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5节看树插秧,向着标杆直跑
当你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世界便也为你让路
方向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也只能是徒劳。努力也是有条件的,当你陷进泥塘里的时候,就应该知道及时爬出来,远远地离开那个泥塘。有人说,这个谁不会啊!而事实上,不会的人很多。比如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公司,一堆被套牢的股票,一场“三角”或“多角”恋爱,或者是个难以实现的梦幻……在这样的境遇里,你再怎样挣扎也无济于事,真正聪明的做法就是调整方向,重新来过。
也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不懂,谁都不是傻子。不过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人在做着无谓的斗争与努力,就像是已经坐上了反方向的公共汽车,还要求司机加快速度一样。有好心人告诉他停止前进,重新选择方向的时候,他还振振有词,自己不愿意下车。于是就把责任推给售票员,是售票员没有阻止自己登上汽车;于是就努力说服司机改变行车路线,教育他跟着自己的正确路线前进;于是就下决心消灭这辆汽车,因为消灭一个错误也是伟大的事业;于是说坚持坐到底,因为在999次失败后也许就是最后的成功。
在20世纪的40年代,有一个年轻人,先后在慕尼黑和巴黎的美术学校学习画画。二战结束后,他靠卖自己的画为生。
一日,他的一幅未署名的画,被他人误认为是毕加索的画而出高价买走。这件事情给他一个启发。于是他开始大量地模仿毕加索的画,并且一模仿就是二十多年。
二十多年后,他一个人来到西班牙的一个小岛,他渴望安顿下来,筑一个巢。他又拿起画笔,画了一些风景和肖像画,每幅都签上了自己的真名。但是这些画过于感伤,主题也不明确,没有得到认可。更不幸的是,当局查出他就是那位躲在幕后的假画制造者,考虑到他是一个流亡者,所以没有判他永久的驱逐,而给了他两个月的监禁。
这个人就是埃尔米尔?霍里。毋庸置疑,埃尔米尔有独特的天赋和才华,但是由于没有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终于陷进泥淖,不能自拔,并终究难逃败露的结局。最可惜的是,他在长时间模仿他人的过程中,而渐渐迷失了自己,再也画不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了。 对人生而言,努力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则是选择努力的方向。
人生道路上,我们常常被高昂而光彩的语汇弄昏了头,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坚持永不认输,从而输掉了自己!选对方向,及时改变方向应该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泥塘教过我们,只是我们一离开“老师”,就不愿从上错了的车上走下来。就像我们会经常听见有人聊天:
——工作怎么样啊?
——嗨,凑合,混口饭吃吧!
既然只能是“凑合”着,“混饭”吃,那为什么不去选择一份更适合自己,自己更喜欢的工作呢?
看树插秧,向着标杆直跑,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到底终点。如果你发现自己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就要赶紧调整前进的方向,不要担心来不及,如果你一直有这样的顾虑,那才真正丧失了大好的时机。当你确实发现自己真的走错了方向时,最好先静下来想一想,然后再去努力寻找新的机会,并在新的领域里重新开始,立志有所作为。要知道当你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世界便也为你让路,而那种明知自己走错了路,又前怕狼后怕虎的人,只能是徒自空叹,虚度一生!
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效率和效能不应偏废,但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许多人大概读过爱尔兰人欧布莱恩的故事,他在往来于香港与澳门之间的渡轮上呆了11个月,原因是他没有证明文件可以在两地下船,而香港和澳门当局也都没有发证给他。很多时候,医院在救助意外伤害的病患者面前,会要求病人将宝贵的时间花在填写大叠表格上。或许,会有护士对熟睡的病人叫道:“喂,醒醒!吃安眠药的时间到了!”
他们都在正确地做事,却未做正确的事。职场中,类似的员工比比皆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有效的主管》一书中曾指出:“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效率和效能不应偏废,但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我们当然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与效能无法兼得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
为了更生动地说明二者之间的区别,我们先看一个故事:
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十米加高到二十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将高度加高到三十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米。
当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未看清问题的核心,错误地进行判断,正确地做了多少事,也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企业的商业行为,还是个人的工作方法,人们关注的重点往往都在于效率和正确做事。但实际上,第一重要的却是效能而非效率,是做正确的事而非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是进取创新的、主动的,而正确地做事是保守的、被动接受的。
若没有“做正确的事”的前提,“正确地做事”将变得毫无意义。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才存在正确地做事。试想,在一个企业里,员工在生产线上,按照要求生产产品,其质量、操作行为都达到了标准,他是在正确地做事。但是如果这个产品根本就没有买主、没有用户,这就不是在做正确的事。这时无论他做事的方式方法多么正确,其结果都是徒劳无益的。
1815年滑铁卢总决战之前,拿破仑有7万士兵、270门大炮,但因为天下大雨,只有一小部分大炮进入阵地。拿破仑将总预备队置于中央后方,并正确判断出英军弱点在其中段,所以他决定佯攻英军右翼而重点攻击中部。
6月18日上午,法军抢先开炮,向英军右翼射击,两方形成对峙。中午1时,布吕歇耳率一部分普军及时赶到,拿破仑不得不从预备队中抽出2个骑兵师迎击布吕歇耳。同时,拿破仑急速传令格鲁希元帅让其增援,然后率部猛攻英军中部阵地。威灵顿顽强抵抗,双方互相争夺,伤亡都很大。下午6时,拿破仑令内伊元帅要不惜一切代价攻克英军中部,内伊奋勇拼杀,终于占领了圣拉埃村。英军无力支持,法军也疲惫不堪,双方都在焦急地等待援军。
黄昏时分,终于从远处飞驰过来大队人马,双方都在祈祷上帝:来的是自己人!那支部队走近了,高高飘扬的是普鲁士军旗!
顿时,英军士气高涨,精神振奋,威灵顿立即命令部队作最后反击,英普联军热血沸腾,疯狂地扑向少气无力的法军。
结果法国全军溃败,拿破仑乘马逃出战场。关于格鲁希元帅增援拿破仑一事,后世有人说格鲁希接到了拿破仑让他增援的命令,但他理解为增援别部,所以尽管他听到了近在咫尺的隆隆炮声,仍然不为所动,如果他稍微动一动脑筋,就会立刻在眨眼之间来到战场。也有人说,战前,拿破仑命令格鲁希原地待命,以便增援。在双方激战过程中,格鲁希及其将领都感到有点不对劲,不少将领劝格鲁希赶快开往开炮的地方,以便随机应变。但格鲁希却无动于衷,尽管在这种变幻莫测的形势之下,他已很长时间没有与拿破仑取得联系了,可是他仍然在遵照拿破仑的命令办事,那就是:原地待命!他不顾部下的竭力劝说,一直在等待、等待,直到拿破仑全军覆没!
无论如何,拿破仑大败于滑铁卢,格鲁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工作中,你是否类似格鲁希呢?听老板的安排,加班加点,等候命令……一个人做事的到位与否,不在于他是否完全机械地服从上司的指示或公司的规定,而在于是否满足了顾客的需要,是否为公司创造了利益。
一个优秀的人不应是那种循规蹈矩、一味的打着“执著”的旗号走向失败的员工。他应该有敏锐的眼光和责任心,他会去任何地方,找任何人,打破任何界限,把工作又好又快地干完,这是任何公司中的雇员都应该而且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