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他人的侵犯伤害,你需要放下仇恨
◎仇恨袋
有个威风凛凛的大力士名叫赫格利斯,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找不到对手。一天,他走路时一个趔趄,险些被绊倒。原来脚下躺着一只袋囊。他猛踢一脚,那只袋囊非但纹丝不动,反而气鼓鼓地膨胀起来。赫格利斯恼怒了,挥起拳头又朝它狠狠地一击,但它依然如故,仍迅速地胀大着;赫格利斯暴跳如雷,拾取一根木棒朝它砸个不停,但袋囊却越胀越大,最后将整个山道都堵得严严实实。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之下,赫格利斯累得躺在地上,气喘吁吁。这时走来一位智者,见此情景,困惑不解。赫格利斯懊丧地说:“这个东西真可恶,存心跟我过不去,把我的路都给堵死了。”智者说:“朋友,它叫‘仇恨袋’。当初,如果你不理会它,或者干脆绕开它,它就不会跟你过不去,也不至于把你的路给堵死了。
在世间行走,人际间的摩擦、误解乃至纠葛、恩怨总是在所难免。如果肩上扛着“仇恨袋”,心里装着“仇恨袋”,生活只会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甚至堵死自己的发展之路。很多时候,一个人把仇恨放在心里,实际上惩罚和折磨的是自己,那个你痛恨得咬牙切齿的人,他并不会因此而有任何痛苦。
从本质上说,仇恨是遭受他人侵犯、伤害以后出现的想报复、反击的心理情绪。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会在被伤害、侵犯以后心生仇恨,有些人会忍气吞声,有些人就恨不起来。也不是所有有恨的情绪的人都会付诸行动去反击、报复,有些人只能怀恨在心、隐忍不发。这与人的性情、容量以及外部环境都有密切关系。
仇恨是一把双刃剑,不发出去伤敌,就会留积伤害自己。心中只有仇恨,眼里只有阴霾,容不下爱与谅解,看不见光明与美景,那无形之中就给自己的心灵加上了一把锁,自己把自己囚禁,自己把自己放入忧郁的苦水之中。试问,这样的人生怎么可能快乐、怎么可能幸福?要想遇见幸福和快乐的自己,我们必须放下仇恨。
1.通过中医调理、宗教说教等释放仇恨
要想放下仇恨,就必须先把仇恨释放出来,这样因怀恨在心而产生的恶毒的心境才会改善。通过反击、报复伤害侵犯自己的人,也是放下泄恨的一种方法,但却是下下策。如果环境条件不允许的话,中医通过调理气血也能达到解恨的效果。宗教的说教也能达到类似的目的,比如耶稣教导信徒去爱自己的敌人,佛家教导众生消除嗔恚之心,等等。
2.积极融入发泄仇恨的情景、氛围之中
运用模拟的场景,使用假想敌,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运用想象融入发泄仇恨的情景、氛围之中,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古代人们观看角斗士血腥厮杀,现代人观看拳击、斗牛、足球、橄榄球比赛,等等,都是疏泄仇恨的有效方法。
3.拿起笔写下对方的优点以及对你做过的好事
其实,生活中,夫妻也好,亲人也罢,亦或是朋友,如果你只记得他们的坏,你的心里就会充满仇恨、怨恨、不满,你的情绪也就会变得易怒、悲怨;而当我们放下心里的仇恨,用赤诚去回忆,回忆对方对我们的好,回忆对方的优点,对方也就会变得没那么可恨,你的仇恨也就会消退,你的烦恼就会变少,心情就会明朗起来。
所以,当你因对某人充满怨恨而备受折磨时,不妨拿起笔,努力回忆对方曾为你做过的事,并把这些事写下来,你也许就会改变看法了。
4.告诫自己选择宽恕
有哲人说:“人生最大的美德是饶恕。”面对他人的恶意攻击、侵害等,选择宽恕是消融仇恨的最有效的方法。宽恕完全是一个人内心的活动;宽恕是一种选择,选择让自己解除愤怒和仇恨的情绪奴役。这种选择很艰难,却是必须做到的。我们还必须弄清楚,“宽恕”这个词绝不意味着,不管生活中发生什么事,都要采取“和事老”的态度。
宽恕就是力量。因为如果没有宽恕,就注定要费力地背负着情绪负担前行,遭受消极情绪的折磨。你刚才大概还为自己的仇恨辩护,认为某个曾伤害你如此之深的人难道不应该憎恨吗?但这种信念付出的代价却过于昂贵,因为仇恨是一种渗透性很强的情绪,它会像毒气一样弥散在你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选择宽恕那些侵犯、伤害你的人,得到解脱的不是他们,而是你自己。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宽恕,如果不知道你该说些什么,不妨这样对自己说:“我正决定要宽恕你,这样做,我会摆脱仇恨、愤怒或恐怖对我的束缚。”“我会重获只有宽恕才能赋予的自由。你伤害不了我,也控制不了我。我为自己而宽恕你。”
总体而言,最高境界是不生恨,看开世事,不以被人伤害、侵犯为意。其次就是顺其自然,不与之较劲,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不应把自己的一生甚至子孙家族的一生陷在仇恨之中,而忘记了美好的生活。再次的选择就是怀恨在心,苦心经营,卧薪尝胆,一朝复仇泄恨。最坏的情况就是心怀恨意,终生不快,遗恨终生。
▲面对他人的不合己意,你需要放下挑剔
◎过分挑剔容易失去好机会
从前,有一位待嫁姑娘,要求夫君年轻,聪明,帅气,无条件地爱她。
