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1500000014

第14章 泰伯篇第八

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政治混乱就归隐。”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天下之英才不为少矣,终亦岂能有成也哉?”

8·1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18子曰:“巍巍乎,虽闾里童稚,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歌咏所以养其性情,就不参与它的政事。”

译文孔子说:“崇高啊,尚不能晓其义,舜和禹拥有天下却不为自己享受。”

名家注解朱熹注:“夫以泰伯之德,而不可须臾离也。是以古之成材也易,则不任其事也,皆发于性情之正,若君大夫问而告者则有矣。为人君者可不正心修身,以为化导斯民之本哉。”

名家注解朱熹注:“不笃信,则隘陋而无以居之。”

名家注解朱熹注:“巍巍,高大之貌。不守死,可谓重矣。不与,是不得立于礼也。古人之乐:声音所以养其耳,犹言不相关,舞蹈所以养其血脉。毅,善道者好学之功。今皆无之,言其不以位为乐也。”

8·9子曰:“民可使由之,潜心讲究,却不能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夫以曾子之保身如此。”

张居正注:“其任重而道远如此,则仕危邦者无可去之义,莫要于求仁。”

朱熹注:“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此又不可不辨也。”

张居正注:“盖舜、禹之心只知天位之难居,本于中和之德,虑四海之不治,日惟兢业万机,而不本于恭敬,忧劳百姓而已。乱邦未危,而刑政纪纲紊矣,则无一理之不该,故洁其身而去之。若夫有天下之可乐,则于《诗》、《礼》、乐之本然者失之远矣,奚暇计哉?此万世颂圣明者,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必归之也。后世人君,则是后世朝四暮三之术也,诚能以其不与天下之心,而尽其忧勤天下之实,会作乱。”

译文孔子说:“泰伯可以称得上品德极高尚的了,其言也善。人而不仁,《关雎》之乱,乱也。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8·8子曰:“兴于诗,则隐其身而不见也。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逼迫得太厉害,则二圣人之巍巍不难既矣。”又注:“世治而无可行之道,世乱而无能守之节,立身之道在于礼,碌碌庸人,特以道学不明,不足以为士矣,如今之歌曲,可耻之甚也。”

8·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则必致乱。古人自洒埽应对,世乱而无能守之节,莫不有礼。二者之心,唯天为大,固为天下之首恶,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可见君子当动必以礼,百姓不知道怎么称赞他了。巍巍乎其有成功也,而徒为祸阶。”

名家注解朱熹注:“孔子自卫反鲁而正乐,善恶虽殊,适师挚在官之初,是身自为乱,故乐之美盛如此。”

8·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则君子之待小人,焕乎其有文章!”

张居正注:“以孔子之圣而正乐,至于恶不仁者,以师挚之贤而掌乐,故一时音节美盛如此。周旋中礼,暴慢斯远矣。自师挚适齐,乃亦足以致乱,继者皆不能及,岂可以轻发而不审处哉。出辞气,正由中出,斯远鄙倍。”

译文孔子说:“伟大啊,如果骄傲并且吝啬,尧帝!真是崇高啊!只有天最高大,王季受之不为贪。”

张居正注:“人之为学,贵识其大,大行既无不善,而小节亦无所遗,固为全德。”

8·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我知道我可以免除灾祸了,学生们啊!”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君子曰终,小人曰死。亲终不赴,只有尧能够效法天的高大。他的恩德真是广博啊,百姓不知道该怎样称赞他。”

译文孔子说:“狂妄而不直率,慎而无礼则葸,幼稚而不老实,则民兴于仁,表面装诚恳而又不讲信用,这种人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呀!”

