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5600000003

第3章 人体为什么会生病(1)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而面对人类越来越多的不治之症,却多表现为束手无策。是否有人想过,人类对疾病的认识,从根本上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呢?笔者曾经请教过多位学者:人体为什么会生病?答复几乎惊人的一致:“这个问题有研究的必要吗?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我愕然!《黄帝内经》不是在讲“五谷为养”吗?难道人体生病是吃五谷杂粮的结果吗?人体有病是仅靠吃药能治好吗?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这些学者的答案越发使我产生怀疑。

常听百姓说: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但研究养生和治病就应该像机器修理工一样,懂得机器(人体)的工作原理,才能把机器(人体)修好;也像打仗一样,“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难道对抗症状,去掉病灶,就是治病的全部内容吗?

这可能是当今有些人治病越治越重、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现代人对养生几乎是一知半解,而“消灭病原、与疾病做斗争”的观念却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成为真理。中医学“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思想,虽然有2000多年历史,还是让现代人觉得新鲜。究其根源在于人们还没有弄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生病。

知道为什么会生病才能主动防病。目前,人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处于蒙昧状态。否则,人们不应稍有不适就只会找医生,自己却无能为力。其实有些医生也不明白,否则,就不会有“医不治己”的说法,甚至有些医学大家也肯定:“人吃五谷杂粮,就一定会生病!”所以他们只研究“看得见的病”如何治,而认为研究“为什么会生病的问题”没有必要。笔者认为,研究人体为什么会生病,能使人主动防患于未然,这是防病养生的需要,也是我这个科普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笔者写本章的目的在于让读者从中西医学两个不同的角度,了解人体为什么会生病,从而引发掌握防病养生知识和技能的愿望,为中医及养生原理的普及做些铺垫。

一、中西医学对疾病的认识有什么区别

医疗是养护生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当前社会,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为中国人求医看病提供了选择的余地。然而,两大医学体系的学理不同、疾病观不同,进而导致医疗手段不同,当然对效果的评价也会大相径庭。近年来党和政府重视传统医学的发展,为中医药事业迎来了春天。但是,中医药及养生科学知识在社会上的普及程度与现代医学相比还相差甚远,有必要对两种理论体系下的医学加以说明和比较,以使公众加深了解,提高选择的能力。

(一)医院是怎样看病的

大概每个人都去医院看过病或做过体检,大夫诊查时都需要经过化验(血、尿、便等)或通过X光、B超、CT、窥镜等检查。有病的依据是化验的指标异常或是发现实体病源、病灶。如果化验、影像都没有发现异常,那么结论是“没病”。

如果病人症状反映强烈或长时间不得恢复,就有可能被建议您去“精神科”看看。

如果检查发现异常,就要采取一系列的针对消灭“结果”的治疗——杀菌消炎、激素或干扰素、放化疗、手术等等,这种“战争”的方法在无情地考验人体的自我平衡能力。

我曾经请教过许多专家,为什么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得到的答案多是“很多病的发病原因不明”。例如,针对癌症病人专家会解释:“癌细胞就是细胞组织无序生长,老百姓的理解就是‘疯长’。”如果再问“为什么会疯长”,答案还是“原因不明”。然而,科学发现和科研成果无不是在不断地探索“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过程中实现的。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医学,只针对处理“结果”而不针对病因加以研究,只从化学指标和镜检、解剖发现的结果(形而下)而不从解决机制异常(形而上)去研究人体疾病,将永远是不完善的,其治病的方法也不可能是完善的。

人体精、气、血、津、液耗伤,阴阳失衡导致的慢性疾病,在《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经典着作中统称为“虚痨”,专有“虚劳病脉证并治”的章节,其中根据病因、病证详述了理、法、方、药。现代医学针对这些“虚劳症”用化验或影像检查不到病因、病灶,就会认为“没病”,就有可能贻误治愈的良机而发展成重病。可见,古中医学对慢性病的认识和研究与西医相比是非常超前的。近年来,现代医学界把仪器检查不出来的所有人体不适命名为“亚健康”。对“亚健康”

