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有毒大米
对于市场造假、贩假事件,我们似乎已见怪不怪了。就像“毒大米”,如果不是中毒事件暴露,这些大米还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市场上。“毒大米”的发现已有几年。那么今后的情况会怎样呢?
掺有大量工业用油的毒大米:此类大米系不法分子用陈旧米掺入矿物油等工业用油,增加大米光泽后出售的。这些工业用油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人食用后会出现急性中毒、严重腹泻、昏迷等症状。
掺有白色塑料粒的大米:据工商部门介绍,由于塑料粒重量轻,估计造假者不是想通过掺塑料粒增加重量从而谋利。但这种大米煮熟后,塑料的熔化能使米饭产生晶莹透亮感。因此工商部门分析,估计造假者在大米里掺杂塑料粒是为了提高米饭观感,从而提高大米档次。
致癌的“绿色”大米: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绿色大米有少量是天然培育的,大多数是人工合成的。每加工10吨“绿大米”,兑入食用酒精8公斤、竹精8公斤、果绿50克、甜蜜素100克。而这些加工后的大米经水泡过后,再进行搅拌,不到一分钟,绿色就会褪尽,变回白米的本来模样。
染色大米好看不好吃
国家制定的大米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中,都不允许在大米加工中加入任何添加剂。近年来,不法商人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将大米着上黄色、绿色等颜色,标上“胡萝卜素”大米、“竹香”大米等诱人的名称,售价也在每500克3~5元不等。而本色大米的售价都在1元上下。不法商人加工的有色大米中,有不少用的是合成的色素,过量食用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消费者在购买时,请慎重选购有色大米。据报载,某地执法人员对一些所谓“竹香米”、“胡萝卜素米”送检发现:绿油油的“竹香米”是由柠檬黄和亮蓝等人工色素染制而成,每公斤大米中色素含量分别达到了0.08克和0.03克。含大剂量人工色素的食品被人们(尤其是儿童)长期食用,无疑会造成潜在危害;“胡萝卜素米”的检验结果更让人感到惊讶,这种“胡萝卜素米”的色素检验呈阳性,说明色素存在,但是,却检验不出是人工合成色素还是天然色素,由于色谱检验不出来,检验人员认为不排除是染料的可能,如果确是由染料染成,那便是毒米,食用后会严重危及人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
劣质速冻饺子
有句话说,“好受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很多人都爱吃饺子,尤其是北方人,过年的时候一定要吃饺子。但是现在因为工作忙,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都不可能自己动手包饺子,而是买一些现成的速冻饺子来吃。可是有的速冻水饺买回家煮熟后食用时,一股刺鼻的哈喇味(哈喇味是由于油脂类的腐败变质,脂肪类的氧化等形成的许多有毒物质混杂在一起而产生的)让人难以下咽,根本没有以前水饺的香味,而且饺子馅松散,不抱团。(19)
一些冷冻食品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用一些劣质肉和蔬菜做原料,企图蒙骗消费者。为了加强水饺的口感,有的冷冻水饺厂商往馅里添加大量味精,甚至达到正常标准的5~7倍,而这些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根本无法鉴别。此外,一些超市里的散装水饺根本没有生产日期,在超市里摆了多久根本没人知道。有的厂家既生产袋装水饺,又生产散装水饺,袋装的过期了,就倒出来当散装水饺卖。对此,一位业内专家指出,一种食品要在市场上销售,必须严格确保清洁卫生,同时,还必须在包装上标明产品的用料成分及其含量,并打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毒馒头
雪白的大馒头竟出自脏乱不堪的黑店,而且大多数馒头加工店连最基本的卫生条件都不具备,加工间内苍蝇乱飞,杂物混放,工人的衣裤以及洗漱用的肥皂、牙刷也摆上了面板。面板旁边的窗台上堆放着鞋袜。店员用手接钱后,然后又摆放锅里的馒头。在这样的环境下加工出来的馒头,不管外表如何漂亮,客观上也是有毒的。
据粗略统计,某地馒头市场全年的销量达10万吨,销售额高达2.8亿元。据了解,一些个体作坊多数在隐蔽生产,他们使用的原料为小面粉厂生产的低价劣质面粉,品质多数不符合国家标准,80%以上增白剂含量超标。在馒头生产过程中,违法使用吊白块、硫磺熏蒸,这样使用劣质面粉做出来的馒头比用优质面粉的还白,但对人体健康却极其有害。
加料面粉的“美丽外衣”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但关心面粉的内在质量,而且还特别注重面粉的色泽,越白的面粉越受人青睐,面粉越白越好吗?色泽亮白的面粉都是好面粉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有的面粉里有特殊加料,使面粉才有了更“美丽的外衣”!
