一阶段,因缘熟了,显化了。过去不是没有,而是因缘不熟,未有显化的条件和可能,这就避免了寻找“无中生有”的第一推动力的尴尬。

这就是《金刚经》反复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心”就是“宇宙—生命”系统因缘成熟——就眼前一段说就是人类文明的具体的历史进步导致这个“心”生成——“灭度”一切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而灭度者”。这个“我”就是第二品中的“善护念”众生的“如来”,而不是南先生所说的个体生命自己,应是“宇宙—生命”系统本身。

这样,“愿力身”、“本愿”、“佛”就不是纯精神的东西,但他肯定在“宇宙—生命”系统的演化中起“矢量”的作用,入一切众生心,而导引一切众生心,在一切因缘聚合的佛世界中成佛。反过来说,现在我们见到的全是佛。如果终点就是起点,这个世间的一切一切都是诸佛的游戏。

这里只有一个关节点,就是现有众生一旦肉身因缘完成,幻相因缘完成,就要回到“愿力大海”而“灭”,事实上也就是“度”。再一次因缘成熟聚合为生命体——即化身佛,不管到了世间以什么象(相)出现,都是普度众生,一旦与其有缘必定成佛。“缘分”好似水面的环,层层扩大。缘分好似盐,倒入池中,任何一个水分子都会染上盐的因缘,从而成佛。当这一轮生命体的因缘散了,便又回到“愿力大海”。就是这样,就是这样……度尽一切众生,而实无众生被度。这不过是“宇宙—生命”系统中“本愿”的因缘熟了,必波及整体而概莫能外。在这里,请大家回头读一读我们前引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的那段经文,看我们讲的对不对。

“本愿”的具体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愿”表现在释迦那里,是四十八大愿的内容。当四十八大愿的内容成熟为现实之后,“本愿”还会有进一步的升华。不过,对于今天的人类和众生来说,四十八大愿的全部内容可以实现就已经非常值得庆幸了。

我们只有感谢“宇宙—生命”系统的“仁”、“慈悲”、“慈爱”之无量恩德。

南无阿弥陀佛!

这已经不再是一句宗教化的谶语了。

“本愿”、“愿力身”、“佛”不再是宗教的,也不再是精神的,而是“宇宙—生命”系统本体本有的,同时也是一切生命体在生命的“明明德”活动的“需要”中普遍存在的。只是不能具体说他是什么,“说似一物皆不中”,但他绝对是“在”。打破了机械唯物主义的眼障,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本愿”、“愿力身”、“佛”就应是不以人们自己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客观”这个词在这里运用,就不是机械唯物主义者理解的那种纯物质世界的规律了,而是“明德”到“明明德”的规律。“人向自然生成,自然向人生成”,这是一个不分割的整体。人类“止于至善”的明明德“需要”的普遍性,就是“宇宙—生命”系统发展的“矢量”。“本愿”出现之时,正标志着人类从一般地扩展“明德”发展飞跃到了“明明德”。在“明明德”之后,并不意味人类的一切活动停止了,宇宙进化停止了,而是“明德”在更高级层的跃进,今日世界的科技进步,乃至全部文化的进步就是一个明证。说到这里,我们便知道了,拘泥于宗教行为的佛学,拘泥于四禅八定修行行为的佛学,与真正的佛学到底有多么大的距离。

其实,不仅佛学是如此, 整个东方文化的发展都是走了一个大大的“之”字路。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走了这样一个“之”字路,真是直线发展的所谓“进步”,我们至今怕更难理解东方文化的真谛。

如果不是宋以后中国的衰败,如果不是清中叶以后民族命运的大滑坡,如果不是一次次在外国人面前丧权辱国,如果不是这些曲折,外国的先进科学、先进思想不可能如此凌厉地在全中国普及。没有这些新的东西打开我们的头脑,我们真无法全面了解东方文化的真谛。须知,历史在“东方文化”上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神学的外衣,剥去这个外衣太难太难了。

所以我们也不责怪任何人,只是感谢历史,感谢“阿弥陀佛”。

同类推荐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热门推荐
  • 给孩子讲点人文知识

    给孩子讲点人文知识

    从盘古开天辟地,说到古文明的骤然消逝后的世界;从人类最初的文字和文化,说到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本书使得平日里枯燥乏味的知识,霎时间以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文画卷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沉浸在这幅美丽的画卷中,乐而忘返,不知归处……
  • 清秋谋

    清秋谋

    侯门之中杀机重重!谁在夜间筹谋?谁在暗中刺探?幕后黑手到底是何人?且看侯门之女顾清秋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步步为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主母无害

