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影响健康
§§§第一节天气与健康关系密切
人生活在大气中,无时无刻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气象要素对人体的影响是通过皮肤、呼吸系统、感觉系统等来实现的。不同的气象要素作用于人体不同的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生理功能变化。不同气象要素影响人体健康的机理及其重要性也不尽相同。
一、气温与健康
人的体温恒定在37℃左右,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0~28℃,而对人体健康最理想的环境温度在18℃左右。人体对冷热有一定的适应调节功能,但是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冬季环境温度在4~10℃之间时,容易患感冒、咳喘病,生冻疮;4℃以下时最易诱发心脏病,且死亡率较高。春季气温回升,有助于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加了被虫咬蚁叮的机会,传染病容易流行;夏天当环境温度上升到30~35℃时,皮肤血液循环旺盛,人会感到精神疲惫,思维迟钝,烦躁不安,35℃以上时容易出汗,不思饮食,身体消瘦,体内温度全靠出汗来调节,由于出汗消耗体内大量水分和盐分,血液浓度上升,心脏负担增加,容易发生肌肉痉挛、脱水、中暑。
二、湿度与健康
夏天湿度大(尤其是我国南方),汗水聚集在人体皮肤表面,蒸发散热困难,造成体温升高、脉搏跳动加快,使人感到闷热难受,食欲下降,容易出现眩晕、皮疹、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当气温在26℃以上,空气湿度大于70%时,人容易发怒。当气温升到30℃,湿度大于50%时,中暑人数会急剧增加,冬季空气干燥,鼻黏膜、嘴、手、脚皮肤弹性下降,常常会出现许多微小裂口。冬季呼吸道疾病、肺心病发生率最高。
当阴雨天气来临,气压和气温下降,湿度上升时,风湿性关节炎和有创伤的部位会发生与天气相应的变化,这时患者能感觉到隐隐作痛。在阴雨连绵、烟雾笼罩的梅雨和秋雨季节,能使人意志消沉、沮丧抑郁。不过久晴之后遇上一场暴风雨,空气中湿度的负离子大量增加,可使人头脑清晰、情绪安定欢快。
三、气压与健康
根据上海市近10年的统计资料,在高湿环境下,气压每上升100帕(百帕为气压单位),多死亡2人,而自然风速每增大1米/秒,少死亡7人。当气压下降、天气阴沉时,人的精神最容易陷入沮丧和抑郁状态,表现为神情恍惚、六神不安,婴幼儿还可能产生躁动、哭闹现象。当气压下降配合气温上升、湿度变小时,最容易诱发脑溢血和脑血栓。气压陡降、风力较大,患偏头痛病的人会增多。干燥的热风由于带电,能使空气中的负离子减少,这时候往往心神不安,反应迟钝,办事效率下降,交通事故增多。
四、日照与健康
适量的阳光照射,能使人体组织合成维生素D并且促进钙类物质的呼吸。生长中的幼儿,如光照不足易导致软骨病。阳光对人的精神状况也有很大影响:阴雨笼罩的日子容易产生烦愁,阳光普照时心情往往比较舒畅。在炎热的夏季,如果阳光照射时间过长,有可能得日射病,发病急骤,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心烦意乱,并可诱发白内障等疾病。太阳光作用于眼睛可影响人的脑垂体,调节抗利尿素、控制人的排尿量。
五、风与健康
风作用于人皮肤,对人体体温起着调节作用,决定着人体的对流散热,并影响人体出汗的散热率;当气温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风总是产生散热效果,当气温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对人体起到加热和散热两个相对的作用。
六、大气污染与健康
大气污染加重,使正离子增加,作用于呼吸道可使气管纤毛活动减弱,引起喉干燥和头痛;大气酸度增加,可使人的气管黏膜细胞皱缩,出现气管炎症等。
七、天气影响健康的主要原因
气象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大多具有季节性,天气突然变化时,往往在几天内骤然增加许多感冒、哮喘、胃溃疡穿孔以及咯血的病人。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机体难以随气候的变化及时调节而诱发疾病。
医学科学研究不仅已经证实了风湿性关节痛与天气有关,而且还发现高血压、冠心病每到秋冬时节的发病率骤增;哮喘病多发生在阴冷干燥的寒冬季节;偏头痛大多出现在湿度偏高,气压骤降,风力较大之时。
