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5600000003

第3章 人体为什么会生病(1)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而面对人类越来越多的不治之症,却多表现为束手无策。是否有人想过,人类对疾病的认识,从根本上犯了方向性的错误呢?笔者曾经请教过多位学者:人体为什么会生病?答复几乎惊人的一致:“这个问题有研究的必要吗?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我愕然!《黄帝内经》不是在讲“五谷为养”吗?难道人体生病是吃五谷杂粮的结果吗?人体有病是仅靠吃药能治好吗?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这些学者的答案越发使我产生怀疑。

常听百姓说: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但研究养生和治病就应该像机器修理工一样,懂得机器(人体)的工作原理,才能把机器(人体)修好;也像打仗一样,“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难道对抗症状,去掉病灶,就是治病的全部内容吗?

这可能是当今有些人治病越治越重、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现代人对养生几乎是一知半解,而“消灭病原、与疾病做斗争”的观念却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成为真理。中医学“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思想,虽然有2000多年历史,还是让现代人觉得新鲜。究其根源在于人们还没有弄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生病。

知道为什么会生病才能主动防病。目前,人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处于蒙昧状态。否则,人们不应稍有不适就只会找医生,自己却无能为力。其实有些医生也不明白,否则,就不会有“医不治己”的说法,甚至有些医学大家也肯定:“人吃五谷杂粮,就一定会生病!”所以他们只研究“看得见的病”如何治,而认为研究“为什么会生病的问题”没有必要。笔者认为,研究人体为什么会生病,能使人主动防患于未然,这是防病养生的需要,也是我这个科普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笔者写本章的目的在于让读者从中西医学两个不同的角度,了解人体为什么会生病,从而引发掌握防病养生知识和技能的愿望,为中医及养生原理的普及做些铺垫。

一、中西医学对疾病的认识有什么区别

医疗是养护生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当前社会,中西医两大医学体系,为中国人求医看病提供了选择的余地。然而,两大医学体系的学理不同、疾病观不同,进而导致医疗手段不同,当然对效果的评价也会大相径庭。近年来党和政府重视传统医学的发展,为中医药事业迎来了春天。但是,中医药及养生科学知识在社会上的普及程度与现代医学相比还相差甚远,有必要对两种理论体系下的医学加以说明和比较,以使公众加深了解,提高选择的能力。

(一)医院是怎样看病的

大概每个人都去医院看过病或做过体检,大夫诊查时都需要经过化验(血、尿、便等)或通过X光、B超、CT、窥镜等检查。有病的依据是化验的指标异常或是发现实体病源、病灶。如果化验、影像都没有发现异常,那么结论是“没病”。

如果病人症状反映强烈或长时间不得恢复,就有可能被建议您去“精神科”看看。

如果检查发现异常,就要采取一系列的针对消灭“结果”的治疗——杀菌消炎、激素或干扰素、放化疗、手术等等,这种“战争”的方法在无情地考验人体的自我平衡能力。

我曾经请教过许多专家,为什么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得到的答案多是“很多病的发病原因不明”。例如,针对癌症病人专家会解释:“癌细胞就是细胞组织无序生长,老百姓的理解就是‘疯长’。”如果再问“为什么会疯长”,答案还是“原因不明”。然而,科学发现和科研成果无不是在不断地探索“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过程中实现的。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医学,只针对处理“结果”而不针对病因加以研究,只从化学指标和镜检、解剖发现的结果(形而下)而不从解决机制异常(形而上)去研究人体疾病,将永远是不完善的,其治病的方法也不可能是完善的。

人体精、气、血、津、液耗伤,阴阳失衡导致的慢性疾病,在《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经典着作中统称为“虚痨”,专有“虚劳病脉证并治”的章节,其中根据病因、病证详述了理、法、方、药。现代医学针对这些“虚劳症”用化验或影像检查不到病因、病灶,就会认为“没病”,就有可能贻误治愈的良机而发展成重病。可见,古中医学对慢性病的认识和研究与西医相比是非常超前的。近年来,现代医学界把仪器检查不出来的所有人体不适命名为“亚健康”。对“亚健康”

的调理被赋予新的名词“治未病”,为此在医院里成立了“治未病科”,但是,目前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还处于摸索阶段。

