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1400000016

第16章 超前意识(2)

我又想起宣传科那三百斤。刘韶安说,艰苦奋斗,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现在一提艰苦奋斗,有人就理解为吃差点、住差点。不对!艰苦奋斗放在今天,放在十三大以后的今天,就是要艰苦创业,发展生产力!我们这里,车间主任以上的干部,没有加班费。我们利用星期天开全厂会,工人就不会有意见。因为干部没有加班费,工人有。干部就有号召力。

然而干部也是人,也会疲劳,也会困。刘韶安倒好,汽车一开就能睡觉。所以还能维持他的生态平衡。一天下来也常有一点享受——如果夜里十一二点能回到家,那么一边看几份当天报纸,一边看电视新闻。也不知他怎么同时把报纸也看了,夜间新闻也看了。看来人的确还有很多潜在的功能——包括特异功能——尚待开发。

否则我也不愿意女的比男的强。

星期天,谈国荣回家了。黎淑明照例又在加班。我走进屋去,没人。走进厨房,谈国荣在洗一大盆衣服。历史的重复。

谈国荣是个英俊青年。我刚认识黎淑明,她就给我看她和她心爱的丈夫合照的心爱的照片。然而黎淑明的心,黎淑明的爱,好像都给装进那些工装短裤、工装牛仔裤里了。

家,是具体化的。做妻子做母亲的,总是一个家的主轴。我每星期天带着功课回来,总希望家里干净、温暖。但是她老不在家。这都影响了我的归属感。

我每次一回来,总是先接达。一看达穿得那么不好,我这个男子汉的眼泪直往心里流!我的同事总说:你的孩子一定穿得很漂亮。因为黎淑明很会做衣服。可是黎淑明根本没有时间给达做衣服。我每次接达,一看穿得连农村小孩也不如,因为都是淑明妈妈做的——我一点不是怪老人,我是说,我们做爸妈的没有尽到起码的责任。

我想:你也不要当服装厂副厂长!那年总厂聘任她当副厂长时,我们俩人整整商量了一夜!当,还是不当。原先她是生产组长。责任不那么大,当了合资企业的副厂长,又要交际,又要订合同,又要了解国际市场的行情。因为这个厂没有正厂长。不过又想想,现在是个竞争的社会,逼一逼也好。如果有了机会不去拚搏,没有本事是要被淘汰的。

我也亏得在外读书,思想开阔了。

否则,我也不愿意女的比男的强。原先我和她好的时候,我是这个厂的工人,她是待业青年。人家说,你找一个待业青年怎么行?我说就是她找不到工作也不怕的,没所谓的。男的比女的强一点,心理上倒很平衡。她当厂长后,我要不是在广州读书,我肯定会有些不痛快,现在我想,80年代了,应该有一个开明丈夫,自己争口气,把妻子作为自己提高的促进力。

我这头学习,充实了,也提高她。我读经济法,读企业管理。我学经济法案例的时候,常常担心如果她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应付?常常怕她上当。所以我总是想把学到的和她讲。可惜她老是不在家。我就希望能有机会让她也去脱产读书。哪怕时间短一些。否则她的知识和能力有距离。

我们像认识了十年的朋友一样,笑着。

宁可相信可能

蔗化厂已经有了服装厂、电力厂等九个分厂,还有七家分公司、七家合资公司。还有六个工地同时在日夜兼程地动工,建设纤维板厂等等。就连工厂供销科,都有了五个营业执照和五个银行账号,又起了三家公司。我到广州市江南西路十九号,这儿是供销科买下的一幢九层楼房,他们开的广州分公司,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开张了。一楼是商场,二楼办公用,三楼搞设计,四、五楼出租。前些日子,隔壁一幢大楼的三层以上被南海石油公司买下了。他们又买了那一、二层作商场用。二层专卖本厂纤维板厂生产的家倶。两幢楼间正在打通。不远处又有一幢五层楼房和一幢二层楼房被他们买下了。

从江南西路出来,刘韶安带我去看望中山大学的一位经济学教授。谈话间,刘韶安竟又发现两个可能开拓新领域的线索。当然,仅仅是可能。一个有心的企业家,宁可相信可能,而不会首先觉得不可能。或者说,明明觉得不大可能也不放过那依稀可见的可能。

市头蔗化厂本来是一老厂,设备是旧中国留下的杂牌军,人称万国牌。刘韶安在1982年提出拆掉三个车间,自己来生产我国还没有的五千吨大型压榨机。如做不成这种机器,那么,后来的压榨机也已经拆掉了,农民种的几十万吨甘蔗就无法开榨!而且这一个项目的二千五百万元贷款用什么还?实在很难赞同他的这种奇想。但是三中全会后农村形势这么好,甘蔗这么多,不更新压榨机,甘蔗就榨不完!何况80年代的人,还使用1900年的蒸气机和1921年的旧锅炉,怎么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大型压榨机,4月份还没出图纸,11月要安装好,开榨。刘韶安派人到东北、四川、湖北、江苏、浙江等地分头去定制各种部件。大轴承从东北运来时,已经一天也耽搁不起了,大卡车连开七天七夜!

