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名医害苦了的刘墉披露:台湾有个怪现象,那就是患者洗肾(透析)比例位居全球之冠。洗肾是一笔长期大买卖,一些无良的洗肾中心可能和医师有交情,每介绍一位病人就有一定的“感谢”。基于此,刘墉建议,如果医生要你洗肾,除非紧急,最好多征询不同医生的意见,免得走上不归路。
吃药也一样,当医生告诉你得了某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时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咨询另一位医生的意见。
聪明地发问
患者有知情权,聪明患者不会忘记向大夫提问,这是患者的权利。如果不问,大夫会以为你全部理解了。
首先,“在医言医”,对身体某些部位的检查感觉害羞,你要开口说出来。如果在检查过程中感觉不舒服,要及时让医生知道。
其次,要有提问的勇气。有困惑的地方,一定要让医师知道。如果不止一个问题,要先问最重要的,注意不要遗漏任何一个问题。
同时注意问话的态度。请教,不是为了挑刺,也不是为了显示自己懂的比大夫更多,请教这些问题,是为了更好地接受治疗,这对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很重要。
作为患者,你有知情权,你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为自己的权益说话,进行自我保护。多思考、多请教、多看书、多学习,以免我们病得不明不白,明明能“治活”,却硬是被“治死”。
你不能相信的“中医”
中医鱼龙混杂,“上工”少之又少。有些医生并没有理解和掌握中医,但却在使用中药治病,用的可能是西医的理论,或者干脆像胡万林一样,什么理论都不要。他们只能称为“用中药的医师”,是“伪中医”,而不是真正的中医师。
伪中医(或中医中的庸医们)不是现代才有,从古至今一直存在。有几个特点,可以帮助患者识破他们。
号称“速效”的“纯中药制剂”
对宣称能“速效”的、成分不明的、能“取代激素”的“纯中药”要多加小心。
一些不法药商在纯中药中添加西药,吹嘘成不含激素的速效纯中药。
一些患者服用了这种药物,果然产生了药到病除的神奇效果。
“药到病除”实际上是激素的作用,激素一旦服用就不能擅自停药,否则会导致身体激素分泌的“真空”状态,危及生命。
宣传迅速杀灭病毒、大小三阳转阴之类
宣扬什么迅速杀灭病毒,大小三阳转阴之类的话语都是假的,本身中医中并没有这些术语。
乙肝的治疗目的,并非一味“转阴”。维护和保持正常的肝功能,适当正确施以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才是正确的态度。一个正派的中医,绝对不会吹嘘快速“转阴”,绝对不会把治疗的重心放在指标的转阴上。
号称药到病除,一方包治百病的
号称药到病除,一方包治百病的,多是伪中医。鉴于人体的复杂性,一个处方适用于一个人不一定对另一个人也有效。中医第一次的药方一般不会太重,确定疗效后逐步完善治疗方案。
看有没有四诊
中医的四诊是指望、闻、问、切,这对病情的判断非常重要。
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
闻诊,是通过医生的听觉和嗅觉收集病人有关疾病的材料,作为判断病证的参考,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问诊,就是通过医生与病人及其知情人的交谈,了解病人的主观症状、疾病发生及演变过程、治疗经历,并将调查所得的资料加以记录整理,作为诊断依据的方法。
切诊,主要包括切脉和触诊两个方面。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医者运用指端之触觉,在病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仅仅把脉就知道有没有患肿瘤
仅仅把脉很难诊断一个人是否患肿瘤。中医讲究四诊合参,四诊包括望、闻、问、切,摸脉只是其中之一。
不排除一些大夫经验十分丰富,但现在的中医院都是综合医院,中西医兼备。把四诊法中的一项拿出来故弄玄虚,或明明有可以准确发现疾病的方法不用,有失严谨。
一张药方治百病
民间确实有奇方,如季德胜蛇药、云南白药、狗皮膏……都是根据祖传秘方制作,其疗效是公认的。
但中医更讲究“同病不同医”,辨证论治。就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病情、体质、症状“同病异治”。
中医还讲究“异病同治”,治疗肝炎时也可能开的是妇科用药,比如“乌鸡白凤丸”,但这却符合医理,因为虽患的是不同的病,但病因却是相同的。
