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台戏,一台戏连万家
张保和出名了,那名声大到什么程度,有时连他自己也意想不到。丁次,张保和参加一场高规格的大型义演,同台演出的有十多个是全国文艺界大红大紫的明星大腕们。在这些重量级的“星”们“腕”们面前,张保和并不显得十分耀眼。演出结束后返回北京,因为时间关系,大家都没有订上卧铺票,只好挤在车厢一隅等待补卧铺。那天,列车严重超员,整个车厢像个沙丁鱼罐头盒,连过道里都挤满了人。就这样站着回北京?大腕们面面相觑,无计可施。乘客们中间有人认出了他们,拼命地挤上前来请他们签名留念,四周频频投来的目光里也能感受到那些追星族的热情。找列车长去,说不定他也是个追星族。再说了,凭着咱响当当的牌子,补张卧铺票也不会有多大问题。于是,其中有人满怀信心地去找列车长,希望能解决一张卧铺票,实在不行,有张硬座也凑合。去的人回来了,带着一脸的无奈,不但卧铺票没到手,硬座票也没着落。就在这时,列车长从身边挤了过来。张保和也觉得自己的同行们实在是太“委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再为他们求个情。他压低声音用兰州话对列车长说:“车长,我是张保和,有事想请你……”
“你是张保和?”张保和话未落地,列车长就满脸的兴奋,他仔细地打量着眼前的这位军人,激动地说:“没错,我看过你的演出,没想到我们在这里碰上了。”列车长热情地伸出手,表现出相见恨晚的架势。
“看来没搞到卧铺是吧,今天旅客大量超员。不过,再紧张我也要给你挤出一张卧铺来。”列车长表现出了少有的热情。
“我有没有卧铺没关系,和我一起来的这些艺术家们都是大家,给他们弄个座位就行。”
“行,你张保和真够朋友。你们跟我一起来。”列车长把张保和一行领到餐车,兴奋地对餐车服务人员大声喊道:“大家看,谁在我们车上,张保和!”接下来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掌声过后,乘务人员众星捧月地跑过来,把张保和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找他签名,有人请他合影,有人请他说段子。站在一旁的“星”们、“腕”们看到眼前的一幕,惊羡不已,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张保和在这里竟有这么大的魅力。就在明星们愣神的当口,列车的广播里传来了播音员激动的声音:“旅客同志们,旅途辛苦了!我现在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西北笑星张保和就在我们这次列车上,我代表大家向他的到来表示欢迎,下面就请大家欣赏张保和的精彩表演。”喧闹的车厢顿时安静下来,广播喇叭里传来了那清脆的竹板声……
张保和的名声大了,可他自己却找不到名人的感觉。他认真地审视自己的成长经历,审视自己的艺术之路,反倒觉得“内虚”起来。大西北的父老乡亲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快板书,而且喜欢到痴迷的程度?是他们热爱生活,是他们的生活里需要笑声。自己过去说过的段子,流传的也好,获奖的也好,全都是别人编的,别人写的,说来说去,练的只不过是一张嘴,学来学去,只不过是在名人的背后亦步亦趋地走,这样走下去永远也走不出自我。能不能自己走出一条路,写出自己的作品来?张保和在思考。路在何方?张保和在苦苦寻觅。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那天,张保和外出购物,回来的路上,见一群人在围观,凑上去一听,才知道这里发生了自行车撞车事件,双方各执一词,相互指责,闹得不可开交。就在这时,一位热心人出现了,他用地道的兰话一劝,一场理不清的舌战顿时偃旗息鼓,各自推着车走了。看着看着,张保和突然感到推开了一扇心窗。方言,有地方特色,有群众性,有亲近感,用方言说快板,这不正是自己要找的“新路”吗?自己认准的路就走下去。于是,张保和走村串寨,在田头地垄和乡亲们唠,在地摊茶馆和百姓们侃,一边向他们学习方言,一边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
快板艺术,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简洁明快,以俗见雅,也就是说,它以简单的艺术形式和通俗的艺术手段来产生具有影响力的艺术效果。这里的通俗,正表现了它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是对生活真谛的揭示。
找到了生活的源泉,明确了创作方向,张保和一头扎进生活的深处,把创作的触角伸到改革的大潮之中。
人们不会忘记那次席卷全国的抢购风潮,有钱的人抢,没钱的人借钱抢,商场被抢空了,市场被抢乱了。这股抢购风何来?它为什么能掀起这股浊浪?经过认真思考,张保和针对这一“热门话题”创作了一个《现身说法》的段子。那段子诙谐幽默,喻事明理,一登台就倾倒了听众,并迅速地传播开来,接连演了三十多场。说来也怪,那场在兰州刮得很盛的抢购风,竟然被那一段快板书压住了风头。群众叫绝,政府叫好。
吃喝风屡禁不止,百姓们深恶痛绝。有钱的吃,没钱的也吃,用扶贫款吃,用救灾款吃。正所谓“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这种腐败现象难道不应该公开示众吗?张保和抓住这种腐败现象,创作了一个《吃喝咏叹调》的段子,痛快淋漓地棒喝了那种腐败现象。
张保和以此为基础,自编自演,创作出一系列的艺术作品。广为流传的有《可怜天下父母心》、《夸兰州》、《浪银》、《唱哈密》、《赞西宁》、《说子新篇》、《二姨的烦恼》、《二姨训夫》、《倒霉二姨》等。他创作的段子对大西北寄寓着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黄河水,哗啦啦地流,水中的鱼儿尽情地游,古老一的水车吱呀呀地转,两岸的风光实在是好看。炳灵寺的雕塑谁不喜欢,兴隆山的游人常年不断,五泉山的泉水丁冬响,白塔寺的塔尖入云天。
这就是他快板书里的兰州。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黄土,这里的人,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可爱,都进入了他的视觉,进入了他的作品。
张保和成功了,可他没有止步。艺术的道路是没有止境的,他依然在探索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