造成这些病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一是大气压的落差引起了机体组织变化;二是大风中的超低频振荡,对人体中枢神经产生了不良影响,使之出现头痛、心悸、忧郁、焦急的症状;三是在大气中上层电位差增大,从而造成周围环境容易产生电场和磁场,使人体植物神经系统失去平衡,造成内分泌紊乱而引起精神紧张、情绪沮丧及心理疲劳等。
鉴于气象环境与健康的紧密关系,用气象观测资料结合疾病特征,发布“健康天气预报”,既有利于提醒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又有利于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治疾病的准备。目前,国际上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的气象部门与医疗部门合作,通过电台、电视台发布“医学气象预报”,让人们提前做好防病准备。目前,我国的一些报刊、电台、电视台也开始了不定期地结合季节性变化介绍有关季节性疾病防治的小常识,这对人们预防气象环境疾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二节春季的易发病与保健
冬去春来,气候渐暖,百花齐放,万象更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捂了一冬的人们,无不陶醉在大好春光之中。然而,春天的气候冷热多变,气流为冷暖型,极不稳定,如果不注意保健,容易招致各种疾病,甚至引起旧病复发,值得人们注意。
一、精神病
医疗气象研究表明,每年的3~5月是精神病复发率极高的时期,约占全年的70%以上。研究表明,春天空气干燥,风沙大,有时大风频率过低,极易产生次声波,直接影响人体的神经中枢系统,使人头痛、恶心、烦躁,甚至致人于死地;此外,猛烈的大风常使空气中的“维生素”——负氧离子大大减少,使人体化学过程发生变化,在血液中分泌大量的血清素,让人感到紧张、压抑、疲劳,导致精神失常。其症状为失眠、记忆力减退;性格突然变得少言寡语;对周围的人过分多疑;动作和行为失常。为防止春天精神病人旧病复发,对有以上精神病异常迹象者,应及时到医院诊治;根据季节和气象变化对精神病人科学护理;注意睡眠和休息;给病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二、花粉过敏症
春暖花开的季节,有些人总是感到鼻子奇痒难忍,接连不断地打喷嚏、流清涕,眼睛也经常流泪、发痒。有的人还会出现头痛、胸闷、哮喘等症状,这种季节性疾病多是过敏体质者接触花粉后引起的过敏反应,称为花粉过敏症。有过敏体质的人应尽量减少外出,尤其少接触各类花粉。即使外出,也应注意戴上口罩、墨镜等,必要时应带些防止过敏的药物,如扑而敏等。
三、冠心病
医疗气象研究表明,每年的3~4月,是心肌梗死的一个发病高峰期。因此,冠心病人在度过严冬之后,切莫忽视春天的考验;此外,风湿性心脏病人常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以及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出现复发和加重。患者应特别注意保健,如加强体育锻炼、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防寒保暖。
四、关节炎与肾炎
关节炎病人对气象变化甚为敏感,尤其是早春时节,气温时高时低,时风时雨,容易加重病情。所以,关节炎病人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关节要保暖,脚部不要受凉。如一旦受寒,及时用热水泡脚。对肾炎患者来说,感冒不仅有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而且极易导致肾病复发。
五、春季皮炎
不少青年女性,一到春天,容易产生一种叫“桃花癣”的皮肤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脱屑、搔痒、干痛等症,还有些女性表现为红斑、丘疹等,也有的表现为雀斑增多或褐斑加重。这主要是对春天阳光中紫外线过敏所致。所以,春天姑娘们应尽量少晒太阳,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对易致过敏的虾类、淡菜等不吃为宜。
§§§第三节夏季的易发病与保健
初夏季节,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占据在我国江淮一带,形成这一地区天气阴沉,细雨连绵,空气湿度很大。夏季易发疾病如下:
一、关节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