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当别人有理有据地批评你的自私之举时,要懂得接纳
隐士徐无鬼去见魏武侯。一见面,国君就说:“您远离寡人独自住在深山老林里,拿橡树的果实当粮食,拿野葱野韭当蔬菜,已经好长时间了!如今您老了吧?想来找寡人讨要酒肉美味了吧?可是您还能够帮助寡人做点什么呢?”对于这番奚落,徐无鬼平静地说:“我生于贫穷低贱之家,从来不敢奢望得到国君的高官厚禄,我今天是特地来慰劳国君您的。”
“慰劳什么?”“慰劳您的精神和身体。”徐无鬼答道。“寡人怎么啦?”国君瞧瞧自己,又问。“您作为大国的国君,为了满足自己耳朵、眼睛、鼻子和嘴巴的享乐,让全国的百姓受苦,为此弄得您心神不宁。心神本来是喜爱和谐而厌恶自私的,只为一己私欲而损害他人就是一种疾病,如今您患上了自私病,所以我大老远地跑来慰劳您。”徐无鬼说。
我们不否认人性中的自私,但如果人人都标榜信奉自私为座右铭,那么这个世界必将缺少阳光。因此,当别人有理有据地批评你的自私之举时,要学会接纳。这是放下自私、实现自发性帮助他人或者有意图帮助他人的必由之路。
3.对自己的心态与做法进行反省
依据社会公德与规范的客观标准,经常对自己的心态与做法进行反省,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强化社会价值取向,总结改正错误的方式方法。
4.当有自私的念头或行为时,不妨自我惩罚
凡是下决心改正自私心态的人,只要意识到自私的念头或行为,不妨自我惩罚。比如,可用缚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筋弹击自己促使自己纠正。
▲面对众相环生的社会,你需要放下逞强
◎示弱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期《动物世界》,说的是海滩上的蓝甲蟹:一种很凶猛,生性好斗,跟谁都敢开战;另一种很温顺,遇上敌人便一味装死,一动不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强悍凶猛的蓝甲蟹在残杀中越来越少,濒临灭绝;而放下逞强,甘于示弱的蓝甲蟹因为善于保护自己,反而繁衍昌盛,不断壮大。
我们常用“毫不示弱”来形容人的勇敢,但时时处处不示弱的人能得一时之利却难成为最终的成功者。与人交往过程中,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放下逞强好胜,故意示弱,有意地暴露自己的一些缺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消除对方的不满和敌意。
事业的成功者,生活中的幸运儿,被人嫉妒是难免的,在一时还无法消除这种社会心理之前,用适当的示弱方式可以将其消极作用减少到最低程度。适当的示弱能使处境不如自己的人保持心理平衡,避免心生忌妒,有利于双方的交往。
示弱不能无的放矢、盲目示弱,要有选择性
在地位低的人面前,你不妨低调些,向他展示你与他的相同之处,成功者在别人面前多说自己失败的纪录,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万事大吉”的感觉。
对眼下经济状况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适当诉说自己的苦衷:诸如健康欠佳、子女学业不妙以及工作中诸多困难,让对方感到“他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
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等。
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人,更应该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是“瞎猫碰上死老鼠”。
如果示弱不想在大庭广众之下,那不妨个别接触时进行推心显腹的交谈。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意以己之短,补人之长。
示弱不只是口头上的,有时还要能表现在行动上。自己在事业已处于有利地位,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小的方面,即使完全有条件和别人竞争,也要尽量回避退让。也就是说,平时小名小利应淡薄些,疏远些,因为你的成功已经成了某些人嫉妒的目标,不可以再为一点微名小利惹火烧身,应当分出一部分名利给那些暂时处于弱势中的人。
▲面对得不偿失的护短,你需要放下面子
◎太在意面子不利于社会交往
有一位退休的机械工程师,也许是因为职业的关系,他对所做事情的精确程度非常关心,甚至于到了苛刻的程度。他认为一个被他人揪出错误的人就是笨蛋,无论错误是因为不准确的测量也好,观测的角度不对也好,是错误的结论,还是无效的评估,这些对他来讲都一样,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你不可以在别人面前丢脸。”其实只要是人皆会出错,这位工程师也不例外,为了保全面子,即使他心里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也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装出一副自己没有错的样子。更为可笑的是,他对不知道的事情也会装出一副很懂的样子,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当然很受不了他这一点,因此,这位工程师失去了很多人的喜爱和尊敬。
常言道:“树要皮,人要脸。”这说明“脸”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极为尊贵。但这里的“脸”主要是指人们可以看得见的那张脸,而是指看不见,摸不着的脸面, 即面子。这面子代表着作为一个人的人格和尊严。给了面子,就是尊重了人格;扫了面子,就是侵犯了尊严。因此,人们向来很重视面子问题。面子问题的确不能轻觑。把面子问题看轻了,不是脊梁断了,就是骨里缺钙,就会被人小瞧。袁世凯卖国求荣,汪精卫甘当汉奸,不仅丢了个人的面子,还把老祖宗的面子丢尽了,以致落得个千载骂名。晏子使楚,楚王欲让其从“狗门”进入,企图羞辱一番,哪知晏子却以一句”出使狗国,方能从狗门入”的话羞辱了楚王,这不仅保全了自己的面子,更重要的地保全了齐国的尊严,从而留下千古美名。
面子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把面子问题看得太重了。在不该爱面子的时候爱面子,这恰恰是件很丢面子的事。鲁迅笔下的阿Q老兄、孔乙己是爱面子的典范,但丢了大脸的也正是他们。现实生活中由于一句“丢面子”的闲言碎语而干戈相向,甚至不惜以命相抵,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其实这是极其不明智的。因为无论是说服了别人,还是被别人说服了,或者谁都没能说服谁,都是很丢面子的事。更何况,一旦失去了生命,面子又要放在哪里呢?