的调理被赋予新的名词“治未病”,为此在医院里成立了“治未病科”,但是,目前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还处于摸索阶段。

(二)中西医学的疾病观有什么区别

中医学认为,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出现异常,进一步引起脏腑功能异常,即可使人出现病症,这一阶段正是现代科学仪器所发现不了的。体内代谢长期不协调会形成不良环境(酸化等),造成某一器官或某一部位出现了实体病灶,或化验指标异常,才能被仪器发现,才可以称作有病。可见中医对疾病的认识要比西医前瞻得多,有利于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三)中医及养生为什么难以普及

1.普遍存在的认识偏见

自西医学东进以来,中医被淡出主流社会,被视为“玄学”、封建迷信的残余,几乎被民国政府取缔。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出了走中西医结合的路子,祖国的传统中医学坎坷前行,但也一直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中医在西医思想的“结合”之下已经被挤到边缘,甚至同化,祖国的中医药在国际上所占份额已远不及日本、韩国。

由于人们对中西医本质的认识不同,有人把中医及养生看做是“封建迷信的残余”而横加指责。这些人极端相信“眼见为实”,对现代实验科学(结构解剖学、化学)崇尚有加。有人说,是西医使人类的寿命大大延长,我说这不完全对。这其中有经济社会发展使人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因素,非洲的一些贫穷国家的人口寿命状况即可证实这一点。

正如《人体使用手册》的作者吴清忠先生所说:现代医学自从抗生素的发明,能迅速控制疫病的蔓延外,没有听说哪个慢性病医学难题被攻克,每年的医学诺贝尔奖都有人领,但这些成果都是给未来人类带来某种“希望”。我想也不用这么悲观,现代的环境卫生医学、染色体基因科学、器官移植、微创手术等,已对提高社会文明水平,降低治病痛苦,延长人的生命做出了很大贡献。人们如果能正确认识中、西医的区别就会发现二者各有千秋,西医擅长抢救危重急症,中医擅长调养,这是一般人的普遍认识。相信当人们比较了中、西医原理之后就会消除偏见,对二者的认识就会客观公正。

2.中医科普教育的缺失

有专家学者说过:现代中医所面临的病人,大多数是被现代医学理念“武装”

了头脑的群体,同时不乏被“对抗疗法”摧残得极端衰弱的人。笔者见过被“专家”宣布无计可施、回去准备后事的人,才会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去试试中医。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乏在中医“养生恢复正气、调理阴阳平衡”施治下恢复健康的案例。这绝不是耸人听闻,正是笔者多年学习实践中的正见,从而更加笃信“天人合一”整体观下的中医及养生科学。

笔者认为,出现轻视中医现象的原因,是中医及养生知识(包括传统的自然科学)未能像现代数理化一样,从幼儿时代就开始系统地灌输。中医养生的基础知识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需掌握的,应该像认识阿拉伯数字一样,从小就学习掌握我们所食用的食物寒热属性、认识自己的强弱体质、认识衣食住行应该遵从的自然规律,懂得人为什么要吃饭、睡觉,认识如何避免风、寒、暑、湿、燥、火伤人的道理以及防范知识等,这些都应该是人类适应自然的本能。但现代人类已经远离了自然,失去了这种天然本能,应当把这些“本能”纳入基础教育的范畴,值得现代教育界认真研究。

二、人体为什么会生病

(一)病原从哪里来

病原,即引起疾病的原因。现代医学把有形的病灶、入侵的微生物当作病原,采取的治疗措施是针对消除病原的手术或对抗疗法。而传统的中医学把病原归结于人体脏腑器官阴阳失衡和相互间的生克制化关系异常,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下降。

所以,中医及其养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调节脏腑关系,通过提高脏腑功能使人体恢复健康。

