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5700000012

第12章 节气时令与历法的趣话(1)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远古时代开创的一部历法。这部历法首先确认了一年是365天,它和同时代古埃及人确认的一年天数相同。后来,先民们从农业生产出发,又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段,每个节气段约15天,一年12个月,每月两个节气,一年共24个节气。这个历法符合地球绕太阳运行的一个回归年的周期规律,是中国人在古代创建的“太阳历”。后来在夏朝时又将二十四节气和中国的“太阴历”结合,改革了太阴历,制定了“阴阳合历”的夏历,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农历。

我国特有的阴历、阳历和阴阳历。

阴历:每月的时间长度以月亮圆缺交替一次为根据,月亮圆缺变化一次大约是29,5天,为构成整数,排列为大月30天,小月29天,平均为29,5天。一年为354天,每年的总日数比阳历少11天,经过若干年之后,就会出现六月飞雪、十二月酷暑之怪现象。这种日期与季节不对应,不利于农业生产。在历史上也称阴历为太阴历。

阳历:年的时间长度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根据,一年的时间长度大约是365,2422日,即365天5个多小时,阳历取整数,平年365天(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28天),四年一闰(2月29天),闰年为366天。阳历与月亮圆缺无关。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公历就是阳历。

阴阳历:每月日数与阴历相同,但在年的总日数上以设闰月来与阳历中的年总日数相接近。我国在春秋时代创造了“十九年七闰法”,即19年里面7年算是闰年,闰年多加出一个月来,为13个月,这样安排和调节的结果是,阴阳历既反映了月亮的圆缺,也与随阳历而来的气候冷热变化相适应了。我国现在使用的农历就是阴阳历。不少人将农历称为阴历,其实,这只是人们一种习惯上的称呼。

何谓干支纪年法?

现在大多采用公元纪年,但对一些历史事件的描述,人们还习惯用干支的年号来代称,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那么,何谓干支纪年法呢?

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但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纪年的表现方式相传自黄帝时期就开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发现过六十甲子表的残片。

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公元纪年和干支纪年的转换。

首先确定天干,天干按公元纪年末尾数字确认。

公元前:0为辛,1为庚,2为己,3为戊,4为丁,5为丙,6为乙,7为甲,8为癸,9为壬。

公元后:0为庚,1为辛,2为壬,3为癸,4为甲,5为乙,6为丙,7为丁,8为戊,9为己。

其次再推算地支,地支可分为奇数组和偶数组。(公元后奇数公元纪年配偶数组,偶数公元纪年配奇数组。公元前则相反。)

奇数组:1 2 3 4 5 6,子 寅 辰 午 申 戌;

偶数组:1 2 3 4 5 6,丑 卯 巳 未 酉 亥。

计算地支时,用6去除公元纪年去掉末尾数的数字(如:2009年则用6除2009)。除以6所得的余数就可得出地支。

但是,由于末尾数字的差异,所得地支也就不同。如此可得出:

公元前,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5个,余1为第6个,余2为第1个,余3为第2个,余4为第3个,余5为第4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4个,余1为第5个,余2为第6个,余3为第1个,余4为第2个,余5为第3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3个,余1为第4个,余2为第5个,余3为第6个,余4为第1个,余5为第2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2个,余1为第3个,余2为第4个,余3为第5个,余4为第6个,余5为第1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1个,余1为第2个,余2为第3个,余3为第4个,余4为第5个,余5为第6个。

公元后,末位数字是0,1的,余0为第5个,余1为第4个,余2为第3个,余3为第2个,余4为第1个,余5为第6个。

末位数字是2,3的,余0为第6个,余1为第5个,余2为第4个,余3为第3个,余4为第2个,余5为第1个。

末位数字是4,5的,余0为第1个,余1为第6个,余2为第5个,余3为第4个,余4为第3个,余5为第2个。

末位数字是6,7的,余0为第2个,余1为第1个,余2为第6个,余3为第5个,余4为第4个,余5为第3个。

末位数字是8,9的,余0为第3个,余1为第2个,余2为第1个,余3为第6个,余4为第5个,余5为第4个。

口诀:公元后,05-26-41-62-83,意为末位数字0或1的余0为第5个,末位数字2或3的余0为第6个,末位数字4或5的余0为第1个,末位数字6或7的余0为第2个,末位数字8或9的余0为第3个。

