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2700000019

第19章 整风运动(3)

此刻,全世界关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人们,都在注视着中国,宛如在注视一条搁浅于海滩的鲨鱼,又被冲天的巨潮带回了大海;雪谷里一头负伤的孤狼,在曙光酡红的映照下,正一步步地攀上阿尔卑斯山脉……

英国“一群专家”发表评论说:

“毛的讲话被认为是共产主义理论的一种革新。”

法国《世界报》发表社论指出:

“……肯定地说,共产主义学说在分化,同莫斯科抗衡的北京,在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的影响在与日俱增。”

波兰《人民论坛报》刊登了题为《大家都来读毛泽东的报告》的文章,内称:这是苏共二十大后,第一个根据近年来的问题和经验,如此大规模地发挥社会主义理论的尝试。中国的思想和实践的伟大成就中的许多问题使我们活跃起来,引起我们的思想共鸣。”

赭鲁晓夫却不如是看,他在日后的回忆录中写到:

当时“毛非常明白我们不赞同他的这个新政策,我们反对让所有那些不同的花都开放。任何一个农民都知道,有些花应该栽培,有些花则应该铲除……另外,我认为,‘百花齐放’这个口号是个激将法。毛假装把民主和自由发表意见的闸门开得大大的,他想唆使人们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发表出来,以便他能够把那些他认为具有有害思想的人搞掉。”(《最后的遗言》)

时任美国国务卿的杜勒斯先生,对中国国内的某种变化,持之以十分谨慎的态度,他在读过《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英译本后,这样回答了记者的有关问题--

“我把这篇讲演看了几次。这一类的讲演是要多读的,即使这样,人们还是不能十分确定它们的意义……”

“人们还不能断定毛泽东关于百花齐放的讲话,究竟是标志着自由主义的开端,还是诱人陷入罗网的方法……”

尽管日后毛泽东给了赫氏显示自己哲人式的睿智,杜氏证明自己野狐般多疑很有必要的机会,但当时他的接连两个报告,尤其是后一次在鼓励讨论政治问题方面,似乎比几年来忙于“解冻”的赫鲁晓夫走得更远的讲话,在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头引起的震荡,也决不会亚于喷珠溅玉、势若奔雷的黄果树瀑布,对于几百里间山河的震荡。而且这震荡,似乎将一些知识分子的记忆也给撞成了粉末,仿佛这瀑布的水源,没有历经草莽丛生的沼泽,崔嵬嵯峨的山脉,而是直接从九重天外倾泻而来……

3月18日,北京夜阑更深,连日来东奔西颠忙于开会的傅雷,强持精神,给远在波兰留学的爱子傅聪写信,信中说:

“毛主席的讲话,那种口吻,音调,特别亲切平易,极富幽默感;而且没有教训口气,速度恰当,间以适当的PAUSE(停顿),笔记无法传达。他的马列主义是到了化境的,随手拈来,都成妙谛,出之以极自然的态度,无形中渗透听众的心。讲话的逻辑都是隐而不露,真是艺术高手。沪上文艺界半年来有些苦闷,地方领导抓得紧,仿佛一批评机关缺点,便会煽动群众;报纸上越来越强调‘肯定’,老谈一套‘成绩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等等。(这话并不错,可是老挂在嘴上,就成了八股。)毛主席大概早已嗅到这股味儿,所以从1月18日至27日就在全国省市委书记大会上提到百家争鸣问题,2月底的最高国务会议更明确地提出,这次3月12日对我们的讲话,更为具体,可见他的思考也在逐渐往深处发展……”

在傅雷先生貌似淡漠的清瘦躯体内,竟藏有如此一副颇为热烈的心肠。过去他无视过很多知识分子很看重的东西,寡妇守节般将自己的性灵与才情献给了罗曼·罗兰的鸿篇巨制,但他一旦如沐春风般聆听了毛泽东的指点,他就毫不彷徨地将翻译工作暂置一边,走出书斋,以满腔热情并以极为认真的态度,即完全按照毛的讲话字面上的意义,去上海市各种会议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他看来,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什么好彷徨的呢?