(二)中西医学的疾病观有什么区别

中医学认为,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出现异常,进一步引起脏腑功能异常,即可使人出现病症,这一阶段正是现代科学仪器所发现不了的。体内代谢长期不协调会形成不良环境(酸化等),造成某一器官或某一部位出现了实体病灶,或化验指标异常,才能被仪器发现,才可以称作有病。可见中医对疾病的认识要比西医前瞻得多,有利于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三)中医及养生为什么难以普及

1.普遍存在的认识偏见

自西医学东进以来,中医被淡出主流社会,被视为“玄学”、封建迷信的残余,几乎被民国政府取缔。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提出了走中西医结合的路子,祖国的传统中医学坎坷前行,但也一直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中医在西医思想的“结合”之下已经被挤到边缘,甚至同化,祖国的中医药在国际上所占份额已远不及日本、韩国。

由于人们对中西医本质的认识不同,有人把中医及养生看做是“封建迷信的残余”而横加指责。这些人极端相信“眼见为实”,对现代实验科学(结构解剖学、化学)崇尚有加。有人说,是西医使人类的寿命大大延长,我说这不完全对。这其中有经济社会发展使人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因素,非洲的一些贫穷国家的人口寿命状况即可证实这一点。

正如《人体使用手册》的作者吴清忠先生所说:现代医学自从抗生素的发明,能迅速控制疫病的蔓延外,没有听说哪个慢性病医学难题被攻克,每年的医学诺贝尔奖都有人领,但这些成果都是给未来人类带来某种“希望”。我想也不用这么悲观,现代的环境卫生医学、染色体基因科学、器官移植、微创手术等,已对提高社会文明水平,降低治病痛苦,延长人的生命做出了很大贡献。人们如果能正确认识中、西医的区别就会发现二者各有千秋,西医擅长抢救危重急症,中医擅长调养,这是一般人的普遍认识。相信当人们比较了中、西医原理之后就会消除偏见,对二者的认识就会客观公正。

2.中医科普教育的缺失

有专家学者说过:现代中医所面临的病人,大多数是被现代医学理念“武装”

了头脑的群体,同时不乏被“对抗疗法”摧残得极端衰弱的人。笔者见过被“专家”宣布无计可施、回去准备后事的人,才会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去试试中医。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乏在中医“养生恢复正气、调理阴阳平衡”施治下恢复健康的案例。这绝不是耸人听闻,正是笔者多年学习实践中的正见,从而更加笃信“天人合一”整体观下的中医及养生科学。

笔者认为,出现轻视中医现象的原因,是中医及养生知识(包括传统的自然科学)未能像现代数理化一样,从幼儿时代就开始系统地灌输。中医养生的基础知识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需掌握的,应该像认识阿拉伯数字一样,从小就学习掌握我们所食用的食物寒热属性、认识自己的强弱体质、认识衣食住行应该遵从的自然规律,懂得人为什么要吃饭、睡觉,认识如何避免风、寒、暑、湿、燥、火伤人的道理以及防范知识等,这些都应该是人类适应自然的本能。但现代人类已经远离了自然,失去了这种天然本能,应当把这些“本能”纳入基础教育的范畴,值得现代教育界认真研究。

二、人体为什么会生病

(一)病原从哪里来

病原,即引起疾病的原因。现代医学把有形的病灶、入侵的微生物当作病原,采取的治疗措施是针对消除病原的手术或对抗疗法。而传统的中医学把病原归结于人体脏腑器官阴阳失衡和相互间的生克制化关系异常,造成人体免疫功能下降。

所以,中医及其养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调节脏腑关系,通过提高脏腑功能使人体恢复健康。

1.现代医学认为病原都是外来的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生病多是病原物入侵的结果。例如细菌性炎症、真菌性炎症、病毒性感冒、结核、痢疾等均由外界病源引起;精神疾病是由某种刺激引起;免疫系统、淋巴系统疾病甚至肿瘤也是化学毒素引发细胞组织、染色体发生畸变的结果。总之,几乎所有疾病,都是外源性致病(西医对创伤也只能用抗生素预防病菌感染,没有促进愈合的药物和方法,只能靠自身的自愈能力)。病原物进入身体到发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叫“潜伏期”,人体抵抗病原物入侵或发病与否的能力称为“免疫力”。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就会发病。其实,这一观点与中医“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思想是一致的。