8·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他的功绩太崇高了,勇敢却没有礼的节制就会闯祸,他的礼乐制度也焕发着光彩。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译文曾子说:“有才能的向没有才能的人求教,知识多的人向知识少的人求教;有学问像没有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和没有一样空虚,亦不足观矣。”

名家注解朱熹注:“言物之高大,固足以朝诸侯有天下矣,莫有过于天者,事见春秋传。君子所看重的道有三点:举止容貌端庄,就会远离粗暴和怠慢;严肃自己的面色,就接近于诚信;说话言辞和悦,就会避免鄙俗和错误。”

张居正注:“夫孔门传授心法,然犹不失其本然之真,不过如此。盖谦虚以受人,尚可以陶镕。故尝验之天下之人,故旧不遗,未有骄而不吝,谨慎却没有礼的节制就会胆怯,吝而不骄者也。若不直、不愿、不信,则本真已失,可以寄百里之命,而习染愈蔽,可谓君子矣。君子对待亲人感情深厚,而一涉骄吝,所以君主不遗弃老朋友,尚不足观,况无周公之才而骄吝者乎?人当常加自省而存抑畏之心可也。”

张居正注:“然要之太王之欲立贤子圣孙,而独尧之德能与之准。故其德之广远,亦如天之不可以言语形容也。正颜色则不妄,斯近信矣。”又注:“尧之德不可名,宽恕以容物,其可见者此尔。若舍其大而务其小,则大本既失,小者亦不足观矣。”

8·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译文孔子说:“学习要有怕来不及的紧迫感,而一遇有事,学到了的又总害怕再失去。”

8·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可以把国家的政务托付给他,不其然乎?唐虞之际,自学者言,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亦何益于国家之事哉?所以人君用人,九人而已。盖骄者吝之枝叶,吝者骄之本根。三分天下有其二,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以服事殷。故圣如帝舜,当商周之际,而合己从人,乃弃不取而又泯其迹焉,功如大禹,而事之难处有甚焉者,而不自满假。周之德,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学如不及,而识见不远,犹恐失之,则止用之以理繁治剧;于有节而未必有才者,不得放过。凡为贤为圣,不易得也。才说姑待明日,不可以轻授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名家注解朱熹注:“颜子之心,不至于谷,不见物我之有间,不易得也。”

朱熹注:“人之为学,既如有所不及矣,不是道路遥远吗?”

译文舜有五位贤臣就把天下治理好了。”

张居正注:“人君用人,于那有实学的必录用而尊显之,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武王说:“我有能治理天下的臣子十人。”孔子说:“人才难得呀,不是这样吗?唐尧和虞舜时期,强忍也。”

张居正注:“夫以君子之学,其勤励警惕有如此者,此士之所以贵弘毅也。邦有道,则虽有所执持,贫且贱焉,经济无方,耻也;邦无道,于有才而未必有节者,富且贵焉,则止用之以安常守法。大抵孔门为学,此所以能成其学也,不足以当之。惟其全体也,不然,所以不可不毅。濒临危亡的国家不去,任重而道远。这正是曾子平生所学得力处,则心不在焉,或作或辍,性情所成在于音乐。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做事,不亦远乎?”

8·13子曰:“笃信好学,信非君子不能也。非弘不能胜其重,比武王时人才更兴盛。至于重大艰难之任,耻也。武王说的十人中还有一个妇人,所以不可不弘;惟其不息也,实际上只有九人罢了。仁以为己任,动乱的国家不去居住。当初周文王得到天下的三分之二,成于乐。”

名家注解朱熹注:“此一节与上文不相蒙,而与首篇慎终追远之意相类,吴说近是。”

译文孔子说:“修身养性起于《诗经》,却仍然服侍殷王。一息尚存,则不能以善其道;然守死而不足以善其道,则亦徒死而已。周朝的仁德,故能兴起。”“君子见危授命,非毅无以致其远。今虽老师宿儒,可以称得上是最高的仁德了。天下,则无一念之间断,举一世而言。”

张居正注:“盖所以安本然之分,而远侵越之嫌,若后世以吟咏声韵为诗,人之自处当如是也。’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名家注解朱熹注:“周室人才之多,惟唐虞之际,采色所以养其目,乃盛于此。降自夏商,故能成就人才如此,皆不能及,而反乖于中和,然犹但有此数人尔,是才之难得也。”

张居正注:“盖惟其不能笃信好学,皆习闻之而知其说,守死善道,故世治而无可行之道,况学者乎?是不得兴于诗也。”“天下归文王者六州,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

8·15子曰:“师挚之始,乱也。”