1.现代医学认为病原都是外来的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生病多是病原物入侵的结果。例如细菌性炎症、真菌性炎症、病毒性感冒、结核、痢疾等均由外界病源引起;精神疾病是由某种刺激引起;免疫系统、淋巴系统疾病甚至肿瘤也是化学毒素引发细胞组织、染色体发生畸变的结果。总之,几乎所有疾病,都是外源性致病(西医对创伤也只能用抗生素预防病菌感染,没有促进愈合的药物和方法,只能靠自身的自愈能力)。病原物进入身体到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叫“潜伏期”,人体抵抗病原物入侵或发病与否的能力称为“免疫力”。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就会发病。其实,这一观点与中医“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思想是一致的。

2.传统中医学认为病原是“邪盛正衰”

人体得病是“邪盛正衰”的结果,但关键取决于人体的正气。正气,指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及防御功能,简称为“正”;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即病因,简称为“邪”。人体的正气充盛,邪气就不容易侵入。相反,人体正气虚弱,抗病能力低下时,邪气就容易乘虚而入引起发病,正如古人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是否正气内存取决于整体的阴阳平衡,整体的阴阳平衡又取决于脏腑的五行生克制化关系是否正常以及脏腑各自的阴阳平衡状况。人体的正气被现代医学称为“免疫力”或者称抵抗力。人体阴阳平衡时免疫力最强,也称“正盛”;阴阳平衡失调就会免疫力低下,也称“正衰”。可见,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取决于人体正(气)、邪(气)双方的较量。但是也有例外,人体正气不虚,但邪气过于强盛(邪盛),超过人体的抵抗能力时,如严寒、酷暑、火烤、汤浇等极端情况下,健康人也会生病。

3.内源性与外源性疾病具有不同特点

人体内生疾病多表现为慢性病,发展缓慢,起初人体没有明显不适症状。慢性病多源于气血耗伤,致使脏腑阴阳失衡,导致脏腑功能下降、表现为衰退性的病变。例如小脑萎缩,会使人逐渐失去记忆力,进而表现为呆傻等症状。人体慢性病降低人体免疫力,往往是外源疾病发病的条件。多数外源性疾病表现发病急骤,常常根据人体免疫力强弱表现不同。当身体免疫力强时,就会有激烈的抵抗反应,表现发烧高热;当身体正气不足时,往往没有明显反应。这就是伤寒感冒时,有的人发烧,有的人不发烧的道理。中医在治法上就有了“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健其中”的区别。这种伤寒之后没有明显反应的人,由于寒邪长期潜伏的结果容易从慢性病发展成重病。例如肿瘤,中医认为虚人肿瘤是“寒凝则聚”、实人肿瘤是“寒包火,热毒闭郁”的结果。

由于对病原的认识和理解不同,所采取的措施方法也不同。现代医学侧重于研究如何消灭病原物和其所致病灶,而传统中医学却侧重于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提高人体免疫力,驱邪外出而病愈。所以中西医学本不矛盾,只是对疾病的本质认识不同、施治的着眼点不同而已。

(二)中医学所指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中医学对病因的认识远比现代医学宽泛的多,它除了现代医学理念所包含的病因以外,还包括:①天之六气:风、寒、暑、湿、燥、火。②人之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③食之五性:温、热、寒、凉、平。④食之五味:酸、苦、甘、辛、咸。⑤人的言行不及和太过。

“风、寒、暑、湿、燥、火”六大自然因素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而致病时,被称为“六淫”邪气;过度的情志波动对脏腑的伤害;饮食、劳倦、房事等生活方面过度导致正气不足的疾病因素。以上三个方面被传统中医学概括为“三因”

学说,即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人被五脏情志所伤为内因,被六淫邪气所伤为外因,饮食、劳倦、房事、跌扑、金刃、虫兽所伤等为不内外因。至于现代医学理念的病原菌、病毒,在中医学里被称为“疫疠”,是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又称疫疠之气、毒气、异气、戾气或杂气。