重视面子的人,宁可吃闷亏、吃暗亏,但就是不能吃“没有面子”的亏。试问,面子能当饭吃吗?面子能让你交到更多的朋友吗?面子能让你更成功吗?不能!俗话说“人要面子活受罪”,与其天天活受罪,不如放下面子来做人。在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正是“面子”把人拒之于财富和机会的门外。有许多人下岗失去了工作,宁愿呆在家里吃“老本”,也不愿二次就业;或者重新找工作的时候,挑肥拣瘦,嫌脏怕累,认为做这类工作很没“面子”。殊不知,作为一个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能够自食其力才是最基本的面子。
面子既不能不要,也不能都要。我们一定要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面子要不要讲,值不值得去争,关键是看事情的“面子价值”。如果事关国家、集体的荣誉或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为扬正气、树道德、正法纪,那这个面子就一定要讲、要争,否则就会很懦弱。如果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如同事来往中的纠葛、朋友相处中的矛盾等,那这个“面子”就不必再费精力了,否则会影响人际关系,还容易给人小肚鸡肠之嫌,让人瞧不起,反而没面子。遇到这类的“面子”问题时,就要想到从尊重对方面子以维护人际关系的立场出发来处理,要知道,给人面子就是在给自己面子。
所以,面子固然很重要,值得人们全力以赴维护,但同时也得想一想,什么样的面子才是真正要维护的?有没有价值?该怎样去维护?如果争面子不仅赢不来面子,反而可能会丢掉其他更重要的面子,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放下面子。
1.每天进行撕下面子的想象练习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人的脸皮只有四块,额头一块,左脸一块,右脸一块,下巴一块,如果你每天早上起来都能撕下自己的四块脸皮放在脚底踩踩(想象练习),那么你就能在实际行动中放下面子,轻松做人。”如果一个人想要成功,却又把面子看得很重的话,那么成功只会离他越来越远!只有放下面子,坚持到底,才会迎来成功的曙光!
2.告诉自己:放下面子有时就是打开了一扇成功之门
有人说:“放下面子、放下身段,勇敢地去做所有你不能做的事,总有一天你会等到属于你的机会。”有时面子就是阻碍我们成功的绊脚石,放下了面子,就是打开了一扇成功之门。在现实中,总有一些人为了面子奔波一生,最后还是一事无成。很多时候,我们输的并不是自己的个人能力,而是我们这个薄薄的脸面。
成功人士告诉我们,面子这东西其实什么都不是。可是也并不是说,它不重要,它不需要保护,它是很薄的,很容易就会被刺破,我们需要有一种坦然的心态。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不必为了那虚无的“面子”而丢失了做人的本色。如果你渴望进步,渴望学习,就不要对你闻所未闻之事说:“我听说过。”如果他人问及你不太清楚的事,不要羞于说:“我不知道。”不要认为说“我不知道”这句话就会太没面子啦!只有抛下面子,才能够学问高深;只有放下面子,才能做事顺利。
3. 尝试做你平时不敢或注重颜面的事情
如果你是个放不下面子的人,那么,不妨有意识地去尝试做一些你平时不敢或注重颜面的事情。当你放下面子的时候,你将会看开一切。
曾经有人说过:当你放下面子的时候,你就可以去裸奔。具体说来,当你脱掉衣服时,人群就开始注意你;当你脱掉裤子时,空气开始结冰;当你脱掉内裤时,人们都惊呆了。这时,有人笑你,有人骂你,你成了众人的焦点;这时,你摸摸自己的心脏是不是跳得很快?是的,人之常情,你极度紧张,可你为什么要紧张?因为你还在意来自人群的压力,你还是放不开,你还是很在意,甚至后悔自己所做的,为什么不换个角度去面对?你现在需要的是片刻的宁静,合上双眼,忘掉周围的一切,让自己的心脏安静下来,再睁开眼睛的时候,你什么都不在意了,你目空一切,勇敢地往前跑吧!
如果我们都能抱着裸奔的心态去面对一切,我们就是快乐的、幸福的和勇敢的!如果一个人为了面子而活,那就真的是活得很累了。
▲面对过于密切的交往,你需要放下无间
◎人与人交往距离要适度
某座山上有一对刺猬,它们俩非常相爱。有一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寒风凛冽,下着鹅毛大雪。它们俩实在受不了这寒冷的天气,就想拥抱在一起,相互取暖。可是,它们各自身上都长着坚硬的刺,刚拥抱在一起,雌刺猬就痛苦地大声喊叫:“疼死我了!你离我远点!”于是,雄的刺猬就离开它一点距离。这时候,雌的刺猬又大声喊叫:“我冷死了,你靠我近一点!”雄的刺猬说:“好的。”它们俩又拥抱着在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相互被扎。
这就是刺猬的生存哲学。人们发现,刺猬的经验用在人类的人际交往上也很合适,就把这种生存哲学总结成所谓的“刺猬理论”。
只要稍加留意,便不难发现诸如此类的现象:两个人以前亲密无间,不分彼此。可是,没过多久却翻脸为敌,轻则互不来往,重则干戈相向、反目成仇。何以至此?“刺猬理论”对此可作诠释。只有若即若离,保持适当距离,才能既拥有理想的温度,又不伤害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