2.传统中医学认为病原是“邪盛正衰”

人体得病是“邪盛正衰”的结果,但关键取决于人体的正气。正气,指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及防御功能,简称为“正”;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即病因,简称为“邪”。人体的正气充盛,邪气就不容易侵入。相反,人体正气虚弱,抗病能力低下时,邪气就容易乘虚而入引起发病,正如古人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是否正气内存取决于整体的阴阳平衡,整体的阴阳平衡又取决于脏腑的五行生克制化关系是否正常以及脏腑各自的阴阳平衡状况。人体的正气被现代医学称为“免疫力”或者称抵抗力。人体阴阳平衡时免疫力最强,也称“正盛”;阴阳平衡失调就会免疫力低下,也称“正衰”。可见,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取决于人体正(气)、邪(气)双方的较量。但是也有例外,人体正气不虚,但邪气过于强盛(邪盛),超过人体的抵抗能力时,如严寒、酷暑、火烤、汤浇等极端情况下,健康人也会生病。

3.内源性与外源性疾病具有不同特点

人体内生疾病多表现为慢性病,发展缓慢,起初人体没有明显不适症状。慢性病多源于气血耗伤,致使脏腑阴阳失衡,导致脏腑功能下降、表现为衰退性的病变。例如小脑萎缩,会使人逐渐失去记忆力,进而表现为呆傻等症状。人体慢性病降低人体免疫力,往往是外源疾病发病的条件。多数外源性疾病表现发病急骤,常常根据人体免疫力强弱表现不同。当身体免疫力强时,就会有激烈的抵抗反应,表现发烧高热;当身体正气不足时,往往没有明显反应。这就是伤寒感冒时,有的人发烧,有的人不发烧的道理。中医在治法上就有了“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健其中”的区别。这种伤寒之后没有明显反应的人,由于寒邪长期潜伏的结果容易从慢性病发展成重病。例如肿瘤,中医认为虚人肿瘤是“寒凝则聚”、实人肿瘤是“寒包火,热毒闭郁”的结果。

由于对病原的认识和理解不同,所采取的措施方法也不同。现代医学侧重于研究如何消灭病原物和其所致病灶,而传统中医学却侧重于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提高人体免疫力,驱邪外出而病愈。所以中西医学本不矛盾,只是对疾病的本质认识不同、施治的着眼点不同而已。

(二)中医学所指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中医学对病因的认识远比现代医学宽泛的多,它除了现代医学理念所包含的病因以外,还包括:①天之六气:风、寒、暑、湿、燥、火。②人之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③食之五性:温、热、寒、凉、平。④食之五味:酸、苦、甘、辛、咸。⑤人的言行不及和太过。

“风、寒、暑、湿、燥、火”六大自然因素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而致病时,被称为“六淫”邪气;过度的情志波动对脏腑的伤害;饮食、劳倦、房事等生活方面过度导致正气不足的疾病因素。以上三个方面被传统中医学概括为“三因”

学说,即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人被五脏情志所伤为内因,被六淫邪气所伤为外因,饮食、劳倦、房事、跌扑、金刃、虫兽所伤等为不内外因。至于现代医学理念的病原菌、病毒,在中医学里被称为“疫疠”,是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又称疫疠之气、毒气、异气、戾气或杂气。

疫疠致病有发病急骤,传染较快,病情较重,传染性强和临床症状大体相同的特点。《素问·遗篇·刺法论》中讲道:“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疫疠的流行与自然界或气候的严重反常有关,如久旱、洪水、酷热、地震、湿雾、瘴气等,也与卫生条件、社会环境有关。疫疠致病途径多自口鼻而入,极易广泛流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讲道:“厉大至,民善暴死。”疫疠致病与现代医学流行病的传染特点一致,现代医学所指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霍乱、流行性腮腺炎、菌痢、白喉、天花、鼠疫和2003年发生的“非典”等,都属其范畴。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防治措施的加强,天花、鼠疫、霍乱等已很少见,有的已经绝迹。