疫疠致病有发病急骤,传染较快,病情较重,传染性强和临床症状大体相同的特点。《素问·遗篇·刺法论》中讲道:“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疫疠的流行与自然界或气候的严重反常有关,如久旱、洪水、酷热、地震、湿雾、瘴气等,也与卫生条件、社会环境有关。疫疠致病途径多自口鼻而入,极易广泛流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讲道:“厉大至,民善暴死。”疫疠致病与现代医学流行病的传染特点一致,现代医学所指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霍乱、流行性腮腺炎、菌痢、白喉、天花、鼠疫和2003年发生的“非典”等,都属其范畴。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防治措施的加强,天花、鼠疫、霍乱等已很少见,有的已经绝迹。

现代所称的“流行性传染病”,例如病毒感冒、肝炎、痢疾肠炎等病毒、细菌性感染疾病如不加控制,遇到适宜的气候条件,就会造成大规模暴发“疫疠”。中医学认为,这些疾病往往伴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有规律地发生,例如伤风感冒多发生于春秋,痢疾、肠炎多发于夏季等,这些往往与风、寒、暑、湿、燥、火伤人,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同时发生。正如《灵枢·百病始生》所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所以古人医治这类疾病一样采取的是“扶正驱邪”的方法,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力而病愈。也有人说,古代科学技术落后,没有能力发现什么病毒、病菌之类,这也是事实。但这不影响人体通过恢复元气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恢复正气要比消灭病原更实用、更安全。

三、人体的内生疾病有哪些方面

兵法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养生是个人的事,了解自己比“知彼”更重要。控制环境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无能为力,保护好自己身体这个“小宇宙”,时刻警惕来自内部的不和谐因素,使之正气内存人人可为。

让我们首先了解“堡垒是怎么从内部攻破的”。

(一)先天禀赋形成人的体质弱点

1.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同类推荐
  • 饮食亲家和冤家

    饮食亲家和冤家

    如何让食物的营养被人体充分吸收?如何避免食物相克给人体带来的健康隐患?如何根据我们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搭配适宜的食物?《饮食亲家和冤家》都可以给你详细解答。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得好、喝得好,身体才能好。阅读《饮食亲家和冤家》,可以让你学习饮食法则,让你科学、合理安排日常饮食,为拥有健康的身体提供保障。
  • 代代永流传的科学:养生智慧

    代代永流传的科学:养生智慧

    对养生而言,每一个时辰都可以开始你的健康之行,终点不在时辰,而在生命的结束。我们与时间同行!千百年来,先民经历了无数病痛,经过反复的尝试验证,得到的经验,规律,教训衍化出非常实用、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养生谚语。从不同的角度,从各个昂面对我们的生活中违背健康的行为给予警示,并提供了如何养生,如何保持健康体魄的参考意见,这是千百年来通用于每个人的健康准则。
  • 女中医的养颜养生经

    女中医的养颜养生经

    本书从饮食、经络、四季等方面告诉女性朋友如何从细节入手为自己的养颜、养生服务,带给大家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将看似深奥难懂的哲学和中医原理,通过细致入微、通俗易懂的讲解和具体实例与操作展现给广大女性朋友,成为人人都能做到的日常习惯。
  • 高血压自我康复全书

    高血压自我康复全书

    血压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是维护人体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如何看透它的本质,去除根,是一门学问。据统计,我国的高血压病患者已经超过了2 亿人,每10人中就有2 个高血压病患者,并且每年正以相当快的速度迅速增加。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本书就是通过对高血压进行寻根溯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科学趣味的漫画,向读者传达普通大众必须了解的高血压常识,以及简单易行的控制、改善高血压的方法,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目的。阅读本书,你还能学到一种健康态度,这种态度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让你受益无穷!
  • 私房养生经

    私房养生经

    40岁前要知道的私房养生智慧,从古至今奉行不渝的养生箴谏。最适合中国人体质的私房养生圣经,集传统中医养生智慧与现代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百科全书。 运用易经思维,阐释天人相应的养生之道;走进身体的内层,一目了然地审视我们的身体;私房养生=外修+内养,健康光晕由内而外散发。
热门推荐
  • 情书·时光纪