他在同一封信里还如是写道:他们的知识分子(即波兰的知识分子)彷徨,你可不必彷徨。伟大的毛主席远远的发出万丈光芒,照着你的前路,你得不辜负他老人家的领导才好。

这年年初,京城下了几场尚未落地的小雪之后,费孝通先生便写了《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一文。要说比起几近两袖清风的傅雷先生来,他已是一身显赫:国务院专家局副局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民族学院副院长,民盟中央文教委员会负责人。

犹如一个孩子插上一排光闪闪的金笔,一个老妪戴了一只做工精美的胸罩,这对他并无多大意义;对他具有生命般意义的,是他自20岁进入燕京大学起便孜孜不倦为之构架、而且他的26岁的爱妻随他在广西徒步调查途中为之献身的中国的社会学。但新中国不要社会学,理由是苏联没有社会学,它只是西方资产阶级腹腔里的一截盲肠。他和燕京的老师、如今又是民院同事的潘光旦教授,半是反对半是哀求一年多,它还是在1952年所谓院系调整的一场大“手术”里被割去……

费孝通大约会感慨:官僚主义者们,教条主义者们,穿起白色的大褂,在“革命”的无影灯下,为中国做过多少这样荒唐的“手术”。

他极想在这中南海里萌动春信的时候,告诉党:得关闭这样的“手术室”,得让这样的“大夫”失业在家,得让中国的林子里飞出五彩缤纷的鸟儿来!

1956年,开始在呈现这般的迹象,知识分子的积极因素应时而动了起来。但在文章中,费孝通又以为--

“对一般老知识分子来说,现在好像还是早春天气。他们的生气正在冒头,但还有一点腼腆,自信力不那么强,顾虑似乎不少。早春天气,未免乍寒乍暖,这原是最难将息的时节。”

“另一方面,是具体领导知识分子工作的人对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不是都搞通了呢?也不全是通的……有些人想把这个方针圈个范围:先圈在学术里,再圈在教学之外,这样一来就可以不出乱子了。等到鸣了起来,闻到了一些唯心主义的气味,就有人打起警钟:‘唯心主义泛滥了。’‘资产阶级思想又冒头了。’大有好容易把妖魔镇住了,这石碣一揭开,又会冲出来,捣乱人间的样子……”

“‘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原是早春天气应有的风光。”

文章写完了,费孝通刚想寄去报社,几位好心的朋友,便扛着忧虑轮番上门--

“天气不对,你还是再等一等,这样放出去恐怕不妥当”;

“报社里收到的稿件,大多是你这一类型:牢骚太多,暴露太多。现在已经不准这样写,大概双百方针被搁浅了”;

“你的文章,天气说对了吗?如果这半年算早春天气,那前几年算什么天气?这不分明在影射思想改造便是冬天吗?再说了,百花开不了,并非一定怪天寒,还有草木自身生命力的问题。自己不成器就怨天,这不又意味着知识分子的问题不在于思想改造,而在于批评领导”……

他的几千字的文章,与这倾泻一房的忧虑相比,便是九牛一毛了,他将文章锁进了抽屉。因早年发生意外、只剩一条腿的潘光旦先生听说了此事,拄着拐杖来到他家,一进屋,便横扫起满地的忧虑来:

“不对!我在城里听说毛主席最近有过一次讲话,中心意思不是收,而是放。孝通,你别顾虑重重了,文章寄出去真有什么事儿,我老潘和你一起担着。”

那一房间的忧虑,不见扫去多少。过了几天,潘光旦再度光临。他红光满面,一身挂不住的精气神儿,直溜溜地往手里的拐杖上蹿,以致那拐杖只要往地板上一戳,便溅起一连串兴奋来。原来,他刚从中南海来,亲耳聆听了毛主席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孝通呵孝通,你的‘早春’怎么还不寄出去呢……”

忧虑自然一扫而光。此刻,费孝通的耳边已是春风融融,眼里更是桃李满枝,一个新的忧虑不禁蓦然而生。他问潘光旦:

“现在再寄给报社,天气已经转暖,岂不成了马后炮?”