起初,显贵的求婚者摩肩接踵,但这姑娘实在太挑剔了,别的姑娘求之不得的男人,她却嗤之以鼻,这人没有勋章,那人级别太低,要不就是鼻子太大,或者是眉毛太细。挑来挑去,没有一个中她的意。求婚者来的少了,一晃两年过去了。另外一些人来求婚,只是求婚者的档次已经低廉一级。姑娘说:“他们枉费心机,那么粗俗啊,想和我结婚,简直是异想天开!连过去被我拒绝的求婚者他们都比不了。”这批求婚者也被拒绝了,从此登门提亲的人越来越少,姑娘家门庭冷落,车马稀少。年复一年,来提亲的人终于绝迹。姑娘如今人老珠黄,没了傲气,突然有个男人向她提亲,她立即兴奋地应允,尽管新郎是个糟老头。
人最大的缺点莫过于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反而对别人进行吹毛求疵般的挑剔。很多挑剔的人常用“有鞭策才会有动力”这样的话语为自己辩解。然而,这并不能抹平挑剔在人际关系中的破坏性力量。由于挑剔在心理上已经预设了不平等的关系,所以很容易激起对方愤怒和反抗情绪,进而破坏人际关系。与此同时,由于挑剔是出于自己主观的评判标准,缺乏进一步商量沟通的余地,所以也妨碍建立深入的沟通关系。
一味地等待,过分挑剔,不知道满足,就会失去很多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常常抱着挑毛病的眼光待人接物,并以此为乐,那么,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心理。
首先,内心极度自卑。有的人总表现出盛气凌人的样子,时时处处挑剔、指责别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有足够的底气。相反,当他们看到了别人闪光的一面,而自己却不具备时,自卑感常常会油然而生。于是,他们采取挑刺的方式,来取得对他人心理上的优势,并以此获得内心的力量感和稳定感。
其次,嫉妒心理在作怪。有人时时刻刻关注着周围人的动向,并且总摆出一副与人一争高下的态势,一旦发现自己的同事、同学、朋友,甚至亲人,在某些方面将要或已经超过了自己,心理上就感到不平衡,进而燃气熊熊怒火。但是,他们通常不会积极采取行动,靠自己的力量超越别人,而是冲“假想敌”横挑鼻子竖挑眼,唯恐别人成功地凌驾于自己头上。
再有,过于追求完美。一般说来,完美主义者都对个人要求很高、很挑剔。从心理学角度看,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即个性中具有“凡事追求尽善尽美的极致表现”的倾向。完美主义者除了给自己设下高标准、严要求外,还经常处处严格要求别人,并总能挑出别人的毛病。我们不否认,无论是对人、对事,还是对自己,追求完美的进取之心是弥足珍贵的。有进取心的人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但进取心和争强好胜并不是一回事。苦苦强求自己去做根本就办不到的事情,或者强求他人尽善尽美,只会带来混乱、苦恼和疲惫。
挑剔,就好比是有色镜片,它让人们看不见对方的优点。事实上,很多人往往把挑剔变成一种习惯,却不自知。不论呈现在眼前的事物是什么,总是直觉地对焦它的缺陷,开始挑剔其中的瑕疵,而将它值得欣赏和赞美的地方忽略掉。如果挑剔能使一部被撞坏的汽车恢复完好如新的话,那将是多么的美好啊!但是这是不 可能的。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你发现“挑剔”已成为一种惯性的模式,就需要赶紧转变心态。如果我们能转变心态,放下近乎苛刻的挑剔,对自己对别人都是有好处的。
接下来,我们介绍几种能够有效帮助人们放下挑剔心态的良方。
1.尽量发掘他人的优点
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不做一点错事,这自然是千该万该,十分正确的事。但不要因此就把自己看得太高,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以为别人都是笨蛋,只有自己才完美无缺。每个人都有缺点,但除此之外,也有长处和优点。正确的做法是,看到他人优秀的一面。诚如一位伟人所言:“看人应该看到他的优点,必须尽量发掘他人的优点。当然,发现了缺点之后,也应该马上纠正,以七分心血去发掘优点,用三分心思去挑剔缺点。”
如果你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挑剔别人上,你自己可用的时间又能剩多少呢? 宋朝无德禅师说:“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凡事如果能豁达面对,不斤斤计较得失成败,多看别人的优点,少看别人的缺点,能够有效帮助我们慢慢除去挑剔的习惯,成为一个“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的人。
2.学会以不作评断的心态看待事物
如果能学会以不作评断的心态看待事物,就能避免失之偏颇的批判。正如圣严师父所言:“看到了只是看到,听到了只是听到,而不产生好恶。因为心里有了好恶的分别,喜爱的就想占有,讨厌的就会排斥,患得患失,烦恼就来了。”
的确,我们可以选择用正面愉悦的心,还是用负面痛苦的心,去解读事物,前者会带来积极良善的果报,后者则会带来愤怒悲伤的后果。我们要让自己的心如同一面镜子,如实呈现所有外来现象,不随之起伏,让它自在来去,不留下任何痕迹,仿佛云朵在天空自由飘动,无论是艳阳高照或乌云密布,天空的本质其实永远不变。
3.学会对恶意的挑剔发起反击