公元前,05-24-43-62-81,意思如上。

如此就可以推算出年份。比如公元后2009年,天干9为己,再用200÷6=33……2,公元后末尾为9又余2的是第一个,偶数组第一个是丑,算出地支。组合起来为己丑年所以,2009年为己丑年。

“十二时辰”所指的具体时刻。

古人用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即,子时:夜半(23点至1点);丑时:鸡呜(1点至3点);寅时:平旦(3点至5点);卯时:日出(5点至7点);辰时:食时(7点至9点);巳时:隅中(9点至11点);午时:日中(11点至13点);未时:日映(13点至15点);申时:哺时(15点至17点);酉时:日落(17点至19点);戌时:黄昏(19点至21点);亥时:人定(21点至23点)。

我国对元旦和春节的确定。

公历1月1日即元旦。元,为开始、第一之意;旦,为早晨、太阳升起的意思。元旦,即一年的第一天。根据不同的历法,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元旦。公历,是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它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规律而制定的,最早叫太阳历。公元前46年,现在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太阳历在罗马始创。1582年,经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命人对其进行修订后,成为目前所用的“阳历”,即公历,亦称“格列历”。该历将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作为公元元年。

我国在辛亥革命以前一直是采用始于夏代的历法“夏历”纪年的。“夏历”又称“农历”、“旧历”。元旦是一年之首,但将哪一天作为岁首,我国历代却不一致。《史记》上记载,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以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统一中国后定十月初一为元旦。到汉武帝时,又恢复到夏代的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并一直延续了下来。辛亥革命后,我国改用公历,就将夏历的元旦称为春节,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的决议:同年12月23日召开的政务院第12次政务会议上又通过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正式规定夏历正月初一日为春节,公历1月1日为元旦,确定为新年,元旦休假一天。元旦是庆贺新的一年开始的节日。

欢度元旦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所处的位置不同,各国元旦到来的具体时间也就不完全一样。比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就是世界上最先开始一天的地方,因此,它也就是最早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因此,它也就是最后一个迎来元旦的国家。按公历计算,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元旦一到,我国城乡各地张灯结彩,大街小巷披上节日盛装。许多单位悬起“庆祝元旦”的巨幅标语,迎接新的一年。家家户户亲友欢聚,同贺新年。

干支纪年与人的年龄的对应。

现在我国用来纪年的历法,是世界通用的公历,如记出生年月日,那就是公元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我国古代所用的方法,叫做“干支纪年法”。所谓“干”,就是“天干”,它以十个字作为符号组成,其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所以又叫“十干”。所谓“支”,就是“地支”,它是以十二个字为符号组成的,其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所以又叫“十二支”。我国通常把“天干”、“地支”作为顺序符号使用。同时,也用为纪年。据史籍记载,我国早在尧舜时代就开始运用这种纪年法了。

干支还有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胄、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怎样搭配呢?即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于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于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也称为“六十花甲子”。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人到六十岁也就整整过了一个轮回,所以被称为“花甲之年”,六十开外则被称为“年过花甲”。

干支纪年法与人的生辰八字。

大家都知道,我国民间有一个计算出生年龄的传统习俗,即人一出生,就按他出生的年、月、日、时,确定“生辰八字”;同时,又确定了“生肖”。生肖,就是人所生年的属相,也就是你哪年出生,你就有一个动物作为你的属相。要明白何为“生辰八字”,首先要从我国古代人民的纪年法谈起。

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等等。就与现在说的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是一个意思。用于支纪年法来表示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必定有八个字,这就是“生辰八字”。这种干支纪年法是我国最古老的历法,即华夏族纪年法。

那么,人的生辰八字是怎样计算出来的?这得从干支纪年法、干支纪月法、于支纪日法、干支纪时法依次说起。

干支纪年法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于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表便得干支年。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O则干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为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为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干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用于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顺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子为第一日,乙丑为第二日,丙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一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干由该日所对天干推得,其歌诀为:甲己还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时上配上甲为甲子;若逢乙或庚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子;丁壬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星期”与“礼拜”的由来。

古巴比伦人创立的星期制,首先传到希腊、罗马,后来逐渐遍及世界各地。

相传,古代巴比伦人把每个月中能看到月亮的28天,划分为4个等份,每个等份7天,这就是星期的雏形。后来,古巴比伦人又给星期制的七天配上美妙的星名,即星期一至星期日分别用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和太阳等来表示,现在在欧洲一些国家的语言中,一星期中的各天并不是按数字顺序,而是有着特定的名字,是以“七曜”来分别命名的。七曜指太阳、月亮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这五个最亮的大行星。其中,土曜日是星期六,日曜日是星期天,月曜日是星期一,火曜日是星期二,水曜日是星期三,木曜日是星期四,金曜日是星期五。这样,“星期”便成了“星”的日期。