“不,正当时也。早一个月寄,岂不泄露了大好春光……”

就在这个春夜,费孝通将《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修改了一遍。次日一早,他便寄去了《人民日报》。

此文在该报刊出后,知识界一片喝彩。一时间,“早春”一词由此滥觞……徐铸成先生也被邀请参加了全国宣传工作会议。

而且,他和《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上海《解放日报》总编辑杨永直、《新闻日报》总编辑金仲华、《新民晚报》总编辑赵超构等位,作为新闻界代表,在3月10日下午受到了毛泽东的单独召见。

他留下了两个极为深刻的印象。其一是丰泽园内,庭院中并没有什么特殊布置,院墙看上去斑斑剥剥,未经整修。会客厅里,只有一张长桌,周围是一圈任何办公室都能见到的普通椅子。“功高任重的伟大领袖,生活如此简朴,”使他“惊讶不已”。

再一个是,陪同接见的人里,没有刘少奇、周恩来,或是其他政治局成员。只有一位康生,几年里他一直在家养病,政治的风景线上颇为沉寂,此时他却破门而出了,他像是这样一个人:党内太平时,他病病歪歪,只有闭门摩挲古玩,或是吟风弄月;党内一有风吹草动,他便精神硬朗得能在结结实实的水门汀上扎个窟窿。

他又像是一头颇得毛泽东赏识的狮毛狗:主人不用它,它无声无息,偏于一隅,悲哀与凄凉,只伴着华贵的狗食咽进自己肚里;然而只要主人一叫它,或者不必叫,它就自己来了,总能让主人在颇为孤单的时候平添几分温暖,或是让主人在某种世相未脱混沌之时就变得异常地“警醒”……

一进门,康生就向毛泽东介绍:

“主席,这位就是徐铸成同志。”

毛泽东立即伸出一双大手,紧紧地握住徐铸成的手说:

“你就是徐铸成同志?你们《文汇报》办得好呵,琴棋书画、梅兰竹菊、花鸟虫鱼,应有尽有,真是办得活泼。我下午起身,必先找你们的报纸看,然后看《人民日报》,有功夫再翻翻其他报纸。”

落座后,康生先开口:

“各位有什么问题要请教主席的,请提出来。”

默然了约一分钟后,邓拓轻轻对徐铸成说道:

“铸成同志,你先谈谈吧……”

因敲响了一场“电影的锣鼓”,遭到了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张春桥组织的围攻,徐铸成心头正有几分沮丧,便先开口了:

“我们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对马列主义还没有学好,在报纸上如何开展双百方针,感到心里没底。抓紧了,怕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放松了,又怕犯修正主义的错误。请问主席,该如何办好?”

毛泽东含笑讲了半个多小时。他明确地支持这一场“电影的锣鼓”,却没有明确地给徐铸成一块能不犯错误的“法宝”。他只谈到了尽可能防止片面性的问题,在说到鲁迅、李希凡、王蒙的文章里都多少存在片面性后,他突然说了一句:

“我看姚文元的东西,片面性比较少。”

第二天晚上,在上海代表团开全体会议时,徐铸成特地将此话转告了姚文元,后者此时不过是市委宣传部文艺处的一般干部,能恭忝如此盛会,已叫他如醉酒里,如今又蒙“钦点”,他几乎当场晕了过去。可徐铸成绝没有料到,日后正是此人,在上海滩上与张春桥沆瀣一气,将原本充满书卷气的《文汇报》,给阉割成了一头头上长角、浑身长刺的怪物,让他给晕了过去……

不过,此刻徐铸成还在心涌热流之中,毛泽东下面的一些话不能不让他感动:

“说到办报,共产党不如党外人士。延安办报,历史也很短,全国性办报就没有经验。办学、搞出版、科学研究都是这样。全国有五百万左右的知识分子,其中的共产党员不过是一个小指头。说共产党不能领导科学,这话有一点道理。现在我们是外行领导内行,搞的是行政领导,政治领导……

“我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本来在心里积累了很久,去年已经讲了几次,后来又看了些事情,看了陈、马他们的文章。他们是忧心如焚,惟恐天下大乱,他们的方针是反中央的方针,用的是压的办法,不能说服人。想到会有人以为他们的文章是代表中央的意见,因此觉得有好好说说的必要……

“年内要开始整风,要用小小民主的方法,在小民主前再加个小字,就是毛毛雨下个不停,先整共产党。现在我们有些同志装腔作势,他们没有本钱,又要做官,不摆架子就不行……”

谢蔚明先生清楚地记得,那天下午,徐铸成从中南海里一出来,便径直来到《文汇报》驻京办事处。浦熙修出去有什么事了,他等不得她回来,当即拉上在家的谢蔚明、杨重野等二、三个人,去了中山公园。叫了几杯上等的龙井茶上来,那碧清的茶水颇像徐铸成此时的心境,经过毛泽东这一番耳提面命,似乎不仅是这一年以来国内外的风风雨雨,他看清楚了,就是中国前二百年、后三百年的事情,他也一眼见底。

兴奋,更似茶水里冒出来的腾腾热气,他反复地交代:《文汇报》本来就持有“人弃我取,人无我有”的办报方针,在眼下对于双百方针的贯彻与宣传中,在年内对于将开始的整风运动的报道中,《文汇报》一定不要辜负毛主席的教导与信任,一定要大张旗鼓而又切切实实地反映知识分子的心声。首都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云蒸霞蔚之地,驻京办事处工作得怎样,采访的范围和角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报纸的分量与影响……

徐铸成也如是地向浦熙修作了交代,并和在上海主持编务的常务副总编辑钦本立通过电话。有这样一件事情,在京开会期间,内定徐铸成参加中国新闻界访苏代表团,并担任副团长,团长由中苏友好协会的总干事担任。钦本立听了,既是新闻界的代表团,而徐铸成又是中国新闻界的泰斗,这样安排显然不合适。他向当时还担任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的邓拓反映了,于是在出国前夕,邓拓通知徐铸成,由他担任团长,并交代说:

我根据中央的意见,已关照徐晃同志(团的临时党组书记兼副团长,原中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部长),除了讨论党内事情外,党组开会都得请你列席。”全国宣传工作会议闭幕后的第三天,带着一肚子的感激涕零,也带着一身的大红大紫,徐铸成踏上了由北京飞往莫斯科的飞机……

主持《文艺学习》编务的黄秋耘,一定是出于迫不得已,从1956年12月开始,用了近四个月时间,在自己的刊物上对王蒙的《组织部来的年轻人》,发表了大量毁誉皆有且态度异常激烈的评论文章。他自己的面目却没有锁在云雾之中,在这年最后一期的《人民文学》上,他露出了“峥嵘”

“谁也不能否认,今天在我们的土地上,还有灾害,还有饥馑,还有失业,还有传染病在流行,还有官僚主义在肆虐,还有各种各样不愉快的事情和不合理的现象……

“不应该在人民的疾苦面前心安理得地闭上眼睛,保持缄默。如果一个艺术家没有胆量去揭露隐蔽的社会病征,没有胆量去积极地参与解决人民生活中关键性的问题,没有胆量去抨击一切畸形的、病态的和黑暗的东西,他还算得上是什么艺术家呢?”(《不要在人民的疾苦面前闭上眼睛》)

这一番话,即使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清污”和“反自由化”时期,也够让“马列主义者”们,好一阵“中流砥柱”般的英勇反击了。回想起八十年代中期,为所谓“社会问题报告文学”大潮而推波助澜的一些文人,其中也有鄙人,在忧患中国社会现实的同时,未免还有几分先知先觉的自得。