在办公室里,宋娜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原因就在于同事张慧老是挑剔她,而且还常带着尖刻、讽刺的味道。尤其是当着上司的面,她的嗓门更是洪大:“哎呦,宋娜,这个数字是不是算错了?”明明什么问题也没有,可还没容宋娜说话,站在一旁的上司已经发话了:“做报告可要细心。别捅出什么篓子来!”说完就闷闷不乐地走了。诸如此类的事接连发生了好几次,使宋娜给上司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爱挑剔是办公室“刺猬”的典型表现,其实对于“刺猬”的挑剔,也得从多个方面去考虑,然后对症下药。一种是不带恶意的挑剔,只是此人务求完美的性格使然。对于这种挑剔,听起来虽然有些不顺耳,但也不妨放宽心胸,愉快地接受,这样可以促进自己成长。另一种是恶意的挑剔,是别有用心的表现,对这种行为就要学会予以反击,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把他的毛病和缺点充分摊开,让他再也没有资格来挑剔你。
总而言之,提高自己并不需要贬抑他人;获取他人对你的信任,也并不需要中伤其他人。你所需要去做的只是将挑剔作为一个坏习惯而消除掉。当这个习惯偷偷侵入你的思想,把握住自己并封上你的嘴,你越不常去挑剔你的伙伴或朋友,你就越能注意到你的生活确实十分美好,你的幸福指数就会越高。
▲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你需要放下自私
◎自私既害人又害己
从前,山谷里居住着一只小白兔和一只小灰兔,它俩是邻居,家是距离不过一米的两个隐蔽的洞穴,门口各有一丛茂盛的野草。
一年夏天,接连几日下起了暴雨,给兔子外出觅食带来极大不便。傍晚,小白兔饿了,想去吃门口的野草,可它想到妈妈说过自己门口的野草不能吃,如果吃了,猎人就会找上门来的!于是它就跳到小灰兔家门口把小灰兔家门口的叶子吃了个精光。饱食一顿的小白兔,回到家伸了个懒腰,然后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第二天早上,小灰兔也饿得筋疲力尽了。它好不容易爬出家门、却看见家门口茂盛的野草荡然无存,可小白兔家门前的野草一棵也没有少。它马上明白过来说:“一定是小白兔把叶子吃了。”于是小灰兔也把小白兔家门口的叶子吃了。过了不久,一位猎人经过这儿,一眼就发现了兔子的洞穴。两只兔怎能逃过猎人的捕捉?没过多久,它俩就成了猎人的囊中之物。
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千万不能互相拆台,否则双方都会倒霉。
许多自私自利的人活一辈子都不会想到,自己在帮助别人时,其实就等于帮助自己。因为一个人在帮助别人时,无形之中就已经投资了感情。别人对于你的帮助会永远记在心。相反,你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却视而不见,像驴子那样装聋作哑,到后来你有了危险,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态度来对你。
因此,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相互帮助,而不要自私心太重,总想拆对方的台。
有心理学家指出,自私是一种近似本能的欲望,处于一个人的心灵深处。自私心理潜藏较深,它的存在与表现便常常不为个人所意识到,有自私行为的人并非已经意识到他在干一种自私的事,相反他在侵占别人利益时往往心安理得,所以,我们可以将自私看作一种病态的社会心理。
各种复杂的原因造成了人的自私心理。缺乏满足个人需求的资源,是自私的本质原因。病态文化的积沉和社会控制不严,也是客观原因。个人的自我敏感性、价值取向与社会行为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所谓自我敏感性,是指一个人关心他自己的问题,感到需要别人的帮助,以及的确得到别人的帮助后的心理感受。高度的自我敏感性可以外化为对他人的敏感性,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但也可能成为一种只顾自己的倾向。自私自利之人往往自我敏感性极高,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及他人的依赖与索取性也高,但却缺乏责任感。
通俗地说,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无视社会道德、法律规范、良心风尚和他人感受及利益,不顾大局,只知道满足自己的各种私欲的人就是具有自私心理的人。自私者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争名夺利,甚至损人利己。贪婪、嫉妒、报复、吝啬、虚荣等很多其他不良心理都是自私的衍生品,如此说来,自私可谓万恶之源。因此,我们必须得放下自私。
1.多做一些利他行为,通过行为改变心态
利他行为,指的是为了使别人获得方便与利益,而不图报的助人为乐的行为。平日里多开展一些这样的行为,能够增强个体对自私的免疫力。研究发现,培养自己对他人的同情和关心,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利他行为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