    主母无害

    很甜,很宠,很无害,很邪恶。殷梨:我不是暴力,只是手痒。我不是狠毒,只是见不得别人狠毒。古翊:我活着,你活着,我死了,你替我活着。燕承宣:闯了祸,就应该乖乖地躲在我身后。夏凌青:你要是个无害的小可爱,你就是我祖宗!!古翊,药师世家掌权人,丰神俊逸,冷漠狠绝。却身染重疾。每次发病,古家长老都要从城中挑选年轻貌美的女子冲喜成婚。而新娘从未活过三日。只要他一发病,虞城人心惶惶。有女的人家,宁可将女儿送进花楼,也不愿被古家选中。古翊怎么也没有想到古家众长老千挑万选的新娘是个奶声奶气的十岁幺力女。古家众多房叔伯,姨娘,堂兄弟姐妹个个不是省油的灯,就凭一个十岁的小丫头片子就想当古家主母?如同羊入虎口!殷梨:虞城第一名捕的幺力女,十岁年华,天真无邪,人见人爱。最大的爱好就是随父亲抓个贼,剖个尸体,跟着哥哥们赌个钱,逛个花楼,外加砍人…片段一:某父:“阿梨呐,听说你今天打了张公子?昨天打陈公子,前天打林公子,大前天打了赖公子,上个月居然连太守的长公子也打了…你说你一上街就知道打公子。”某父:“阿梨呐,你昨天是不是带人砍了陈大人?前天砍了赵大人,大前天砍了李大人,今天你又想去砍哪位大人?”某女赶紧藏好自制的火药,嘿嘿而笑:“我今天不砍大人。”片段二:古翊一身大红喜服,英挺的身姿一顿,蹙眉,吃惊地看着花轿里蹦出来的小新娘,胖嘟嘟的脸上挂着天真无邪的微笑,嘴角还残留着冰糖葫芦的剩渣……“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咕咚”一声,小新娘身上掉下一件物什来。众人定睛一看,个个吓吓面如土色,纷纷奔跑出堂。“对不起哦,我爹送我的嫁妆掉出来了。”小新娘从容地捡起滚在大长老脚边的人头骨。抬头撞上大长老吃惊的眼神:“老伯,你裤子怎么湿啦?”小新娘那天真无邪的眼睛无辜地眨着。片段三:燕承宣,只是一时好心在悬崖下捡了个半死不活的小屁孩带上山,才知道这辈子做了件最大的错事。…水雾萦绕,水中的男子缓缓地睁开眼睛,看着闯入浴室的不速之客:“小铃铛,要看这么久吗?”“小师叔,为什么你的身体跟我的不一样?”某女解开衣衫,顿时一脸凄哀:“我的胸口是肿的。我是不是得了什么绝症啊?”片段三:某女目不转睛地盯着地上蠕动的物体:“发金光的小虫子!!”
  • 木自成双

    木自成双

    这,终究只是属于一个女人的故事,男人只是成长路上的风景:她女生男相,随遇而安擅长接受现实;他眉清目秀,温吞如玉却擅长纠结。两人成婚却相互并不纠缠,他心有他人又如何?她亦得到自己想要的闲适生活和一方碧水蓝天!本来注定各安天涯的两份爱,可是日子久了,她的心里有了他……
  • 仙子请留步

    仙子请留步

    仙踪飘渺,无人得见,滚滚红尘,何人不欲长生。仙,有之,无之?纵然大道无情,又岂能挡住众生不度轮回之愿。登浩瀚云海,临九幽之地,或问道求长生,或逍遥于天地。何谓长生?何谓成仙?天地之间一股青烟。
  • 男人手记

    男人手记

    包括:“男人形象”、“男人心思”、“男人视角”、“男人故事”、“男人对女人的忠告”。。本书分为五个部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山海经密码2

    山海经密码2

    这是一个历史记载的真实故事:4000年前,一个叫有莘不破的少年,独自游荡在如今已是繁华都市的大荒原上,他本是商王朝的王孙,王位的继承人,此时却是一个逃出王宫的叛逆少年。在他的身后,中国最古老的两个王朝正在交替,夏王朝和商王朝之间,爆发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争。
  • 修罗狂妃:废物七小姐

    修罗狂妃:废物七小姐

    凌诗涵,将军府庶出七小姐,天生痴傻,被狠心爹爹丢入狩猎场昏迷,再睁眼时,她已是21世纪最危险的王牌杀手!狂傲腹黑!全球知名!欺她者,加倍奉还!伤她者,灭他全家!长剑直指,锋芒毕露!【超级女强!!!喜欢请收藏!!!】【群号:168957365验证信息为书名】(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热风(鲁迅作品精选)

    热风(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