同类推荐
  • 听钱钟书讲文学

    听钱钟书讲文学

    钱先生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独到之处并不在于体系性的建构,而是从幽微处发端,在几千年浩瀚的文化时空中纵兴穿行,他的魅力就表现在与传统相向时那会心一笑的默契和超脱中。
  •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全诗选取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许多重大或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吟唱对象,约有数百位人物相继登场,或主或次,或详或略,或独立成篇或相携亮相。约有数百件或政治或经济或军事或文化或科技等各方面重大重要或作者认为有必要叙写的事件纳入其中,共襄情的盛举,共织歌的经纬,共同演绎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故事。
  • 活色生香话水浒

    活色生香话水浒

    《水浒传》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们大多耳熟能详。但您知道那108条好汉绰号的来历吗?他们的绰号与他们的性格是否有关系?里边都含有怎样的寓意?与他们的人物命运和性格发展是否有照应?这些人的经历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翻版?他们对现代社会的我们有何启示?看了这本《活色生香话水浒》,您就都会释然。
  • 阿坝阿来

    阿坝阿来

    该书是《尘埃落定》的作者阿来的短篇小说集。它以四川阿坝为背景,带着藏族的风土人情,讲述了一个个成长性的小故事。其中还包括一幅阿坝的旅行线路图,相信您可以带着这本书有机会用心灵,甚至用脚步亲自行走在阿坝的天空下,至美的景色、至情的感受、奇异的文字。跟阿来的其它长篇和短篇集不同的是,这部以《阿坝阿来》命名的小说集是以阿来的出生地四川阿坝为全部背景,凸显出他有别于其他汉语写作者的“文学田地”。鲜明的藏族风物人情,“成长性”的内在轨迹,甚至包括一幅阿坝地图,以及到阿坝的旅行线路图,都使这部独特的短篇小说集更像是阿来引领着喜欢他的读者所作的一次从自然到心灵的奇特旅行。
  • 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我们也唱着这支歌奔赴了北大荒…… 本书的作者是记者出身的作家,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大概每一个知青战友都会唱这首歌、它是电影纪录片《军垦战歌》的插曲。本书的类型是他最擅长的纪实文学。书中主要描写了哈尔滨、上海、北京的六十多位知青,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产,在“前青知时代”或“ 后知青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又最具个性的故事。一群意气风发背着行李的上海知青坐在大卡车上。这首歌曾让我们热血沸腾、激情浩荡。,他们高唱着这支歌向塔里木荒原进军
热门推荐
  • 荒村煞灵

    荒村煞灵

    玛丽·罗伯茨·莱因哈特编著的《荒村煞灵》讲述了:炎炎夏日,瑞秋带着自己的侄儿、侄女来到乡间别墅避暑,没想到美好的假期却在踏入别墅那一刻就阴云笼罩,令人心惊胆战。午夜命案恐怖发生,与此同时,侄子离奇失踪,而侄女又言辞闪烁——面对这一切,瑞秋陷入了一个又一个谜团之中。但死神却没有远去,这仅仅才是开始。出现在螺旋楼梯上的电魅黑影,只在午夜三点敲响的钟声,接连发生的瓦件命案。案情扑朔迷离、复杂难辨,隐藏在黑暗迷雾之后的真凶到底是谁?是披着死神外衣的阴谋者,还是用人皮做伪装的魔鬼?《荒村煞灵》中午夜钟声,拉开死亡序幕。
  • 大漠红颜魅天下  已出版

    大漠红颜魅天下 已出版

    简介:竟然有个古人要和我交换时空,对穿?虽然我厌倦现在的生活,周围的变故,但我还不能离开呀!她却没有理会我的意愿,硬是把我的魂魄带去了2000年前的西域强国——精绝,我将面临的是什么?会不会比现代的我更遭?而她则霸占了现代的我的身体、我的生活,她是否能应付?……这是注定要写成两部的小说,一个我,一个她,希望大家喜欢!经过5个多月断断续续的写作,这个上部属于古代的故事终于完结了,非常感谢大家一路的支持!!!下部属于现代的故事会另开新篇,希望得到你们一如既往的支持!!!
  • 烟火