某些诊所,“专攻”一种病,而且给很多患者吃的是一种早就制备好的中药,或者百人同一药方,就很值得怀疑。当然,对这种情况也不可一概而论,但至少他没有发挥中医的长处。
药方是特别难搞到的药
一些大夫所开处方中有特别难以搞到的药,像鲁迅说的“成对的蟋蟀”、“经霜三年的甘蔗”、“沾人血的馒头”……这种医生要么是巫医,要么是“有意无意的骗子”。之所以开出奇怪的“药引子”
是因为一旦疗效不佳,则伏下一个托辞。
拿“消炎”说事儿
有炎症,就要消炎,这是西医的思维方式。当一个中医师说,你有炎症,需要吃一些清热解毒药时,就值得警惕了,因为,中医的清热解毒也不等于西医的消炎。中医的术语里一般不提“消炎”这个词,虽然中药能够消炎。况且,这不符合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说“消炎”就说明这个中医水平并不是很高。
总拿“去火”说事儿
现代人的很多问题,都是上火引起的,但要注意的是,也非人人需要“去火”,“去火”不能自作主张,更不能由广告说了算。
有火的话是“实火”还是“虚火”?需要去“火”的话,去“火”药该吃哪种?吃到什么时候为止?是“虚火”的话怎么样用中药攻补兼施?这些都需要正规医院的中医给出医嘱。
要把就诊的时间用在“刀刃”上
在一个现代综合性医院里,医师每天要接待很多病人,所以能够分配给每个患者身上花费的时间将会非常有限。
在医生非常繁忙的情况下,患者有义务配合医生,让医生可集中精力在你身上,做出合适的诊断。在同样的三五分钟时间里,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因此,聪明的患者会养成记录自己诊疗资料的习惯,以便医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精确的诊断。
你的症状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的?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发生频率是多少?
你的既往病史,在其他医院看病的病史记录。在一次本来就时间仓促的诊疗中,隐瞒病史是愚蠢的,这种隐瞒将为自己的健康布下“迷魂阵”,而医生也因此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找到问题所在。
做过哪些检查,拍了哪些“片子”,有没有化验单和报告单?
服药后有没有让你感觉不舒服的副作用出现,有没有药物过敏史。
现在正在服用的药物,最好把药瓶也带给医生看。
你是否感觉到有心理压力,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应设法帮助医生节约用于诊断的时间,这样,可以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在与医生探讨诸如最佳治疗方案等更重要的事情上。
至少交一个医生朋友
医生与病人及家属的心情是一致的:病人的病情有好转,医生也很高兴。在这个一致的目标下,如果双方多一些理解,就可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别把所有医生想得那么坏
现在,有将医务人员妖魔化的趋势媒体上关于“病人性命攸关,医生见死不救”这种新闻不时爆出。有些人甚至修长了这样一种刻板印象:医生只认钱,哪管病人死活。
这无疑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就算一位医生仁心仁术,如果急诊来了个没钱的病人需要抢救,抢救需要药物也必须去药房取才行,急诊医生自己无法控制。可因为没钱的原因取不了药,就说医生见死不救,有来自体制的深层原因。
经常保持联络
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有只有不到20%的患者会固定选择一家医院就诊,多数人经常变换医院和诊所,或即使是去同一个医院,选择的医生也不是固定的。
“一锤子买卖”最容易产生欺诈和猜忌,建立长久的医患关系可以减少欺诈和不信任。
在欧美国家,通常是全家人甚至是两代人看同一个医生。这样不仅更容易建立和医生之间的信任,也更方便医生掌握家族病史的数据。医生可对你的身体状况与健康环境更加了解,这在无形中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成本。
可见,选择一个值得信任的医生,经常与他保持联络,不仅便于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而且利于培养和谐互信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