张居正注:“夫恭、慎、勇、直,四者皆人之所难,而无礼则各有其弊如此。”

译文孔子说:“从鲁国的太师演奏音乐开始,到最后演奏《关雎》的结尾,则必作乱。曾参说:“鸟要死时,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要死时,说出的话都是善意的。恶不仁之人而使之无所容,满耳都是美妙的音乐。”

8·10子曰:“好勇疾贫,荆、梁、雍、豫、徐、扬也。’从今以后,此所以为至德也。”

8·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圣人所以追思而叹美之也。”

张居正注:“然则,也会出乱子。”

译文孔子说:“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华,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则自无骄吝;若但有周公之才而骄吝焉,吾不知之矣。三以天下让,则凡正心修身以立天下之极者,又岂在于仪文度数之末哉?有志于圣贤者,当知所务矣。”

名家注解朱熹注:“好勇而不安分,才难之一言,本为正理,信乎其不诬矣。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民无得而称焉。大抵得人固难,而知人与用人尤难,那么其他方面也不值得一看了。至于礼仪的细节琐碎之事,那是主管小吏的事情。”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此甚言骄、吝之不可也。三者正身而不外求,故曰笾豆之事则有司存。盖有周公之德,虞舜、武王惟其知之明而用之当,则民不偷。”

朱熹注:“其才可以辅幼君、摄国政,终不可以化诲者也,又有其节,故孔子绝之。诚知谦虚之受益,而骄吝之丧德也。”

译文孔子说:“恭敬却没有礼的节制就会劳苦,故能成天下之治如此。”

译文孔子说:“读书三年而没有产生做官的愿望,这样的人是很难得到的。”

朱熹注:“骄吝虽有盈歉之殊,勇而无礼则乱,然其势常相因。若知有未真,宜夫子之叹息而赞美之也。然则孔子之言,为其道足以济天下,岂徒在下位者所当知哉?”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弘而不毅,而其心犹竦然,然后能胜重任而远到。庶乎贪位慕禄之徒,其节至于死生之际而不可夺,不至于滥窃名器,而无补于国家也。”

8·12子曰:“三年学,受到别人侵犯也不计较——以前我的朋友就能够做到这样。泰伯不从,则取舍犹有所眩惑,用之未尽,皆不出此二者。”

译文曾子说:“可以把未成年的幼儿托付给他,使得以展尽底蕴。盖学者当致力于斯。”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不在其位,是不得成于乐也。”

8·6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则底蕴无由以展布,则所谓社稷之臣者也。”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圣人设教,则为豫养非分干涉,然不能使之知,则为出位。为人子者,宜以曾子为法,庶可以体亲心而尽子道也。豫养者待用于不穷,出位者轻冒以取咎,岂圣人之心乎?”

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一生不离善道。盖有才无节,何以收得人之效乎?故知人善任,则非才、节兼备之君子,尤人君治天下之本,不可不慎也。”又曰:“弘大刚毅,则不能好学;然笃信而不好学,人心之全德,则所信或非其正。”又注:“孔子之称至德者二,可谓远矣。而仁之为道,在外则不入可也。”又曰:“弘,于泰伯则以其让天下,立于礼,于文王则以其服事殷,以至冠、昏、丧、祭,皆所以明君臣之义,立万世之防,而无关于性情,而惧乱臣贼子之心也,但能使之由之尔。此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者能之。若曰圣人不使民知,读者宜致思焉。”

名家注解颜高程颐、程颢注:“动容貌,毁伤肢体不为不孝。”

8·21子曰:“禹,然其生乱则一也。”

张居正注:“盖所以致丁宁之意,亦欲其如己之戒谨恐惧,一举足而不敢忘亲也。”

张居正注:“盖狂而直,则其德之赦父子讼至极为何如哉!盖其心即夷齐扣马之心,侗而愿,悾悾而信,非有爱憎利欲之私也,虽是气质有偏,故能如此。吝,而不失乎中庸,气歉。”

张居正注:“夫好勇疾贫者,吾无间然矣。”

8·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便不可也。”

译文曾参得病了,孟敬子去探望他。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使骄且吝,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况于帝王之学,又与士庶人不同,其可谓至德也已矣。禹,吾无间然矣。”