如果卡车在路上遇到故障呢?如果哪个省的部件脱节了呢?真像惊险故事片,紧张得使人等不得看下去就想问:结果怎么样?结果是,1982年大型压榨机的制造成功,使蔗化厂派生了一个糖业机械制造厂。

那几年,社会上正在进行一场奖金攀比的全运会。蔗化厂1983年又引进服装加工生产线、塑料编织袋生产线等。

1985年利用锅炉停榨期的蒸汽发电,一年建起一个热电厂,不断地需要钱,钱,钱。奖金只能压到最低水平。贷款像叠罗汉似地见涨。大家骂刘韶安是败家子。不过这两年糖价不提,蔗农大减,要是没有花色繁多的各分厂、各公司的综合经营,糖厂如何维持生计?大家夸刘韶安有超前意识。

蔗化厂就在珠江边建码头,盖电厂,完善程控电话、国际电传等等,能源、交通、通信,形成投资环境的三步棋,已经走出了。

但是如同1982年不生产大型压榨机就难以消化生产的甘蔗。如同1983、1984年不开发新项目,蔗化厂今天就难以生存一样,刘韶安到了1987年11月,又面对一步不能不走出的棋了。

忽然想到之三:

11月19日。一个乎常的日子。我只记得贝利在11月19日,踢进了他的第一千只球。当人家问他广你最满意你踢的哪一只球?贝利说下一只。这句话比这只球流传更广。这是哪年的事?

1987年的这一天,我又感受到这种下一只球的精神。厂副总经济师吴锦梁正在向干部们阐述1988年大承包方案。讲的是广东话,我只能听懂改(计)算、奖根(金)、公西(司)、折(质)量、海(系)数、几(指)算、雷(利)润、挂欧(勾)、恒(含)量、好黑(考核),唉呀呀!亏得开会前,我找他谈过。我听不懂时,他干脆以写代说。拿起笔时要戴眼镜,放下笔时又脱眼镜,四十多岁,眼睛就超前老化?

蔗化厂1988年开始的大承包,是把原来的一本账,分成各公司、各分厂的十几本账。产值、税利、福利、劳保、住房、工资、奖金等等一切,各分厂独立核算。原先分厂厂长完成了生产指标就完成广任务,现在不能不独立考虑成本、物价、管理、经营、市场、信息……

一切。从资金周转到职工吵架,一切矛盾都可能向总厂上交了。

是的,调动积极性的一个要素是:利益的分配。大企业深入一步改革,不能不面对——二次分配。

但是我想,总厂对各分厂最后定下的工资总额基数,分厂对总厂承包时各项挂钩指标,这是关系着各分厂、各部门每个人的切身利益的数字,在定下之前,会不会在总厂和各分厂之间会产生利益的摩擦?各分厂会不会把自己的实际生产能力打埋伏,好少承担一些义务?承包以后,为了多分得工资和奖金,会不会过多裁减人员?为了追求产值和利润,会不会拚设备?企业本来上上下下都学习了(全面质量管理),承包以后还会愿意花时间、花钱去停机维修、更新设备吗?这些设备的所有者又不是各分厂厂长,而且也不知道自己会当几年厂长,会承包几年。这样,为了眼前的效益,会不会不考虑分厂长远的发展?

恐怕又要乱一阵?

这些短期经济行为,一时上或许很难避免。如同国家也难以防止企业的一些经济行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么。

所有制,限制了眼界。

人们关心物价,关心工资,关心分配,关心风气。这一切问题,都和所有制关连着。但是他们独独把所有制扔给经济学家们去处理。

如果大家来关心一下所有制,或许,能在经济理论领域多蹚出些思路?多一些初生牛犊,或许可以多一些理论突破口?