往劣质面粉里加入化学物质,通过特殊的增白技术,就能使面粉变为“精制面”。这里所说的面粉增白技术,就是生产厂家使用化学物质对面粉中的色素进行氧化,使色素消失,从而达到增白的目的,增白了外观的面粉,身价也立刻得到提高。但是对消费者来说,面粉在增白的同时,也会对面粉内在的营养成分产生一定的影响。
方便面里的是是非非
方便面是20世纪世界食品工业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已成为国际性的方便食品。方便面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是因为方便面迎合了人们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及消费者口味的变化,而且经济实惠。
方便面作为一种主食方便食品和休闲方便食品,其最大特点是方便快捷、口味好、价格便宜、保存期较长。因此受到不同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对方便面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从开始时的好奇好吃,到目前大量的食用,人们出现了种种疑虑和担心。应该承认,油炸方便面也和面包及米饭等主食一样,其本身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完全的,方便面多是经过油炸后干燥密封包装而成。由于其中含有食用油,如果放置时间过长,方便面之中的油脂便可能被空气氧化分解,生成有毒的醛类过氧化物,吃了这种油已变质的方便面,可引起头痛、发热、呕吐、腹泻等中毒现象。
中毒的干菜、干果
银耳、干笋、黄花菜还有桂圆、柿饼等这些干菜、干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产品。美味可口的干果、干菜产品时常在人们餐桌上出现,其产品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一些生产企业为追求产品外观色泽,违反国家标准,超量使用漂白剂,致使产品中二氧化硫残留严重超标。
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某次抽查中,有15种干菜、干果不合格,全部因二氧化硫残留限量超标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其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超过标准规定限量值10倍以上的产品有9种,占不合格产品总数的60%;超过标准规定限量值20倍以上的产品有6种,占不合格产品总数的40%。抽查的一种白木耳产品和一种黄花菜产品,二氧化硫残留量分别超过标准规定限量值37倍和35倍。
用硫磺和工业盐保鲜的竹笋
竹笋就是竹子的嫩芽,因其味道鲜美,又是纤维食品,很多人都爱吃,但是有个缺点就是存放几天就会变质,不好保存,怎样才能让远离竹笋主产区的人们吃到新鲜的竹笋呢?这就需要有一定的保鲜技术,有些竹笋上标着保质期10个月或者1年的,可是他们用的保鲜剂竟然是硫磺和工业盐。
竹笋带有浅淡的黄色,这是天然竹笋应有的自然色泽,但是有的竹笋看上去雪白雪白的,闻上去还有明显的碱味,虽然包装上写着“野生竹笋”,但是这样的竹笋都是用硫磺熏过,或者被双氧水泡过,不然正宗的竹笋看上去不会棵棵雪白。
在竹笋的主要产区,竹笋非法制作点,先用锅将新竹笋煮熟,然后再泡上一段时间,这泡竹笋的水里就含有药水,等到泡完的竹笋颜色更好看了再出售。
绿黑绿的“毒”韭菜
生活中,有很多和韭菜有关的食品,如韭菜包子、韭菜饺子、韭菜馅饼、韭菜锅贴,人们在吃完韭菜后都要刷牙漱口,怕的是嘴里那特殊的气味影响别人。也就是韭菜的这个特殊味道,使其具有了驱避一般害虫的功能,所以我们平时很少看见韭菜叶子有虫咬痕迹。韭菜不怕虫子,但在韭菜生长过程中为什么还要打农药呢?
韭菜在生长过程中根部会生虫子,极易遭到小菜蛾、韭蛆等害虫的侵袭,有的菜农经常在这一时期把整个韭菜地都用药覆盖起来防虫,但这同时就造成了韭菜根部的农药残留量较高。尤其是一些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这些菜农会用一些高毒广谱农药,如辛硫磷、对硫磷、1605等有机磷产品,使韭菜等叶类蔬菜农药残留程度较高。
3911(甲拌磷乳油)是属国家明令禁止用在蔬菜上的剧毒农药,而韭菜生产是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国家规定用乐斯本(国家允许使用的低毒、低残留农药)喷洒韭菜,可这种药杀蛆力不强,十几天就得灌一次,成本要比用3911高出几倍。有的农民种出来的韭菜自己不吃,却大胆地卖给别人。谈及明知有毒还要用这个问题,农民抱怨的是国家让用的药不好使,而喷了3911,韭菜就会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一派丰收的景象。
做假的“毒”粉丝