    情书·时光纪

    本书是一部短篇合集,以“你做过的最美好的事”“你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世上最疼爱我们的人”等诸多话题为中心,主要内容是小狮和夏栀身边人的励志故事和散文随笔等,围绕亲情、友情和成长进行描写,内容励志、温情。旨在通过身边人的小故事,向读者传达温馨的道理,和美好的情感。
  • 逼上龙榻:野妃难驯

    逼上龙榻:野妃难驯

    本文正式改名——《逼上龙榻——野妃难驯》她是地下组织的一段神话。暗杀?小事。绑架?多麻烦,绑架不就为了某种目的么她会以最直接的办法得到最想要的目的。一朝穿越,女儿身的她却被当做儿郎养育十六年。她狂她傲,征战沙场,独特的谋略,精美的战术,让她成为络晨大陆的焦点。她是世人传说的恶魔,她也是世人传说的战神。皇上喜欢“他”,断袖?敌军膜拜“他”,卖国?属下敬佩“他”,效忠?当世人知道原来他是她时,她站在威麟山上俯视众人“是女人,那又如何?女人也照样能够夺你天下。”君王城上竖胜旗,高台之上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竟无一人是男儿!再回首,天下早已改朝换代。【精彩小片段】“朕看上你了,朕就要你来侍寝。”“皇上,臣是男人。”“朕不妨试试男人是何滋味。”“那皇上和臣谁爆谁的菊花?”“爆菊花何意?你给朕演绎一翻。”“那臣就为难的爆一下皇上的菊花!”孰不知,皇上便被这一招给征服了!【精彩小片段】一场战役告捷后…“你若死了,我就将你那视如掌上明珠的‘草泥马’给清蒸了。”气到吐血的某男干瞪着眼,那匹马可是她亲手送的。深情对视,四目相忘,不管身在何处,不管将遇何敌某男手持利剑,摇摇晃晃的来到她的面前,单膝下跪“嫁给我,我愿意永远给你‘爆菊’!”身后万丈深渊,回响着某男的无耻宣誓。【精彩小片段】战场上狼烟四起,烽火拙荆,已经开始糜烂出尸体烧焦的味道。她手持长枪,立在战马之上,藐视着敌军,一副君临天下的气势,哪怕现在快要兵败。“今日,本将若杀出重围,他日,就会迎来你们的葬送之日!”三千将士齐阵喊杀,对战五万敌军,胜负已定,只看她如何扭转乾坤,创造神的传奇。乱世中,谁主沉浮,且看当代女强,如何在硝烟的朝代创造奇迹!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生的资本

    一生的资本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最为推崇的励志奇书;《纽约时报》世界百年十大财富经典之一;改变了世界千百万贫苦人民命运的成功绝学。成功可以借鉴,传奇可以复制。只要决心成功,失败就不会让我们永远贫穷。改变命运从掌握人生的资本开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的全世界就是你

    我的全世界就是你

    已出版,出版名《你就是我的全世界》那年他四岁,她两岁,她口齿不清地跟在他身后叫:“哥哥……哥哥……”他奶声奶气地问:“你知道哥哥是用来干嘛的么?”“用来玩的!”
  • 盛世浮华:废材五小姐

    盛世浮华:废材五小姐

    “等我。”只为她一句话,他甘愿被她锁住万年,忍受血鸦啄食肉身之苦。“你是谁?”三万年后,她再度出现,却已然忘记所有。他是魔尊,暗夜之王,魔界霸主。她是神王,七界之主,女娲后代。万年纠葛,两世情缘,等待他们的,又是怎样的艰难?“柒儿可信我?”那日,他眼中的深情,让她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信。”待他再度归来时,却对她刀剑相向。“女人,把你的血肉给我,我保你来世荣华富贵。”“呵,是嘛。”她逃出生天。“凤珏,你我从此恩断义绝!”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