现代所称的“流行性传染病”,例如病毒感冒、肝炎、痢疾肠炎等病毒、细菌性感染疾病如不加控制,遇到适宜的气候条件,就会造成大规模暴发“疫疠”。中医学认为,这些疾病往往伴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有规律地发生,例如伤风感冒多发生于春秋,痢疾、肠炎多发于夏季等,这些往往与风、寒、暑、湿、燥、火伤人,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同时发生。正如《灵枢·百病始生》所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所以古人医治这类疾病一样采取的是“扶正驱邪”的方法,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力而病愈。也有人说,古代科学技术落后,没有能力发现什么病毒、病菌之类,这也是事实。但这不影响人体通过恢复元气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恢复正气要比消灭病原更实用、更安全。

三、人体的内生疾病有哪些方面

兵法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养生是个人的事,了解自己比“知彼”更重要。控制环境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无能为力,保护好自己身体这个“小宇宙”,时刻警惕来自内部的不和谐因素,使之正气内存人人可为。

让我们首先了解“堡垒是怎么从内部攻破的”。

(一)先天禀赋形成人的体质弱点

1.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同类推荐
  • 李军红说新妇科千金方

    李军红说新妇科千金方

    1条轴决定女人体质:肾—天癸—冲任—胞宫,掌握轴心,身体不虚;2大液体判断女人健康:月经、白带……
  • 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做自己的健康顾问,自己就是最好的医生。俯拾之间即是强身保健妙法,举手投足尽享不生病的自在。叩齿咽津、耳压通经、净血排毒、食疗方、辨病治病绝招……最简单、最实用,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不生病的智慧,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增强体质,享受不生病的自在,“武器”就在你手中。
  • 家庭生活保健小常识(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家庭生活保健小常识(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健康息息相关的小常识,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呢?《家庭生活保健小常识(最实用的居家小书)》介绍了大量的生活保健的常识,包括医疗药物的使用常识,食疗的方法,以及用家庭常见的材料治疗疾病等,阅读此书,永葆健康!
  • 杨力讲人体营养调节

    杨力讲人体营养调节

    如何吃出美味?吃得健康?《杨力讲人体营养调节》来告诉你。《杨力讲人体营养调节》内容涉猎广泛,不仅涉及有生命各阶段、职业分工、四季、提升机体状态、疾病,还有中华八大菜系、地方特色小吃、国外美食名吃等方面的营养调配、美食特点等,相信该书是不可多得的保健类图书。《杨力讲人体营养调节》还策划全面。每个小板块,不仅涉及有营养需求、膳食原则,而且还着重介绍烹调要点、饮食宜忌、美食推荐。
  • 你不可不知的体育健身100问

    你不可不知的体育健身100问

    目前,慢性病已成为中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因,在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已分别达到85.3%和79.5%。来自卫生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大约有3亿人超重、肥胖,不乏30多岁就出现“啤酒肚”等。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等都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此外,我国亚健康人数也约占到全国人口70名。到老年时再来补“锻炼课”,倒不如趁年轻时多运动。“运动不会使人丧命,潜在的病才会使人死亡。”
热门推荐
  • 决定孩子一生健康的100个好习惯

    决定孩子一生健康的100个好习惯

    本书采编了100个寓意颇深、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和精妙易懂的点评,能够让孩子们从中悟出道理,帮助孩子认清生活中的问题,促使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纠正影响健康的不良恶习,教会孩子们如何守护自己的身体,帮助孩子们锻炼意志,鼓舞孩子无论何时何地都乐观向上。
  • 你不可不知的体育健身100问

    你不可不知的体育健身100问

    目前,慢性病已成为中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因,在城市和农村,慢性病死亡的比例已分别达到85.3%和79.5%。来自卫生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大约有3亿人超重、肥胖,不乏30多岁就出现“啤酒肚”等。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等都是造成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此外,我国亚健康人数也约占到全国人口70名。到老年时再来补“锻炼课”,倒不如趁年轻时多运动。“运动不会使人丧命,潜在的病才会使人死亡。”
  • 洪荒白衣圣人

    洪荒白衣圣人

    现代修真者被自己哥哥算计,回到混之中,自己练功。见识盘古开天地,见识龙汉大劫罗睺威,见识鸿钧老道传道统,见识三清也有吃憋时。洪荒大能满天飞,其中尤以巫妖二族威,帝俊太一掌天庭,十二祖巫控大地,二族争斗几多时,白衣却是见证人。
  • 本色做人,变通做事