一些惟利是图的粉丝厂家,为了达到以低价位吸引经销商和消费者的目的,在本应以绿豆和豌豆为原料的粉丝里,掺人大量的玉米淀粉。据报道,个别厂家在粉丝中添加的玉米淀粉达50%,最多的达到80%,由于玉米淀粉颜色发黄发暗,为了使这种掺假的粉丝颜色变得“晶莹剔透”,一些厂家便对掺假的玉米淀粉进行特殊处理,用一种名为过氧化苯甲酰的增白剂进行增白。消费者买到一些厂家的粉丝之所以越来越不经煮,正是由于掺人了玉米淀粉的原因。更有一些黑心的粉丝生产厂家,甚至用农用化肥碳酸氢铵来提取淀粉制作粉丝。淀粉经过酸浆沉淀后会分离成三层,下层的淀粉品质最好,纯度最高,用来做粉丝,中上层颜色偏黑的淀粉浆通常叫做黑粉,人不能食用,一般都当作猪饲料。这些黑心的厂家,给这种黑淀粉浆里加入一定量的农用化肥碳酸氢铵或氨水,就可以把部分淀粉再提取出来,仍然用于制作粉丝。这种用掺假的原料和添加增白剂的手法做出来的粉丝,表面上很好看,吃了却对人体十分有害。传统粉丝制作过程中,加入了0.5%的明矾,明矾主要起凝固作用,可使粉丝、粉条不粘连、不浑汤。明矾中含有铝,吃多了易在体内形成慢性积累,发生铝中毒。
“毒”黄花菜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安神菜等,分布较广,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与香菇、木耳、冬笋并列为山中珍品。1992年,李映武研制的黄花菜脱水保鲜法获得了国家专利。这种方法是用50公斤鲜菜加50公斤水,再加上0.25公斤焦亚硫酸钠泡制黄花菜,从而达到含硫量不超标又能保鲜保质的目的。这个方法迅速在全国各黄花菜产地普及。同时这种方法经过农户、菜贩子大肆修改后,变成了“毒”黄花菜的制作手段。
在某黄花菜生产基地,农户把刚摘下来的黄花菜倒入一个大塑料袋里,每达到一定的厚度就洒一层焦亚硫酸钠,整个过程没有添加水。这样下来一般50公斤的鲜菜要洒2.5~3公斤焦亚硫酸钠,如果按照大概4公斤鲜菜可以制作0.5公斤干菜这个比例计算,几乎每1.25公斤干菜就加了0.5公斤焦亚硫酸钠。难怪有人说,我们不是在吃黄花菜,而是在吃焦亚硫酸钠。但对菜贩子们来说,焦亚硫酸钠除了有防腐、保鲜的功能外,还是“摇钱树”。据菜贩子介绍,添加这么多焦亚硫酸钠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加重量”,“菜几块钱一斤,药几毛钱一斤,赚这差价就差不多了”。
因此,在收购黄花菜之后,菜贩子一般都会再次进行“加工”:在50公斤菜里添加大约30%的水,然后再洒上2.5~3公斤焦亚硫酸钠。如果颜色不好看的话,还要再经过一道工序——熏硫磺,熏过之后,黄的就变得更黄,红的就变得更红,颜色好看多了。
然而这还不算完。农村菜贩子的下一级贩子买去黄花菜后大部分还会再次加水、加焦亚硫酸钠,然后再分装到农贸市场销售。经过这样3次“加工”,黄花菜从采摘下来到摆上餐桌,其含硫量超标何止几百倍!
问题腌菜
在某厂的一仓库内,执法人员捣毁了一个大型制售劣质腌制食品的窝点。经检验,这里生产的腌酱萝卜、酱辣椒违规添加了焦亚硫酸纳、柠檬黄色素,腌制酸辣椒中二氧化硫残留每公斤超标0.51克,柠檬黄色素每公斤超标6.4克,严重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执法人员现场查获腌酱萝卜1000多公斤、酱辣椒3000多公斤。在现场,执法人员随手撕开几个蛇皮袋,里面装满了腌酱萝卜和酱辣椒。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腌制这些辣椒萝卜的竟然是包装化肥和石灰的编织袋。
执法人员在一家生产劣质熟食的窝点当场查获“红油香干”等不合格熟食200件,黑心老板为了赚钱,不仅在熟食中违禁添加胭脂红,而且生产的熟食生产日期也被人为推迟了5天。
同是生产熟食的另一个窝点,老板更是黑了心肠。他所生产的“辣满天”火爆牛筋素食系列,不但违禁添加了胭脂红,还掺人了工业防腐剂“霉克星”,执法人员当场查获“霉克星”12包以及掺有“霉克星”的素食70多件。在加工现场,执法人员还查出食品中不允许使用的滑石粉等。
某腌菜厂内的一片空地上,堆积着刚刚收购来的鲜韭菜花。工人们只是把韭菜花往水里一蘸,就直接送进了搅拌机,生产过程很简单,就是把韭菜花加上粗盐放进搅拌机里搅碎,搅出来的碎末就是调料韭菜花。此外,为了防止变质,这些腌菜还被加入了大量的防腐剂苯甲酸钠。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企业生产技术落后,为确保产品在销售中不变质而加大了苯甲酸含量;一些企业的计量不准确,造成过量使用。还有一些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追求无食品添加剂的要求,故意在产品包装上不标明含食品添加剂。
油条的不安全因素
一些人早餐习惯吃油条,但如今吃油条的人越来越少了,究其原因是油条变得不脆不香,有些马路摊贩做的油条又很不卫生,有的油条还是“氨味油条”。一些老顾客抱怨吃不到正宗地道的油条了,遗憾炸油条师傅后继无人了。而事实上,真正的原因在哪里呢?真的像消费者想的那样简单吗?
卫生监督部门检验油条的成分,指出油条添加剂加热后有氨味并不足为奇,但正常情况下,氨味是闻不到的,如果能闻到氨味,就是含量过高,就会影响正常食用,就是有毒的,对人体就会有伤害。媒体披露有些油条除了添加剂使用不符规定外,竟然还是用“毒油”炸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