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食物能不能吃或者怎样吃,报纸和报纸要吵架,电视台和电视台要吵架,专家和专家也要吵架,他们都有着无比正确的道理,统统都是‘经现代科学实验证明’,随时都可以把中科院和美国食品药品检验局的报告贴到你脸上。”我们只能说,这是科学发展的还不够的缘故,一旦科学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我们的专家就不用这样争吵了,一个实验就把问题搞定了。
甚至有人向往自然经济时期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提倡自己动手耕种的古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法,其实,这样想想是可以的,人类文明进步到今天,我们还能回得去吗?
有的时候,科学的发展前后也会有矛盾,因为科学发现过程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后来的发现推翻前面的结论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更多的时候或者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它还是我们大家可遵循的依据,因为科学方法毕竟是获得真知识的最可靠的方法。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将科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些误差看成是科学的渎职。
这里有一点要澄清的是,在市场还没有完全规范,社会信用体系尚处于缺失的今天,总会有些人打着科学的招牌做些偷鸡摸狗的事。所以,对于这种“伪科学”的做法,我们还是要保持一份警觉。
任何事物,都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如对诸如添加剂、瘦肉精等的认识,人们也经历了一个过程。科学是一个不断证伪的过程,我们期望的是,科学不断发展,知识不断更新,会给我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带来持久的动力。
目前,我们检测瘦肉精使用的检测仪器和试剂盒相当一部分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仅每盒检测试剂成本就在2000元以上,一台仪器也在100-150万元。一个尿样的检测费用约100元左右,费用十分昂贵,而且还要等4-5个小时。如果检测猪肉猪肝的话,至少需要一天时间。这也是“瘦肉精”难以控制的一个原因。一边是检测过程复杂、费用高,一边却是普通药厂都能生产且轻易就能买到的东西。针对这一条,研发出更廉价、灵敏、简便、快捷的检测方法是个关键。这就需要科技支撑!
食品安全检测装备让百姓放心过日子
据《科技日报》2004年11月报道:一种可在15秒至30分钟内完成现场样品检测的新型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与装备问世。该项目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历经多年研究开发的成果,可快速完成肉类水分、蔬菜中农药残留、酒中甲醇、水发产品中甲醛含量、面粉中吊白块及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火锅汤料中是否使用了罂粟壳等的检测。检测范围几乎覆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类食品。新研制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及装备,集检测方法、试剂、器材、智能化微型光电检测仪和多功能光反射传感器于一体。它携带使用方便,一个手提箱可在现场快速检测30多项指标,其检出灵敏度符合国家标准。目前,该设备已在军队和地方100多家食品安全检测部门试用。
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非法造假者和打击非法造假者展开了一场较量。无论科技发展在哪个水平上,这种都会存在。最终我们会用科学的力量,不断地获取得较量的上锋,得到持续稳定的生存和发展。
问题食品首先给消费者的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据统计,中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案例人数约为2万~4万人,而实际上的中毒人数比这还要高出许多。
除了直接的中毒事件,隐蔽性很强的慢性中毒对健康也是一种伤害,那些有害成分会长期在人身体内积淀下来,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某种疾病。比如,经常食用有农药残留的蔬菜,会增加肝脏的负担,久而久之,肝脏就会发生病变。
再过50年,很多人将生不了孩子
2004年3月《南方日报》的文章报道了人大代表、两院院士钟南山的忧虑——“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不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再过50年,很多人将生不了孩子。”
钟南山认为广州的肠癌、妇女宫颈癌、卵巢癌等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而这些和农药、添加剂、防腐剂和催生剂的过量使用都有很大的关系。
据了解,现在广州的很多农民在整治鱼塘塘底的时候,除了要整治泥土之外,还会在塘底铺上一层“环丙沙星”。这种药品除了可以起到防治鱼病的作用之外,还可以加速鱼的生长,也是一种催生剂,人吃了这种药品喂养的鱼之后会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钟南山说,由于近年来食品问题越来越突出,男性的精子浓度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男性的精子浓度是1亿到五千万算是正常,现在3千万都算正常了。现在男性的精子浓度比40年前下降了将近一半。
像钟南山这样忧国忧民的专家学者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的说法是不是完全正确,这是学术界讨论的问题,但他们内心里那份沉重的忧虑是所有人都能感觉到的,也是需要所有人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平常心对待食品安全问题
面对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的反应很不相同。一类人是依然我行我素,天塌下来众人顶着,有毒食品又不是我一个人吃,要中毒就都中毒,怕它有什么用?这类人虽然在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心态较好,但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相对较差,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容易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伤害。
另一类人是被食品安全问题搞得惶惶不可终日,常常提着菜篮子到菜市场也买不到菜。在他们眼里,食品都可能是有毒的、有害的。即使买了菜回到家,也是洗了又洗,最终吃下去了,也不敢放心。同上一类人相比,这类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本是幸福舒适的生活,却像被安了个定时炸弹。
还有一类人,面对问题食品硝烟弥漫,却能气定神闲,悠然自得。他们在购买食品时有的放矢,有备而选,对食品安全问题从不顾虑重重,这源自于他们掌握了丰富的食品安全知识,同时拥有健康的心态。
我们提倡的自然是第三种人的做法。如果像第一种人,我们可能真的会吃进一些不干净的食品,引起慢性疾病。而第二种人常常被食品安全的隐患所吓倒,其带来的影响可能要比食品安全本身严重得多。