    本色做人,变通做事

    内外兼修,做人还原本色,刚柔并济,做事讲求变通。人生难,难于上青天。形形色色的人在你的周围,有人颠倒黑白,混淆事非;有人阳奉阴违,两面三刀;有人阴险狡诈,诡计多端。本书巧妙融合“本色”“变通”两大理念,教你如何本色做人,变通做事,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精湛的技巧有效地解决人生难题。
  • 桃儿杏儿

    桃儿杏儿

    林希有一句令人咀嚼的话:唯有小说无可说。邵燕祥在评价林希小说时,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他说林希是把“二十年代的砂变成九十年代的朱”。林希写了《桃儿杏儿》,用他自己的话说“以纪念那些写了那些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的美丽女性。”
  • 爱妃,听说你要爬墙?(完结)

    爱妃,听说你要爬墙?(完结)

    醒来就发现自己穿越了,十七芳龄的少女竟然变成了一个三岁的小女孩?什么妃子不妃子的,她才不想老死宫中,光是看望不到尽头的宫墙,就可想象以后自己的生活会多么辛苦,什么被毒杀拉,被下计迫害拉,或者直接被匕首插入胸中拉,无论是哪种死法,她都不要,所以,她决定出墙……三岁之时:只是,这个奶娃是谁家的?干嘛紧拽自己的裤子不放?“壹,壹……”小奶娃的手逐渐上升,借着力道他开始攀爬,“悉悉”,然后用力地吸着口水。恩?裤子竟然被他扯掉了?没关系,没关系,她也才三岁,被个吸奶的娃看下没关系。“唔唔……”奶娃的唇直接吸在了她可爱的屁屁之上。“我,要,出,墙!”她大声呐喊。十岁之时:“去哪?”他冷眼望着偷偷摸摸的鬼祟身影。“茅厕。”将包袱往墙外一丢,她开始搬梯子,利落的速度便是她七年中不断累积的经验。“去宫外的茅厕?”额头上青筋浮现。“不对,是去妓院的茅厕看看。”一身男装的她兴奋地开始攀爬。“回去睡觉。”一剑砍断梯子,抱住跌落的娇小身影,直接消逝……十七岁之时:“爱妃,梦游发作了?”他坐在软轿之上,缓缓地扇风。“啊,是这个不知道名字的王爷说要带我出墙。”她倒很干脆的推卸了责任,事不关己,还是高高挂起的好。“王爷拉去砍了,爱妃,下次可别这么明显,浓妆艳抹,谁都知道你是皇妃,本来就丑,可别出来吓人。”侧过脸,她阴狠地笑了笑。她,还是,要,出,墙!
  • 江湖遍地卖装备

    江湖遍地卖装备

    宋朝金牌女杀手无意中穿越武侠版全息网游。游戏世界的一切让她晕头转向,古代杀手的行事作风和说话方式,让游戏玩家和NPC抓狂……在虚拟的血雨腥风中,爱情悄然而至……
  • 爱情的开关

    爱情的开关

    如果爱一个人,是愿意让她独自活在天堂,还是愿意她陪伴自己陷在地狱?如果恨一个人,是愿意让她碎成齑粉,还是愿意她生不如死?从小随母亲改嫁到周家的小萌,与周家独子周衍照成为兄妹。这对“兄妹”互生爱慕之心。当两人决心为爱远走的时候,周衍照的父亲意外出了车祸,而这场车祸竟然是小萌的母亲蓄意的……周衍照接手父亲的“生意”,成为黑道老大,人称“十哥”。周衍照开始蓄意折磨小萌,让她眼睁睁看着他与别的女人恋爱、订婚;小萌则选择了一条与母亲相同的路,她暗中联络警方,成为线人。这段压抑而无望的爱情,最终在南阅黑道大洗牌的时刻爆发了……最偏执的爱情,最疯狂的情感,最浪漫的思念,最婉丽的结局。
  • 军魂斩

    军魂斩

    联合了所有的正道门派的精英,这些精英成了他统一修真界并且伐天的中坚力量。统一修真界后武安阳感觉凭自己和手下的道行根本没有办法胜得天兵天将,他决定从新修炼自己的道法提高自己的道行,武安阳借正道与魔教之间的大战,从当上修真界的帝君之后他便把大全交给望尘界的师父来处理自己则隐姓埋名退居人间……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