那么中国为什么又把七日一周叫“一星期”呢?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宣布停止乡试、会试,废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成立“学部”,袁嘉谷即奉命调入学部筹建编译图书局,后任该局首任局长。编译图书局下设编书课、译书课,任务是研究编写“统一国之用”的官定各种教材。各种教科书的编写中自然会遇到一个“新名词”该怎么处理的问题。1909年,编译图书局设立了一个新机构统一规范教科书中的名词术语。袁嘉谷亲自参加了这个馆的工作,主持制定了很多统一的名称。把七日一周制定为中国自己的“星期”,就是在袁嘉谷主持下制定的。

我国古代历法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日一周,周而复始,称为“七曜”;西洋历法中的“七日为一周”,跟我国的“七曜”暗合;日本的“七曜日”更是与其如出一辙。但袁嘉谷感到不顺口,使用起来不方便,与同事们商量后,将一周称一星期,以“星期日、星期一……星期六”依次指称周内各日。这就是既与国际“七日一周”制“接轨”,又具中国特色的“星期”的由来。

同类推荐
  • 三字经新读

    三字经新读

    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新读(第2版)》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对原著进行解释的基础上,还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三字经新读(第2版)》内容丰富,文字通俗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

    国学大师蔡元培不仅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思想,而且还撰有关于国人道德修养的丰富著述,为后人提升道德境界、加强内炼修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典读本。本书编者重拾瑰宝,文白并存,精编细选,结集成书,凝聚了他论述国人修身立德处世的全部精髓,是今天的我们思考社会人生、加强内在修养不可多得的道德范本和践行宝鉴。
  • 善文化宝典

    善文化宝典

    张刚忍编著的《善文化宝典》是善文化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收录了关于“善”的名言一百句、“善”的故事一百篇,用这种方式来宣扬“善”,使更多的人通过图书了解“善”、认识“善”、践行“善”,对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对我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坏处:首先,会大大妨碍我们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其次,会使我们对生活中许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现象感到费,解。此外,不懂文化常识,还可能使我们在许多场合“出糗”。为了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文化常识,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每天读点文化常识(插图典藏本)》选取了读者感兴趣又实用的文化常识,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涵盖了在生活中及与人交往谈话中所能涉及到的几乎所有领域,如天文历法,民族地理,王朝皇族,官制法律,礼仪宗法,军事兵器,宗教风俗,饮食器用,建筑交通,文化艺术,医药科技等。
  •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李栋琦草书百家姓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就已经有了姓氏。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正是通过姓氏这一独特的方式,牢记自己的起源,延续自己的宗族。《百家姓》是中华悠久绵长的姓氏文化的精练凝聚,传播时间长,影响深远。
热门推荐
  • 花落千年,替嫁王妃

    花落千年,替嫁王妃

    新文正式启动了!<混世宝贝俏娇龙>这是<花落千年,替嫁王妃>的姐妹篇,也会解答大家的一些疑问.东海十三公主这条小金龙因为一起意外竟然被人抓上了船,被人夺走可以幻化的水玉,再厉害的小金龙也只能化做人型,被迫做了贴身丫鬟.可是磨难才刚刚开始,不懂人世的小金龙要如何对付人间的情情爱爱呢?真是苦恼,真的只是想赶快拿回水玉,回东海做条快活的小龙而已!他,当今权势最大的七王爷,在海里无意打捞起了她,竟然夺走了她的水玉强行把她带回了中土,半威胁半强迫地逼她做了贴身丫鬟还不够,还处处难为她,明明总是欺负人家,却不肯放她走,到底想怎么样嘛!&quot;你要是那么讨厌我,麻烦王爷高抬贵手,让我走得了&quot;&quot;你想走?门都没有,你以为你还有哪里可以去?就算上天入海,你也逃不掉的&quot;他,当世武林的奇侠,身怀绝技的唐门左使,一直不相信女人,换女人如换衣的他,却因为她的出现而转变,惟独对她温柔有加,自欺欺人却不能让视线离开她半步,甚至为了她和门派反目也再所不惜.&quot;你干吗老这样盯着我.我脸上有什么吗&quot;&quot;我想吻你,想得快疯了,现在只是让我看看都不行吗&quot;他,在中土游历的南陵国太子,一次偶遇,她在湖中救起了落水的他,却不知从此惹上了纠结的情债,认定了她这个太子妃,就算是杀尽天下人也值得,这个天下他要定了,就连她,他也是要定了!&quot;你放开我!这样像什么样子!太没规矩了你&quot;&quot;样子?规矩?你知道不知道,你身上的体香就像媚药一样让我发狂,别再抵抗了,我怕我会失控的&quot;之前丢稿之后的再次连载,经过修改,故事更加精彩!希望大家不要错过了!-------------------------------------------------------------------------------------------------第1卷水云烟雨卷要落幕了,终于第2卷花落异域卷要展开序幕了!为了救心爱的他,结果落入万丈深海,被人救起后却发现自己失忆了,所有的一切都想不起来了,这可怎么办?
  • 倾谋江湖之美人如玉