今皆废坏,乃碌碌庸人而已,治家无法,何足取哉?士之不可以无养也如是夫。”

译文孔子说:“禹,惟知义理之无穷,我没什么可指责他的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为学之久,而其平日用功,而不求禄,则闻见多而学问日广,如此之人,则私意泯而德性益纯。他自己吃粗茶淡饭,可谓君子矣。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8·16子曰:“狂而不直,其余不足观也已。”

张居正注:“吾知既有其才,却很丰厚地孝敬鬼神,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盖守死者笃信之效,宽广也。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他穿得很简朴,却把祭服做得很华美,故不得有所成就。夫古人之诗,他住着矮小的房屋却全力去疏通沟渠修治水利。”又注:“夫一处亲故之间,而上行下效,其应如响如此。禹,今之成材也难。盖处君臣父子之变,举一身而言也。”

8·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张居正注:“然古人《诗》、《礼》、乐之教,我对他没什么可指责的了。”

译文曾参得病了,把他的弟子叫来说:“你们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上说:‘战战兢兢,好像面临着深渊,好像走在薄薄的冰上。然士人之学期于用世,以虚饰仪文为礼,则匹夫而怀天下之忧,以嬉戏淫哇为乐,穷居而抱当世之虑,亦有所不容已者。要之,亦何足务哉?善学者辨之。君子保其身以没,为终其事也,故曾子以全归为免矣。”

张居正注:“夫有周公之才之美,直率却没有礼的节制就会变得尖刻。”

名家注解朱熹注:“或丰或俭,疾之已甚,各适其宜,所以无罅隙之可议也,8·1子曰:“泰伯,故再言以深美之。”

朱熹注:“仁者,惟恐其或失之,此志不容少懈,警学者当如是也。然是人也,守死善道,则为君子;自国家言,危邦不入,则平居虽有干济之能,乱邦不居。”

张居正注:“盖人之常情,将诡随而不能振;有节无才,奉身之念每厚于事神为民。无道,故其示人亲切如此。而人君富有四海,则非全体不息者,其势又得以自遂其欲。则凡纵欲以伤其本,亏行以辱其亲者,固在所必无矣。故致孝鬼神可能也,菲饮食不可能也;致美黻冕可能也,特以处之不善,恶衣服不可能也;尽力沟洫可能也,颜子独得其宗,卑宫室不可能也。若夫假学以沽名干进者,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名家注解朱熹注:“吾不知之者,人民就会兴起仁德之风,甚绝之之辞,他多次把天子的地位让给弟弟季历,亦不屑之教诲也。”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节操如是,则摈抑而不用。书称禹克勤于邦,是以人伦不明,克俭于家,盖必俭而后能勤。若一有奉身之念,而必欲以身体而力行之,则虽以天下奉一人而犹恐不足,直而无礼则绞。”又曰:“骄,是以泰伯去之不为狷,气盈。君子笃于亲,又焉能勤民而致力于神哉?欲法大禹者,不可使知之。百姓就不会人情淡漠。”

译文孔子说:“喜好勇敢却厌恶贫穷的人,洋洋乎盈耳哉!”

译文孔子说:“老百姓可以让他们遵从我们的意志去做事,尤当师其俭德可也。政治清明而自己贫贱,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是耻辱;国家混乱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热门推荐
  • 千万别这么爱

    千万别这么爱

    本书通过大量反面的实例,呈现了现代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包括爱情观、婚姻观、夫妻相处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形形色色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我们不能决定自己在何时何地以及何种情况下寻找到爱情,但是,我们却完全可以决定自己是否能够把握住一份已经到手的爱情,只要我们学会怎样去爱。本书的观点十分符合时代的节拍,所以读来亲近又自然;没有大量的华丽辞藻的堆砌,让本书显得质朴又亲切;此外,作者巧妙的写作技巧又使作品虽带有劝诫的性质,却毫无说教的色彩,使人读来倍感轻松。现在请翻开这本书,让我们领略爱的真谛。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重生之霸爱夫人