    烟火

    丑女孩像一杯茶。坐在寂寞的小小庭院,手边的那杯茶和她的心情一样澄澈。而时间在春来秋去,而世事在云卷云舒……人们常说,烟、酒、茶是男人的三宝。如果把烟比做才女,把酒比做美女,那么,茶就是清馨的丑女了。在茶的情操面前,无论是烟的醇香,还是酒的浓烈,都显得那么恶俗。只可惜世人大多喜欢追求香烟美酒的刺激,却无暇品尝一杯清茶的真味。是的,丑女孩没有媚俗的容颜,可她的人品就像茶一样清丽。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因而能够永葆心灵的纯洁,也更能够理解人生的个中雅趣。无论是工作或者帮助他人,她把手头上的每件事都干得非常漂亮。她是如此善良、乐于奉献、不图回报、与世无争,就像茶一样默默地散发着一缕若有若无的芳香。
  • 薄情系列:为夫不仁(大结局)

    薄情系列:为夫不仁(大结局)

    她对他的恨入骨髓……他不知道她的恨有多深?在他的眼中,逃跑是大罪,而带着他的球跑,就是罪无可恕。可那个女人却带着他的球,消失了整整的五年。不管用什么代价,他都要把她留在身边。用亲子相逼,强制把她留在自己的身边他送走他们的儿子,逼得她只能依靠着他。可她不断的反抗……他让她的世界里只剩下恨……***********************************************************************她的母亲间接因他而死,她的前男友被他结束了生命,她因儿子被他禁锢,她要让别的男人深深的报复她曾经深爱过的男人!五年之后。她的世界里除了恨就再也找不到其它!她恨透了他的薄情,她要让他结束在自己的手里。她隐忍,她委曲求全……只为能够要他的命!她与他的仇人一起报复……不惜任何为代价。当她终于报复他后,为什么她不快乐?
  • 穿越之一家之主

    穿越之一家之主

    本文是女尊种田文,1对1,很温馨的文。此文表现了田园乡村间的家长里短,农村人的憨厚诚实,与勤奋努力。看女主如何让一个家穷四壁的小家,变为家财万贯的大家。女主是一个平凡的人,穿到了不平凡的世界。且看女主如何在平穷落后的田间,乡村成为一个当代小富婆;她不会吟诗作曲,但是她温和有礼,她不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是她会做出世界上最美味的佳肴;女主不会唱歌跳舞但是她会用饭勺舞出生活中最真实的“舞蹈。”男主温柔娇媚,善良且有点懦弱,但是不管是谁伤害她,那他就会变得不像他,变成世间最坚强的人;家里还有老实巴交的大姐和刻薄贪婪的姐夫;家里有沉默寡言的却善良坚强的哥哥;家里有书生味很浓很腹黑的小妹;最主要的是家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小萝卜头;
  • 苏轼诗词选

    苏轼诗词选

    从苏轼2700多首诗、330多篇词中精心选取了诗词精品,依创作时间先后编排、并详加注解。读毕斯编,于苏轼诗词,可称观止。苏轼为北宋文学大家,在诗词文等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诗与黄庭坚一起,被目为“宋诗”的代表;词则另辟蹊径,于剪红刻翠外别立一宗,成为词界革新的领袖。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橙安落定

    橙安落定

    她上大一,他已经大三了。她上大四,他早已毕业了,消失在她的世界里。毕业后很多年,在另一个城市,他们再次相遇。他一眼就认出了她来,轻声唤道:“安之,好久不见”没有在最美的时光在一起。他们是否还会有缘分继续???,夏日的一天,篮球场上的惊鸿一瞥,便永远地留在了她的心里。她一直跟着他的足迹努力追寻。一路走来,才发现,她是真的累了。身边的人很好,可是,为什么就是比不过心里的那个他。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