忽然想到自己。

改革每深入一步,总要触及某一方面人的利益或习惯。这一步,触及的是分厂长。

刘韶安一年前就在厂里谈了这个设想,两个月前又开会向各分厂、各公司的干部谈了。刘韶安想进行一个大变革,总喜欢由大家议论上一年。免得超前行事。

这里不会有人再赞成吃大锅饭。但是,一年议论,两月等待,都不见哪位分厂长要求实行大承包。

同类推荐
  • 大帆船、利害攸关、女当家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大帆船、利害攸关、女当家人(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
  •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本书具体分析《红楼梦》中的细小的智慧,其中不少智慧具有反而的意义,也即是狡猾之徒和有些人物的阴谋诡计,这亲做的目的不是宣扬、或者教唆心肠坏的人善搞阴谋诡计。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只有了解和研究别人的阴谋,我们才能具有预防防暗的智慧,并帮助善良的读者培养和提高识破、预防和反对、击败此类阴谋诡计的智慧。
  • 回回头看见爱

    回回头看见爱

    本书是我社“中学生必读的心灵故事”之亲情卷。收录了近百篇短文,均为各种感人的亲情故事,对青少年读者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作者均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知名杂志的金牌签约作家,文笔细腻,描写真实,文章可读性强。
  •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魏晋南北朝诗歌变迁

    诗,具有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诗,是人类心灵的深切呼唤。诗是一条流经人类每个角落永不枯竭的清清小河。诗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那是因为由诗所传达出的人的美好情感是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的。诗,可以越过沧桑岁月,到达地老天荒。诗是整体意义上的美,是春风沉醉的美。诗是美的极致,因为诗具有巨大的艺术容量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 走向永恒

    走向永恒

    东汽,对我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存在,“5·12”地震之前曾不止一次前往汉旺,在那些紧靠巨大山体的车间里参观。对一个从事文学工作的人来说……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有病不要乱求医:长命百岁的绝世真经

    有病不要乱求医:长命百岁的绝世真经

    中医认为,病是病根,症是症状,有着明确的区分。很多症状是人体自愈现象。抑制症状,可能是多余的关照。发烧和食欲不振是世间的两大名医;疼痛是上帝送给人的礼物。中医讲究以毒攻毒,以病治病。“治风用风,治热用热”,健康需要“大局观”。小病不断,大病不犯。有“病”不一定是坏事。从来不生病,一病就要命。没“病”不一定就健康,也可能是免疫系统不够敏锐。“药不暝眩,其疾不愈”。要区分药物的副作用与瞑眩反应。中医讲究“虚不受补”,小心被补品害惨。免疫力是把“双刃剑”,开非越高越好。 本书以真心的关照,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真真切切地照料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狐凰,你娶我

    狐凰,你娶我

    早已失身的她无所谓的道,“王爷,我的贞洁是不能被辜负的。”回应她的是冷眼和无视;“王爷,你要死,我退你一把。”早已心死的她,无情的话语引得他湿了眼眶。“王爷,黄泉路上我等你。”早已看透红尘的她,纵身一跳,血染黄泉,泪洒江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文明解密

    文明解密

    《我的第一本探索书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宫倾

    宫倾

    温柔少年,朦胧月光。转瞬已成追忆,那日偶遇,谈笑相对。一刻便是一生,远赴疆场,生死交付。难断彼人心肠,与君携手看天下,百般柔情已成殇~
  • 爱情传(男女情感史)

    爱情传(男女情感史)

    爱情的永恒占据了我们生活在迷宫之中的命运。牢牢地抓住爱情绳索的读者啊。此书将帮助你去漂流爱河,咏叹波峰浪谷,一路风光。爱是个体的、个性的,又是我们永恒的生活,无尽的文明。当长河日落,生命的潮悄然退去,爱情涅槃了,我们超越了么?本书献给那些长久地学习爱情,并施展爱情魔法的15岁—80岁的读者。
  • 梁启超传

    梁启超传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是青春中国诞生的第一口呼吸;他的《变法通议》是一新文化向旧文化宣战的第一把利剑;他的“小说界革命”的尝试为腐朽的旧文学注入第一支兴奋剂。他力主变法却踏上流亡之路;他推行共和体制却步履艰难;他指挥讨袁护国却遇重重阻拦;他与康有为同为戊戌干将,却最终分道扬镳……
  • 中国爷们儿

    中国爷们儿

    民国26年初冬,青岛地界发生了一件蹊跷事儿。城里的几家日本纱厂接二连三地遭了雷劈,浓烟与云彩连接在一起,天空跟罩了棉被似的黑。一时间,人心惶惶,以为来了灾年。那些日子,城里涌出来的人蚂蚁一样多,一群一群拖家带口,沿着黑黢黢的地平线,风卷残云一般,一路向北。沧口以北空旷的原野上,北风呼啸,枯枝摇曳,黑色的天幕更显得萧瑟与沉寂。(本故事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