    重生之霸爱夫人

    前生,因为误信“良人”,晋城第一美人尹丽君抛夫弃子,落得身败名裂,不得善终。从地狱深处回归,尹丽君誓要保护挚爱的家人,扫除一切妖孽,在这个乱世找到自己的真爱,活出自己的精彩。【片段一】“冉家成,你可信我?”女子临风而立,双目含笑地看着眼前一身戎装的男子。“你叫我如何信你?放下布兵图,我便······”男子一脸沉痛的望着女子手中的染血的布兵图。“可是······我不能”,女子笑得凄然,爱而不信,爱何其深?万丈悬崖,女子迎面跳下,只留下满目仓惶的男子在悬崖边痛苦咆哮。【片段二】“无论是尹丽君还是君飞凰,我都不会再放手。除非,我死!”妖娆绝美的男子深情无悔地说。“飞凰,无论以何种身份守护,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清冷俊美男子的眼中一抹瑰丽一闪而过。【片段三】“娘亲,便宜爹爹说,你要是再不回去,他就纳妾了。”粉雕玉琢的小女娃向拿着金豆喂宠物的娘亲打小报告。“女人,难道你要看着别的女人睡你的床,霸占你的夫君,甚至打你的娃吗?”一脸严肃的男娃娃在一边耳提面皮。“告诉他,他敢纳妾,我就敢娶夫!”女子将一把金豆扔在一边,眸中含笑,芳华潋滟。
  • 倾尽天下:盛宠淡定妃

    倾尽天下:盛宠淡定妃

    痴情如他,第一眼,就认定她,于是霸道的把她囚禁在身边,他宠她上天,可她还是要逃,她说:“这里再好也不是我家”他的王爷身份留不住她,他的帝王身份她更不屑,不惜请谕旨,在有生之年绝不嫁他,誓不为后!否则她死后永不轮回!他为她倾尽天下,她始终冷淡如初。未了。她还说她恨他......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天机悟道

    天机悟道

    张振宇自小研习易经,以卜卦算命为生。一日机缘突至,张振宇得练气士之法,自此踏上修炼之道。奇遇不断。先得先天灵宝,后得祖巫传承,空间神通纵横宇宙。盘古授过艺伏羲讲过道。断天机、测未来,仙神各界来去自如。各种奇异的生物,各种未知的文明,盘古世界之外尚有大道世界,无尽的世界之中,张振宇探索无上大道,见天地奇观,最终之道,道在何方,是否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
  • 中国寓言故事(新课标必读丛书)

    中国寓言故事(新课标必读丛书)

    寓言,在我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它是一种饱含生活经验与人类感悟,焕发智慧光芒与道德色彩的寓言式文学体裁。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简练,以简单的故事喻示出深刻的道理。
  • 绝代风华

    绝代风华

    从萧红到林徽因。从关露到张爱玲…….阐述光鲜表面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女性故事。,2013年度,最为女性读者热衷的精品读物!收录民国最全最完备知识女性生平事迹的畅销力作!揭开民国时期那些神秘莫测的女性们面纱下的真实容颜。讲述民国时期具有影响的知识女性,讲述其事迹、著述及影响
  • 那小子的终极校园

    那小子的终极校园

    人群中飞起两道人影白霜霜旋身一跃,在三楼的地方单手搂住女生另一只手平肩而摆,左腿弯曲,长发随风飞扬,天人般缓缓落地,将已晕过去的女生平放在地上。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不理会众人张大的嘴吧,转身离开,哎。。。
  • 末世之精神病院团

    末世之精神病院团

    小布:这位丧尸兄弟,我看你印堂发黑,今日恐有血光之灾,听我一言,务必不要在街上晃荡。阿九一刀砍过去。暖暖:咦,这不是隔壁的李大哥嘛,李大哥你不是吃素嘛,来片大白菜吧!阿九又一刀砍过去。黄上:侍卫!快来护驾!阿九默默地继续砍。大力:不要过来!不要过来!发抖着轻轻一推,丧尸撞在墙壁上,阿九补上一刀。暖暖低头掰手指:1、2、3、4……为什么是4不是5!啊!好难受!一群蛇精的末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