其实细想起来,以前我们周围就没有那么多的问题食品吗?从表面上看,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食品生产过程存在着制假售假等固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这和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提高、政府主管部门加强监管、舆论增强了曝光的力度等等不无关系。所以,我们没必要把自己搞得很紧张,只要我们在购买食品前了解一些有关的食品知识,在购买时能注意购买一些品牌食品,认清有关标识,就可以放心食用了,大可不必因噎废食。
所以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没有必要诚惶诚恐,我们在看到食品行业存在的阴暗面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这只是事件的一方面,大多数食品还是安全的。现在有一些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正所以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没有必要诚惶诚恐,我们看到食品行业存在的阴暗面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这只是事件的一方面,大多数食品还是安全的。现在有一些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正在成为我们的首选。虽然现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价格昂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食用。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自觉地选购和食用“绿色”食品,不法商贩也就没有了市场,到那时,他们就会转而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了,因为他们总是会随着利润在各行业或行业内部的变动而转移他们的生产方向。利润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另外消费者不妨反思一下,在问题食品涌现的今天,我们自己有没有责任呢?贪便宜的心理也许就是违法经营的温床。
如何看待媒体报道
1.媒体:消费者的第三只眼
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速度领先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是,食品工业的发展却一直被食品安全问题困扰,而媒体对问题食品的曝光是消费者的第三只眼。
毒大米、假酒、注水肉、农药残留,国外的疯牛病、口蹄疫、转基因等都是由媒体曝光后才广为人知的,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媒体无疑是消费者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着民众的知情权。
这也说明我们告别了信息匮乏时期,进入各种媒体快速发展、信息极大丰富的时代。但我们在享用媒体为我们带来的极大便利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面临媒体为我们带来的过度的渲染。
2.哪些是被媒体扩大的
常言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引发百姓对食品安全产生极度恐慌的,是某些新闻媒体的过分宣传。不难发现,一旦某地曝出所谓的食品安全问题,便有众多媒体蜂拥而起,狂轰滥炸,最后都不忘把矛头指向整个食品行业,并对我国食品业的发展方向提出种种质疑。由于现在是信息时代,媒体的曝光频率很高,舆论导向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就好比一提起瘦肉精,就好像所有的猪肉都有毒,其实问题虽然有,但是国家在这方面抓的力度比过去加强了很多,食品安全状况也有很大改观。我们不能否认食品卫生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但是远不至于人心惶惶。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导向会引起消费误区。以添加剂为例,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包括营养强化剂。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共有22大类、1500多个品种。这些食品添加剂已经进入饮料、乳品、肉类食品等所有的加工食品领域。可以说,不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几乎没有。但是由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中违法、掺假行为的高频率曝光,特别是某些不科学的宣传,使得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一些企业为了迎合人们这种心理,在食品包装上注明“本品不含添加剂”或者“本品不含防腐剂”等字样,久而久之,本来食品中不可缺少的食品添加剂成了人人担心的不安全因素,声称要“远离食品添加剂”。
由此可见,媒体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在曝光问题食品的时候,多一点科学宣传,多一点正面引导,不但能够树立老百姓的正确消费心态,更会有利于我国食品工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3.哪些是被媒体忽略的
现在的媒体集中报道的是有问题的食品,这样固然在知情权方面能保证消费者的利益,但也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媒体大多只注意到有毒食品、问题食品.而忽略了知识的科学宣传和正规食品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宣传。这和媒体的性质和地位有关,媒体强调哄动效应,追求一鸣惊人,因此多的是曝光,少了些引导。正规生产企业的食品生产很少能成为新闻追求的对象,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讲,是因为他们缺少新闻价值。
其实,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一些商家会把行业道德放在一边,靠投机取巧、制假售假争得一小块市场,但还有相当多的商家是合法经营的。所以建议媒体在加大曝光力度的同时,把一部分重点转移到宣传好的商家,引导消费者树立更合理、更营养的饮食方式,否则,真的会如有些人所担心的,媒体报道会成为制假售假者的教材,而不是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
出现如此之多的中毒事件,是和老百姓盲目消费分不开的。所以媒体有责任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做的更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4年7月21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继续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又要大力宣传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4.如何看待媒体报道
对于媒体的报道,我们总是抱着完全信任的态度,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媒体会为老百姓说话,和一些邪恶势力斗争,所以现在的媒体深入人心。我们仔细想一下我们是不是过分依赖媒体了呢?原来有事就想到警察,现在又加了一个记者。我们对记者和媒体抱着一个极为信任的态度,这无可厚非。但这样的做法是否理智呢?
凡事有利必有弊。媒体也是如此,媒体一方面会为消费者打抱不平,另一方面又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报道一些更加能引起哄动效应、吸引眼球的东西。媒体毕竟是媒体,他们的视角和老百姓的视角还不是完全一致。用一种分析的、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