    倾谋江湖之美人如玉

    由四块玉玲珑而引发的江湖纷争,宝藏奇书,天魔地骨。因一对兄妹而拓展出的利益权谋,尔虞我诈,步步惊心。雄伟壮丽的轩辕阁,广袤苍凉的寒天教,神秘诡异的江湖四大毒地,正气侠义的中原武林盟。一刹的风云际会,二十年前的竹林之诺,四十余年的生死情仇,六十年期限的天山之约,一个牵涉了四代人的江湖恩怨。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quot;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校园美眉爱上我

    校园美眉爱上我

    而我们90后更是深陷在无聊与落寞之中,四年的大学生活,爱情?友情?我们又真正获得了什么?生命是一场华丽的让人心碎的喜剧,大学是一座欲望与迷茫交织的罪恶泥土,它的一切都在诉说着不复返,我不禁在思考,生命不能承受的到底是轻还是重呢?是那种经历了太多的人事,看穿百态之后的气若游丝的轻如浮云,还是肉体匍匐大地,用灵魂与尘土融合的厚重呢?石昭阳的大学生活正是一步一步在诠释这一切,放纵与忏悔并存,爱情最终也不是治愈的良药。但最终的寂寞却是刻骨铭心,舍友马龙和崔哲的离开,荣海的决裂,张远的死亡,最终撕心裂肺的一声呐喊,是否就是我们内心的执着呢?让我们一起跟着他的脚步,开始90后的心路历程。"
  • 最有效的激励艺术

    最有效的激励艺术

    我们之所以主张公正未必公平,乃是基于最有效的激励精神,在于“有本事就来拿”。拿得到的人当然很高兴,拿不到的人也不应该怪别人,最好反求诸己,再充实自己,以便下一次顺利拿得到。美国人偏重个人主义,采取个别激励方式;日本人重视集体主义,激励团体而不针对个人。那么,中国人呢?中国人喜欢把事情合起来想,而不分开来看。既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集体主义,而是两者兼顾并重:个人依赖集体,集体重视个人,可以说在团体中体现个人。激励的目的,不在改变员工的个性,而在促使员工自我调适,产生合理的行为。
  • 废柴少女夺宝记

    废柴少女夺宝记

    一个叫秦知香的苦逼少女变成武林高手的那点儿事情,顺便逗逗各路美型实力派、狂拽炫帅吊炸天的boss们。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江河秘闻录:长江诡话

    江河秘闻录:长江诡话

    长江,比黄河更神秘的母亲河。蛊术,赶尸,过阴……无不诞生流传于长江流域。祝融官,长江秘密的守护者,一个传承千年的隐秘组织,和一个从不公开的惊天秘闻,中国最神秘的“有关部门”。一场诡异的中毒事件,将江淼牵扯进迷离的漩涡。无数江湖奇人,匪夷所思的事件背后,都隐藏着难以置信的真相!数不清的暗地交锋,道不尽的上古秘辛,都围绕着神秘的长江展开……
  • 7S倍速学习法

    7S倍速学习法

    %开拓你的智力潜能。,青年学生高效能学习最佳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第一时间馆藏
  • 阎锡山传

    阎锡山传

    本书采用祖国传统史学的实录风格,努力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让历史人物回到历史中去。阎锡山一生是如何走过来的?以及他对历史所发生怎样的影响?阎锡山是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客观评述这样的历史人物,做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